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渴望爱真善美散文

渴望爱真善美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48K 次

“爱心洒人间,真情普尘寰;善意铭肺腑,美感赋新篇。”首字联缀为“爱真善美”。这是我们的渴望。

渴望爱真善美散文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的世界真的是如此吗?不完全是这样,只能说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以真善美的价值观进行正面教育,而绝不能用假恶丑的方式向人们灌输。假恶丑只能作为真善美的对立面而存在,在与真善美的对比中,强调正面价值。

真善美的教育,真为基础,善是前提,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与升华。社会是个现实,我们的教育者有责任面对现实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如果以假恶丑的方式教育人,是不现实的态度。如果我们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假恶丑,那可能就成乱世了。

人类最高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那么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学问、道德、艺术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了幸福的境界。

真就是真理、真实。真理包括知识、技能等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规律;真实指务实、求实的精神和态度。教育的一切内容、形式和行为,都应该体现一个真字,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善就是善良善意,富有爱心、同情心等,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关怀。它包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善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人格倾向。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因此,善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人性追求和理想。

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判断的感受,是每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有了美,个体才显得丰富;有了美,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幸福快乐;有了美,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人类世世代代千百万年来所追求的,就是要发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亦即要用真善美去战胜假恶丑。

顾名思义,真善美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要求真,就要打假;要求善,就要除恶;要求美,就要反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真善美的人。

教人求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就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粹。求真在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真人是大公无私,为民服务。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陶行知的求真教育思想,作为真善美教育的基础工程去抓。“教人求真”关键在一个“真”字上。教人做真人,就是要培养有真知识、真本领、真道德的人。追求真理,反对虚伪。“教人求真”就是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认识真理,心地诚恳,反对虚伪。陶行知自始至终都在勉励教育人们要“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树立为真理、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教人求真,求取真知。陶行知主张要用科学的精神去求学问,他最忌讳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盲从。他说:“我们无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培育真人,献身真理。陶行知把智、仁、勇作为“真人”的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大丈夫气概,拥有广博的真知识和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真才干。

教人求善。培根说:“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如果人不具有这种品格,他就成为一种自私的、比禽兽好不了多少的东西。我国古代自孟子提出“性善”论后,历代不少思想家都倾向于这种观点,即人应当不同于动物,人应当向善、为善,也可以做到这点。陶行知认为,善是做人的根本。求善,是人们追求人生道德之目标。求善,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他把这个修养称为“私德”。他认为,公德固然重要,但私德更为要紧。公德的形成有赖于个体私德的修为。私德是立身之本,只有私德健全,才能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其次,还必须具有“智仁勇”。因为“智仁勇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人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仍不失为完美发展之重要指标。”智仁勇的培养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使培养出来的人既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又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坚实的道德实践品质。

教人求美。培根在《论美》篇中所写的一些话,对于我们讨论求美教育肯定是会有启发的。他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许多容颜优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求美教育,如孔子对人、事、物的要求是,既尽善,又尽美,他似乎把美看作是人、事、物完好的最高层次。陶行知在追求至真至善的同时,丝毫也没有放松对美的求索。他强调“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并指出,“‘优美和乐之感情’是‘健全人格’必须包含的一个内容。”他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我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所以,他提倡“真善美合一”的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的人。他鼓励师生以集体的力量“运用有思考的行动”,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活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候,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总之,在真善美教育体系中,求真是基础,求善是核心,求美是目标,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