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四上课文《珍珠鸟》教后反思?3篇

四上课文《珍珠鸟》教后反思?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1W 次

  《珍珠鸟》教后反思1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冯冀才写的,读着课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其一、意境美,他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从中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就是这爱,创造了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其二,语言美,全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为了能让学生感受这种美,享受这种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大板块进行教学:一是感悟鸟的可爱,二是感悟作者对鸟的信赖,三是感悟“信赖”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美,享受美。

四上课文《珍珠鸟》教后反思?3篇

1、在“诵读体味”中感悟。诵读体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在引导学生从动作中感悟鸟儿可爱时,采用师生配合读,指读,齐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一只活泼可爱,淘气神气的鸟儿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2、“比较品评”中感悟。比较品评,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话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在作者照顾珍珠鸟期间,是决不会掀开叶片往里看,决不会睁大眼睛去惊动它们,决不会去伤害它。我让学生去掉“决不”会有什么后果呢?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对珍珠鸟的关爱。

3、在“激活想像”中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当“我”不去伤害它们时,鸟儿们会怎么想呢?当“我”只是微微一笑时,小珍珠鸟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蹦来蹦去,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此处我引导学生想象:它仿佛在说些什么呢?使学生在想象中走进鸟儿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作者对鸟儿的关心,爱护,信赖。

4、在“切己体察”中感悟。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的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达到作者的心灵。文中“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被人抚摸过,被妈妈抚摸的'感觉是如何的,带着这种感觉来谈谈自己读这一句后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得很到位。

语文教学离不开感悟,更离不开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忘悟中有读,读中感悟,可一节课下来,我总觉得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再次,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总是无法很好地进行适当的点拨,作出相应的评价。

  《珍珠鸟》教后反思2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语言清晰,明快,像一潭清泉,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三是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四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这句话的含义;五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是人与鸟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不足之处:

1、忽视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不够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当我要学生说说珍珠鸟的特点时,一部分学生由于事先没有搜集到这方面的材料,所以不敢发言。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不熟悉课文内容,上课时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不作声。今后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朗读形式比较单一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而在这节课中我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成比较单一。今后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3、教学语言不够生动

教学时我的语言不够生动、精炼,缺乏感染力,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启发学生的少,点拨过于直接,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珍珠鸟》教后反思3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玩味鉴赏。由于小动物一向是孩子们喜爱的并愿意了解的,备课之初我就认为这一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没想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没见过珍珠鸟,一点儿不感冒。说实话,那种小鸟我也没见过,只知道它长得很小,是否美丽可爱可真不知晓,而我的手边偏又没有有关的图片。

为难之际,同年级的郑老师推荐了一篇教案,看了很受启发。于是,第二课时上课时,我设计了几处口语训练。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珍珠鸟的外形,叙述清晰者奖励给小珍珠鸟起名的权利。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品读课文,以求能把小珍珠鸟的外形说清楚。最后,经过大家评议,给小珍珠鸟起名的光荣被班长获得,她亲切地称小珍珠鸟为“小珍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个由他们的伙伴起名的小鸟投入了更多地关注。在了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戏的过程时,我趁机让他们揣摩小鸟的心理。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小珍珠”,把我当成作者,于是藏在文本描述后面的心语被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所揭露。就在这样贴近文本,品悟角色内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和孩子们在想象的现场解读着作者的写作动机,感受着文本所营造的和谐。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朗读、理解都相当到位,他们对这一课的学习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认为及时地调整教学,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设定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当学生对谈话的主题没有兴趣时,教师的教学就已丧失了意义。这时,如何抓住学生的目光就必须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了。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可能给学生陌生感,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体悟,去感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教学活动。就像我们可以忽略小珍珠鸟具体是什么样,有多大,但我们可以以一个童真的视角去体察鸟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这不真是文本所要显露的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