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子部 > 道家 >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3W 次

德充於內,自有形外之符驗也。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

魯有兀者王駘,李云:“刖足曰兀。”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郭云:“弟子多少敵孔子。”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釋文:“常季,或云:孔子弟子。”或云:魯賢人。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弟子皆有所得。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宣云:“默化也。”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聖人也。丘也,直後而未往耳。直,特也。未及往從。丘將以為師,而況不如丘者乎!奚假魯國!何但假借魯之一邦!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言居然王先生也。其與庸亦遠矣。固當與庸人相遠。若然者,其用心也,獨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其人與變俱,故死生不變。 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成云:“遺,失也。”言不隨之而遺失。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郭慶藩云:“假是瑕之誤。淮南精神訓正作‘審乎無瑕。'謂審乎己之無可瑕疵,斯任物自遷,而無役於物也。左傳‘傅瑕',鄭世家作‘甫假',禮檀弓‘公肩假',漢書人表作‘公肩瑕 '。瑕、假形近,易致互誤。”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宣云:“主宰物化,執其樞紐。”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本一身,而世俗異視之。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皆天地間一物。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耳目之宜於聲色,彼若冥然無所知。而游心於德之和,郭云:“放心于道德之間,而曠然無不適也。”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宣云:“視萬物為一致,無有得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常季曰:“彼為己,言駘但能修己耳。以其知得其心,以其真知,得還吾心理。以其心得其常心,又以吾心理,悟得古今常然之心理。物何為最之哉? ”最,聚也。眾人何為群聚而從之哉? 仲尼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成云:“鑒,照也。”宣雲“水不求鑒,而人自來鑒。唯自止,故能止眾之求止者。” 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在,句。 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郭云:“下首唯有松柏,上首唯有聖人,故凡不正者皆來求正。若物皆青全,則無貴于松柏;人各自正,則無羨於大聖而趨之。”成云:“人頭在上,去上則死;木頭在下,去下則死。是以呼人為上首,呼木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傍首蟲獸。”幸能正生,以正眾生。宣云:“舜能正己之性,而物性自皆受正。”夫保始之征,保守本始之性命,于何征驗?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崔云:“ 天子六軍,諸侯三軍,通為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此,將求功名而能自必者,猶可如此。而況官天地,府萬物,成云:“綱維二儀,苞藏宇宙。” 直寓六骸,宣云:“直,猶特。以六骸為吾寄寓。”成云:“六骸,身首四肢也。”象耳目,宣云:“以耳目為吾跡象。”一知之所知,上知謂智,下知謂境。純一無二。而心未嘗死者乎!宣云: “得其常心,不以死生變。”彼且擇日而登假,假,徐音遐。宣云:“曲禮:‘天王登假。'此借言遺世獨立。擇日,猶言指日。”案:言若黃帝之游於太清。 人則從是也。宣云:“人自不能舍之。”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因常季疑駘有動眾之意,故答之。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于伯昏無人。雜篇作“ 瞀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郭云:“羞與刖者並行。”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郭云:“質而問之,欲使必不並己。”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執政,子產自稱。違,避。也齊,同也。斥其不遜讓。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言伯昏先生之門,以道德相高,固有以執政自多如此者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子乃悅愛子之執政,而致居人後者也!聞之曰:‘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止,猶集也。明鏡無塵,親賢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宣云:“取大,求廣見識。”案:取大,猶言引重。子產曰:“子既若是矣,既已殘形。猶與堯爭善,宣云:“堯乃善之至者,故以為言。”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宣云:“計子之素行,必有過而後致兀,尚不足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狀,猶顯白也。自顯言其罪過,以為不至亡足者多矣;不顯言其罪過,而自反以為不當存足者少也。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宣云:“以兀為自然之命而不介意,非有德者不能。”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上二中,如字。下二中,竹仲反。以羿彀喻刑網。言同居刑網之中,孰能自信無過?其不為刑罰所加,亦命之偶值耳。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郭云:“ 廢向者之怒而複常。”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以善道淨我心累。吾與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未聞先生以殘形見擯。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以道德相友。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以形跡相繩。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蹴然起謝。乃者,猶言如此。子無乃稱,謂子毋如此言也。大宗師篇“不知其所以乃”,亦謂不知其所以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