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精选10篇)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精选10篇)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1

甲午年中秋前夕,我从南宁驱车来到南方最高的水库——全州天湖水库,对高山水库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天湖水库,位于华南第二峰真宝鼎东侧,海拔1600米,由13座水库组成,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库容950万立方米。这13座水库,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宛若优柔娴静、恬淡纯美、端庄文雅的女子,静卧在山林间。又因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芳草如茵、山峦葱郁,夏日山花烂漫、杜鹃如碗,入秋山巅流云、五彩缤纷,冬季山披银装、白雪皑皑,而被称为天界胜景、人间天堂。

天湖真可谓“早晚不同天、四季不同色”。当我们从全州才湾爬上山的时候,天下着滂沱大雨,十步开外看不清来者;可当我们来到目的地海洋坪水库时,却是斜阳西下,云卧山涧。住进桂林国奥旅游接待中心,独特的钢架结构小木屋,那景色、那气氛、那温馨,使我们宛如去到遥远的北欧,而倍感亲切、惊喜。在小餐馆里,就餐的人不多,估计有十来个人,全部都是来高山绝境休闲养生的,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十足。我点了一碟香煎水库鱼仔、一碟素炒南瓜、一碟野菜,外加几支啤酒,就这样和着凉丝丝的晚风,坐在连着云端的楼阁,轻悠悠地吹了起来。接待中心有一位负责人,陈姓,个头很高,脸圆肤白,话语香甜,十分的吸引人,和我面对面地聊天。据她介绍,天湖之神奇,在于“两绝、五特、六奇”。

两绝。一是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林。天湖的山里长满了低矮的灌木林,尤以杜鹃为最,每年五月,杜鹃花开,花朵最大的直径达0.3米,鲜红、紫红、乳黄、雪白、天蓝五颜六色,朵朵形态极妍,一簇簇,一树树,姹紫嫣红,堪称罕世奇观。二是太阳和月亮同时走进天湖的景观。

五特。一是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风景区海拔在1400-18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6℃,夏可避暑,冬可赏雪;二是拥有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鼎,海拔2123米,比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仅低18米,山建有广播电视差转台;三是已经形成了高山水库群,建成了亚洲第一高水头的天湖水电站,装机6万千瓦,年发电1.78亿千瓦时,电站从设计、施工到设备制造、安装为中国建设高水头电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科研考察价值,为天湖电站而建成的大小13个水库,每库皆有景,四季各不同;四是风景区内已初步建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供电网,公路已通达每座水库,只需对路面稍加修整改善即可,电源随处可取;五是风景区生态质量好,环境容量大,风景区内现有高山草地7万多亩,原始森林4371.3亩,存有多种珍稀树种、奇花异草及众多的野生动物。

六奇。一是“杜鹃花开五色”,每年开三次,瓣大朵硕,实为罕见;二是“湖中日月同辉”,每逢农历月中,东岭红日喷薄,西山银月悬山,太阳月亮相逢在湖水之中;三是“湖底文物景观”,每逢湖底露面,石阶、石柱、石门槛、瓦砾依稀,依稀是“帝王遗址”;四是“露珠泡茶”,清晨露珠,冲泡天湖高山云雾茶叶,清醇可口,沁人心脾;五是“遍地野色可餐”,天湖既是植物园又是动物王国,野菜野果随处可摘,野鹿、野羊、野兔、野鸡、娃娃鱼亦随处可见;六是建有高达1074米的天湖水电站,居亚洲第一,是科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文风光奇观。

晚饭之后,已是月上东坡,群星璀璨。我信步在海洋坪水库的大坝上,只见月色下的原始森林与水库粼粼波光、浩渺烟霞遥相呼应,形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星空如洗,云水相吻;山岚轻抚,流云如画;琼楼玉宇,云生脚底——这就是美丽的天湖,这就是人间的天湖。当年全真法师正是在这种蓬莱仙境中修身养性、静心坐禅,终于修得正果,延年益寿,直至130岁才驾鹤西去,成为大智慧、大境界的化身。因此,人们到天湖去,其实就是要亲身体验桃源仙境那神秘莫测的意境及其高山仰止的风范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2

从全州县才湾镇的南洞村开始,沿盘山公路直旋到山顶,便是一方不大的平地。再驾车北行20公里左右,就见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镶嵌在山与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海天楼湖。

其实,天湖并非天然湖,而是为积聚雨水用于发电的高山人工湖。她是由十来个湖组成,分布得很散,从南到北,将近有百来里路吧。每个湖都不是常见的方形或圆形,而是很自然地延伸;山谷有多深,湖就有多长;这里凹进去,那里凸出来,构造不一,景色各异,使湖显得恬静而明丽,妩媚而动人。

