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治水必躬亲》一课的教学反思3篇

《治水必躬亲》一课的教学反思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治水必躬亲》教学反思1

这节课就教学设计方面来看:能正确理解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三维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完整且兼顾了文言文中“言”和“文”。

《治水必躬亲》一课的教学反思3篇

教学实施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仅通过文本获得的信息是较为抽象的,对于教学效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课堂上能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但提出问题后却没有有效追问以深化理解,虽然教学环节设计完整,但在教学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顺畅,连贯性不够,以至于对文章的讲解没来龙,没去脉,基本上是跳跃性进行的,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环节的转换。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前紧后松,语言表述不够精练、生动,感染力、鼓动性不强,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劲头,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忽略了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个别辅导。

收获有两点:一是当堂背诵部分学生完成的较好,能够根据文章的条理达到背诵的要求;二是作业方面让学生在自行举例,既积累了作文素材,又锻炼的学生的写作能力。

  《治水必躬亲》教学反思2

因为是第五单元——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该以自学课的形式决解,但又想到它是一篇清代笔记小说《履园丛话》的节选,而且节选本身又属于议论文,所以把《治水必躬亲》定位课题,希望通过第二课时的新授课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回顾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所以设置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高层目标,并从文言文和议论文两方面着手来准备——以翻译来完成文言文方面的“基础目标”,以论点、论证方法的方面来完成议论文“高层目标”。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4班学生不善言辞的特点,所设置的小组缓解较少,并且单独提问方式也运用过少,基本属于按砖回答出问题后的学生的思路走,只要有一个声音给出了答案,就用老师重复的方式来作为答案进行讲解和记录。这种现象基长期以来不信任学生、牵着学生走,害怕浪费课堂时间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的结果,也是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发声、动作而收不到好效果的原因。自己在此虽然能准确的找出病因,却总感觉对症下不了药,不知道在已可愤了1.5年的学生身上如何转变这种现象,慢慢放开管来,还是彻底转风变格,很是苦恼!

听课后也寻问过同事,终究还是无法从心底说服自己,只好暂时从现状慢慢转变,从不允许学生讨论到允许学生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讨论完后起立回答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作点好评,用点评去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从提问文体,听从某个人的声音到提问个别,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去回答和改正,给回答者创设良好的环境;从不允许学生提反对观点到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改变是创造的源泉。

  《治水必躬亲》教学反思3

11月20日下午,我本人有幸在学校执教了《治水必躬亲》》一课,现对此做一简要反思。

首先,对“教什么”问题的处理是合宜的、到位的。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我将“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作为两个教学重点。针对初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应该说,我的以上考虑是合宜的。

其次,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我也有一些思考。

为了厘清教学思路,我将整个教学流程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第一板块:读一读,记一记;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第三板块: 比一比,品一品;第四板块:想一想,写一写。其中,我将“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加以强调。应该说,整个教学的思路是清晰的,教学中心的确立也是合理的。

在具体教法上,我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了朗读。多年来,我在课堂上一直强调读书,这两年的学习中,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加强朗读对学生学习一定会有极大帮助。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了近十次次朗读,在朗朗书声中,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对了停顿、节奏,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流程的顺畅推进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

其次,强调了以有价值的问题牵引学生的思考,以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文本的教学思考。对学生而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本来就有一定难度;本文同时又是一篇议论文,这种文体学生还未有更多接触,学习起来困难是比较多的。为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牵引整节课的教学:

1.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几篇文章有何不同?

2.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海瑞是明朝的.一位清官,第二段文字除了写海瑞的清廉以外,重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述这个故事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5.在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时,作者既正面概述海瑞的做法以外,还从反面假设了不这样做的后果。请问: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6:老师呈现在屏幕上的两组句子各有什么特点?

这几个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扣住文本体式,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收效明显。

再次,教学中能体现文本体式对教学的要求,上出文体特色。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因此,扣住议论文文体特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习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技能是我的追求。我在教学中也努力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带着学生“扣语言标志”剖析第一部分,我觉得处理得还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还不错。

课后听了八位老师的评课,我更是受益匪浅。综合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既是我课前纠结的地方,也是听了各位老师非常到位的评课后自己在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将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作为教学重点之一是否有必要?对教学重点的取舍,我还应该做仔细思考。有时候,在考虑教学时,如何在达成本节课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又能精简单节课教学的目标,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深入,是我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二、教学容量的安排如何既照顾学生基础较差的学习实际,又能体现教学内容相应的密集度,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厚实,值得我思考。

第三、教学设计时,一些教学板块的设置应该更科学合理些,使教学思路更为顺畅,更为简洁。

第四、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落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基础差,也需特别注意。

以上,即为我执教《治水必躬亲》一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