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奶奶抒情散文

奶奶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W 次

  奶奶抒情散文1

“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奶奶说。

奶奶抒情散文

“不要总是浪费粮食,我们这辈儿一路走得不容易!”奶奶说。

“不要忘记别人对你的好。”奶奶又说,我知道,奶奶纵有千头万绪,千丝万缕的千言万语要嘱咐的,她孙儿辈的我,“这辈子,千万不要想着做恶人,也不要做恶事,总有人在熬过了他的悲痛,或得或失,都会反过来拥簇你,怜悯你曾对他的那般好。”也只换得年少无知的我,了了敷衍,“哎呀,早知道了!”

度过年少轻狂,我似乎明白了奶奶那些充斥着我的耳洞,现在看来俨然让我醍醐灌顶的诸多嘱咐,也懂得奶奶多年来仍在我耳边叮嘱连连下一生都碌碌无为的她,让我同旁人一起品出了奶奶身上独特的内涵,好不让人觉着有美感!她,是借了爷爷一生的功名利禄才足以让她也羡煞旁人吗?

多年之久,多年之久之情,奶奶养我,我珍惜她灌我之爱,以此来维持对我隔了辈儿的宠,和宠溺下我的千娇百态,之后的她,却隐隐的更放纵了我,也让我隐约对,她对我的包容开窍——她懂了我的收敛,成长后的我,开始变得不再有在她孙儿辈本该有的宠爱下,依赖于她的我的随心所欲。

奶奶的这份情义很重,涵盖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持有的爱,以及赋予了我,我们彼此额外的,融入骨髓的禅让,奶奶说,“我孙儿这么美,你该有的,我们本能的给,也弥补珍贵。”

多幸运在最美的这一世,遇见不期而遇领养了我的你——奶奶,我想我现在已足以用这一生所有剩下的,反过来拥簇你,不留遗憾的,没有可惜的让我以你爱我的方式来爱你,并听来了你的叮嘱,去爱我这一生来来往往,已路过我全世界,或,平行还未与我交织的人。

因为,奶奶的叮嘱让我悟道,每一个熬过生活上某种艰苦的人,之后的胜利,亦或成为荣誉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体会过来自最平凡的人,平淡的生活中,他殊不知你难,还慰籍了你的暖,然,容你化暖为你内心的力,继而成功的你纵使会忽视,但请别误认为那是自给自的坚强。

  奶奶抒情散文2

愿时光不老,愿笑脸永存,愿幸福永固,谨以此篇纪念奶奶。

———— 题记

深夜,我坐在窗前。我突然想起了奶奶,转眼她离开我们一年了,我固执地相信她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只是当你回家的时候,不再有人坐在门口说"孙儿你回来了",不再有人去种植院子前的菜园,不再会吃到那永远不变味的咸鱼萝卜丝,不再有那满园的向日葵,不再有人去团结一个大家的团聚,偶尔回忆,总让你泪流满面。

慢慢地,慢慢地,这些感觉,漂浮在远处家的故土上。渐渐地,很多东西被遗忘,连同那些被荒芜的土地,还有那些触动你生命的人儿。

奶奶为人很善良。当小辈们送去礼物,总是毫无保留地分给左邻右舍;做了好吃的饭菜也总是先给邻居送一碗,她家总是全村人娱乐的聚集地。

上学的时候。每当回家的时候,奶奶总会买上一些菜,然后做上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总回想起那一段段温馨的时光,慢慢体验着奶奶无限的爱。

毕业后,蓦然发现,奶奶满脸的皱纹如老树的根枝一样蔓延着,满头也皆是银发。又过了一些时光,奶奶去我家,握一根拐棍,呼吸变得粗重而缓慢,走上三五步便会稍稍休息一会。这才发觉,奶奶已不是当年健步如飞的年龄了,流年似水,二十几年的时光流转,奶奶已经老了,时光戳痛了岁月。

奶奶爱吃瓜子,因为年纪大了牙齿嗑不动,有一把用了二十多年的锤子。再大些的时候她学会了抽烟。现在每次祭拜她的时候,我都会带上一些烟和瓜子。

每次给她带点小礼物的时候,我便看见奶奶那开心的微笑,好美,像是晚霞中的余晖,在我一生中萦回。

后来,我们在外求学,工作,直到后来,我三叔/大伯/我爸相继离开老家,去外面的城市和城镇,那个安静而简单的地方,唯独剩下她和爷爷,而此刻她支撑着一个家的命脉,她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去隐忍着生命的另一种吞噬。

当时光回到了去年下午,我马不停蹄的赶回奶奶家,给她买了一套衣服。而此时,她已经插着氧气,在慢慢离我们而去。而就在那天那个黑而星稀的夜晚,奶奶一觉睡过去了。没有给儿女们添一点麻烦。

那个夏天,记忆深刻。

此刻城市,时不时寻觅着夜空的繁星,却怎么也寻不见陪我数星星的人 。你只能对霓虹灯,泪流满面。

我回到家那个晚上,奶奶还是在一只蝴蝶翩翩起飞的时候,安然地闭上了她那双永远也张不开的双眼。姑姑说,她其实就是等看见我最后一面。只是特别不甘心没有看见她的孙媳妇。

奶奶的一生真的很是平凡,平凡得如一棵无人注意的,来得无任问津,去得那么平平淡淡,只有那坟上的草与她长相而伴,只有怀念与奶奶共存。

奶奶走的时候,80岁。爷爷说,他们一起走过了61年。人生最灿烂的钻石婚姻。

奶奶在的时候,家还是特别热闹的。突然你会发现一个精神依托慢慢渐行渐远。大家浑然不感觉到那个老屋下还住着一个人———爷爷。其实我想说,纪念就是为了更好的珍惜身边的人。

愿时光不老,愿奶奶永远活在你我的心中。

  奶奶抒情散文3

我奶奶的生命非常短暂,短暂得只有四十九岁。

奶奶十四岁嫁给我爷爷,四十九岁去世。奶奶和爷爷共同生活了三十五年,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里,奶奶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熬过了人生最难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奶奶将儿女养大,将公公婆婆送走,在夹缝中生活的她,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刚要享福的时候,她却突然去世了。