我们来到的是有楼的这个湖。楼名海天楼。海天楼是一座从岸上伸出十来米,离水面20米左右的小楼阁。楼阁有些陈旧了;瓷砖不同程度地脱落了,木刻“海天楼”三字已有些模糊,至于落款已无法辨认了。不过,这样更使人想象得出它在这里经风历雨的艰辛。

五月末的天湖,气温特别的宜人,站在海天楼上,四周空荡寂静,山风吹来,那湖水一荡一荡的,恍若置于一个虚幻的梦里……

凭栏仰望这高远纯蓝的天,这种纯蓝只有在这平均海拔1450米高的地方,在这种绝少污染的地方,才能见得到。它太透明、太纯净了,凝视它,你就会生遐想、生幻觉、仿佛是通过这重天就能看见那重天。这种透明哦,近乎于圣洁!这种纯净哦,近乎于崇高。心,不由得就进入到一种安宁静谧的境界。

极目远眺,那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就是越城岭主峰,而围绕湖的山,像位男子伸出手,轻轻地将湖揽在怀中,于是湖显得格外地平静、安详,宛若山与湖是一对情深意厚的恋人。天湖的山也特别,满坡满岭都是浅浅的草,在阳光的照射下,透明中露出些青翠。墨绿的树只长在山谷间,一小簇一小簇,绝不长到山坡上,于是树就成了山的点缀,极秀气、极别致。在这一小簇树木间,还有几枝杜鹃开得正艳,远远地就吸住了游人的眼睛。同去的女孩海明,禁不住美的诱惑,说,下山时要折几支回家,就把天湖送给她的美丽也带回去了。

最迷人的应是这一池水了。

它仿佛是一匹硕大的光滑泽亮的绿绸缎,随风轻轻地一起一伏,显得是那样有质感、有韧性、有弹力,我忍不住就想踏上去,悠悠地散步。它又仿佛是一面碧绿的镜子,绿得使人心颤,使人惊叹、使人不忍心去碰她一下,它又仿佛是透明得虚无、俯仰之间,天水一色,已分不清是天的倒影使湖水变得碧绿,还是湖的映照使天空变得纯蓝了。天湖的绿是圆润的、透澈的、深沉的、厚实的、优雅的……这种绿已超出了艺术的把握,即使用任何一种艺术的手法去描摹,都将显得是苍白的,拙劣的。

天湖的每一个湖,都不辽阔、不伟岸、不雄浑、不浩渺。因此,她能被你的眼光全部掳走,被你化解,被你完完整整地带走。

我们站在海天楼时,太阳正当顶。一有山风吹来,那洒在湖面上的阳光,就被万顷涟漪揉碎成细细的灼亮的银片,光亮随着水波一晃一晃,星星点点、迷迷离离。你静静地听,那荡起的浅浅的淡淡的、从湖面上升起的水波声,又似乎是一缕缕悦耳的乐音,随着山的走势,慢慢地向远方传去……

天湖的水随着时间和云彩的变化,色调也变化万千,由近及远;银白、淡蓝、深青、黛绿……那湖面上升起的韵律也就变化流转。我想,这时湖中荡起的应是一首明快、欢悦、深情而又含蓄的歌了。

其实,天湖更像一池醇香甜润的美酒,不然每一个游人来看一眼旖旎秀水、青翠山岭就醉了呢?

哦,天湖,你的绿波荡漾、九曲十回,幽静旷远,又岂止是一个“美”字了得呢?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3

天生桥水库是20世纪90年代建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后蓄水形成的一个大型人工湖泊。桀骜不驯的南盘江被天生桥水电站大坝截住,在雷公滩的峡谷上形成了177平方公里的宽阔水域,像一根宝蓝色的丝带缠绕在崇山峻岭,像一条巨龙盘桓在高山峡谷,静如处子,盈盈间,迷醉成一道风景。

人类不仅用智慧创造了一个高原起平湖的奇迹,还赐予了它一个美妙的名字——天湖,令人浮想联翩。

身在隆林,与天湖近在咫尺,心里一直装有一睹天湖仙姿的念想,却从没有认真去安排行程。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春末,一家三口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到了天湖。

他来垂钓,我来看湖,儿子来看他钓鱼看我看湖。

走近天湖,触摸到天湖。我像一个游子回归故乡一般,竟有些近湖情怯;又像一个远道而来的游客,直问自己为何未能早来。

瓦蓝瓦蓝天空下的天湖泛着蓝宝石色,轻风吻皱了一湖春水,阳光在湖面上碎成一片,忽明忽暗,迷花了我的双眼。闭目,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像极了儿时躺在母亲臂弯里听到的呢喃,久违而亲切。

