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八年级作文 > 八年级作文精选【8篇】

八年级作文精选【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作文精选【8篇】

八年级作文 篇1

不知不觉,我已是读八年级的中学生了!一路走来,想起以前那些事儿,真是回味无穷。

时间是记忆的筛子,留下来的都是些快乐的童年往事。

妈妈时常和我讲起小时候的事,她总说我第一次微笑让她记忆很深。那一次,妈妈将我放在儿时的“狗窝”——摇篮里,像往常一样,一边摇一边给我讲故事,偶尔也会哼一段小曲。妈妈说,我盯着她看的时候,突然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丝微笑,我想那微笑是最纯真的!

想起小时候最调皮的.时候,我虽是个女孩却似男孩一样,经常做出一些令大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次——路过街旁,我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在商店的橱窗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将这家商店搬回家。便指着这些东西,由于我还小,不够高,那些玩具虽近在眼前,又好像远在天边。结果当然是爸爸不肯买。我一气之下,拿出了看家本领--撒娇,可是没作用,便随地撒了一泡尿。妈妈真是气得脸红红的,头上还似乎冒着烟呢。我看到了,居然不知羞耻地笑了,那真是调皮的笑!

那些年,那些事,已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如今,我已是成长了不少。在菜市场上,我会帮年迈的奶奶把一摞空菜筐放好,可能是卖完要卖的东西了吧,正收拾着工具。我走过的时候,顺带扶起那位已经坐了很久想起身却半晌也站不起来老奶奶,她不停捶背,嘴里还不停嘀咕着,我帮她把工具一一放回那辆破旧的三轮车里。老奶奶笑了,笑得是如此的甜。我也笑了,这真是会心的微笑!

笑容,也许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但是真正的笑容是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才绽放出来的!现在的我,因笑容而美丽,因笑容而乐观。大家笑笑吧,让快乐互相传递,让回忆停留在永恒的一瞬间!因为,成长路上笑容多,因为有你,我才美丽。

八年级作文 篇2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又三五成群地聚在了一起,聊了起来。

“同学们,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了,大家评价评价自己的班主任吧!”我们之中年龄较大的小吴发言了。

“我先说,我先说!”小黄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我觉得我们班主任特别幽默。有时上课时大家情绪不高,班主任就会特别无厘头地冒出一句笑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气氛顿时就活了起来。”

听了小黄的话,小李立即附和道:“对呀!对呀!有一次刚上完体育课,大家都大气无力地趴在课桌上,班主任一走进来,就注意到了我们的‘熊样’,然后……然后她说:‘你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台笔记本电脑吧!’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班主任就从前排同学那儿拿了一本笔记本,放在下巴下面,说:笔记本‘垫’脑!大家一听,笑得前俯后仰,倦意全无。”

经小李这一点破,大伙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可这时,小刘提出了反对意见:“你们说的都没错,可你们注意到没有?班主任的手上有一条疤痕呀!好丑的'!”

听小刘这么一说,大家又讨论了起来,“对呀!好丑呀!”“我看到过,好像是刀疤!”“不是吧!刀疤!”……

听到这,班长按捺不住,发话了:“你们看到的都只是表面,我们的班主任用她那双手为我们做过许多的事,改作业,擦窗户,搬书……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对啊!班主任的手挺灵巧的,我还亲眼看见过班主任缝衣服、刺绣呢!”小黄又说。

小吴紧随其后,说:“班主任还特别关心同学们的生活,看到有的同学午餐营养不够,还会亲自掏腰包给那个同学加餐呢!”

此时,同学们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和小刘辩论。小刘早已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了。

这个时刻,沉默已久的我发话了:“大家说的都不错,班主任的外形上是有缺陷,但,她幽默风趣,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和这些优点比起来,那一条疤痕又算什么呢?”

