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大纲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4W 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

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3、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四、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五、设计思路:

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网络互动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3、小结:上节课我们越过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了解了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二、认识航海历史意义。

(一)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二)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般!”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三)时间长

(1)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地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四)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认识郑和人物形象。

(一)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二)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4、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1)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2)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5、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6、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7、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质疑互动。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郑和远航》。同学们可以把问题直接发布在“学习讨论区”,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大家打开专题学习网站,去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3、交流汇报。

 五、作业。

利用网络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

实实在在真语文,尊重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朗读,注意学生的表达,这是我设计此课教学所追求的!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而重点就在于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分层概括,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几层,每层又说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层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指名板书,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写,要求把字写端正。

(三)分层学习,品味感悟

1、扬帆起航

过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读1、2、3自然段,找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2)指名交流。

引导:当学生说到宝船时,出示宝船图片,生看图感情朗读。

2、友好交往

过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郑和第一次远航,到过许多国家,交往是友好的,场面是热闹的,虽然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话,但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郑和的谦逊有礼,看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听到了他们亲切友善的话语。请看:(出示想象说话题)

A、老百姓交换物品时说的话。

B、郑和与造访国国王说的话。

引导学生联系书上的语句展开想象。

(4)学生练说

(5)指名说。

3、战胜凶险

过渡:郑和作为使者,将友好带到了各个国家,可以说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海上的凶险大多来自于风浪。

(1)(出示语段)自读,你从哪些词可看出风浪的险恶。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

(4)面对险恶的风浪,郑和是镇定自若的,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更是指挥军队严阵以待,将海盗一一俘虏。因此,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保证了航行的顺利,也圆满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务。

  五、对比学习,掌握方法

过渡: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却一笔带过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罗嗦,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六、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