湖面,被黑色的网箱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块,养鱼人的小屋静卧一头。兴许是大中午的缘故,网箱上几乎不见养鱼人,只有插在小屋上的党旗在向我昭示党员的位置。偶尔有一两个养鱼人划着竹排在网箱间穿梭,他们戴着旧草帽,精精瘦瘦,看不见他们的脸和表情,露在外面的肌肤黑黝黝,是常年曝晒在阳光下的那种泛着油光的黑。他们轻轻地划着竹排,有时小声的聊几句,大多时间是静默的,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已成默契,无需言语。

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枯水,天湖的蓄水位降了又降,许多原本被湖水深埋的山包、丘陵又拱破湖面,一汪湖水被抖落呈不规则的几何图,七零八散。湖水丰盛时曾冲刷过的印迹昭然若揭,一圈圈,一层层,风吹过,带走一层黄土。岸上的小树已干枯,枯枝寂寥而脆弱,儿子小小的力气竟可把它们折断。儿子陶醉在自己征服它们的快感中,我有些伤神——生命在自然面前如此脆弱和无奈。

湖水虽然比往年减少了很多,但是湖风依然凉爽宜人。湖风似手,湖面如琴,十指灵动,纤纤绕绕间,一曲悠扬的《天鹅湖》把我渐渐带入了梦乡。

醒来时,斜阳已无踪迹,天空灰暗。起风了,风越来越大。瓦蓝的湖水转眼间墨绿,暗黑。风像个被骄惯坏了的小孩,正生气的“啪啪”摔打着湖面,湖波汹涌,网箱移动,我已记不起它们原来的位置。涌动的湖浪,后浪推着前浪撞击着湖岸,泥沙俱下,湖边就有了一圈黄晕。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湖。

友人曾说过,天湖的晚霞从高高的云层乍泻于湖面。云是裙袂,霞是玉腿,湖是水晶玻璃鞋,流光异彩,美轮美奂,像仙子一样婉约妩媚。沐浴过天湖晚霞的人,就会有灰姑娘的幸运,得到一双水晶玻璃鞋,碰上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今天不凑巧,要下雨了。我们匆匆整装返程。

风转小,雨斜飞。临舷而坐,享受着湖风拂面的惬意,一场久违的甘霖疏疏密密的亲吻着我们和湖。我们和湖都兴奋而贪婪的拥抱着雨丝,有些忘情。灰蒙蒙天空下,峰峦起伏的山峰在斜风细雨中像位步履稳健的老人不急不缓地向后退去;宽阔湖泊被飘飞的细雨溅起点点水花和圈圈水晕,雨中天湖像洇开的墨渲染一片;船舷击起的浪花一层压一层,如狼毫笔甩出的白色尾笔,紧紧缀在船后,壮观而豪气冲天。儿子在雨中兴奋大喊:“我坐船喽!我和爸爸妈妈坐船回家喽!”开船的大哥看着我们一家三口,脸上笑开了花,想必,他的妻儿也正在火塘里煮着香喷喷的晚餐等着他回家,共享天伦之乐。

离船上岸,雨越来越大,已看到不湖对岸的风景。回望雨中的天湖,我已悄悄和她预约,在某个不经意的日子,我们还会再来。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4

平天湖位处市区东南,水域面积约11平方公里,以青山、绿水相依相映为自然天成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的好游者。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人李白也曾留下夜色笼罩下的平天湖之印象: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然而然,平天湖因其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以及人工改造一跃成为安徽省甚至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曾两次游玩于平天湖。初次踏入平天湖的休闲广场,心情马上被远近的景色打动,亮丽起来。近处是黄花红朵仰天放、小亭木廊入帘鲜;远处则是清秀秀的山峰相连却又相对出,一泊湖水自天上涌现。而且临近广场方向的一处湖水被人工向高空喷射,水声之响,颇有虎啸狮吼之气势。

平天湖,作为池州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相关的人文建设与别处之景大同小异,有平天湖渡假村、平天湖水上乐园等等。独吸引我的就是景区摆放的可供人租用,然后骑之游玩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与平时所见的不一样,它一车有的设置两个坐凳,既两人可以共同骑行。甚至一家三口也能同坐同骑于一辆自行车上。当天就想租下一辆自行车,然后沿着未知的道路去欣赏未知的景色。还好,那次没有付出行动的想法在第二次重游平天湖时得到实现。

那天,租下自行车,便沿着环湖景观路一路悠悠观赏着平天湖周围的风景———绿树掩映中的小村户星星点点、夏末初秋池塘荷叶散发的薄香、持静独钓渔者们的悠闲等等。伴随向道路深处的骑时,由衷感慨,《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莫过于此———环境恬静,生活闲适。