我的话刚说到这儿,上课铃响了,大家回到了座位上,门口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们的班主任。

八年级作文 篇3

曾有多少次,当面对挫折时,我曾淡然处之从容应对;曾有多少次,当克服挫折时,我曾满意的笑过;曾有多少次,当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我曾流过多少辛酸的泪水。但谁能不经历挫折,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中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而一次又一次地蜕变。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挫折,这才是懦弱。挫折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只有打倒挫折才能成长,所以并不要在遇到挫折时去逃避,而要去勇敢的面对,这样才能克服挫折,得到成功。因此,我们都应该感谢挫折。

“妈,我考到第六名去了,我好不甘心啊,我下次一定要把第四名追回来。”考试失利的我对对着妈妈诉苦。

“女儿,你要记住,人是不能被打败的,每一次的失利都是为成功做铺垫,你不可以被挫折打倒,我相信你可以追回来。”妈妈摸着我的头鼓励我。

“我知道了,我是不会被打倒的.,我是永不倒下的不倒翁。”我向妈妈下定决心。

证明我实力的机会来了。我拿着期末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回到了家。

“妈,我考到班级第三名了,年级十一名,我说过,挫折打不倒我,只会让我更加坚定。”我向妈妈报喜。

“嗯,女儿永远是妈妈的骄傲。”妈妈表扬道。

挫折,你来呀,我不怕你。如果你打不倒我,就只能让我更加坚定。即使你再难克服,我也会用千千万万种方法将你克服,将来我会变得更坚定,更强大。

挫折,感谢你让我变得更强大。

八年级作文 篇4

一把锁,静静的挂在门上,闪烁着耀眼的银光,骄傲的挂在门上。

“咦?今天谁带钥匙?”

“没有。一个都没带。”

“什么!真是个个都是白痴,那现在怎么办?”

“只能破门了,这把锁必须毁掉,不然今晚我们都得睡大街。”

所有人异口同声的说“好主意。”

接着,我们找来了锤子和钢筋。

大块头拿着锤子,拿起那把锁,看了看,之后轻蔑的一笑。他退了一步,高高举起锤子,对锁比划着,突然他手停在半空,然后快速挥下,狠狠的朝锁砸去,顿时火花四射,巨大的力量使锁的一角被砸平,在惯性的作用下锁撞上了墙壁,一道道黑色的裂缝如根茎般在墙上漫延,被震裂的墙砖飞射出碎石,我们都以为那把锁完蛋了。可它却依然挂在哪里,闪烁着银光,仿佛是在向我们宣战。大块头眉头一皱,举起锤子再次砸下去,锁的'另一角也被砸平了,它被甩向另一面,木门框顿时凹下去一个坑,但锁还是挂在门上,大块头举锤一通乱砸,左一锤,右一锤,上一锤,下一锤。钢铁碰撞的巨响,火花在黑暗中绽放,碎裂的石块夹杂着木屑纷纷落下,斑驳的伤在锁上嚣张。

它还是挂在门上。

大块头喘着粗气,不可思议的看着那把锁,他听见有人在窃笑,似乎是在嘲讽自己,他恼羞成怒,拿起钢筋就撬,周围的人制止了他,因为怕连门带锁一起给撬下。他望着锁,忽然灵机一动,用钢筋抵住锁,对着钢筋狠砸下去,锁在颤抖,但它没有丝毫动摇和松懈。

大块头似乎疯了,两眼通红,一锤又一锤,尘土飞扬,火花四射,锁被砸平了一块又一块,凹凸不平的棱角和那密布的裂纹,尽管这样,锁依然纹丝不动,牢牢的挂在门上,大家都看得目瞪口呆,最后都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块头放弃了,不甘的望着锁,像泄气的皮球般,摇摇头,扬长而去。大家也都作鸟兽散,各自去找地方睡。

第二天……

老师来了,门也开了。今晚终于可以睡自己的床了。可我们还是输了,因为:锁……依然挂着。

老师用尽全力,在锁上留下触目的伤痕,锁的四周都留下了巨大的凹陷,可锁依然挂在门上,最终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们把锁门的链子给剪断,虽然都是钢铁,但后者却十分脆弱,很容易就弄断了。锁依然挂着,那些斑驳的伤对它来说仿佛并不是伤痛,而是一种荣耀。至今,那把锁依然挂着,耀武扬威的闪烁着光芒,我觉得我看见的不是一把锁,而是一个不屈的灵魂。

硬过了钢铁的灵魂……

八年级作文 篇5

在这个黑乎乎的黑板上,承载着我们无数的记忆。

黑板上的字,写上了再擦掉,擦掉了再写上,反反复复……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几天过去了,几个星期、几个月都过去了…

当我再看到那黑板,觉得它充满了回忆。

黑板已经很旧了……有的时候写上去的字,很难擦掉,即使擦掉了,也会流下淡淡的痕迹……

黑板上,有语文老师娟秀的字体和飘着香气的优美的诗句;有数学老师用清晰的笔迹书写下的复杂的公式;有英语老师潇洒的写下的带着异国风情的语句;也有政治老师留下的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

