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1

《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中的一则谚语“狭路相逢勇者胜”,关联前后,牵动全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这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谚语,然后引导他们紧抓这则谚语,解形势,明策略,画勇者,议胜利,在有所发现的愉悦气氛中组织教学。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特定的时刻由司令员提出来,传开去,无形中成了作战的命令、嘹亮的号角、催征的战鼓,鼓舞着广大指战员。比 这时,可以相机引导学生紧抓谚语,运用课文语言描绘勇者形象——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杀向敌人”;“攻占了……又扑向……”;“拿下了……又进攻……”;通路打开了,“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课文中 的两个比喻,惟妙惟肖地画出了我军指战员的勇者形象,他们勇猛无比,所向披靡。在他们面前,任何强敌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读课文就更加情绪激动,心中充满了对十八旅的无限崇敬。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2

1996年4月25日,开封师专大礼堂,我参加河南省首届优质课大赛,执教《千里跃进大别山》。

此时的我,比起两年前,经历了几次打磨,成熟了许多。我在教学上朝着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向努力。

课堂开始仍然很顺畅,我抓住“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并且学习了“狭路相逢”一部分。课文营造的“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水深无船”的紧张形势,学生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课堂似乎真的.进入了课文描写的紧张氛围,大家的心绷紧了。

我不禁暗自得意:自己真是一个创设情境的高手。没想到,意外很快出现了。

课文内容为:

肖旅长和李政委正在河边商量对策,一位参谋跑来报告:“刘司令和邓政委来了!”

我的意思是,面对紧张的形势,我军正束手无策,此时,刘邓首长的到来无疑是给全军带来希望,带来必胜的信念,这是来了主心骨,也是来了定海神针,所以参谋必定是兴奋的,激动地喊。然而学生说则说了,懂也懂了,但读——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开始像念字,一字一顿的,我教他们像“说话”的语气,进而像“喊话”,然而要“喊”出紧张又兴奋的语气就不容易了。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3

怎么办?我的额头又渗出了汗,因为有些胖,前些年上课,我总是爱出汗,尤其是遇到不顺的情况。这不,又来了。

“老师,我来!”一只举起的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对呀,何不“物归原主”,把球踢给学生,让他们想想办法?

“你来!”我信心十足地叫起了他。

这个同学的想法未能获得成功。但——我已经决定放手让他们想辙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嘛!况且我实在已经“黔驴技穷”了。

“我来做导演!”一位大眼睛的男同学终于想出了“鲜招”。

他拉着一位同学(即参谋的扮演者)面向台下,开始引导:“你看到了吗?那里就是汝河,肖旅长和李政委正在河边站着呢!(台下影院入口还真有几位站着听课的老师的`身影)你快喊,喊呀!”

“肖旅长、李政委——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来了!”“参谋”望着台下远处,急切而兴奋地喊起来!

台下又是掌声,我也兴奋得手都拍红了。这个聪明的导演,精妙的引导!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4

教师一定比学生强吗?不一定。有时候,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去想办法,会有意料不到的结果。从这节课后,我在课堂上经常放手让学生去“做事”。当然,多是有意为之,鲜有“无奈之举”。

反思:

这是一次无奈的选择,当时我真急了,只好把“球”踢给了学生,没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后,常常反思,为什么这不曾预约的精彩竟是来自老师的无奈之举?课堂上我曾经有意识地放过手吗?“学生为主体”已讲了多年,谁都会讲这句话,然而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真的自主了吗?自立自主、自己做主,我们的学生做了多少主呢?

请看今日的课堂:

提出问题是老师操纵的`——虽然表面上让学生自由提问,颇为热闹。但明眼人都知道,教师的“梳理”才是暗含玄机。一番甄别比较,最后抛出的要解决的问题还不是老师的“囊中之物”?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5

解决问题是老师引导的——巧妙设疑、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滴水不漏,真是缜密而科学!可是缺的是一条——真实。有时我甚至觉得“精心设计”一词多么有讽刺意味!

课堂辩论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言不语地发言,一见苗头教师马上接过,开始侃侃而谈,真不知谁在辩论?何曾能见过学生发言有理有据、旁征博引、滔滔不绝?

课堂总结是教师预设的——让学生作总结如何?许多人不愿意尝试。大家会说,学生还没有那个认识,语言水平不到家,总结不到位。是啊,不给机会,何时到位?也许放一下手他们会还我们一个惊喜呢?

课堂,真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啊!

其实,真的不必这样,如此费神,越殂代疱,却出力不讨好。何必呢?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6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第解放战争题材的文章,对于学生和我都比较遥远,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采用多媒体讲课,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易于理解课文中刘邓大军的英勇,从而能更好地感受到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在课上我围绕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主动探索,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刘邓大军的勇,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探究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其中有两点我感受颇深篇。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7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在表现刘邓首长的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画一画体现首长勇的'句子,养成学生动笔墨读书的习惯,再提示学生找、抓重点词语不管,一定要,要勇,要猛等词语去品读体会,接着再有感情地齐读,同学们果然能信心十足地展现出刘邓首长的决心和英明果断。特别是在表现战士们的勇时,我先让学生们找找最能体现战士们勇的两个句子,然后再范读调起学生我也想读的欲望,最后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让小组之间PK,这样通过学生们充分的朗读后,书中的一个个勇士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俗话说熟读成诵,经过多次的朗读感悟,也有一部分学生都能流利背诵了。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8

在本文教学中,我三次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第一次观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影片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积极性,直观地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为文中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次是体会比喻句的妙处,通过多媒体将比喻词 一减一加,形象地感受到了比喻句的好处,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三次利用课件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挺、遵、嘱、榴字的写法。

当然在教学中也不有尽人意之处,如内容容量过大,有想求完美的心态,以致于在拓展环节有些仓促,时间太紧,安排不够合理;再则自己的语言也有待锤炼。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9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学生们群情激昂,各个都很激动,仿佛自己就是跃进大别山的勇士一般。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满意的效果呢?我反思......

本文是写解放战争时的一次战斗,涉及到历史知识,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学生要首先明白的,所以课前我安排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别山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相当于敌人的心脏。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必须直取敌人的心脏。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明确了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

语文A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教学反思 10

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见证勇者的勇猛行为。战士们听到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决策时倍受鼓舞,奔走相告,加紧准备,摩拳擦掌。他们心里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时,战士们各个记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各个奋勇杀敌。此处我让学生进入情境,想着自己就是参战的战士,当你一举手、一投足,你都会告诫自己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要做勇者,我就是胜利者。学生各个就如文中所写的那样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群。狭路相逢勇者胜扎根在战士们的心里,落实在战士们的行动中,所以这次战斗我军胜利了。

总而言之,本节课是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而不是隔岸观火,所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后在教学年代久远或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文章时,还要运用此方法,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