然而,就古代的社会发展水平,想要寻到幽美之地居住,恐怕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可见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并非完全实指对某个居住环境的觅求,而是想觅得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陶渊明寄情田园中,采菊南山下。他的辞官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流传至今。

如今,平天湖上已不见当年李白上花船的身影,更没有了岳飞操练水兵的雄姿。所见的都是人们各怀美好心情的玩乐。平天湖似一处秀丽的人间桃源,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的自然之美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忘却所有的不快,一心享受生命的从容与无争。然后勇敢地改变想改变的;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潇洒忘却不痛快的。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5

平天湖环湖公路修通后,我还一直没走过,7月4日这天我起了个大早,带上矿泉水、背上相机,骑上我那一直不舍丢弃的自行车,从江口转盘出发,6点钟不到就抵达平天湖广场。历时三个多钟头,逆时针方向环湖一圈,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如下:

站在平天湖空旷幽静的广场上,不由我思绪飞扬:2007年5月1日的“平天湖旅游度假休闲广场暨水上运动开放仪式”和2008年4月25日的“江淮情”大型演出盛况仿佛又呈现在眼前。那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姿、还有主持人那幽默风趣、煽情、动听的话语仿佛在耳边萦绕……

行至与城相隔大堤上,举目四望,绿水映青山,烟波浩茫茫。湖水开阔,岛屿众多,湖面上薄雾轻纱萦绕,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飞翔。远处的青山在晨雾的作用下时浓时淡、时隐时现,若梦若幻,给美丽的平天湖增添几分神韵。晴和的早晨,平天湖水如一块平滑、湿润的碧玉,恬静、安谧地铺展在青山翠岭的怀抱里。遥远的湖对岸的山凹间刚露脸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篮球冉冉升起,渐渐平静的湖水就被染红一片。一阵微风掠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橘红色的涟漪,确实美丽极了。

平天湖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我沿着环湖公路走走停停,不时见三三两两市民踏青赏景,暇憩游乐或健身跑步,一辆辆兜风的私驾车不时地与我错身而过。沿湖见得更多是垂钓人,几乎是相隔一二十米就见一两个或年轻或老者头顶遮阳伞静坐水边,把竿抛线,其乐悠悠。我下湖洗手时在与一位老者随聊的几句话当间,就见老者钓起一条半把斤重的鳊鱼,也不知是湖中的鱼多还是我碰巧?

行至齐山境内的环湖林荫道上,北边湖水烟波浩淼、波光粼粼;南边丘陵带上翠竹葱茏,一条条石阶路伸向翠竹深处,漫步在林中曲径小道上,微风过处,万千梢头摇曳,飒飒有声清凉阵阵,顿有心旷神怡之感。再往前是一条穿湖而过的观景水泥道路,北边是深水,南边是一片一眼难望到边的浅滩,浅滩上除一片还没成气候的荷莲外,长出水草的地方似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岛,乍看如同走进了千岛湖。视线的远方一群水鸟贴着水面飞翔打闹、唧唧喳喳,不失为一道好风景!

沿途旅游开发项目工程随处可见,人民路东尽头莲花台、齐山边的餐饮会议中心、水上度假中心等建设工地上人声人声鼎沸、大型机械往来如梭,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人工所造的片片景观林木,正吐新枝嫩叶;所植草坪花卉,翠绿如茵、花红柳绿。美丽的平天湖再经过一段时日的“梳妆打扮”,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旧城与新城之间,更加妩媚动人;让千载诗人地的池州古城焕发生机,增添无穷魅力!是市民暇憩、游乐、赏景的好处去,为美景如画的池州和山水园林城市景上添花!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6

难得有连日休息。天生好游的我,总想出门览胜,可那些名山大川,又多路途遥远;怎奈囊中羞涩,转而一想,何苦放着身边的美景独不见呢?池州本身就是旅游胜地呀。对于我来说,更是近水楼台了。

这日,我骑上单车,来他一个绿色环保的郊游。天气还不错,昨晚那绵绵雨丝,婉转悠长地吟咏了一夜,早已羞怯地远去。出门之前,我的目标就锁定了平天湖。我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避开鱼贯而行的车流;绕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熟视无睹的店铺和街口,远离了各种车笛的鸣叫,街边音响的杂吵,各类商贩的叫卖,终于我走出了喧嚣的城市,走出充满了现代化的人造的绚丽浮雕。