奶奶的一生,是在惊慌失措中度过的。她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经历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年馑,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这些苦难的、惶惶不安的日子,练就奶奶的坚强、豁达、勤劳、善良、睿智。虽然奶奶也逃不过裹脚的悲惨命运,并且,奶奶的脚真的是“三寸金莲”,但奶奶是非常麻利,将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奶奶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在封建思想中接受新的思想,思想的转变,是一个人的觉悟,奶奶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没有文化,但她传承了农耕文化的精髓——通情达理,尊老爱幼,三从四德等等的传统文化,都在奶奶的身上卓越地体现出来。奶奶一生都在饥饿、贫穷中度过的,这些大的历史背景不说了,单说奶奶遇上我爷爷这样脾气不好的男人,三天两头挨打,时时刻刻挨骂,在诚惶诚恐中度日,已经是悲剧了,再加上我爷爷是长子,奶奶是长媳妇,那时,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还健在,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保守着多子多福的思想,喜欢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我爷爷弟兄四个,个个都成家立业了,还是生活在一起,奶奶是长媳妇,是家里的管家婆,是贤内助。想想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吃喝都要奶奶去安排操持,这样的日子,奶奶可以说是身心疲惫的。

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的很久,奶奶就去世了,我对奶奶同样也是陌生的,奶奶也没有留下照片,我也压根不知道奶奶的容颜,不知道奶奶身高和胖瘦。关于奶奶的一切,我也是听母亲讲的,母亲讲奶奶的事情,我就像是听故事一般,奶奶如同故事里的人物,冰凉凉的一个人物,一个概念。从我记事起,我就很羡慕村里有爷爷奶奶的人,他们可真幸福,从小就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打骂时候,有爷爷奶奶护着,不像我们没有爷爷奶奶的人,没有保护伞,被爸爸妈妈打死,也没有人保护,我更羡慕那些小孩子,躺在奶奶的怀里,尤其是夏夜,在院子里乘凉,奶奶一边摇着怀里的孩子,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的场景,让我这个从小就没有奶奶的人,滋生了无限的羡慕。

听母亲讲,奶奶是典型的“三寸金莲”的小脚老太婆,因为脚小,走起路来摇摆不定,说到摇摆不定,我脑海里出现一个词——风姿绰约,当然了,很小的时候,我还不懂,也不知道这个词语,直到后来,我有了一定知识,懂得了这个词,每次一说到奶奶的走路,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风姿绰约的老太形象,或许这个形象和我奶奶有着很大差别,却让我觉得,奶奶的形象,不再是那么的生硬而冰凉凉。因为操劳,奶奶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母亲说,奶奶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但看起来比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妪们还老。因为“三寸金莲”,双脚想要支撑自己的身子,都感觉有些困难,自从母亲嫁进段家,奶奶就开始拄上拐杖,那时,奶奶不到四十岁,已经老态龙钟的样子,尤其是走长路,必须拄拐杖,借助拐杖才能前行。

奶奶是长媳妇,是爷爷那一辈人里,家里第一个娶进门的女人,按先来后到的思想,奶奶在家里有一定的地位。后来,我的二爷爷将二奶奶娶回家,三爷爷将三奶奶娶回家,四爷爷将四奶奶娶回家,这些大事情,都要太奶奶和奶奶主持家里的场面,奶奶也从这些大事情中,学会了管理和持家。农村人是很讲究的,尤其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里,各种礼仪,在一个大家庭里各种规章制度,大小事情中的繁文缛节,奶奶都是她们妯娌中的标杆人物,我几位奶奶们,都是以大媳妇(我奶奶)作为自己行为举止的为榜样。可想而知,在家大、人多、嘴杂,尤其是家庭几组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中,婆媳、妯娌之间的那种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奶奶要让大家心服口服,她自身就要有被人心服口服的素质——那就是奶奶有着沉着冷静、真诚善良、宽容大度的品质。

还是说奶奶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吧!我见过这种变态的脚型,因为我的外婆也是小脚,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也有不少的小脚老奶奶,随着岁月的流逝,村里的小脚老太太越来越少,但是,这些驾鹤西去的老奶奶们,不管她们的年龄大小、身体胖瘦,还是个头的高低,她们走路的姿态,几乎是一样的。我常常坐在有老奶奶的人家院子里,看着小脚奶奶忙出忙进,因为是小脚,她们大多数已经不能下地干体力活了,只能在家里做饭,帮着带孙子,这就给我这个没有奶奶的人,提供了很多观察她们的机会,看着她们,想着我的奶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像她,像她还是像她,我将村里的老奶奶,个个作为我奶奶的参照物,在心里刻画着我奶奶的形象,但是,我始终不知道我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但有一点我知道——奶奶有一件月白色的大襟衣服,一丝不乱的长发,盘在后脑勺上,头顶一个白色的手帕(关中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奶奶是陕西人,从来没有离开生她养她地方,当然要戴着帕帕,拄着拐杖了。这是奶奶她们那一代农村妇女的共性,所以,我深信不疑,奶奶一定有这几样东西。每次从爷爷奶奶的坟前经过,我都要多看一眼我奶奶的坟头,我多么希望奶奶能像村里那些老奶奶一样,在我家场院里忙出忙进,或者奶奶能从她的家里(她的坟里)出来,给我讲故事,或者拄着拐杖,素颜鹤发,慈眉善目地看着我们,好像从来离开我们似的。但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我的奶奶永远地去了,她留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这堆掩埋她肉体的黄土之外,还有她的儿孙们血管里流淌着她的血液,以及后人对她的思念。

说起奶奶的去世,至今为止,都是一个所谓的迷,奶奶是去戏园子看戏,戏散场的时候,才发现奶奶仙逝了,吓坏陪同奶奶看戏的大姑和大姑夫两口子。母亲说奶奶最多,也是奶奶去世上前,去大姑家临走前情景,母亲说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一次,将是她和奶奶的永别,也许奶奶也没能想到,自己这一次出门,将是她与这个家里的一切永别。奶奶的突然去世,让所有的人无法接受,这也是母亲常常念叨的原因,想想看,好好的一个人,说没了就没了,而且,自己没有亲眼看见这个生命死亡的过程,说什么也不能相信,这个生命就这样的死了。这种感觉是大家深有体会,也能理解的。在奶奶去世之后的很多年里,母亲都过不了自己情感里的坎,她接受不了奶奶去世的事实,母亲觉得奶奶只是出远门了,不久就回来了,日子在母亲期盼中,一天天过去了,奶奶再也不会回来了。

