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谈高考作文锦集6篇

谈高考作文锦集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54K 次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高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高考作文锦集6篇

谈高考作文 篇1

1、命题性质:关系命题。要讲清感动与出发的关系。

2、主语的补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群体、特定的事情

3、感动与出发的关系。感动是前提,出发是结果;感动是内在的,出发主要是外在的。

4、词语的推敲:感动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出发,可以是观念的出发,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的出发,也可以是行动的出发。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立足本职、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内涵。带着,有时时提醒、时时鼓励的意思。

5、感动与出发的内容比例。学生可能认为出发是个起始性的词语,因而这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部分内容放在感动上,比例失调。最保险的办法是感动和出发交替出现,融为一体,互相作用。其实,出发在这里已经是行动的代名词,包括了行动的过程。

6、定势思维的干扰。平时写惯了“感恩”之类的话题,结果不动脑筋,生搬硬套。没有把重点放在出发上,偏题了,也偏离了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人类任何思想的结果在于行动。

7、表达方式,最好是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散文,议论文次之,说明文难度较大。

8、思维方法——收放结合。放,就是联想。联想人:家人、友人、师生、各行各业的人;熟人、陌生人;领导、群众;健全的人、残疾人;伟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联想事:雪灾、奥运、震灾、一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令人感动的小事……联想物:天地万物为我所用,供我生存,可歌可泣。放,就是所有的段落、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材料都要百川归海,回归一个中心,否则就是一堆砖石的堆积,不等于一座精美的楼房。

9、超凡脱俗难。雪灾、震灾可写,写的人肯定多,但是写出新意难,如何以小见大或另辟蹊径,那就要动动脑瓜了。

谈高考作文 篇2

摘 要:从高考作文的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构思精巧四个方面,简要阐发了高考作文的创新要领和获取高分的诀窍。

关键词:立意;见解;材料;构思

作文的创新,是高考要求的一大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观,更体现了高考人才选拔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高考作文的创新主要包括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奇和构思精巧四个方面,以下逐一阐述。

一、立意新颖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记叙类、抒情类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立意新颖,也可说是“立意高远”,即“站得高看得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平庸或一般,做到与众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办法:或借助想象,展开联想,创造新境界;或借助理性思维,写出思辨色彩,拓展新视野。做到了这些,文章的立意就显得境界高,新颖而大气,这是评价一篇优秀作文的一大亮点所在。

二、见解独到

“见解”,一般是指议论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提出的论点(在记叙类或抒情类文章中可理解为作者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见解独到,即有个人的独特理解和看法。要做到这一点,要么考虑与众不同的角度,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写出新意;要么借助逻辑推理(类推事理),阐明观点,得出新观点。这一点,是评价一篇成功议论文的出彩之处。

三、材料新奇

“新奇”,就是新鲜(时间离现在很近)而又特殊(少见)。要获得这一类材料,重在平时积累。首先要广泛地阅读(包括收看影视剧等),其次要精心筛选那些富有时代感、给人眼界开阔的材料(含家庭、学校、社会、艺体、时事等)。拥有了这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实际上就拥有了写作资源,甚至拥有了写作欲望,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就涵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本色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构思精巧

“构思”,就是对文章思路的构想设计;“精巧”,就是别致巧妙。文章构思的精巧表现为:或标题的创新(巧用比喻、拟人、诗句等拟题),或情节的曲折有致(有波澜、有伏笔等),或结构的出新(开头、结尾的照应,中间的过渡等);或文章技法上的模仿——创新(在模仿中翻新)。要做到这些,重在平时不断地训练和积淀,多读范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仿写;在仿写中创新。做到了这些,其实就已经把握了文章的内在结构(线索和思路)和外在形式(结构和层次)。

以上四个方面涵盖了作文创新的基本内容,高考作文的创新亮点加分也莫过如此。只要掌握了作文创新写作的基本要领和规律,平时加以练习,持之以恒,我想考生在高考场上一定会夺取高分的。

谈高考作文 篇3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谈高考作文 篇4

与往年一样,昨天高考(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迅速揭开面纱,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人们最热烈的议论对象。高考作文的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情怀。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从整体来看,普遍选择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也更加开放,除了诗歌依旧不受待见,对文体并没有太多强调,并且通过“题目自拟”来避免主题先行,让考生拥有更多观点自主表达的空间。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已经将“开放性”这三个字演绎到极致。