过了外环的红绿灯,一条宽敞的大道笔直地直通我的目标———平天湖。此时,道路两旁是宁静的人工栽植树林,配有各种灌木花草环绕,赏心悦目,心情自觉怡然。偶有尚未凋尽的桂花,不时飘来阵阵余香,沁人心脾,我不由贪婪地吸着。道旁远处,可见零星住家,时有妇人出入忙碌,门前庭院中,仍可见盛开的木芙蓉,红花灿烂。此景此情,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我不由轻声吟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渐往前行,平天湖的远景已入眼帘。转上了森林大道,湖边可见施工工地,远远的耸立着塔吊。那就是正在建设中的莲花台工程,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着。我选择了一处坡堤高位,推车上去。这里一边是人工大堤,一边是山峦缓坡。再放眼远眺,浩瀚的平天湖,尽收眼底,顿感心胸开阔,脑中忽然闪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想来,这水下许是有龙,山间定是有仙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众。”我现在的位置正好印证了这句古文了。

再细看湖面水平如镜,湖水碧绿盈盈,显得柔媚而羞涩。周围是群山环抱,峡谷纵横。远方的峡谷处,湖面延伸不见影。多么美丽的平天湖啊!真是那: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再看半坡之上,团团簇簇的野菊泛着片片金黄,随风飘来阵阵花香,那艳丽的黄花着实惹人喜爱。有关菊花,古人多有赞叹。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和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年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这也让我对这烂漫山野之花,多了几分崇敬,更有那山巅之松,犹如凯旋后的千军万马,欢呼雀跃。

一阵微风佛过,湖水似有灵性的波光粼粼,仿佛少女的笑靥。柔柔的湖水,平静而恬淡,真想亲手掬一棒,却又不忍心打碎这湖面的宁静。湖面上的薄薄轻雾犹如舞女的裙摆,随风舞蹈。那是对我的微笑,那是欢迎我的舞蹈。极目远山,有曲线缓坡,也有石壁陡峭。真是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着眼前的美景,什么忧愁,烦恼,都让这无边的风景给冲淡得云散烟消。少了人与人的钩心斗角,少了权与利的你争我夺;少了凡尘俗事的折折磨磨,少了纷纷扰扰的情感纠葛。几只白鸥在湖上掠过,飞向远山,稍息,又返飞回来,在湖面上追逐,惹得苍鹰也在盘旋寻觅,不忍归去。蓝色的湖水,黛色的群山,白色的鱼鸥,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水天一色,相得益彰。这才是真真切切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静静的湖水,宛如一个淑女,难怪有人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宽阔而又迷人的平天湖啊,你是那样地心胸豁达;你没有江流汹涌的恣意,也没有风卷海浪的咆哮,你安详地静静地躺在山峦的怀抱。微风柔柔吹过,你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千百年来,你静观云卷云舒,坐听雷雨松涛。你嘲弄浑浊的山洪,你不因洪水的涌入而自恼。你依然保持纯洁和清高,河海山湖中,你不求最大,只求最好,你的名声天下晓。池城因有你而美丽,更因有你而骄傲。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7

秋来兴发,与三五逸友饮于平天湖画舫之上;轻风习习,水天一色,陶然忘机。海阔天空、古今中外之际,忽有人谈起,诗仙李白,落魄江湖,曾寄情于秋浦,流连于我灵山秀水之间,作《秋浦歌十七首》……侃侃如也。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身为池城的读书人,这些诗句都是烂熟于心的;不想,有人从中拈出了几个问题,诸如“水如一匹练”怎么解?“看花上酒船”看的什么花?花在船上,还是花在别处?为什么要月下看花?等等。都是平日里不曾想过的,很像不是问题的问题。几个人条件反射似的,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出声,悄悄的把那声咽了回去。于是,一时间,众人噤口,举座寂寂。

不打紧,回去翻检翻检《全唐诗》,翻检翻检《太白集》,一定会有答案的。提出问题的人又教给了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依计而行,果然有了不少收获。唐人诗中,“如练”连用的有几十处,譬喻广泛,如“光(色)如练”、“心如练”、“(秋)明如练”、“皎如练”、“静如练”、“空如练”、“芦花如练”、“马娇如练”、“瀑布如练”等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月如练”、“水如练”。

“一匹练”连用的,只有李白,他用过三次,意思都不同。一次是《赠武十七谔》一诗中云:“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这是用了一个典故,见《韩诗外传》:“颜回望吴门焉,见一匹练。孔子曰:马也。然则马之光景一匹长耳,故后人呼马为一匹。”又一次是《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一诗中云:“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再一次就是这《秋浦歌》(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南朝诗人谢脁,是李白最为推崇的前贤之一。谢朓有一首诗叫《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中有一联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对谢朓上联有所引用,“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玄晖即是谢朓。李白在运思平天湖一诗的时候,或许也联想到了谢朓的诗吧,于是脱口而出,写道:“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以表现平天湖水的澄明、平静。

唐人诗中,写看花、看花饮酒、登舟涉水看花、月下看花的,更多。至于“看花上酒船”看的是什么花,就尽可以想象了。可能是自然之花,如李白“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也可能是如花之人,如李白“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这样一来,花就既可能在船上,也可能在船下———山间岸边,或者船上船下皆有花。

为什么要月下看花呢?这是古人的事,是古人的爱好。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古人的夜生活,没有我们今天这么丰富多彩,古人能用来消遣的名目很有限。漫漫长夜,乘着明月,平湖泛舟,饮酒赏花,当然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不时之选。不然,古乐府中何以有《春江花月夜》一曲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写得那么美呢?