所以,母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奶奶那天出门时的情景:那是1962年正月十二日,奶奶早早做好晌午饭,等着爷爷、父亲和母亲从生产队放工回来,虽然是正月,但生产队里已经在准备春耕的事情,那时,化肥还没有出现,耕种方式也原生态,用的肥料都是粪便。生产队破五(正月初五)一过就开工了,爷爷、父亲、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要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所以,奶奶做好饭,就等着这几个人回来,才能开饭,等一家人大大小小十几口子吃完饭,奶奶将锅碗洗干净,爷爷、父亲、母亲已经在生产队队里背了三趟粪了。爷爷和奶奶带着两个姑姑,去大姑家送灯(一种风俗),爷爷和母亲只能向队长请假,爷爷奶奶去大姑家,母亲要在家里看大哥和二哥,我二哥那年才一岁多。

奶奶是小脚,拄着拐杖,怎么努力也走不快,等爷爷领着两个姑姑,都过了丹江河上的独木桥,奶奶才走到山底下,爷爷在桥边大骂奶奶磨叽,等奶奶蹒跚地走到桥边,爷爷将奶奶背过独木桥,就领着姑姑们前面先走了。奶奶站在河北的官路上,看着河南岸半山腰上的家,片刻之后,向下游走去,一步三回首地看着家的方向。

母亲抱着二哥,领着大哥,站在院塄上,目送着奶奶。母亲说,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二哥一个劲地哭,哭得母亲都哄不住,母亲一边哄着二哥,一边走到家东边的照壁梁,照壁梁是一座小山梁,因为山梁顶部和我家是一条直线,而且近在咫尺,我的祖先在梁上修了一块很大的石碑,石碑周围都种的柏树,虽然没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气势磅礴,但是绿树成荫、幽静之地,可以说是我家的乘凉的地方。可惜,那块石壁被红卫兵“破四旧”,一人怀抱粗的松树和柏树也被砍掉了,从此,照壁梁就像削发为尼的女子,幽怨安静地耸立在那儿。站在照壁梁上,眼目就很宽了,上能看到丹江河上游中流村,下游能看到邵湾。奶奶在站离照壁梁近的河对门,对母亲大声喊道:“把娃们带好,把家里看好,晚上早早把门拾掇好(关好门)……”母亲站在这边也喊:“晓得了!您快走吧!一会天黑了,又要挨骂了。”奶奶给母亲招手,让母亲把哥哥领回去。母亲也向奶奶招手,意思让她快走,爷爷的暴脾气,家里人都知道,母亲害怕奶奶挨爷爷的打,所以,就催着奶奶快走。等奶奶走过了段湾,拐过这个湾,就看不见了,奶奶停下来,又向母亲招手,意思让母亲把娃领回去。母亲也向奶奶招手,意思让奶奶快走。奶奶整理了一下头上的帕帕,这才转身走了。母亲看着奶奶瘦小的背后,那件出门时才舍得穿的月白色的宽大大襟衣服,在风中飘着,头上的手帕也“忽闪忽闪”地飘着,奶奶就这样姗姗而去了,母亲直到看不见奶奶,才带着大哥,抱着啼哭不止的二哥回到家里。

到了后半夜,母亲在睡梦中,被后墙屋檐下的动静惊醒了,房后墙边放着许多盖房的木料,母亲以为是小偷来木料,赶紧叫醒父亲,父亲侧耳一听,觉得也不对,肯定是小偷。父母亲赶紧穿衣服,这个时候,我的三爷爷在窗外,叫我父亲的名字。父亲一听是三爷爷,就问:“三大(三爸)咋啦?”三爷爷说:“你俩都起来,也别害怕,你妈生病了,住院了,让你去看看。”父亲吓得不会穿衣服,只是一个劲地说:“咋会哩?后晌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母亲看父亲坐着炕上,吓傻了,拿着衣服,却穿不到身上。三爷爷害怕吓坏父亲,一个劲地说:“就是病了,现在已经在医院里,没啥事,你们都别害怕。”父亲战战兢兢地穿好衣服,跟着三爷爷走了。

母亲坐在炕上,不一会儿,母亲听见父亲在河滩里喊了一声:“妈……”再无动静,母亲知道奶奶大概不在了。

就这样,奶奶走了,从此,那堆黄土,就是奶奶的代表,除了她的儿女之外,她的孙子辈,见过个她的只有大表姐、二表姐,大哥和二哥,他们却因年龄小,对奶奶的记忆,也是模糊不清的。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想纪念我的奶奶,因为我们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的亲人,是血管里流淌着她血液的人,我想让我们这些后人记住她——我的奶奶。

我奶奶的大名:余茹娃。1913年——1962年,享年49岁,一生养育两儿四女,其中的我的叔叔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就是一儿四女。虽然奶奶一生很短暂,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更没有什么名扬天下,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用她那双“三寸金莲”的脚,从旧社会的战战兢兢中,走到新社会的共产主义道路上,她是历史的见证人,她是千千万万个传统妇女中的一员,像滚滚沙尘中的一粒尘埃,从出生到死亡,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她在子孙后代的心里,是一块永不褪色的丰碑。

  奶奶抒情散文4

那里是一望无际的绿野,那可爱的苗,那充满生命力、充满骄傲的青草,紧紧的倔强地偎抱在大地母亲的怀里。而到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如果出门去,疾呼的野风吹在脸皮上就像刀子在你脸上画那样刺骨的痛。这里的乡民善良淳朴,纯得让你感到非常意外,让你觉得他们就是一群中华民族的质朴又伟大的祖先。

本来,我对故乡没什么感觉,也不习惯那个地方。那个叫作葫芦套的水乡。故乡没给我带来什么亲切感。从小,我就对那里的人们的生存状况感到一种迷失的不解。这大抵与少时所受的太多的精神创伤有关。但是,故乡没有抚慰我,而是用了一种强迫的方式叫我不但从心理上还是从现实上接受他和顺从他。

