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工。文侯曰:囗((左奚右谷)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

  • 《文子》上禮 老子〔文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煩而不一。及至神農、黃帝,核領天下,紀綱四時......

  • 《庄子》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七應帝王大纲 郭云:無心而任乎自化者,應為帝王也。齧缺問于王倪,四問而四不知。見齊物論。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釋文:屍子云:‘蒲衣八歲,舜讓以天下。'崔云:‘即被衣,王倪之師也。'淮南子曰:‘齧缺問道於被......

  • 《莊子集解》外篇第九馬蹄大纲 蘇輿云:老子云:‘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通篇皆申此旨,而終始以馬作喻,亦莊子內篇所未有也。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釋文:崔本足作尾。司馬云:‘陸,跳也,字書作□。踛,馬健也。'郭慶藩云......

  • 《抱朴子内篇》卷二 论仙大纲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一章大纲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魏稼孫曰:孔得,禦注得作德。嚴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孔,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甚有盛義,孔德猶言盛德,此言盛德之容,惟道體之是從也。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

  • 《列子》天瑞第一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示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

  • 庄子》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

  •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大纲 读罢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论调,为其能在千年之前有这样的提法而拍手叫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悟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欢迎阅读。感悟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1老子的最优选择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无治,萧公权形容老子近乎......

  • 《庄子》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

  •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大纲 在《论语·宪问》篇里有着这样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遇到许多“避世”的“隐者”。这些隐者嘲笑孔子一心济世,但都归于徒然。隐者们大多远离世俗,遁迹山林,欲洁其身,在遁世之后,还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归结了一套道理,而他们所......

  • 《庄子》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

  • 《抱朴子内篇》卷二 论仙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刻意尚行,其意峻刻,其行高尚。離世異俗,高論怨誹,李云:非世無道,怨己不遇。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宣云:非,猶輕。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司馬云: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自修其身。......

  • 《文子》上仁 老子〔文子〕曰:君子之道,靜以修身,儉以養生。靜即下不擾,下不擾即民不怨;下擾即政亂,民怨即德薄。政亂,賢者不為謀;德薄,勇者不為鬥。亂主則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處一主之勢,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專于宮室台榭,溝池苑囿,猛獸......

  • 《文子》守虛大纲 老子〔文子〕曰:所謂聖人者,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夫哀樂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過: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即與陰合德,動即與陽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是......

  • 《庄子》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大纲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

  • 《老子校释》第四章大纲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謙之案:沖,傅奕本作盅,盅即沖之古文。說文皿部:盅,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簡(上之二)沖字,引古老子作□。畢沅曰:說文解字引本書作‘盅’,諸本皆作‘沖’,淮......

  •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德充於內,自有形外之符驗也。魯有兀者王駘,李云:刖足曰兀。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郭云:弟子多少敵孔子。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釋文:常季,或云:孔子弟子。或云:魯賢人。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弟......

  • 《老子校释》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紀昀曰:永樂大典絕聖二句在絕仁二句之下。武內義雄曰:遂州本民作人,蓋避唐諱。魏稼孫曰:絕聖棄智,禦注智作知。謙之案:遂州本、傅、範本亦作知,範本棄作棄,下二句同。又莊子胠篋篇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在宥篇......

  • 《抱朴子内篇》卷十四 勤求大纲 抱朴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血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先师不敢以轻行授人,须人求之至勤者,犹当拣选至精者乃教之,况乎不好不求,求之不笃者,安可衒其沽以告之哉?其受......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九達生 達生之情者,情,實也。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宣云:為無益之養者,生之所無以為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宣云:數之不可強者,知之所無奈何也。養形必先之以物,成云:謂資貨衣食。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宣云:究竟物不足以養形......

  • 《文子》自然大纲 老子〔文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慧,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奸偽,則賢不肖者齊于道矣。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于物無宰。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

  • 《莊子集解》雜篇第二十四徐無鬼大纲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釋文:徐無鬼,魏隱士。司馬本作‘緡山人徐無鬼'。成云:女姓,商名,魏宰臣。武侯,名擊。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