李白这首诗,好像是在给好朋友推介平天湖。你看:水如一匹练,那么澄明、平静,这就是平天湖啊!你什么时候有闲暇,有雅兴,我们一道,携吴姬越女,弄水泛舟,把酒吟诗,看花赏月,该有多美哟!

身为一个稍有山水烟霞之癖的人,天下有名的湖算得上见多识广了。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由于采砂船如蝗虫般侵吞,湖底已是百孔千疮了,昔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景已不复见了。洞庭湖,曾经吸引过那么多的文人雅士,写过那么多的名篇佳句的湖,由于自然的泥沙淤塞,人为的割据开发,已四分五裂,很难再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景象了。其它的,太湖、滇池被污染得太严重,已经富营养化,成为蓝藻们的乐园了。西湖呢,白居易、苏东坡的西湖呢?现代文明的气味太浓了,据说几次申遗都没有成功,那是可想而知的。唯我平天湖,依然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这是平天湖之幸,更是池城人民之幸。

有人曾经告诉我,现在的平天湖名实不符,历史上的平天湖并不在此。我丝毫不怀疑这话可能有确凿的依据,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事,历史上已不罕见。我只想问,历史上的平天湖在哪里呢?你指给我们看一看,带我们去游一游。你一定会说,已经没有了,已经消失了。那不就成了吗,现在这湖,正虚位以待,且当之无愧,我们何不学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改南湖为郎官湖,顺时处变,从此不疑呢。

我辈之责,我辈子孙、子子孙孙之责,是让这平天湖永远“水如一匹练”,岁岁如斯,光景常新,方为大幸。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8

那天早晨,太阳还没露脸,伴着东方的红霞,冒着略带冷意的晨风,我出发去纳木措。连日来的旅途疲惫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期待和兴奋,因为,纳木错——不仅是我朝思暮想的圣地,更有世界之巅的诱惑。

出了拉萨城不远,就看见连绵起伏的念青唐古拉山横亘在纳木措草原上。一望无际的纳木措草原,让人感受到藏北那种人迹罕至的壮阔雄浑。草还没长多高,只是一片贴在地上毛茸茸的绿色。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让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的亲切。散落在草地上的一顶顶帐篷,升起的一缕缕炊烟,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牧民的帐篷都是牦牛的毡毛做的,冬暖夏凉,挡风御雪。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帐篷像一个个黑点不时从眼前一晃而过。导游指着前面不远的一个小白帐篷问我们,为什么有白色的帐篷,我们都不知道。他告诉我们,如果在黑帐篷旁边有个白色的小帐篷,那是告诉人们,他们家有个待嫁的闺女。原来牧民们长年累月放牧,居无定所,与外面接触少,女儿长大了,藏在深闺人未识。聪明的牧民想出了这个好办法,人们看见白帐篷就会去提亲。小伙子可以去帐篷边唱情歌,姑娘如果出来对唱,和小伙子相见,多半就有意思了。然后他们会经常一起牵手放牧,从此草原深处会时时响起他们的歌声,那时就离谈婚论嫁的时间不远了。正说着又看见一顶白帐篷,我们怂恿导游小伙子去唱情歌,娶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为妻。小伙子竟扮了鬼脸,调皮的说他不会唱歌,也不会放牧,藏汉“和亲”的任务就交给别人完成吧。

说笑着就到了纳木措,纳木措藏语“天湖”之意。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面积差不多有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也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的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其间野生动物多,有野牛、野驴、岩羊、狐狸……名贵药材多,出产虫草、贝母、雪莲……湖中野禽多,除了野鸭还盛产细鳞鱼和无鳞鱼。看到纳木措我眼前一亮,那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在灿烂的阳光下显示出各种各样的蓝,深蓝、浅蓝、宝蓝、孔雀蓝、蓝中有绿、绿中有蓝,世上所有能想到的蓝色在这里都能看到,蓝的那么纯净,那么耀眼。站在湖边举目四望,绵延不断的雪山成了纳木措雄伟的背景。

藏历羊年,是纳木措盛大的转湖节。成千上万的藏传佛教信徒们会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一步一磕等身头来到纳木措,来这里转湖朝圣。他们认为羊年转湖一圈就等于平日转湖十三圈,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不怕旅途艰辛,来到他们心目中的圣地朝圣,来到这里寻求灵魂的超越。在美丽的纳木措湖畔,信徒们围着著名的扎西岛不停地转经,在湖边挂上五彩的经幡,用他们信念的步履丈量着脚下神圣的土地,祈祷着万物众生,一步步走向理想的境地。

