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1W 次

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楼(出示),它叫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数名学生读“鹳雀楼”

老师: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栖息在上面,所以叫它鹳雀楼。故址在我国的山西省,直到北宋时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鹳雀楼本来不出名,就因为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名扬四海。这个人叫王之涣。他是唐代的大诗人。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因为这首诗,鹳雀楼成为我国古文化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老师:谁来读读课题?

数名学生读课题

老师:谁来读读古诗呢?

指名学生读。

老师:老师将本课学生字单独列了出来,各自读一读。

学生各自读一读学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老师:在这些学生字中,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呢?

学生:“更”要读准后鼻音。

学生:“木”不能都城“末”

老师:大家说的真好!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老师:大家都有已经掌握了学生字,我们再来读读古诗。

学生读古诗。

老师: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画面,你们能读出来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在图上可以找到诗句中的哪些事物?

学生:在图上可以找到白日。

学生:可以找到黄河。

学生:可以找到山。

学生:还可以找到大海。

老师:大海离鹳雀楼比较远,我们只能看到黄河朝着大海的方向流去,并不能看到大海。

老师:请大家说说“白日依山尽”是指什么靠着什么?

学生:太阳靠着群山。

老师:说的真好。请大家说说,读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我仿佛看到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流向大海。

学生: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黄河的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

老师:诗人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可是有的小朋友说,我还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呢!怎么办?

学生:再登上一层楼。

学生: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往高处爬。

老师:诗人和你们想的'一样,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诗句)。

两千多年前,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引读),诗人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于是诗人说(引读)。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学生的想法,写诗人看到诗句是——?写诗人想法的诗句是——?

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学生齐读道理

老师: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最后两句诗(齐读),也是因为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现在人们常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自己或朋友。

同学们想更上一层楼吗?

(指数名同学读古诗)

为了以后我们能在学古诗时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古诗学法。

老师领读:

1、初读,读准字音。

2、细读,理解字词。

3、精读,体会诗意。

4、赏读,想象意境。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学习以后的古诗,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写三个字。(依、欲、更)

老师:谁能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学生:“依”是左窄右宽的字。

学生:“欲”是左右等宽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学生:“更”的一撇很重要,要写正,写得有力。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学生字,注意笔顺。(课件演示)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笔顺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好着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