及到年岁稍长,当我想回到故乡找一找精神上的归宿的时候,故乡不但不给我这种归宿感,或者什么亲切的感觉——这不应是自然而成的我的乡土、我的老家呀,这是一种罪孽之下的畸形啊!但是,我没法说出来。那里,没有人会对我这些近乎有些疯颠的想法产生同感。且用它的那些非自然的愚昧与落后和一种粗野,逼着我回到我实在感到适应困难的城市。回到喧嚣和逼着我挨整的城市。我一直蠢得可怜,一直饱受伤害,总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

然而,每次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我对那里却找不到什么归属感。虽然不知怎么的,我一开始就能听得懂那里的土话。少时跟随家人回去时,那里的孩子们围着我、拍着手笑我“小垮子”。意思是我的口音太土。

那些年,燕子在老家的堂屋里正北面的土墙上那贴过这个那个领袖画像的地方,用泥和草筑了一个窝。于是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活活沷沷的燕子在堂屋里飞进飞出了。人对这些漂亮又让人亲近的精灵们天生有种亲近感吧。

那些清新又持重的山山水水,那些牲口的气息和人的气息,笼罩在你的身上,脸上;还有一种城市中所找不到的真诚且博大的胸怀——怎么却没有融化我,倒让我从里里外外地无所适从,让我迷茫。我一直想给我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对故乡的那些激动与感觉一些解释,或是从中得出些什么结论来,但是,我的脑子总在云里雾里盘旋。

奶奶就土生土长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着,一生都过着唯有的一种单调而有规律的生活。印象相当深的是,有一次听那些与奶奶年龄相差不多的一群老女人在谈论她时,才真的想起来,奶奶本是一位很聪明的人。她会和乡人们打一种纸牌游戏,据说这种打法很多乡下婆子是学不会的。但是奶奶最大的绝技,在我看来还首属能烧出那么好吃的香得我简直都要把舌头都咬掉了的饭菜。

少时,回到老家时,常常整天也找不着奶奶,到厨房一看,奶奶坐在灶前烧火做饭呢。她就是这样,吃了上顿就开始为我们准备下顿。下一顿饭就在她一连几个小时的精心准备下,国色天香般地美妙了。厨房里那个香啊,我一辈子再也吃不到那么好,那么香,那么鲜的饭菜了……那么鲜的肉圆子啊,那么鲜的炖豆腐啊,那么香的玉米糊糊啊,那么香的玉米饼哪,那么甜美的高粱汤团哪……奶奶做菜从来不放酱油,从来不放什么肉汁在里面。那味道,那色泽真是太美妙了,真真是出于天然哪!有一种格调脱俗的清气在内。从此我对母亲做菜时放酱油、深恶痛绝。

奶奶干涩的老手拿着一片蚌片,那是比什么都好用的锅铲哪。一边把她烧好的美味佳肴舀进一个个的大海碗里,一边面带笑容地愉快地摇着头——奶奶有摇头病,她的头总是摇上不停。而正因为如此,从我小时有记忆时起,每当我见到这张慈祥的愉快又陌生的乡下老妇人的面容的时候,看到那张对着我摇个不停的慈祥的笑脸,特别是发现她的面庞与父亲很有几分神似之时,竟多少感到怪异和害怕,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逃避的念头。

那样的大锅,那样的灶,那塞进炉膛里的柴草……那样的记忆,让我怎么想,让我怎么回忆?我是负心的人啊,我是一个杂碎啊,我怎么不知道和奶奶多相处些时候,回到家里,我就跑得没影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缺的是最基本的对奶奶对家乡的感恩教育,我得每天木木然又凄苦地面对着随时会飞来的棍棒和降龙十八掌的痛击。这一来,也就对家乡有一种离异感了。

我终于知道,乡民们虽然善良,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今天,我终于知道人生是有可以庆幸的一面的,我终于在那个时代没有被打残废了,没有自杀死掉……自幼蒙胧养成的坚强意识,对于一个终于活下来了的我还会有用的。我知道。

那个孩子,反应最快,一弯腰,第一个把那未炸响的鞭炮抓在手里,但是,那鞭炮在他的手里响了。大家一阵哄笑,我看着他强忍着要哭的脸儿,他的手一定非常的疼吧,我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这些买不起炮仗的我的年龄相仿的同乡们啊,让我愚钝的心灵头一次产生悲悯之心。幼年,每次被迫回到老家过年,往往就会有一大群的那些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孩子们跟着我往东走,往西走……农村的那些泥土,那些特有的乡土气息让我感到意外与不适。多年来,我没有想到过,那里是我的故乡啊,那是我该回归的地方呀。我蠢,我只不过是个书呆子。(我真是个书呆子吗?)可是我又不配是个书呆子,这么多年来,我到底读过几本书?我的文化呢?我实在没发现我有什么文化,实在没发现我读的书在哪里,那么多的别人张口闭口谈的书我都没读过呀!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开窍的人,不懂得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每次回到乡下,我都在一种忧郁和被迫中度过那几天。奶奶,我从小到大吃的那些苦,那么多的辛酸和坎坷都是我的报应哪!我还没有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村娃,如我的小表弟那样的人懂事哪。虽然后来年龄渐长,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恨哪!我恨死那些逼着我做这个那个的人,恨死那些逼着我回乡下的人,我瞧不起那些让我孤独和气愤的人。但是,我不能忘记奶奶所给我带来过的温暖哪——奶奶给了我温暖,但是她这样一个乡下妇人,怎么能了解我的甘与苦呢?了解我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呢?了解我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城市的人们耍那些愚蠢的小聪明和小把戏有太多的不解和莫名其妙以及多少有一些的对他们的轻蔑呢。这个愚蠢着却骂别人愚蠢的城市,这个被剥夺得随时连生存都会发生困难的乡间,这个“水乡”,这个商品粮基地,叫我怎么说,叫我怎么回味?叫我对这一切的畸形与壅塞做些什么感触呢?

许多年以来,故乡和奶奶已经成为我心头的一个存在着压抑的地方。那个破败的散乱的长着荒草的坟头,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奶奶已经走了,算是没有什么遗憾走了!