我们在湖边尽情地拍照,这里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美。看着镜头里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水……这些美到极至的风景令人不敢相信,我问自己:世间怎么竟还有这样神奇而美丽到无法形容的圣洁之地;看着这清澈见底的湖水,与四周雪山相映,波光粼粼的湖面透着一种别样情韵,人的心灵都被这纯净的湖水洗涤;看着这静得令人心醉,静的令人流连忘返的湖水,让我穿越了历史,看见唐古拉山这位威武多情的丈夫携着纳木措这位温柔贤惠的妻子,在湖边起舞踏歌的美境。

纳木措,这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当我挥手告别的时候,思念就从挥手那一刻开始,我想我会思念这里的一切一切!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9

平天湖位于池州市东面,坐落在齐山脚下。从城里坐车不到一刻钟就到了。记得上一次来平天湖的时候,还是三年前,当时平天湖正举办国际游艇赛,那也是平天湖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她的胸怀。

由于大雾影响,工作人员说暂时不能上船,要等太阳出来、浓雾消散时才能开船,我们只好先游龟山景区。龟山是平天湖里面的一座小岛,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大乌龟慢慢地从湖中爬出来。站在龟山顶上,眺望湖面,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平天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远处湖边稀疏的、不甚响亮的车流声,竟像是个混沌未开的世界了,那劈面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的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隙。但是,未容喘息,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愈接近散开时分,也愈浓烈,真似黎明前的黑暗一般。仿佛什么活生生的、有性格的东西,定要死乞白赖地缠住不松不放。微风好不容易吹过来一丝阳光,又被这湖上的浓雾层层围剿。

接近上午十点左右,雾终于消散尽了。所谓“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在船上放眼望去,平天湖一如她平日里的寂静,舒缓地躺在脚下。伴随着湖水的荡漾带来一阵阵微风,初冬的微风虽然没有带给我青草与山花的芬芳,却唤醒了我对平天湖的敬仰与渴慕之情。初冬的薄雾轻轻披在湖水上,远处百余只水鸟依然在湖边游弋,我知道,它们与我一样有着对平天湖难以割舍的.情怀。它们在寒冬即将来临之际,向平天湖展示着最美的舞姿与歌声,它们在微风的轻舞中,向平天湖和齐山倾诉……

平天湖的冬是恬静的。无须太多的言语,只要心灵的感应,静静地品味那一份静谧与真纯,听流水诉说千年的古韵。心情也变得平和了,往日的浮躁之气一扫而光。湖面很静,却好似有一段古曲在我耳边若隐若现。

平天湖的冬是飘逸的。似一帧淡墨疏笔的小品,是略施粉黛、深藏闺阁的小家碧玉。与都市的喧闹和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有那么多的都市人倾慕她、向往她的温柔。或许她是一帖心灵的净化剂,涤荡尽一切有意无意落在心上的尘埃。湖面的几条小舟极自然贴切地排列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贴近灵魂的亲切与和谐,仿佛在向你诉说一个遥远的梦。

平天湖的冬是诗意的,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秀丽的景色,清雅的情调,令人心醉。我感到自己简直是在诗画中游览,诗画则在我心湖中荡漾,如痴如醉,我坐在船头,听水,听风,看天、看云、看水鸟掠过……天是高高的天,云是淡淡的云,风是徐徐的风;水在船下难以察觉地轻轻流淌,连水鸟也是扑棱扑棱的飞。

平天湖的冬,如同平天湖边长大的姑娘那样,是笑逐颜开的,是容光焕发的。她没有百荷湖的窈窕,也没有太平湖的青绿,更比不上西子湖的婉约,但是这片冬日的晨雾给平天湖添了一分姿色,多了几分神秘。

站在船头,看着脚下淙淙流过的湖水,我想起19世纪中叶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瓦尔登湖》一书。今天,站在平天湖上的我深深体会到了梭罗内心的宁静与恬淡。是啊,当一切的喧嚣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当一切繁华落尽,当严冬悄然走来,心中的那片湖水依然纯洁、美丽,依然朴实无华……

朋友们在不断地按着快门,想把这美好的时光留在相机里面。但我却有几份愁寥,随着齐山———平天湖度假村的开发,这美好的景色还会这么朴实地保存下来吗?几年、十几年后人们还能看到平天湖静谧的一面吗?

