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热门】中考作文锦集六篇

【热门】中考作文锦集六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W 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中考作文锦集六篇

中考作文 篇1

转眼就到了初二,随着科目的增加,有关学业的心事也越来越多。生物这门学科最让我觉得困扰,在第一次考得不错之后,自己的心里觉得生物很简单,可是下一次考试的成绩却让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不少。

从那以后,我又不断地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刷题、记笔记、复习……但是都不管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尝试,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打击,哪怕多少次的失败,但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下一次就一定能考个好成绩,一定可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可是每一次考试,已经差不多把我的决心消耗殆尽,有的时候我甚至都想过放弃学习生物,顺其自然,不追求自己能考多少分了当时的我十分迷茫,因为我根本就不懂得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生物的成绩,就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一样,不管如何努力都没办法找到出去的路。

所以,就这样,在一次生物课前小测之后,我又考了一个糟糕的成绩,老师就找我去教室想和我谈一谈。

想象中的批评并没有发生,老师只是对我默默地微笑,从桌子上那一堆文件和档案之中抽出了一张纸条,递给了我,还没来得及打开纸条,他就先开口说话了:“这次的小测成绩不是你的正常水平,近几次考试也都不理想,其实学习生物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要做到滴水不漏,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认真掌握,每次课的作业都要认真完成,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要骄傲才好。不管以前考试有多不好,希望以后你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听完老师说的话,我连连点头,我看见老师那期许的目光在我身上久久停留,心里不由得产生一阵暖意。等走出教室,我缓缓地打开手中的纸条,只见上面只写了两个大大的“加油”。此时,阳光从窗户外面照进来,也仿佛照进了我的心里,格外明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可是这一件件心事都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如意事很多,如果看到这里的你也有正在烦恼的心事,那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

中考作文 篇2

才不过初夏,却早已是一番盛夏的炎热;才不过清晨,却早已是明丽的阳光刺眼,灼人的热浪滚滚。

随着人流,机械般地快步行走。

几乎是同时,我和他都到了扶梯口,都是大大的箱子,都是行色匆匆。然而,那扶梯狭窄而邈远,仅容一人一箱而已。

几乎是下意识地,我们都停住了脚步,跟随人飞驰向前的箱子也迫不得已地停了下来,在原地随着惯性打转。

“狭路相逢,勇者胜”啊!身为弱女子的我,虽并不曾妄自菲薄,却本能地后退一步,准备让行。却不料看到了一个请我先行的手势,继而迎上了一张善意荡漾的年轻明媚的笑脸。一个个子并不太高的俊朗青年,站在扶梯口,优雅而绅士地等待。

此时,人流仍不断地向扶梯口聚集,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在这炎热的季节里,仿佛张袂即可成阴、挥汗便是大雨般得令人陡生莫名的恐慌。行走在人群中,不免焦燥横生,戾气游移,冲突如剑在弦上,气氛剑拔弩张。似乎,只一个眼神,就会如一粒火星溅落干柴似的,燃起熊熊大火。

片刻的犹豫之后,我拎了沉重的箱子上了扶梯。随着扶梯缓缓上升中,再回首,那张微笑的脸早已湮灭在人的洪流中;扶梯口,却似乎也骤然间不再拥堵,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而缓缓上升的电梯上,人流拾阶站立,在阳光的照耀下,突然成了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荡漾着人们的笑脸盈盈,如浮光,如跃金;五彩斑斓的服饰变幻,说不尽的繁华满眼,道不完的喜悦满怀。

那一刻,因了那张笑脸,因了那让行的善意,我心头莫名的焦燥消散了,争先恐后的恐慌消释了,心态平和了,从容了,心情快乐了、幸福了。

善意如阳光,只要一点点,刹那间就能驱散阴霾,就能成就美好啊!

路口的那家报刊亭里,胖胖的阿姨,双手递过的杂志,表达着真诚的尊重;小区的健身器材旁,步履蹒跚的老人,俯身捡拾的瓶子,传递着执著的坚守;地铁的高峰期车厢里,疲惫不堪的下班族,起身让出的座位,阐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

这场景,仿佛遥远而不可捉摸,又仿佛似曾相识,总萦绕在身边,闪现在眼前。一切,初源于内心,后现于行动,成于美好,终永远驻足于心灵,并衍生、传递,直至生生不息!

初夏的阳光依然明亮,却不再灼人;心情,依然着急,却不再焦燥。代之而起的,是如清泉般恣意流淌是宽容,善意,以及更多的与美好相关联的东西……

中考作文 篇3

技法1:卒章显志法

【例1】亲情是一种动力,它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能让你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能让你品味“报得三春晖”的快乐。(中考优秀作文《动力来自亲情》一文的结尾)

点评:小作者以诗意的语言解读亲情的内涵,揭示亲情的力量,把亲情的魅力展示得情感飞扬。卒章显志,主旨鲜明。

【例2】“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永远都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点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非常明确地表达出“我的承诺”的内容,既紧扣文题,又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可谓卒章显志,曲终奏雅。而且,这一句饱含激情、掷地有声的话语,显示出小作者坚强的决心、豪迈的气概,可爱,可敬。

技法2:藏而不露法

【例1】母亲坐在桌前开始吃我为她煮的那碗寿面,我也坐在一边看着她。忽然,我看见两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在碗里。我问:“妈妈你怎么啦?”母亲抬起了头,哭了。(中考作文《妈妈的生日》的结尾)

点评:文章结尾的描写藏而不露,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因孩子的懂事、“长大”而幸福得落泪的欣慰之情。

技法3:画龙点睛法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课文《春》的结尾)

