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8K 次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之一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1、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生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这堂课目标突出,重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结构,我觉得最后学生也学有所得。

3、能在分析文章结构顺序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里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讲解比较详尽、到位。

4.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更利于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课件里的图片丰富,且基本上能配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5、板书清晰,学生便于理解本课的整体结构以及由此知道说明顺序。

但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总结如下:

1.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太少。《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应让学生多读,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可我老是怕时间来不及,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过于仓促。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和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苏州园林的美。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不够充分,致使学生说出来的东西不完全符合要求。

2.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相对平时而言比较沉闷。一方面是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加入能充分激发学生情绪的环节,而另一方面是学生上课过于紧张的缘故。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鸦雀无声=纪律好,因此,平时坐不住的、爱插话的学生都“老实”了。

3.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在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时有点犹,如走马观花,没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欣赏美景美图,或许再留多一点时间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4、分析四个“讲究”时,有些地方过于罗嗦;时间没有分配合理,所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5、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应该在上新课时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做以回顾并且熟悉(上学期学过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结构),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认真的去克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能表达出来。应把课前预习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上多深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同行请教,多听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之二

昨天的一节课做了比平时稍微充分点的准备,在课前还在网上寻找了《苏州园林》的视频,发现视频中的那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不错就引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

在上完这堂《苏州园林》之后才发现,我的课堂出现了不少的弊病:

1、本课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读课文带着问题感知文意,读完之后列出中心句,再罗列框架,再由框架归纳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领略苏州园林画意之美。第一个环节顺利进行下来了,在第二个环节罗列框架的时候我请我班里成绩较为不错的一位男生上黑板列框架,下面的同学自己在本子上列,我列框架的提问是“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本文中心句的景物。”所以,学生们纷纷寻找了文中的景物,多而繁杂,并且在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想,这是我的问题预设出了问题导致了学生寻找方向的误差,提问的有效性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应当把题目改成“请从文中各段分别找出相应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说明本文中心句,”这样子的提问学生是不是就能够有目的性地归纳出文中各段所写景物,然后很好地罗列框架呢?

2、在课堂上,许多学生懒于动笔,只从书上做标记,我提示他们应当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重新罗列框架的好处还能够为自己整理出更清晰的文章结构,但许多学生仍然只是做作样子,我看出来他们觉得自己能回答得出来就好了。这可能跟自己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笔标注的好习惯有关,以后要记得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

3、因为在罗列框架上耗费了将近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导致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观视频,谈读后感的时间不够,所以我将这一环节放到了下一节课,也就是本堂课的任务没有完成,非常的遗憾。如果学生能在最后五分钟看到对应的视频,并且结合文本,相信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的。这也是我预设的本文的一个难点和亮点所在,因此,这堂课是失误频出了。

归结起来,我的预设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首先忽略了学生的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二就是问题预设的模糊让学生寻找的目标不明确;最后导致时间上的短缺,致使整个课堂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