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鸣翠湖,不说再见散文

鸣翠湖,不说再见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之一: 序

鸣翠湖,不说再见散文

人都是从有了子女才开始理解读父母的。理解了父母的以后,也才真真地走向生命的深处——开始用心关注养育自己的土地,关注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湖一泉。以天地为书,故乡做名,解读自己。如此,人生中的疲惫、惶恐、无着,仿佛在故乡的世界里都有了着落,迷茫开始变得澄明,躁动变得踏实,喧嚣的内心也因执着的启迪而渐渐归于静定,狭隘被豁达替代,偏激由理智化解,平平淡淡的日子,被怀旧的情怀酝酿出一份温和的诗意来,散发着如酒一般浓浓的醇香,让人在困苦的现实里,有了几分自我释然的陶醉。

于是近一年来,我以银川为中心,忙中偷闲,苦中作乐,攀登贺兰山,徒步毛乌素沙漠,观黄河落日,赏大漠无垠,便成为生活中必须的功课,雷打不动。

七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听朋友说鸣翠湖的百亩荷花正在竞相开放,便有了蜜蜂向往花朵的迫切之心,匆匆联系朋友相约赏荷。

银川西去九公里便是鸣翠湖。我们一行七人,八点出发,不到九点就已抵达。进入景区,太阳高高悬在天边,此时,路两旁草木上的露珠早已蒸发,不见了清晨叶子娇嫩、含羞之美,而是成熟、淡定和坦然的韵致,微风掠过,捡起一片飘落的树叶,我想起了鲍尔吉.原野写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棵树。”叶子上如枝干的经络,印证了这诗意的语言,一湖清水,像母亲的怀抱,给我们无尽的温馨和想象,鸣翠湖开始用人工奇巧的艺术秩序和自然主义与我交流。

之二:千步廊桥

进入鸣翠湖景区,沿着湖边的小径向东行约一公里,就是绳索编制的千步廊桥。

千步廊桥是一个美丽的动态悬念。习惯了脚踏实地的人们,在廊桥的晃荡中行走有了别样的感觉——人为的廊桥摇摆,是我们像幼儿学步,步履踉跄,前行中有了重重顾虑,但这顾虑,如梦如诗。坦然中夹带着小小的惊悸,那惊悸又化作飘忽而惬意的乐趣,我们嬉笑、打趣、逗乐,更不忘抓拍一些诙谐的经典镜头,是片刻的情景成为恒久的友情见证——

你看,活跃的红叶惟恐天下不乱,不知疲惫,恨不得使出全身的劲,把千米绳索廊桥舞成哪吒的混天绫,翻江倒海;平时诙谐幽默的小敏,在动荡中自顾不暇,露出小兔子怯怯的神情,寻找着机会准备逃离;燕失控夸张的尖叫着;玉兔欲施救而自顾不暇;沉稳的媛,微笑着抓着廊桥的绳索,以不动应万变,一脸悠然,笑看世间百态。

“柳烟笼水映楼台,芳草杂花次第开。千步廊桥千万景,踏荷问苇入蓬莱。”

是啊,“千步廊桥千万景”,因为有你,有我,有她。每一双眼睛都开始飞翔,带着心,在自然无边的宁静和安详里滑翔,湖边的垂柳是竖排的诗行,酝酿出唐宋诗词优美的意境,带出了倒影的楼阁,千年的古意踩着次第开放的鲜花,仿佛告诉我们前面还有美景,催着我们进入踏荷问苇的蓬莱仙境。

这是我家乡的鸣翠湖啊,出了廊桥我已醉了——像嗅到了母亲身上熟悉的气息,那气息像水一样,抚平着我被岁月雕刻沧桑的皱纹,修补着我被现实的风雨侵蚀的心灵,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小,回到了童年。

童年,除了梦想什么都不会存储。白天和黑夜只是童年随心涂鸦的纸张。今天就是这样的感觉,没有了现实的重荷,人变得轻盈快乐起来。

之三:老柳树的签证

它是上天的使者,是鸣翠湖最老的见证者。

出了廊桥不远,路边有一颗老柳树,树边有一块《老柳树的签证》的石碑,石碑上写道:“风不动,水不行;阴不显,阳不露。这个季节秋收冬藏,那里是青龙,白虎之所在?那里是朱雀玄武之禅机?(不是)让人将针灸术般地拿准龙脉,大西北的黄土上却何来这片片碎镜般的湖泊?”

