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隆中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隆中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59K 次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隆中对》

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也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目的是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本文写的是 “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简单说指的就是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即: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

  【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文言文学起来会让学生有晦涩难懂的感觉。所以,要想上好这一课,老师必须在课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设计各种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总结这节课之所以上得比较生动有趣,是因为我准确地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 “ 激趣导入 ” 部分中的 “ 渔樵 ” 、 “ 扁舟 ” 、 “ 雪花 ” 、 “ 三国地图 ” 、 “ 古筝曲 ” 、 “ 找位置 ” 等景物和环节,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 “ 天下三分 ” 的策略。在 “ 进入角色表演” 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在对诸葛亮的讨论以及“假设对话”环节中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 “ 主角 ” 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了解了古人与今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