太过开放,当然不容易聚焦。话题不聚焦,也容易产生极大的争议性。只要看看网上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评判,就能感受到什么才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相较于以前有些年份各地高考作文或是“一片诗意”,或是在表达某种“共同价值”,今年各地高考作文堪称风格各异,视角不一。即便是在同题作文中,不同人面对材料,也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网上看待今年高考作文的声音有着强烈的纷乱感。

举例来说,被全国卷、陕西卷以及海南卷选用的材料作文“举手之劳”,讲的是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顺便将漏洞补好,后来船主给漆工一大笔钱,感谢他顺便补漏洞。并称他在家人出海后,才想起来船上有个漏洞,以为家人回不来了,现在家人却平安归来,所以才感谢漆工。无疑,这样有限的材料,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责任、人性、善良、阴谋,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思考向度与价值角度。

类似这样的材料作文,今年可以说俯拾皆是。比如,重庆卷的“拯救冷库工人”,讲的就是肉类加工厂一名工人被困在冷库室,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被一名保安给救了。这个在企业做了35年的保安,仅因为那名被困工人是唯一每天早上向他问好并下午跟他道别的人,那天,他因为没听到他说“明天见”,才寻找并最终救了他。同样,这个事情让人看到的生活,或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或是一种偶然,只看到人生的不确定。

横看成岭侧成峰。面对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铺陈的种种社会情态,社会不同人群很难形成某种趋同的观点视角,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价值多元与文化多样时代的最好印证。而高考作文,就是一种可以聚拢整个社会不同人群进行观念表达的文化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怎么看待高考作文,要远比别人怎么看待更重要。在这样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看待高考作文,也并不在于一定要从中梳理出某一种符合所有人口味的“大同价值”,越是个体的,往往就越是独立的;越是独立的,其实才是真正权威的。那么,现在,不论你是考生、家长(高考)、老师、学者,如何评判今年高考作文,都得尊重自己真实内心,也只有更加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的文化判断,才能让这个时代因为开放而更有活力。

谈高考作文 篇5

虽说鄙人煞费苦心跳槽已是饥渴已久之事,然未见初晓。如此下去,亦难逃书写高考作文之命运。便智鸟先飞了一段。

涉猎高考作文,鄙人内心汹涌。原来高考作文很简单。你无需思考此话真假如同你可以无需思考高考作文怎么写。高考作文,无需发动你不灵光的脑袋创造俏丽骈文、唯妙比喻、波涛排比、真假拟人之类佳句。你亦无需拥有海量想象、前卫认识、另类观点。高考作文,可以无需你写,学会用就OK了!

关于抒情。抒喜情用“漫卷诗书喜欲狂”、“采菊东篱下”……抒悲情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抒报国用“会挽碉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信念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抱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关于描写。写景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写人用“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若秋波”……

……

关于议论。正如我要证明“高考作文,可以无需你写,学会用就OK了!”这一观点而把历史的结晶拿出来作论据一样。你也可以用“用”来议论!到这里,足以证明“用”的可能性。

上面的结晶大都产于教材。由此可证明“用”的可操作性。

《也无风雨也无情》,xx年山东高考作文,颇具“用”之模样。《太白突围》,xx安徽高考作文,颇具“用”之肌肤。此两篇产于《最新高考模版示范作文》!《犹记书香》,xx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遗址“用”之血肉。《是梦境与我为邻》,xx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深入“用”之骨髓。由此可证用之实用性。

上述事实证明,你确可以不“写”高考作文,学会“用”就OK了。

如果你想增强实用性,在作文中脱颖而出,就用外国结晶。例如用拿破仑“‘不可能’这三个字在我的字典里是没有的”谈自信;用诺桑。麦克伊斯文“我们赚钱只为了讨生活,我们施舍是为了过生活”谈美德;用加谬“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能使我们活的”谈文学……当然,对于整天啃教科书都难啃动的我们而言,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学会“用”,高考作文可信手拈来。但有一大禁区万不可涉足。像我这篇文章,要是出现在高考场上,绝对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我倒不认为是竞争之火将之化为灰烬……