这块石碑,是时光的门洞,是人们心灵的小径,引领我们穿越到了久远的洪荒年代——艳阳高照,淡金色的荒芜一马平川,这棵老柳树孤寂地站在将要消失的地平线上,沧桑落尽了心间,像蚌身体里那粒孕沙成煮坚硬的颗粒。在寂静处怜悯自己的哀伤,太阳之下尽显旷古的孤独。

贺兰山这个清高伟岸的父亲,只能给老柳树父亲的自信和执着,忍耐和坚强,但老柳树更需要湖泊母亲的温柔和细腻,安慰和关爱。

爱需要等待。这棵孤寂的老柳树在等待。虽然它不知道原始荒漠爱的生机出现在什么时候,但它拒绝死亡,它知道,没有爱,死亡就是自然纯粹的死亡,仅仅是生物一种生与灭的过程。它需要比太阳更舒适,比月亮更晶莹的爱的.光华,美丽自己的一生。

老柳树知道,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裸露在自然界里,没有天然的保护,除非它自己。所以老柳树用信念养活自己。

几百年后,经过残酷的涅槃,老柳树勇敢的把自己布施给了这片大地,像一个大德高僧,成了这片大地绿色的旗帜。鸣翠湖从此诞生。

所以,每一个走进鸣翠湖的人,都能感到鸣翠湖禅意的美,玄奥之美。

之四:车水排云

离开老柳树,折南而行,便能近距离看到三四层楼高的巨大仿古水车。

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听到古老的时光诗意流淌的声音。也许与我命运处在低谷期有关,七月的中伏天里,望着水车,我的脑海中突然联冒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一个荒寒寂寞的画面: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一条孤单的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的渔翁,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我想到了面对命运挫折孤独,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柳宗元。

“排云车水记晨昏,岁月悠悠转古今。好景君须当史看,流光溢彩更惜春。”

我不是古人,今天的我,不再是志存高远过去的我,没了一腔抱负,为了生活,已被现实把我打磨的更接近现实,澎湃的热血归于宁静。妈妈给我的那个并不完美的舞台,我却没能上面跳好自己的人生舞蹈,没能演好绎自己的艺术人生。一个跟头,演砸了一生的剧情。

在知道安静和平稳是幸福的时候,安静和平稳的日子却离我而去。望着古老的水车,我还沉浸在老柳树的顽强之中,我感到自己那么卑微。但我怎能停下追求美好的脚步呢?每个人都没有权利让珍贵的生命在绝望中贬值。世间没有永恒的苦难,一切都会过去,化作云烟。我必须前行,像观赏风景,走到最后,品味最后的景色。

水车是壮观的,我是渺小的;水车是古老的,而我是年轻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伟大相比,卑微有卑微的可爱之处,那就是卑微有着小草一样的淡然,可以诠释一个渺小生命的全部苦与痛。能使生命依然积极,生机勃勃而不萎靡。如这水车,不急不缓流水理智的歌声,有古有今,远古的沧桑已成诗意,复古的画面定格美丽。人生苦短,“好景君须当史看,流光溢彩更惜春。”

这时,我告诫自己不在遐想,精致的过好每时每刻。

之五:碧水浮莲

鸣翠湖一湖的荷花,是这此出行的压轴之观。近两个小时的游玩,我们终于站在了湖中一座五孔的虹桥上,白色的大理石栏杆,在热烈的世界里的有份冷静,仿佛只为这一湖的荷花点缀雅致和深刻。但这深刻不是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人生的深刻。我常常想,赏景是寓教于乐的自然启迪,无需强迫自己,作高深状,自虐自己。赏景是轻松的,如同流水浇田,自然漫过,然后接纳和吸收。

所以我爱荷花,不是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爱。我第一次见荷是在八五年上学期间,去泾源老龙潭游玩,看到一位农人撑着一片叶子如伞一般从山上走下来,我问他这是啥叶子,他告诉我是荷叶。那荷叶很大,大小与现在街上女孩子夏日撑的伞无二。从此对荷喜爱不已。何况荷花不是都生长在污泥之中,就如这鸣翠湖的荷花,生长在“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中,养优独处,但它依然低调谦和,不娇不媚,清香溢远。不蔓不枝,一派君子荡荡之气。荷花白的纯洁,粉红的朦胧,大红的活泼,各具特色,不失自己。

因同行七人,只有我一位男士,朋友戏言:“身在花丛中,片片不沾身。”此句一出,正中下怀,我爱荷花即为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高洁,如人一般,不管身处何地,都是谦谦君子,我从内心爱慕,虽嬉笑调侃,而心存敬重,没有丝毫的贬损。如对友人。

“半湖莲叶接天碧,入夏芳华展玉姿。雅染寒风香透月,鸢飞鱼跃尽痴迷。”由近而远,极目远眺,成片的荷叶遮蔽清澈的湖水,荷花亭亭玉立,争奇斗艳,此时无月,荷香融进了夏日的阳光,有了流水一般的流香,不但闻得到,也看得见。

鱼儿是陶醉了,那些鸟儿是陶醉了,当然还有我,到返回的时间朋友们说“再见”时,我说“不说再见。”

因为,鸣翠湖已装在我的心里,与我的生命已融为一体,那份爱根本就无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