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燎疳喽散文

燎疳喽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燎疳”是源于我们西北民间降妖驱邪的一种迷信的演变,由来已久,传说中的这种“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魔,只有用火烧燎,才能驱魔灭病,祛病消灾。现在人们“燎疳”,既是古老民俗的延续,又有祈求人们健康幸福、平安吉祥、五谷丰登之意。火是光明的象征,是一切黑暗里存在的鬼蜮所惧怕的。

燎疳喽散文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都要进行“燎疳”,也就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闭幕式。

——题记

  【一】准备工作

正月二十三日,男人们早早地就上山割“燎疳”用的蒿草,有经济头脑的人不但给自己家备足蒿草,还装车拉到县城街道去赚点收入,你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满载蒿草的车辆,一捆四至五元钱,卖的好的这一天要赚上百元钱。人们将买回的蒿草堆放在门口宽敞点的地方备用。

妇女们则在家里用淘空的鸡蛋壳、彩色纸糊好“疳娃娃”,“疳娃娃”也有男女之分,男的头戴相公帽,就叫“疳女婿”,女的头戴格格帽叫“疳媳妇”,白天让小孩子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同样的手巧的媳妇们做很多“疳娃娃”拿到街上去卖,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疳娃娃”做的惟妙惟肖,色彩艳丽,面目清秀,很受孩子们喜爱,刚开始一个“疳娃娃”十五六块钱,开始“燎疳”的时候就跌价了。

  【二】“燎疳喽”

晚饭后夜幕降临时,无论是农村城镇,农家小院,还是县城街道,铺面店前,居民小区,此时已是鞭炮四起,烟花绽放,火光熊熊,你听,今天的鞭炮声不亚于大年三十。

在城里先是一家点燃蒿草,再将春节未用完的鞭炮、烟花点燃,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告诉人们“燎疳喽——”,还有葱胡子蒜皮子,远远地就闻到一股燃烧的葱蒜的香味。相邻的人家就将自家的蒿草拿来堆放在一起,“燎疳”时要有一个牵头的人负责放蒿草,要一捆一捆地放,这样燃烧持续的时间也长,火势也不太高,而且不要放到太宽,以免跳跨不到火堆的对面而踏进火堆里。此时家家户户齐动员,把家里的花灯、对联、门神通通揭下来,放在火堆上烧掉,预示春节已经落下帷幕,白天孩子们挑着玩的“疳娃娃”也被扔进了火堆里,就连心爱的漂亮花灯笼也要归于大火,炙热的火焰燎烤的人们脸颊红彤彤的,人们围着火堆兴高采烈,一改平时矜持稳重的姿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从火堆上跳过,你来我往,青年人搀扶着老年人,大人抱着小孩,从火堆的这边跳到对面,勇敢的小伙子在火焰很高的时候一跃而起,从大火上跳过去,小学生们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迎着大火蹭蹭蹭地跳过去,儿孙们搀扶着老奶奶在火势很小的时候跨过火堆,特别是身体虚弱,病魔缠身的人,更注重今天的“燎疳”,希望从此吉祥平安,健健康康,重新做人,重新生活。

燎!燎!燎!燎的红红火火!燎的热热闹闹!蒿草燃尽,人们把余火用木锨压细,用扫帚拍打,边打边念:“一打麦子花,二打荞麦花,三打玉米花,四打谷子糜子花,年年世世好庄稼”,根据打起的火花形状预示来年某种作物的收成情况。

  【三】我的.“燎疳”

婆婆早早地打来电话,说让我和先生回家吃饭,晚上“燎疳”,其实我早就打算下班回家,因为每年公公都要买几捆“燎疳”用的蒿草,等着儿孙们回家一起过春节最后的一个节日“燎疳”,婆婆照样做一桌好菜,从不马虎,饭后,公公就开始整理未放完的鞭炮、烟花,还有对联、门神一并拿去烧掉,只听见院子里鞭炮噼噼啪啪的响起,大人小孩叫喊着、嬉笑着,我和家人急急忙忙加入这热闹的场面,一堆大火熊熊燃起,周围已站了好多大人小孩,主持人(就是主动承担“燎疳”工作的热心人)将各家拿来的鞭炮烟花对联等一一扔进火堆,顿时炸响的鞭炮飞溅出无数礼花,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鞭炮响过之后,火势小点,主持人招呼大家顺着一个方向跳,而且要顺风跳,人们一个接一个开始跳跃,我跳了好多次,去年冬季我的身体不太好,我也要将这晦气燎掉,先生没跳几次,他忙着拍摄。

“燎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不时地有鞭炮和烟花响起,飞起的烟灰落满了每个人的头发和衣裳,人们无暇顾及这些,仍乐此不疲地跳着火,燎着疳。我和先生还有小姑子告别公爹和婆婆回家去,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火光闪闪,人影攒动,热闹非凡,我们一路走一路“燎疳”,大约跳过十几个火堆了,有几处年轻人绕着火堆边跳边唱,整个县城进入了一片狂欢,鞭炮不断,火花四溅,火光冲天,场面十分壮观,一年一度的春节也进入了最后一个高潮。

我和小姑子被一个卖“疳娃娃”的摊点吸引住了,只见两个纸箱子里装着十几个“疳娃娃”,忙喊来忙着拍“燎疳”火热场面的先生,拍了几张“疳娃娃”照片,还讨教了“疳娃娃”的制作和材料。

随着鞭炮声的逐渐稀少,正月二十三的“燎疳”也就接近了尾声,春节也就在今晚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中闭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