谈高考作文 篇6

一提起高考作文,无论是高三的老师,还是高三的学生。头脑里立马浮现出的,大多是如何使审题更加准确无误,如何使立意更加积极正确,如何使结构更加合理完整,如何使引用的材料符合论点的需要,等等。这些东西,当然是重要的,是高考作文必须直面的。但是整个高三,这些问题周周讲,月月讲,已经到了让师生双方都心生厌烦的地步。清醒的老师或学生也许会发问:是不是具备了以上这几条,就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了呢?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将坚决地说:不!因为,成全一篇优秀高考作文,除了上述几个条件外,还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还须有一个好的语言表达。其实,文章之道虽然千头万绪,但关键就是两条:一,有一个好的内容;二,有一个好的表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审题不出差错的前提下,有了一个好的题材或观点,再加上一个好的表达,一篇比较像样的文章就出来了。

思想内容问题,限于篇幅,此文不赘述,下面专门来探讨一下语言表达问题。

对语言表达,可作两个层面的探究。第一个层面是表达得“对不对”,第二个层面是表达得“好不好”。所谓表达得“对不对”,就是指你想说的意思说明白了没有,语言是否简洁,有没有语病。所谓表达得“好不好”,就是你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感染力。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三句意思相同而表达有异的话:

(一)研究历史无疑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无论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都应该研究。

(二)研究历史很重要,从古代史到现代史,我们都应该研究。

(三)研究历史很重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该研究。

第一句话,语言拖沓、哕嗦,且有语病。第二句话,应该说表达得已经正确和简洁,但谈不上有文采。而第三句话,则表达得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三句话,已经清楚地显示了表达的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对不对”的层面,涉及的主要是语法问题;“好不好”的层面,涉及的主要是修辞问题。高考考生情况各异,语言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每一个考生首先要对自己作一个清醒准确的判断。如果原来就表达比较差,那么首先要设法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如果原来语言基础就比较好,那么就应该在“好不好”的层面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下面,我们就分两个不同的表达层面,或者说,从两类语言能力有别的学生出发,来探讨一下如何在高考前这段有限的时间里,努力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对于语言表达较差的那部分同学来说,总的原则是要树立“想好再说,谨慎落笔”的意识。除此之外,以下几条具体的建议,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多用短句

病句常常出现在长句中。因为句子长,所以前不搭后,顾此失彼。多用短句,不仅可以避免语病,而且可以使语言显得干练、利索。

去掉可有可无的虚词缀语

这一条的作用,还是使语言简洁,并减少语病。虚词赘语多了,叠床架屋,不但无助于表意,反而容易造成病句。比如,说“他是很聪明的”,不如说“他很聪明”。再比如,“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自觉遵守‘七不’规范。”这是病句,去掉“对于……来说”,句子就通顺简洁了。

实话实说,不要绕弯子讲话

有的同学为了追求表达效果,有意拐弯抹角,故弄玄虚,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要记住,一切精彩的表达都是以准确简洁为前提的。表达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同学,首要的还是“返其本”,先做到准确、通顺。

换一种说法

学生作文中的不少病句,其实作者在落笔时就感到别扭,而想要修改又觉得比较困难。

这时候不如弃之重来,换一句话来说,反而能收到柳暗花明之功效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使自己表达得“好”。

什么样的表达算是“好”?其标准也许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一刀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一这个标准不在作者那里,而在读者那里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哪一种表达让读者印象深刻,过O难忘,就是好的表达。(当然,实用文体例外。)而要让读者印象深刻,你的语言就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呢。这里面除了一个人天长日久积淀下来的语言素养外,有没有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要诀呢?