  奶奶抒情散文5

奶奶——这样的一个词是那么的温暖和详和,有着和妈妈一样的柔情和暖如阳光,可是却有不同的味道和色彩。它总是带着一些回忆和古老,悠悠然,静静流淌在童年的时光。

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我要用的不华丽,浮藻的文字,这是和奶奶极不相衬的。就如同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样,我要用黑,白像她所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的笔调来描绘那充满神圣和梦幻的回忆。

灰,白,岁月及我的奶奶。

奶奶嘴里随囗而出的都是一个灰色的历史,轻轻地笼罩了我最原始的童心。她的双目混浊却充满了圣洁的信仰。岁月过滤了一个女人,就会剩下一个衰老的面容,那面容沟壑纵横,头发灰白相间,犹如我的奶奶。

所有的尘世浮躁,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渐渐淡去了,她更愿意用苍老的双手托起一个新生的婴孩,用混浊的目光观察她内心处深藏的希望。孩子的目光纯洁,顽皮无知,这样的灵魂无限亲近。留在也身子里的东西已不多,回忆和新生。那回忆是历史,那新生就是渐渐长大的我。

我是和奶奶的历史一块长大的。

“谁能料到,”奶奶又再讲她的历史了。年幼的我安静地趴在她的腿上,在奶奶一双宽大的手掌的安抚下走进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历史。奶奶放下手中的针线活,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我能活到现在啊……”

胶片转动的声音在我的耳中沙哑地响起……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顽劣的小女孩,两个羊角辫倔强地站立在头顶上。

蹦蹦跳跳的她手里正提着一个小竹蓝和一个小铲子摇晃在长满小草的田间小道上。夕阳渐渐下沉,染红了她额前蓬乱的柔发,也将她红红的脸蛋映得更红了。

清纯的儿歌在属于她的年代单纯地响起,但是我听不到声音,我呆呆地看着小姑娘一张一合的嘴,独自猜测。这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年代,我所不熟识的遥远的地方。

视野渐渐模糊了,小姑娘的背影变得扑朔迷离。

挂钟古老的“嘀嗒”声传入我的耳朵,奶奶用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稚嫩的脸说:“人这一辈子啊,就这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电影进行得很神奇,视野中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但已不是那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姑娘,眼睛黑色而闪亮,皮肤透着红润。手中的菜蓝厚实而又精致犹如一个少女的心。她的微笑面对着一个方向,穿过镜头看去那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头上裹着白色的纱巾,正有力地抡起镢头向地上刨去。姑娘的微笑振荡了整个春天的阳光。

“蓝波,”奶奶猛然唤醒了我,她说“你见过暴雨吗?”我点点头。奶奶却摇摇头,她说:“你从没有见过一场真正的暴雨……”我看见奶奶的眼睛变成了幽蓝的颜色,充满了诡异神秘的色彩。我的目光穿过了这幽蓝的瞳孔进入了一个世界。

视野开始变得湿漉漉的,到处都是水,地上,天上,眼睛里。世界仿佛沉没。突然,一片打湿了的年历表漂过了我的视野,上面的1958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明亮的闪电照亮了一张残白的女人的'脸,那眼神恐惧而无助。女人怀中抱着一个熟睡了的婴孩,表情安静得如同一潭平静的水。然后突然有一滴混浊的水从她脸上滑过。

奶奶脸上的沟壑都是让洪水冲成的吧,我不经意间说出了囗。但奶奶说不是,也摸了摸脸上的皱纹说:“时间是把刀,人活得越长,它刻在脸上的就越深。”

颓废的火车站。疲惫的人们悄然闪过。

镜头停留在一个留着平头的孩子身上,他的身上闪发着别人没有的灵气。这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个紧张的棋局,并在旁边指点江山。他刚伸出一个要点兵的手指就被一只宽大的手拽住了,那只手一直将他拉到将要开走的火车上。然后火车吐了几囗黑色的烟,便向远方的家的方向开去了。他向窗囗吐了几口气又硬生生地拍打了几下。

那样的风安静地刮了十几年,那样的云幽幽然飘了十几年,新的一轮朝阳照旧升起了,照亮了幽黑黑的大地,点亮了我昏暗的视野。

电影就这样进行下去,一直进行到我以为没有结束的时候却嘎然而止了。“人生是平淡无奇的,关键是你要为自己活得精彩些。”奶奶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说道,“蓝波,你还小。”我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对她笑了。

电影的结束是平淡而自然的,我看了奶奶纯朴的笑容,看见了妈妈亲切的呼唤,她拉着我的手,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序幕里我是一个坐在木质桥墩上踢水的孩子,清澈的河水冲涮着我的小脚,带给我凉凉的感觉。我分明感觉到了。

  奶奶抒情散文6

奶奶芳龄六十五,用她自己的话来就是黄昏中灿烂的夕阳红。这不,正赶上老师要让写篇写人作文,奶奶一听说马上力荐自己。哎,没办法,只好大话奶奶了。

奶奶喜欢唱戏。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总爱坐在藤椅上,怀里抱着收音机,听着或铿锵有力或咿咿呀呀的唱曲。眼睛微眯,有时,那粗糙的老手会随着唱调挽起个兰花指。随着戏曲逐渐推进,还会冷不丁地跟唱一句:“嘿!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吓人一身冷汗,以为奶奶跟人吵架了呢!若你让她小声点,她会瞟你一眼,然后得呵而而得意地说:“这是国粹,懂不懂?”

哎呀,我这会唱戏的奶奶就是这么的傲娇!

奶奶爱赶时尚。最近,奶奶就迷上了广场舞。每天,太阳刚到西边,奶奶乐颠颠地出门跳舞去了。奶奶人高体胖,她往队伍中那么一站,相当显眼。看,奶奶乐滋滋地舞起来了。挥舞着粗壮的双臂,脚下的步伐锵锵有力,只是每一拍都没有跟上节奏,那动作仿佛不是舞蹈,而是挥舞着锄头挖地。围观的人们善意的哄笑着,奶奶乐呵呵跳着舞着,管哪他什么节奏,只要开心就好。

那肆意奔放的舞姿,不禁让人感叹:只要夕阳无限好,何需感叹近黄昏!

