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静静的东屏村散文

静静的东屏村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3W 次

跨过那座周身爬满青藤的小石桥,就进入了东屏村。一股宁静古朴,浓郁醇厚,如诗如画的农家风情就扑面而来。驻足细瞅,大背景是村后葱茏苍翠的连绵山丘,眼前是一条细细弯弯的小街。街的一边是连排的民居,一边是淙淙的小溪。一个老伯叼着旱烟,眯逢起双眼打量着我们,到是那几条狗也许是早已经习惯了,对我们这些贸然的闯入者毫不在意,径自在玩闹戏耍。春阳罩着民居、小街和我,暖暖融融,一切都那么安宁又那么惬意。曾经到过不少的古镇、古村,如这般原生态的,于我还是第一个。东屏就如隐在深山的村姑,不施粉黛,毫无做作,清丽脱俗,风韵迷人。

静静的东屏村散文

东屏村位于浙江三门横渡镇,因村东的东坑山形似一道帷屏,故名东屏。村里有住户700多,人口近2500,是三门县陈姓聚居的第一大村。至今村里尚存有较完整明清的古民居300多间。走进古村深处,仿佛就穿越到了明清时代。路是鹅卵石铺就,两边小草青青;墙是乱石块垒成,底部青苔依依;窗是圆拱形的,洒满了人间烟火;门是木制的,轻轻一推“依呀”作响。在这样幽静的深巷里徜徉,你可以怀旧也可以思古,会让你浮躁的心渐渐趋于平静。走进一个深院,我见到了一柄大刀。那刀形似青龙偃月刀,重120斤。据说是乾隆年间曾获浙江省第一,全国第五的武举人陈式栋使用的。就是这个陈式栋后来被朝廷任命为浙江钱塘守备,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

在东屏,几乎在每个宅院门前都会看到一块写着――某某道地的牌子。经向当地的村民打听才明白,道地指的就是一个宅院。在东屏,大规模的'道地还保存有多处,虽然已经破败,但从其建筑遗迹上,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当年的风韵和气派。我见到的第一个道地叫“石滩道地”。它是清代早期建筑,占地面积475平方米,建筑面积762平方米。为木结构双层四合院。正南是大石门,东边有二道门。三处出入口有回廊相连。因是在乱石滩上建起的,故名“石滩道地。”这个道地被东屏村人公认是比较精致的。它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石板铺地,院落精美。关于这个道地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早年,因乡党纠纷,院子的大门被堆满稻草,放火烧屋。熊熊大火烧穿了门楼,没想到门楼上是黄豆仓库,数吨黄豆泥沙般倾泻下来,扑灭了大火,院子因此逃过了一劫。如今,门楼上火烧火燎的痕迹,以及那个被烧穿的火洞,仍像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豁然在目。

在东屏还有一个有名的道地,号称“华堂三台”。据《东屏村陈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海禁”开放以后,陈氏祖先经商有方,积累了大量财富,建成了以“华堂三台”为代表的民居建筑群。“华堂三台”中保存得最完好的是“陈方来民居”,也称“上新屋道地”。该道地坐北朝南,临街面溪,占地860平方米,二进院落,左右为厢房。这座宅第外观飞檐翘角,高高的马头墙玲珑秀气。内部大天井套着小天井,圆鼓形的柱墩刻着精美的图案。门窗上,梁柱上都雕龙画凤,古韵悠悠。据介绍,这个道地是东屏古代民居的杰出代表,极具观赏价值,也为研究当地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时光的打磨中,东屏村的大部分民居已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以往的精致和唯美,现在许多只剩下依稀可见的印痕和残存的雕梁画栋。穿梭在鹅卵石铺就的院落小巷中,看阳光在凹凹凸凸的石头上折射出班驳的光影,我只能在想象中影印东屏村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华彩。好在,2013年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东屏村入围。该县也成立了东屏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在不破坏村落“原真性”的基础上,已制订了详细的保护方案,并开始了局部修缮。

当我步出村口那座石桥时,落日正舒缓地抚摸着这个古朴的村落,七彩的光晕把这个小村映衬得美丽而妖娆。一个八旬老农担着刚从山上挖来的竹笋沿着村道姗姗而来。我不禁想起了那首歌:“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东屏古村不就是凝固的古典音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