让我们来看下面两段文字:

(一)

中年是一个繁杂丰富的人生阶段。它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平庸的一面,我现在是身兼多职,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学校里的事要忙,家务事也不能不管,自己还得进修 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地进行着一有时候颇为感慨:生命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二)

中年是一块色彩斑驳的画布,亮丽的色调和平庸的线条在这里交织中年的行囊装着一生最多的面具:我现在既要扮演孝顺儿子,又要扮演慈祥父亲;既要争当模范丈夫,又要争当优秀教师。中年的目光不能遗漏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我既要关心妻子的血压是高还是低,儿子的考分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又要关心文坛上最近有什么新名字,教育界近来有什么新花样。生活就是这样在人民币和粉笔灰之间,在教师节的贺卡和厨房间的抹布之间,杂然展开。有时候难免感慨:生命就这样,在一根根多起来的白发和一张张少下去的日历中,悄然流逝了。

两段话意思基本相同,表达效果却大相径庭。第二段话显然更有文采,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意蕴丰富。其实,如果我们细致地揣摩第二段话,会发现它并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美轮美奂的词语。以“生活就是这样在人民币和粉笔灰之间,在教师节的贺卡和厨房间的抹布之间,杂然展开”这句话为例,人民币、粉笔灰、贺卡、抹布,这是十来岁的孩子嘴里都有的词语,为什么放在一起就能显出文采呢?

这里,我就交给你使语言表达变“好”的第一把钥匙——形象思维出文采。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以为自己作文语言平淡是因为缺乏优美新奇的词汇。其实,表达的背后是思维,两者是表与里的关系。表达得好不好,本质上取决于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一变,语言面貌全变,表达效果也大不一样。所谓形象思维,就是尽可能运用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来组织思维。

深奥的定义要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

上面曾说过:表达好不好,涉及的主要是修辞问题。第二段话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比喻。比如其中第一句话里的“画布”和“线条”。比喻是修辞的核心。比喻要靠联想和想象,这就是形象思维。形容词用得多,不一定能使表达生动形象,反容易落个堆砌辞藻的恶名;而一个精彩的比喻抵得上一打形容词。“这人长着一个难看的大鼻子”,这是最一般的表达; “这人的鼻子,体积庞大,线条模糊,表面粗糙”,这是较好的表达; “这人的鼻子,就像一团被雕塑家刚刚按上去还没来得及雕刻的泥巴”,这才是最形象、最容易被读者记住的表达。所以,我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是:

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来替代形容词。

我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

用借代的手法,使笼统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再看“杂然展开”一句。这句话的文采完全来自于修辞中的借代。人民币、粉笔灰、贺卡、抹布,都是借代。它用一个中年教师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典型的具体事物,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了其琐碎、现实、既有辛劳又有乐趣、既有压力又有意义的生活况味。

借代是最典型的形象思维,无论是局部代整体,个体代群体,还是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都能起到使表达生动可感的作用。比如,当你想表达“我最讨厌文言文,与其读文言文还不如学英语”这个意思时,你可以想一想,换成形象思维的表达,应该怎样说?我想你不难悟出,应该是“我最讨厌文言文,与其渎之乎者也,还不如渎ABCD呢”:这一个小小的转换,就让这句话平添了一分文采,是不是?

修辞手法五花八门,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内容的,如上面所说;一类是针对形式的,主要是句式。下面,我就要交给你使语言表达变“好”的第二把钥匙——变换句式出文采。

一篇作文,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陈述句,或者都是散句,读起来肯定单调乏味。因此,变换句式的作用不可小看,它可以使作文语言活泼多变,错落有致。

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多用整句,比如排比、对偶等等

再回看关于中年生活的第二段话,就大量运用了整句。它们和散句一起,构成一种参差相间、错落有致的语言美。如果你在你的高考作文中,尤其在关键处,比如开头、结尾、中心论点句,组织一些工整而精彩的话,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多用问句

问句可以分为i种: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司以引起读者思考,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兴趣,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增加表达的力度。多用问句,就能打破全文单一乏味的语言面貌;有时候,还能使文章具有亲切感和回味的余地。

三、适当地运用特殊语序句

比如: “她轻轻地走过来了。”这是一般语序;“她走过来了,轻轻地,”或“轻轻地,她走过来了。”这是特殊语序。三句话意思和用字完全一样,但后两句由于把状语移到了特殊的位置上,强调和突出了人物的情态,读起来就别有意味。

距离高考已经时日不多,但临阵磨枪依然是有必要、有价值的。所以最后,我再给你两个如何去练习和实践的建议。一,当然是在今后写作文时,有意识地去运用上述的种种方法。尽量全面地用,反复地用,并渐渐养成习惯。二、把过去写的作文找出来,用上述方法将它改写一遍。相信只要有了得当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你一定会尝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