奶奶爱买便宜货。前天,某小摊搞牙膏大促销,奶奶一听眉开眼笑,喜滋滋地拎了一大包回来,一用,满嘴面粉味;昨天,某羊毛衫大促销,奶奶欢天喜地地给全家一人买一件,往身上一穿,风直往衣服里窜;今天,听说某酒厂又开始促销了,这下真可消停了吧,奶奶不喝酒。谁知,我中午放学回家,看见客厅里餐桌上堆着好几箱从未听说过的酒。奶奶正兴冲冲地对爸爸说:“这回可买着真货了,便宜,你累了可以喝两口,剩下的还可以当年货呢!”

爸爸挤出一丝苦笑,连声地说着好。是啊,怎能拒绝奶奶的一片爱心呢?只要她开心就好。

是啊,奶奶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至此,我给奶奶作个赞语结束大话吧:我家的奶奶是奇葩,一天到晚笑哈哈,虽说是,虽说是有点古精怪,但乐观慈善为人爱。最后,我祝奶奶永远健康!夕阳红永远灿烂!

  奶奶抒情散文7

奶奶去世的前一个月,我头疼得厉害。一个月里的学习状态都不太好。上课的时候极易走神,然后就难受得不能思考问题,经常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想。老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但又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心里就是担心。老觉得会有什么事会发生,但似乎什么都很正常,心里说不出的空。

那时离高考还剩不到两个月,以为是压力太大。

日子还是那样,每天莫名的心绪不宁,觉得自己今年的高考是没什么戏了。尝试了好几次,想要找种方式调整心态,但尝试过后,斗都有一个相同的结局,那就是无济于事。我很苦恼,便一整个月的失眠、走神、心力憔悴。

一个月,过得比一个世纪还漫长,内心的苦无以言说,更无处发泄,憋在心里,久了就成了负担……

大约是在四月底,二十五号的样子,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像往常一样,先是问我过的好不好,什么时候放假,但妈妈的语气明显的较往常不一样,这次显得沉闷、低沉、压抑。终于,在最后的时候,妈妈说,“你奶奶在上洗手间的时候,突然就不会说话了,现在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妈妈说,你现在学习时间紧,先不要回了,家里有妈妈婶婶们照顾着,接着就挂了电话。这样的消息,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从人间打到了地狱,内心如翻江倒海般难受。我亲爱的奶奶,您千万不能有事……我知道,远离家乡的我,能做的就只有为奶奶祈祷,祈祷奶奶平安无事,祈祷上天保佑奶奶度过这一劫。接下来的日子,因恐惧而更加漫长,一分一分,一秒秒,漫长、漫长……

那天是星期四,下午有我最喜欢的体育课,中午的时候,我逼着自己上床好好休息一下,为了下午好好在球场上发泄一番,于是早早的上了床。谁知,躺在床上的我许久的睡不着,头还是疼,心里一阵阵的慎,慌。我躺在床上,紧闭着双眼,脑子里一片烦乱,躺着躺着,迷迷糊糊,像是要睡着了……突然,旁边的手机发出刺耳的铃声一下把握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里唤醒,我猛地窜起来,看到屏幕上的名字是爸爸的,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内心深处,由内而外慢慢的渗出来。我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按下接听键,话筒那边传来爸爸沙哑的声音“阳呀,你奶奶走了,回家一趟吧。”让后就匆匆挂了电话。剩下我,愣愣的,脑子一片空白……

那次刚好是五一假,三天,我请假一天,匆匆回到家里,家里的凄凉萧肃,融合在一片悲痛了,化成了我心里最无力的呼喊。我记得,在灵堂里,在闭上了双眼的奶奶面前,我的呼喊也显得苍白。我身穿着白色的素衣,系上了麻绳,手里握着梧桐棍,一次次的跪倒在奶奶的灵柩前,和着哀乐和妈妈婶婶的恸哭,我深埋着头,心里无数次的重复着那句对不起。但是,即使我呼喊上千万次奶奶对不起,我也无力回天,不可挽回奶奶的亡灵。我知道,我在送奶奶踏上飞向天堂的路,远离了痛苦的天堂里,奶奶会想起我,只是现在的我,还须送奶奶一段路途……戴孝的那几天,我夜夜无尽的思念,我仿佛还是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奶奶的音容笑貌,仿佛就还在我的面前……奶奶的和蔼的笑容,奶奶的亲切的话语,奶奶坐在门前的身影,奶奶在餐桌上的满意,还有奶奶坐在巷上赶鸡的声音,还有奶奶做的锅巴的气息,还有还有……。仿佛一切都不曾远去,一切都还那么熟悉……

送奶奶上山的那天,上天给了一个阳光灿烂的艳阳天。奶奶的三个儿子跟在灵柩后边,孙一辈的在后边,女人们在最后,排成一路长队,像一只升上天的凤,拖着长长的灵光,留在这个世界上。是的,子子孙孙,就是奶奶一生的荣耀。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安慰就是为这个家庭里,繁衍出繁盛的枝叶,源远流长,流芳百世。无疑的,奶奶是成功的。奶奶一生里共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有两个子女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带上,现在奶奶的名下已经有七个孙子,两个孙女,四个曾孙,三个曾孙女了,不包括外孙,我们的家庭,已经是这样繁叶茂了,也许,这是奶奶最大的慰藉了。

礼炮鳴了一路,红色的炮屑落了满地,像是春天里满地红色的落英,红了一地,红了世界,红了奶奶上天堂的路……我看着奶奶的灵柩,送入那个乐土里,我知道,奶奶会喜欢那里,因为那就是奶奶经营了一生的土地,奶奶的灵魂会在那里,永远,安息。

安上墓碑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念,“奶奶,走好……”。我看的清,墓碑上刻着行,醒目的——刘氏祖坟。四个大字,告诉世人,在这里睡着的人,是刘家祖宗的灵……。

奶奶一生,历经苦难,熬到最后,终于还是让后人得到了幸福。奶奶是伟大的,她走的时候,在她的箱底里翻出了八件新衣,奶奶一生节省,走的时候什么也不带走,留下的八件新衣,好像是在告诉后人,生活好了,依然还是要节省,不要忘了以前……奶奶在我的生命里,虽让只有短短的十九年,但奶奶给我的爱,会陪我走过一生。奶奶给我的点点滴滴,会是我,一生的,珍藏的回忆……。

奶奶,您已经走了快一年了,我想说一句,“奶奶,我想你。”

清明时节,我应该回去看您的,但是,对不起,我没能够回去祭奠您……

爸爸去年回家的那段时间,有一次在奶奶的墓碑前坐了好久,爸爸是想念奶奶的,对啊,爸爸每年打工回家的时候,奶奶都坐门前,只是那一次,爸爸眼里的那个身影,再也没有出现……

奶奶去世后的一个月,离高考一个月。我奇怪的头也不再痛了,状态特别的好,而且奶奶去世的时间,刚好逢上五一节,一天也没耽搁我的时间,我想不透只是巧合还是奶奶特意为我的安排……。

奶奶,天堂走好。

  奶奶抒情散文8

姐姐说的:对奶奶冬天的记忆是围着熏得发黄个破围裙,破围裙下面是一个冒着青烟小火篮钵.奶奶端坐在大门后.

