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3月7日,我在初二语文组内上了一节公开课《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课文回顾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童年的读书生活经历,叙述了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其中承载着作者的父子情、同窗情和苦难生活中的人与狗的情趣。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八下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从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入手(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但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确立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二是合作探究,品味情感;

三是互动交流,探求主旨。

和以往相比,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破:一是找到统领全篇的总领句,即“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用这句话中的三个关键词“难以忘怀”、“父与子”、“很难笑起来”让学生提问,引发三个主问题,形成一条教学线索,使本节课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了教学的杂乱;二是落实了品读,在理解课文中的父子之情时,采用品读的方式进入,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入手,理解父子之情,在品中读,在读中品,避免概念式的注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三是制作,能够配合教学进程,尽量简约明了,避免了繁琐。

本节公开课后,经过本组老师的指导评点,我感觉需要在以下几个地方加以改进:一是时间安排上前紧后松,导致学生合作探究过程有些仓促,最后对课文主旨理解一带而过,做得不够精致。究其原因,是我在“整体感知文意”时纠缠过多,教师语言不够简练,讲解偏多;二是“品味情感”落实得不细腻,学生展示交流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展示、感悟、发现,我可能是怕完成不了任务,赶着学生走,导致品味的时间偏少,引导的不够,学生读文本较少;三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大支柱就是要落实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个人“争分”,为小组“争光”,本节课,我忽视了评价的引导作用,导致课堂气氛有些低沉。

反思是为了改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不足,着重在研究学生,加强小组建设和提升教学语言方面下功夫,争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