离开平天湖,情不自禁想起徐志摩的一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走进人间天湖的散文随笔 篇10

多年以来,由于勐海没有像样的公园,勐海县勐邦水库起而代之成为大众喜爱的天然公园。傣家人称之为“浓勐法”(即天鹅湖),而在我的心中,她就是西双版纳美丽的一个“天湖”。傣族善于把美妙的传说和现实生活自然地联接在一起,传说这里是傣族王子召树屯与喃吾诺娜相会、定情的“金湖”,所以赋予“天湖”神秘色彩。曾经,上世纪年代60年代,著名散文家冯牧到水库时,发表了著名散文《湖光山色之间》,那美丽词句时常浮现在我的大脑:“在将来,如果您坐摆渡的船和游艇倘洋在湖光山色之间,该是多么的畅快;在湖光山色之间居住,清梦一场,回复淡淡如菊瓣的清凉;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心如止水,超然物外。”可见,文人墨客为她陶醉,把她誉为“篷来仙境”。

在这里,山让天湖有了秀色,水让天湖有了灵气,绿水青山,彰显出勐海地杰人灵的特性。

盛夏,勐海县勐遮坝的田野是最美的。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涉足青山绿水,领略着山、水、田的秀美奇雅,深沉含蓄,不禁令人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更觉一种痴迷的风情,心随眼动,心在闪耀。通往水库的道路,如今都铺成了柏油路,路面平坦而干净。过了坦荡的沃野,就到水库了。这里山势并不险峻,缓缓的,满坡长着灌木丛,坝下田地里长了稻谷、甘蔗、苞谷、瓜或青菜白菜之类。总之,满山、满田都被厚厚的绿覆盖着,很难看到一块裸露的地方,看来生态环境开始慢慢恢复了。因为附近村民日子好过了,不再上山挑柴砍柴,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人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路上常有小车、微型面包车、摩托车驶过,虽不是很热闹,但也不寂寞。风微微的,夹杂着山野的味道,山野的气温,扑面而来,清除着被城市的污垢污染了的面颊和心境,精神为之一爽,心情为之轻松。

当我站在水库坝头,放眼望去,水面开阔,一碧清澈明净的湖水波光粼粼。这里的绿色全然不同,这是一种厚实、凝重、坦荡、大方的绿色,如同大山人的个性,又像一个美丽的傣乡少妇,纯洁、宁静、健康、自然、平和。这样的绿色,也只有这样的绿色,才让人感到沉醉,心中顿觉有了一种幸福感,一种归依感。

品风景,如同品画一样,在于静,在于思。静思相融,得到的是另一种境界。景在心中,风景,因此就在眼中活了,活了的风景,就不仅仅是表象的东西,而有了挥之不去的意想,有了灵魂。水面上,曾经多少年不见他们飞回来的一群群白鹭鸶,而今也随着环境和人心的改变,敢于大胆地停留在田野里,湖面上,显得那么成熟而诱人。

我尽情享受着那绝妙的画面:湖中有一个小岛,碧水环绕;一阵凉风迎面拂来,飘来了那水的豪情,那泥土中蕴含着温柔的气息,醉入心房;太阳,正用缕缕灿烂的微笑,柔和地泻落在那宽阔的水面上,妩媚之极,温柔之极;山林,好象童话里的仙境一样,生长着各型各色的植物,树林的里的绿意盎然,林中所有的植物绿叶上挂满奇特的生物,有的根本叫不出名字,那些绿色的苔藓,各类寄生植物趴满古树枝干,好像穿上了各种时尚的衣裙。

静静地躺在湖边,望着那一棵棵古树,敞开自然坦荡的胸怀,我顿觉一下子伤感起来,那些为了个人暴利不顾一切偷砍滥伐破坏森林的记忆,不禁让我担忧起来。在我看来,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金贵。所以,在开发与保护矛盾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成为美丽家园的决策者或建设者。思绪在蓝天、青山、天湖之间飞翔。这个“天湖”尚未污染,可是能维持的多久呢?我想,勐邦天湖犹如女人一样有着温柔、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着善妒的一面,如果我们不用心爱护她,最终她可能报复人类。

这里的天蓝得让城里人嫉忌,水清得俯下身就可以作镜,空气清新得可以洗肺。在这里,我不想抱怨什么,只希望将来、一直,山的绿意树立我的自信,天的广阔释放我的心灵空间,水的柔情扶平我的创伤。

一个水库,见证了一段历史;一个天湖展示一道美景。天湖不光反映了人与自然斗争方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与敬畏上升到新的层面的内涵,昭示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千里之山峭拔不同,万里之水形态各异。勐邦天湖自信、坚定、坦荡、自然、耐读,不善张扬、自有胸襟,无声中展示一种静默之美。

古往今来,文人爱在山水间,几多人生感慨、悲凉、豪情都浓缩在时光的流转跋涉中,我恋勐邦“天湖”明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