对奶奶夏天的记忆永远是穿着一件兰色的确凉便襟褂,坐在门前春树旁的一个草垛边,揪竹丫把做材烧,偶尔大喊一声,太妹,过来帮我我捉下蚁子,抓下背.

还有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理韭菜,一边理一边唱着歌,冬瓜冬瓜两头开花……

还有坐在枇杷树下看枇杷,边看边剥碗豆。

还有在竹林里爬叉叶。

还有坐在门口看枪里晒的谷,不时高喊,哪人家发瘟的鸡又来了。

还有坐在门口看到过路人就喊声,发根佬看牛不是,陈香菜就卖脱着……一一打招呼,路人笑着回答兰英麻麻是达

还有戴着个草帽,拿着一个小板凳,拄着一根竹棍,去菜园里扯草。

还有去一人高的棉花地里摘棉花,看不到人只听得到奶奶洪亮又干脆的声音

还有还有好多好多对奶奶的回忆……

(对我来说奶奶我小时候总是和奶奶在一起,记忆最深,我儿时的玩伴就是奶奶,每天坐在门口等着我放学,看到太阳升起就说我该回家吃饭了,和奶奶一起打过猪草,一起去过六娘娘家,一起在毛娘娘家摸鸡蛋,在后面窑厂那里帮她家打猪草。最另我感动的事是奶奶83岁还记得我的生日,有一个橘子她珍藏了好久好久,我生日时就拿给了我,我很感动。另我觉得对不起奶奶的是我哭着骗妈妈说奶奶打过我,其实没有,妈妈还因此把奶奶的拐杖丢了,觉得很对不起。另我伤心和惊恐的事有天突然放学回家,奶奶怎么就在那时摔过,我没有发现,因为第二天还好好的, 却没有想到就从那天开始奶奶就成了植物人,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陷入了最痛苦折磨的时期,而伴随着这样的岁月和她只有一个多月,最另我震惊的就是奶奶在这个期间居然和我说过话,只有唯一的两句话,当时只有我和奶奶在家,我问奶奶,你冷 不冷,她答不冷,我问她饿不饿,她不饿,我觉得奶奶还是对我最好, 这两句多么珍贵的话 却是她最后留给我的话语。当那天早上奶奶不停的发冷,我就预料到奶奶要离开我们 ,但是我毅然 选择 去学校,我大概猜到结果了,不想承受。放学在路上碰到一个家旁边的人告诉我,我奶奶已经走了,那一下,我发了疯的往家跑,此时眼泪不能控制,那个时候我四年级。那一刻我好像打开棺材,让奶奶醒过来,一直认为肯定是弄错,奶奶还没有走,只是在睡觉,然后那几天我一直做梦奶奶来告诉我她没有死,还在!可是睁开眼,奶奶是真的离开了。出殡的时候是我拿着奶奶的相框的,另我觉得愧疚的是我送她时一直坐在轿车里,并没有步行送她,也没有下来跪着。从此以后我没有梦见过奶奶,有时候真希望梦里能见到她)

今天是奶奶十周年祭日,亲戚都去祭拜了!奶奶,您在天国幸福!我们都在怀念您!

姐姐说奶奶走在最美的4月,花开的季节,漫山血红血红的杜鹃花是为奶奶在泣放,带着阵阵春风一路洒向天堂,犹如奶奶朗朗的笑声,慈祥的面容,缓缓小脚留下的脚印般烙印在我心间……

  奶奶抒情散文9

日子己跌进腊月,年关己近了,乡村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在这个腊月,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丰富多彩的年货中,我又想起了在乡下时的年味,想起了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奶奶,想起奶奶她老人家坎坷的年味。

实际上,奶奶已去世四十多年了,记忆里的奶奶,实际上永远定格在几个无法忘记的片断,比如过年的片断,枝枝叶叶的水份已被无情的岁月风干,只剩下几块硬如干枯的馒头片,慢慢嚼着想着,还能留下一缕余香在里面,也许己溶进了我的血液,在我的记忆深处打下难忘的烙印。

奶奶的年味,是乡村里一道另类的年味。

奶奶生有父亲等五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各个小家自有各家的年味,奶奶过年几乎不准备任何年货,奶奶的年味就是五个小家年味的组合,那家有啥,就会给奶奶家分一点啥,条件好的会送一块肉、一瓶酒,条件差的就送一块豆腐、一把粉条,甚至一把青菜,送多送少,奶奶并不在意,但总会在村人面前显摆,这是老几老几送的。

正月初一,奶奶家是不包饺子的,但一天三顿都吃饺子。因为,村里姓史的一大家子,每到过年,辈份浅的都会给长辈端饭,一大早,各家各户就忙着烧火煮饺子,下的第一茬饺子,除了烧香拜神敬祖宗,下来就会送长辈,那时,我还小,几岁的样子,送饭等活就会交给我,先给爷爷、奶奶送,再给其他爷奶辈送。

因为子侄辈较多,奶奶就会早早地把锅腾好,把我们送去的饺子一碗接一碗地倒进大锅里,把碗冲洗一下还给我们,然后抓一些好吃的零食塞进我们衣蔸里,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回家交差了。

