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史部 > 通典 > 通典 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通典 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8W 次

  假葬墙壁閒三年除服议(晋)

通典 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晋武帝太康中,尚书令卫瓘表:"前太子洗马济阴郤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馀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三年即吉,诏用为征东参军。或以为城寺之内,屋壁之间无葬处,不成葬,则不应除服。主者连欲明用权不过其举,下司徒部博士评议。"诜表自理曰:"臣生三月而孤,随母依外祖,舅为县悉将家。以咸宁二年母亡,家自祖以下十四坟在缑氏,而墓地数有水,规悉迁改,常多疾病,遂便留此。此方下湿,唯城中高,故遂葬於所居之宅,祭於所养之堂,不知其不可也。"诏问山涛,涛答言:"诜前丧母,得疾不得葬送,於壁后假葬,服终,为平舆长史。论者以为不正合礼,是以臣前疑之。诜文义可称,又甚贫俭,访其邑党,亦无有他。"诏问应清议与否。涛云:"自为不与常同,便令人非,恐负其孝慕之心,宜详极尽同异之论。"兖州大中正魏舒与涛书:"郤诜至孝,中閒去郎,正为母耳。居丧毁瘁,殆不自全。其父丧在缑氏,欲改葬,不能自致,故过时不葬。后於家堂北假葬,埏道通堂中,不时闭,服欲阕乃闭。葬后经年乃见用,作平舆监军长史。任意伤俗,以葬不时闭,常为作口语。其事灼然,无所为疑。"瓘书云:"凡以意相是非者,不可轻以相贬也。"

  三年而后葬变除议(周 晋 宋)

周制,丧服小记曰:"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卢植曰:"谓逢变三年后乃葬者,虞祔后必行小祥大祥祭也。"郑玄云:"再祭,练祥也。")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王肃曰:"不同者,异月也,谓葬后一月练,后一月大祥也。除重服宜有渐,閒一月若异时矣,故言不同时者,但不同月耳。"郑玄同。)

晋杜元凯云:"自天子诸侯以下,若赴时速葬则赴虞,至於平坐,必须其哀杀也。若过时不葬,则以麻终丧而除,至葬复修服,既祔,明一月练而祭,又明一月大祥而祭。必再祭者,象本当再岁故也。若二十五月而葬,则便祥除不复练也。"

束皙问步熊曰:"三年丧不葬,五年后复葬,当练否?"熊答曰:"礼云练祥之间必异月,与此同也。"

袁准正论曰:"先儒以为再祭,小祥大祥也。而丧者已祥则除,大祥不应复禫。且虞在既葬,不在日月,禫在丧终,不在早晚,故宜禫不宜祥。"

虞喜释疑曰:"若如郑意,既祔明月练而祭,又明月祥,此则葬至祥,合为三月,適足为一时,何得言不同时而除?练祥皆周之正数,再祭当为练祥,不得阙而用禫。又按:袁准云"有练无祥",失之矣。郑玄言练祥是也。余谓丧服既终,葬已逾月,然犹再祭者,存其大制耳。此二祭,盖同日而异时,时谓日也,非三月之时。礼亦有一日再祭,檀弓云"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

王薈问范甯曰:"人有父在遭母丧,十七月乃得葬,便当顿除,更复练祥邪?"答曰:"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练祥之祭也。主丧不除,未葬不变也。十七月既祥,即除服,不禫可知也。"

宋庾蔚之问答曰:""有葬在小祥之月,此月复有虞祔之礼。便用晦祥,於理为速,此与久丧复异。取后月祥练,於情允否?"答曰:"三年后葬,祥不在葬月耳。今未为绝久,祥理取后月也。"又问曰:"葬与练祥三事各月,犹未足申渐杀之情,况乃练祥三变而可共在一月邪!虞喜之言,不近人情。卢、郑、王皆以此不同时日,良有由也。言各有当,亦不嫌同辞。春夏秋冬既各为一时,一日有十二时,然十二月何为不得各为一时之言也!""

  久丧不葬服议(周 汉 晋 东晋 梁)

周制,礼记丧服小记曰:"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郑玄曰:"其馀谓旁亲也。以麻终月数,不葬者丧不变也。"卢植云:"子孙皆不除,以丧主为正身。其馀旁亲者,以麻各终其月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