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一次美妙的融合日志

一次美妙的融合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9W 次

吴彬的画展我去看了,展出的地点是在杭州8号艺术画廊,这个画廊离西湖很近,离它更近的是中国美院,还有潘天寿纪念馆,由于这三个“很近”的原因,杭州8号艺术画廊就变得很抢手,吴彬是个性情很和善的画家,到哪里都会有很多的朋友,再加上他的作品确实很有特点,8号艺术画廊破例在今年中国美院研究生毕业季,给了吴彬办这个画展。

一次美妙的融合日志

我到杭州的时候天气很好,5月28日早上我和吴德椿老师夫妇(吴彬的父母)游了西湖,说是游西湖,其实就是到西湖景区沿着西湖去散步。西湖那天风平浪静,远山若隐若现,我记得当时看那山在西湖的那边的感觉,就是刚刚好的感觉,那山高了也不好,低了也不好,朦朦胧胧就像一幅水墨画,经过画家深思熟虑,刻意的安排在那里,让西湖的那份美丽,变得那么恰如其分。西湖早晨那种安静恬适的感觉,让人很想留下来,居在那里,凭栏望远,静心清神。

当然西湖虽好,不是随便一个人想留就留得下的,在美景面前人人都是过客,而想留下来的感觉在吴彬的画展里又有了一次萌生。

吴彬的画展规模不大,画的种类是综合材料绘画,这种绘画形式不是太多见,有时候一些综合性的美展上也有个别这样的作品,用一些颜料以外的材料来制作美术作品,以期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综合材料绘画应当是泊来品,是西方人的现代艺术,主要表现现代人对艺术的态度,而西方人的艺术来到中国,都存在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的问题,就像油画,抽象的也好,写实也好,在大多数的中国画家手中,总是感觉不中不洋,洋为中用历来是个世人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绘画也不例外。

而吴彬的这次综合绘画,用西方现代艺术方法表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表现得很充分,我个人觉得这次洋为中用用的很绝妙,堪称一次美妙的融合。

其实吴彬的这些画作我在他微信的朋友圈里已经看过,当时看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些表现的很空灵的山水画,和其他表现气势的或者讲究皴染的山水来说,吴彬的画更安静更空灵一些,我当时没有进一步去审视他,这是因为,他就是简单的山水,吴彬把他做的更有吴彬个人特点而已,而把作品做的更有个人特点,是每个画家应该有的态度也是一种责任,绘画是要强调个性的,如果共性太多,我不说你没有才情,最起码你可能太懒,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你没有去思考,懒得动脑子而已。

当我切实站在西湖之泮看见这些画作时,当我知道他是怎样被画或者说是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当我再进一步审视他,进入到画的的境况里时,我彻底被折服了。

我说他的画表现中国元素表现的很充分,是因为他从选材上就考虑到了具有中国烙印的材料,他选择的材料是茶和宣纸,众所周知,茶、宣纸这两样东西和瓷器以及丝绸一样,会让接触到他的人立刻想到中国,想到中国更遥远的古代。这些茶和宣纸在吴彬的画里变成了浓淡相宜的色彩,变成了安排考究的嶙峋山石,营造出了古韵悠长,安清怡神的空灵意境。这些作品之所以很中国画,还有一点就是他遵循了中国的绘画原理,在空间处理上,大面积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近景与远景之间在位置上的“经营”看得出作者的匠心独具,同时也可以看得出这些作品,受西湖美景的影响很大,除了表现西湖著名的景点“三潭映月”的作品以外,其他综合绘画中也充分运用了水的元素,在分疆处理上,张张都给水留了空间;在虚实的处理上,吴彬采用了综合材料表现实物,用茶水的颜色渲染虚景,虚实处理自然得当,使画面看上去实的很实在,虚的很渺、很茫,很有人在冥想时,头脑中幻化的飘渺意韵,这种意韵很禅意近似,是一种有何无之间的思考,同时吴彬还采用了他的拿手技法,抽象与具象的结合,来进一步处理虚实,近景是具象的,远山、远瀑是抽象的,具象的东西就像一只有魔力的手,立即牢牢抓住了观者的眼睛,然后把你引领到抽象的空间里,让你在画面里有了神游的感觉,随着作者的情绪起、承、转、合 ,而这种让观众身心充分放松,心无旁骛,义无反顾的进入其中,享受那份空灵,使观者的心灵得以净化,是吴彬这些作品的高明之处。

下午又去看了中国美院20XX毕业展,感受到的是我们当代美术的多元化的现状。其实绘画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东西,而这种很个人的东西一单展现在读者面前,就是社会的财富,也许你说你的绘画是不带有什么主义和见解的,或许你更愿意强调你画面的唯美性和学术性,但是,你不能不承认,画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而人的思想是受自己的修养和学识所控制的,你营造出来的画面,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学识和人生观表达,所以绘画才被列为一门学问。吴彬从大学门到教师工作,再到广州美院的研究生,转教上海后再到中国美院的再次进修,一路走来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求索的步伐,他的这次绘画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和他这些年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祝愿吴彬在绘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