黑板上,有考试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与鼓励;也有考试后“家长会”上父母鞭策的话语;有一叶轻舟载着的漂亮的100分;也有“刺刀”下羞涩的圆圆的印记。

黑板,在我们的心中是神圣的。每一次有幸登上讲台都会令我们振臂欢呼。

还记得自信的走上讲台,洋洋洒洒的解出数学题的欢快;还记得因准备不充分写错单词时的惭愧;还记得评选学生会、班委和“三好”时的激昂;还记得老师们那番语重心长……

曾经,被老师叫到黑板上去做数学题,因为忘记在最终的问题上写答案,而被老师狠狠的批评过;曾经,作为课代表,每天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下作业,那是属于我充满回忆的地方;曾经,因为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而被老师打过;曾经,因为痛苦而把泪水洒在了黑板上……

这快黑板,让我想起了好多好多,它或许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望着那块黑板,美好的小学时光,化成一个个清晰的镜头不停地在我眼前回放。画面满了又消失了;又满了,又消失了……惊喜和酸酸的感觉一起涌上了心头,是时候该离开了。

八年级作文 篇6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八年级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读后感《八年级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应该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八年级作文 篇7

阿o是一个农夫,为了开眼从西南来到东北,骑着自行车,又乘着拖拉机,最后用1000包了一小黑车,来到擎天市。

到擎天市时以是傍晚,天空被乌云笼罩,也不见一只鸟儿在飞,路灯明亮而刺眼。阿o兜里还有30000元,那是卖了两头种牛来的钱,阿o拍了拍绿色的小包,慢慢的走进了城市深处,路灯越来越少,他看到了一家小旅馆,叫“温溪”,他走了进去,柜台那里的是个女人,头上插着已经褪色的木条,耳朵上有两个生锈发黑的银耳环,头发蓬乱,嘴巴扁平而干裂,鼻梁上有十几个雀斑。阿o咽了咽口水看了看周围,地板上全是鞋板印,墙角结着了蜘蛛网……“观赏时间”结束了,柜台的女人用粗糙的.声音发话了:“住房!?还是吃菜!”阿o吓了一愣结巴着说道:“住……住房。”“你是结巴啊?”“不……不是”阿o答道“不是你怎么说不清楚!?”“被……你吓到了。”“小伙子挺壮结实哈!”“你……还是给我钥匙吧。”、“给你!你吃饭不?”“吃吧,你们这里有什么?好……”话语被柜台的女人打断了。女人喊到“大奎!”——半天没有声响女人又叫到“大奎!!!”里面传来一个想拖拉机一般的声音“来了!死婆娘!老子在睡觉你叫我干啥!"“这里有个人要吃饭!”

那个男人,冲着阿o从包里掏出一张满是褶皱的纸。阿o慢慢的拿了过来,看看了原来是张菜单,上面:红烧狮子头10元/份、青椒肉丝20元/份、西红柿炒鸡蛋5元/份、回锅肉20元/份、红烧排骨10元/份、糖醋排骨20元/份、御用蛋炒饭30元/份……

阿o要了一份回锅肉加凉拌黄瓜,男人转身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两道菜便被端了上来,男人把菜一甩,桌子上的灰扬了起来。阿o脸上咳了几下,拿起筷子,添了碗米饭,开始吃起来。阿o吃得很慢,男人和那柜台女人看着他,大约半小时后,阿o吃完了所有菜,他拿着盘子添了个干净。男人无奈的看着他,端走了盘子。阿o打了个饱嗝,一会到了二楼,二楼很凄凉没人什么人,整个走廊只有一个白发老者在望着外面,阿o掏出钥匙,插进锁,转动了几下,推开门,轻轻地把门靠了过去,打开灯倒在了床上,慢慢睡去……

八年级作文 篇8

如今,我们老家的村庄,不论是读书有出息,在外上班拿工资的人,还是进城打工,开铺摆摊站稳脚跟的人,只要有条件的,都带着父母“农转非”进城去了。就连村庄里那些成家立业顶梁柱的男人,为了儿女能读上好学校,将来能住上钢筋水泥砖房,改变几代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也怀揣城市的梦想,进城“淘金”去了。原本很小的村庄,走的人多了,也忽然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空了。