奶奶的年味,是挂在梁上的柳条蓝子里的。说是梁,其实不是梁。因奶奶住的是一眼土窑,梁其实就是窑洞上侧横亘的一根长木头,镶插在窑洞两侧的窑邦上,挂着七八个挂钩,每个挂钩下都挂有一个大小不一的蓝子,平时稀罕的东西都放在蓝子里,柿圪瘩、柿饼、花生、红枣等,伯伯捎回的点心、水果糖更是被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奶奶掂着小脚,有时还踩着椅子,拿下来,给我数着数目抓一些,又赶紧挂上去,使我们对这些挂在梁上的蓝子充满诱惑和眼馋。

奶奶的年味,还有埋在窖子里的萝卜白菜。

那年月,萝卜白菜也是奢侈的大菜,奶奶会早早地挖出白萝卜、红萝卜,还有大白菜、红薯等,冼净晾干,蒸锅馒头,年货就准备齐了,这些年货,对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们,并不感兴趣,我们的年味,就是挂在钩子上的蓝子,有事没事,我们就晃悠在奶奶屋里,或多或少,总会踅摸些好吃的,不出正月,奶奶的年味就被我们一点点消化完毕。

后来,只有五十多岁的奶奶匆匆走了,迈着三寸小脚,在棉花地里劳作时,一头倒下,再没有起来。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们,嚎啕大哭,从此,没有奶奶了,也就没有奶奶的年味了。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年货越来越丰富了,鞭炮越来越响了,礼花越来越亮堂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有的人家,到食堂吃顿饭,年就算过去了。

我却越来越想念乡村的年味了,想念奶奶时代的年味。因为,那时过年,大人孩子都有盼头。

  奶奶抒情散文10

终于,不再时不时地梦见奶奶,关于奶奶的太多太多,一直无从下笔,一提笔,还是泪眼滂沱。奶奶过世已经三年了,每次奶奶出现在我的梦里面我都会做着梦哭泣。

查出奶奶得食道癌已经是晚期,80多岁高龄的老人承受着病魔的蹂躏,目睹了从身宽体胖的她,日渐憔悴,吞咽困难,身体这里痛那里也痛,有些咳嗽,吃什么吐什么,到后来什么都吃不下了,不敢回忆她是如何承受过了最后非常难熬的那几个月。

伯父叔叔们,个个心火如焚,跑来跑去,要最好的药为她减轻病痛,奶奶最后的时光,正好是暑假两个多月的假期,我们几个晚上轮流陪着奶奶,晚上都得有两个人在旁侧。奶奶每天不停的吊针,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药量就越来越大,痛感也越来越强烈,很多次呕吐后等到比较清醒的时候都还把天天陪着她的我喊错了。

奶奶不发病的时候,家族最小一岁多的妹妹在她床前牙牙学语,奶奶那会感叹说:要是她能看着这帮儿孙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当时她的眼神充满着一种向往生命的光芒。

奶奶这一辈子辛辛苦苦,还没有得好好享受儿孙的回馈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还没能看到她一手带大的孙子成家立业,病床上还在操心惦念她的孙子,每次一睁开眼睛问我的话是庭臣呢、你爸爸呢......她就这么一个个的问,一天问好多遍,病床上的折磨让人感觉一天就是数个春夏秋冬!

也是,以前每次说有她的老几要回家了,她就会守候在大门口等候孩子归来的,远远地便能看见大门处坐在摇椅上久等的奶奶,她看着,等着,盼着,望着,想早一点儿看到她归来的儿孙们的那渴望的双眸,那殷殷期盼的心切,那样一幅让人心怜的画面。如今她却是连靠一会就撑不住了的。

偶尔精神点好点了她就和旁边的大家说:以前很穷,吃了上顿不知下一顿在哪里,有一次实在揭不开锅了,她的那么多个孩子晚饭都还没有着落,天已经黑了,她从隔壁村某亲戚家借了一些个红薯,月光皎洁,光洒在村间小路上,她的孩子们在拗口等她,见她提着沈甸甸的红薯来了,每个孩子帮她拿几个红薯蹦蹦跳跳跑回了家。她满脸慈爱的说着,带着微笑。感觉奶奶在说一个很久远的故事,眼前他的孩子们个个成了家,也算是也已把日子过的平安,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和辛劳。奶奶一辈子含辛茹苦,生儿育女,在文革时代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她把她的10个孩子个个养活了下来却是不容易,奶奶说她生完谁谁几天后就下地干活了,很多身体上的病都是以前太苦落下的。小时候和奶奶睡她经常腰痛肩膀痛得睡不着觉,这是艰苦岁月里遗留下来的不可抹去的烙印。

养老时期的奶奶,也是丰衣十族,衣食无忧,虽然也不缺钱,但是她却很不舍得买好一点贵一点的东西,不舍得花,不舍得用,勤俭节约,什么东西都要收拾的好好的。那个年代,把一切的力气都花在温饱上,操持家庭琐事,这一切当然都不容易,这是我们这一辈没吃过苦的孩子无法理解和体会的。

看着儿孙安好,这是让躺在病床上的奶奶感到最欣慰的吧,最焦急的我们,只要奶奶多皱一点眉头就慌了,我们知道以外随时发生。都在旁边细心的照顾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五婶了,奶奶每天排泄物很多,婶每天给她擦洗身体,处理屎尿裤,喂东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的情形令人动容。同时也无声的给我们这些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奶奶药效睡着后醒来,她就会怜爱的身手摸摸躺在她旁边的我们的脸颊,再多的言语都深藏在她温柔的眼神和手掌中,鼻子很酸,多灾多难的奶奶,能陪伴你度过最后艰难的时期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又怎么会觉得辛苦呢。

14年的7月份,那天的夜晚有点凉,死死的盯着奶奶,她感觉难受了,我惊慌失措的喊妹妹叫醒全部人,奶奶想撤掉氧气管想快点走,看着围着的儿孙个个揪心哭着换她,奶奶说:她走后我们一个都不能哭,这样对去世的她不好,叫大家不要哭。奶奶最后和小叔说尿感觉排不走了,然后眼睛慢慢闭上了,留下全家人瘫在她床边悲伤哭喊一片,全家沉浸在悲痛的氛围里,无以言表。

记得有句话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奶奶最后走的时候是很安详的,面容祥和,就像她生前一样。已经是凌晨了吧,时间像是凝固在这一刻,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