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藏莲情怀散文

藏莲情怀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1W 次

大南山上有一藏莲寺。寺前立一石碑,上刻一些我看不懂的藏文,大意是说那位藏僧的从西而来,辗转流落。遥想当年,广东普宁这块人烟稀少的瘴疠之地,那位穿着藏服的僧侣,和他那沿途嘟嘟的化缘声都已显得空旷辽远。而这么一座在大南山终于做了藏莲寺的映壁,似乎注定了是一种造化和缘分。

藏莲情怀散文

无论你从哪一个方向走来,它都显得有点遥远。或许它的本意就是要让每一个朝圣者,都必须用长途的跋涉才能换取补偿。迎面一个圆形的莲池,清水活活,那应该是养莲的好地方。而当你试图把观看的感受在心头略作整理,又会感到很难。你只能徒然地对着陡峭的山壁傻想,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比之于名山大川,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明显地带有历史的累积和传承。一般来说,不用导游,一路看去,便对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也正是中国人文之于山水的独特之处。诚然,文人在许多时候都无足重轻,但对于山水它却显得十分重要,缺少了它,似乎便缺少了一种韵味,就好像民乐队里少了唢呐的高音,少女缺了流盼的眼睛,总有一种缺憾。然而藏莲寺却正在这种缺憾之中避免了说教的堆垒,风雅的卖弄,以它那特有的简洁点缀了原本苍茫而遒劲的山水。正因它少了一种历史沿袭的沉重,当你在“滴水观音”之前驻足,我会感到它的主题是那样的清晰,它的威慑是那样的强劲。甚至当你想一点点地找回原来的自己时,你不能不定一定被世俗震撼的惊魂,你会明显地感到有点冷,有点乱,甚至有点残忍。

抛开内心的苦闷,看看各种各样的游人,你不由地感到一种深层的景深。一尊镶嵌在石壁上的塑像,再加上唏嘘的感慨,才是这堵石壁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石雕时,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雕像:神佛的雕像和游览者心灵的雕像;也出现两个景深:现实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是为了宣扬佛法,那么它的多姿的神貌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是为了观赏,那么它至多也是浩瀚大南山上的一页插图。它似乎要深沉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真的聚集。它把人生诸多的`缺憾和愿望企求,毫不掩饰地神圣化,朴实地付诸石雕,雕像又引发人们心平气和地正视生活,不再放弃希望。尽管有点朦胧,有点雾里看花,它毕竟成了市民心底一道灿烂的朝阳,一种圣洁的梦幻,一泓永久的向往和期盼。

它是一种善的释放。在它的怀抱里天人合一,它让世俗的人生拒绝猥琐的生存方式而走进圣洁的神话,让龌龊的类属发现纯洁的净土而走进奇妙的寓言,让天真纯朴的心愿获得内心的富足而走进恢宏宇宙的霓虹。在这里只有暗示,没有拒绝;只有拈花微笑,没有强权表现;只有殷殷善念的深情企盼,没有芸芸私欲的释怀倾泻。

它是一种美的点缀。当佛教理义已被世俗的火焰蒸腾,飘浮的只是繁琐的仪式和飘渺的香烟。然而,在它的应有的洁净和玄秘之前,游赏者只须把身心融进这苍翠的山水之间,你从山脚下就能开始感觉到一种投奔的仪式是如此的简单,你会感觉到它的洗礼和熏陶都被苍茫的山水溶解得如此不着痕迹,渺若轻烟。信仰的雕像只是逶迤山水的随意一笔。这一笔又是如此广袤,那样自如。

甚至没有大南山,没有藏莲寺,没有滴水石雕,它就已经开始。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徒壁里,在他们穷窘苟活的生活中,在他们不尽的饥荒、冲突和矛盾挣扎里,已经开始了它的起点。尽管世俗的表象是那么容易灼伤人们的眼睛,飘忽不定的情愫是那样容易折磨一颗多愁善感的心灵。尽管流过眼泪的眼睛,已被山风吹得枯涩,等待过的心,已被藏地雪莲映照得萎缩泯灭。但是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着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意识中蕴藏。只要全身心地朝拜过,蕴藏就可以化作一种温馨。只要它们紧紧地拥抱住了你,生若虫蚁的存活也就有了刮目相看的意义。迈进了你的门坎,他们就会觉得活得像人,他们的肌肤都会滋生一种生的尊严,走在路上,他会觉得世界已不那么可怕。微渺普通的人,也就有了奔头,也就不再轻弱,也就会逐渐走向坚强。

好吧,那你就固执地肃立吧,站在石上,仰望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