点评:作者用比喻突出了春天三个特点:新、美丽、有力量,从全新的角度以精辟的语言,总结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例2】马克思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刻苦学习的一生。他的勤奋学习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马克思的好学精神》一文的结尾)

点评:结尾对马克思的一生作了概括的、高度的总结,并且点明了题旨。

【例3】朋友,别忘了,做人要从学会说“不”开始,对于失败,对于挫折,对于侮辱,对于强权,要勇敢地说“不”。(中考作文《做人从学会说“不”开始》)

点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技法4:抒情议论法

【例1】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课文《驿路梨花》的结尾)

点评: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赞颂雷锋精神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的情怀。

【例2】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

点评:不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爱和赞颂之情,而且对读者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例3】是啊!做人要从学会放弃开始。放弃,是我心中一首永恒的诗;放弃,是我生活中一曲五彩的歌;放弃,让我心中的天堑变通途。(中考作文《做人从学会放弃开始》)

点评: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放弃”的深深理解和感悟。

技法5:警世醒目法

【例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但是却有很多人把它们作为美食。他们虽然大饱口福了,但被吃掉的却是中国和谐的自然环境,更是生态平衡啊!想到这些,我茫然了:我们在吃中国?我们在吃中国!(中考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

点评:文章的结尾,小作者高瞻远瞩,告诉世人:你们是在吃中国啊!这是多么警世醒目的语言啊。

【例2】但是,一切已太迟了,太迟了……(《当地球剩下最后一只猴子》)

点评:作者通过地球上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大胆而真实地幻想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灭绝之路的。触目惊心的恶果字字千钧,具有震聋发聩、撼人心魄的警世醒目之力。

技法6:设问存疑法

【例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课文《为学》的结尾)

点评:文章的结尾,以问号作结,寓浓烈的感情于朴素的文字之中,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2】“从这么一个开端,这么一个结局里,聪明人难道看不出道理来吗?”(《金融家》的结尾)

点评:采用了反问的形式,这就使结尾不仅深刻有力,而且耐人寻味。

【例3】有一篇中考优秀作文《简单与不简单》,在列举了种种“简单与不简单”的现象,分析了“简单与不简单”的辩证关系之后,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有着简单和不简单,问题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朋友,你说呢?

点评:作者巧妙地提出了“该追求什么样的简单和不简单”的严肃的命题,引发读者思考,启示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作者尽管没有明说,但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技法7:添加后记法

【例1】后记:携反省一起上路,才能在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中考作文《携反省一起上路》)

点评:小作者用这个后记使文章新人耳目,画龙点睛,发人深省。

【例2】如中考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的后记: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点评: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比较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而后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以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吁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进一步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可以说,这一段后记,堪成画龙点睛之笔,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技法8:出乎意料法

【例】如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的结尾

点评: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而且在这时候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荒谬诡谲。

技法9:首尾呼应法

【例】[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点评:这样写既强调主题思想,又使文章升华,同时也使全文结构缜密。

技法10:景物烘托法

【例】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隔在两代人之间的那扇玻璃也被雨后的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中考满分作文《雨中品读》结尾)

点评: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让文章的主旨鲜明。

技法11:引用诗句法

【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中考满分作文《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的结尾)

点评:这样写不仅使得文章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而且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技法12:展望未来法

【例】我坚信,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大胆去做,不会没有回报。我知道:我努力,我就能行!(高考作文《我努力,我能行》)

点评: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而且紧扣题目,照应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能引起读者对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使读者受到启发和鼓舞。

技法13:虚实错位法

【例】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课文《藤野先生》的结尾)

点评:文章借幻像使虚实错位,把实有的感受抽象化,从而提升作品的格调。

技法14:留白拓展法

【例】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路过幸福,让我感到人生的快乐。朋友,请放缓你的脚步,睁大你的眼睛,敞开你的胸怀……(中考满分作文《路过幸福》一文的结尾)

点评:采用抒情性的留白,拓展文意,让人回想。留白拓展法就是在作文的结尾有意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发挥想象,荡开思绪。

技法15:再现情境法

【例1】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课文《故乡》的结尾)

点评:结尾处再现优美的情境,既是对前文的照应,也是对作品主旨的强调,表达了鲁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例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课文《背影》的结尾)

点评:再现父亲买橘背影,真切感人,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中考作文 篇4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 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中考作文 篇5

微笑是脸庞在开花,给予人类的享受;微笑是心灵在问好,给予人心的温暖;微笑是美好的开端,给予人胜利的信心。微笑能够诠释一切,微笑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微笑能够熔化冰雪,带来繁花似锦的春天。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

庆幸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亲和力较强,朋友也越来越多。每当我看到熟人时,我总以微笑作为打招呼;我认为微笑胜于一切语言的问候;每当他人向提出意见时,我也会抿嘴一笑,表示默许与感谢,每当早晨起来梳头时,我会对头镜子微笑,给予自己精神鼓励,让自己在一天中有好的表现,尽情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带着微笑出发,才能使自己信心倍增,微笑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有所收获;带着微笑出发,即使身受委屈,也会用微笑巧妙地将委屈转化为宽容,从而有所慰藉;带着微笑出发,即使失败了,那也不会让你难受,只会使你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带着微笑出发,心中必然升腾起不可言喻的力量,让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迈向成功的大门。

生活虽然困难重重,经受风吹雨打,只要我们面带微笑,风雨兼程,我们依然能够掌握自己的方向盘,走好自己的路。

生活虽然不免有冷漠与不解,不免有委屈和失败,只要我们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定能化冷漠为热情,化不解为相知,化委屈为宽容,化失败为成功。

带着微笑出发,生活将没有不可能,带着微笑出发,你就是生命的主宰者。

中考作文 篇6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