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三篇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6W 次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之一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三篇

一课生字中,有好几个字容易写错,如“钓”与“钩”不分、“竿”、“未”、“允”、“毫”、“拖”与熟字“杆”、“末”、“充”、“豪”、“托”相混淆。教学时,我出示了这些形近字与同音字,让学生区别,学生发现了这些字的不同点。但是在过后的抄写中,还是发现学生不能准确书写这些字。

网上看到有教师在教“钓”与“钩”时,让学生想办法区分这两个字。学生就把字与实物相联系起来,说“钓”的最后一笔就像钓线细长的,而“钩”的最后两笔就像钓线上垂着的钩子,这样学生就清楚地把“钓”与“钩”区分开来了。于是,也让学生想办法区分这些字。学生识别积极,也想了一些办法识记。如学生知道钓竿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竿”是竹字头。“托”是向上举,右边的笔画少,表示物体轻,能被托起来。而“拖”是在平行方向拖,右边笔画多,表示物体重,只能平拖。

看来,识记字形,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抄写与比较,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记忆的方法,运用联想法,巧记字形,达到识记目的。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之二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汤姆在不允许钓鱼的时间里钓到一条大鲈鱼,在爸爸的教育下把它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告诉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规定的道理。

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永难忘”这条线索,让学生分部分理解。在学习第二部分时,通过“套上、甩起、抛向”掉鱼动作的理解,体会汤姆的技术娴熟、经验的丰富,“划破、沉入、泛起”等动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加上“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使得这一段描写更富诗意。引导学生多读句子,以便对于词语的积累。

教学第三部分时,引导学生感悟汤姆心情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爸爸说了那句话,而爸爸之前“投来赞赏的目光”和

现在用低沉的声音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又是为什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从而体会爸爸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不容置疑的语气。又从“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斩钉截铁的语气中,认识到爸爸要让汤姆懂得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而让学生找出表现汤姆心情的词语时,也能很快地找出“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等词语。

整节课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在讲,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而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应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

,然后再来解决,这样对于课文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你必须把鱼放掉!”》教后记之三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习语文时,反复强调两点: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一是钓鱼,二是放鱼。平时日记中,也见学生写过钓鱼,但都是十分平淡的。本文钓鱼部分作者写得生动具体,对指导学生写作十分有利,在学生诵读1—4自然段,感受了钓鱼的情景之后,如何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呢?在此,我把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关键词语提出来如: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水面

要求读一读以上的词语,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你是怎样钓鱼的'?

通过这一练习,学生懂得了如何把钓鱼这件事写具体,形成了习作时仔细观察的习惯,在这一过成中,我并没有传授习作方法,只是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练习,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习得写作方法。在研究爸爸为什么说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原本的设计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还不懂自主学习,直接把问题提出后,让他们自主探究时,往往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甚至在讲话,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爸爸为什么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原因,想一想,爸爸为什么只是让汤姆放掉一条鱼吗?第二步,把你的感受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目的是确保学生经历“读——想——议”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合作进行学习。事实证明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