于是,满身泥巴味的男人们成了憩居村庄的候鸟。村庄里那些老弱病残的人,包括吃奶的孩子、上学读书的娃娃,全都丢给了“带拖斗”的女人。

从此,“带拖斗”的女人成了村庄的“皇后”,经营着村庄的四季,饲养着村庄的家禽六畜,哺乳着村庄的果蔬庄稼,主宰着村庄的山川河流、空气阳光……

随着季节的轮回,每年大春再种时节,漂泊在外离乡不离土的男人们,就像些春天归巢的燕子,被村庄召回。此时的农家,油菜、蚕豆、小麦等待收割,水稻、烤烟等待栽插,苞谷、黄豆等待播种,一片片收割完小春的田地,正等待男人使牛犁耙翻耕,布置来年的生产……

随着哗啦啦的水声开了秧门,灌满水的田,被男人和那些男人一样的牛,犁耙成了亮汪汪的水田,然后被女人插上一排排绿油油的稻秧苗。那秧苗,仿佛春天写给大地的一篇篇诗行,献给男人,送给村庄。

此刻,农家小院不时有酒肉的香味飘出。那是女人对男人的慰劳。入夜,村庄累了,躺在静谧的.夜色中,只有房前屋后田间沟渠潺潺不息的水声,似女人正在没完没了向男人吹枕头风,缠缠绵绵说着悄悄话。村庄的夜空,夜鸟鸣唱,蛙声如潮,到处是泥土发情、种子发芽、庄稼发育的声音。

经过十天半月的忙碌,男人犁耙完最后一丘水田,女人插完最后一簇秧苗,关了秧门。喝过了秧酒,候鸟似的男人又脱下羊皮褂,洗去脚上的泥土,穿上皮鞋,离开了村庄。

庄稼在阳光和雨水的哺育下,如一茬茬女人怀里吃奶的孩子,一天天逐渐长大成熟。转眼,又到了秋收秋种、犁“老板田”的时节,还没有忘记二十四节令的男人们,又像些闻见稻香的麻雀,陆续回到村庄,和女人一起收获硕果累累的秋天。没几天,一片片黄灿灿的稻谷,就倒在了女人和男人的镰刀下。此起彼落的打谷机声,仿佛一首女人和男人共同谱写的秋收乐章,演奏着丰收的喜悦。那音符,多像女人唱给男人的山歌,一曲又一曲,深情而动听。

该收的收,该种的种,水稻、苞谷主粮收进家,还不等那些向日葵、老南瓜、荞子之类的杂粮收完,男人又像一片秋风吹走的落叶,飘离村庄,飘向远方。

男人走后,秋收挂锄,万物被冬天渐渐脱去衣服。田地一片沉静,油菜苗、蚕豆苗、小麦苗如女人肚子里的婴儿,静悄悄地生长着。女人的心情如土地等待犁铧耕翻,泥土等待种子播入,手里的一切活计,都在为男人回家过年做准备。

转眼,油菜花开,蚕豆结荚,小麦抽薹。时间被山风一天天翻过了腊月二十,男人又如满载归来的蜜蜂,回到了村庄。此时回到村庄的男人,大多数是包车直达,刚进村口,还没等车停稳,就掏出手机,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很快,女人带着孩子笑盈盈地前来迎接,帮男人提那些大袋小袋问候女人、问候孩子、问候村庄的年货。

此时回家过年的男人,不需要再帮女人干那些犁田耙地的重活累活,主要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杀那些女人养得壮如驴的年猪。相互请杀猪客,吃年猪饭,喝年猪酒。因为那些女人喂养得膘肥体壮的年猪,只有满身牛劲的男人才擒拿得翻,宰杀得死,腌制成火腿腊肉,让远离集镇的农家,远离男人的女人,一年到头挡门立户有肉吃。

杀完年猪,村庄过年的一切已经被女人准备就绪。过年的那几天,村庄最幸福,女人最幸福,男人最幸福,整个村庄到处都弥漫着幸福的年味。还不到正月十五,串过亲戚的男人和女人说完最后一夜悄悄话,依旧把村庄的一切交给女人,又如迁徙村庄的候鸟,飞走了。

就这样,村庄的男人和女人,就像拴在同一根草上的两只蚂蚱,一个在城市,一个在乡村,不停地挣扎着。这一切,只有篱笆桩似的女人知道,候鸟般回到村庄的男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