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记叙文作文 >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6K 次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那么优秀的记叙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烧饼的故事记叙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1

烙烧饼的很多,我都不喜欢,但我就喜欢在南运小吃哪卖烧饼,因为那有一个非常善良的小哥哥。他身体瘦瘦的,高高的,经常穿一件掉了色的衣服,看起来有个十三四岁。

记得有一次,是个冬天,北风呼呼的刮,大雪纷纷的下。那天,我走在寒冷的大街上,去小区门口前的南运小吃去买吃的,我好不容易到了那,一看居然没有开店,气得我火冒三丈,朝里大喊几声,刚说要走,后面传来一声响亮的声音:“小弟弟,你是要买吃的吗?”我点了点头,说:“是的小哥哥我要三元的烧饼,三元的肉糕。”小哥哥有点难过但努力让自己面带笑容的说:“我爸爸病了,所以才这么晚才开店。”说完,他很利索的装完了我要的东西。我便付了钱,刚说要走,小哥哥叫住了我:“小弟弟,你多给了一元。”我一看,果然。但我还是说:“不就一元钱吗,我不要了,你在外面也挺不容易的,你拿走吧。”他又对我说:“不行,这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的,它不属于我。”说完,便把那一元钱塞到了我手里。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他的纯真打动了。一元钱虽少,但他的精神可贵啊!我在那呆了一会,便回家了。过了几天,小哥哥搬走了,从此,我再没有见过他。

啊,善良纯真的小哥哥啊!我好想你啊!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2

寒假,上完补习班的我吃着香喷喷的烧饼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一阵凉风刮过,我不禁哆嗦了一下身子,手上的烧饼也也随着凉风从我的手上刮了下来,便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轱辘轱辘”的“滚”走了。只见这个调皮的孩子滚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那里。“啊呀呀!我今晚的晚饭啊!就这样跑掉了。”我急忙跑过去,刚想捡起烧饼,那双黑乎乎的手就抢先了。我看着乞丐,一下子愣住了。其实,我心里很想将烧饼抢过来,但闺秀式教育却迫使这我。其实,我也不是想和乞丐挣吃的,只是觉得,这个乞丐有些不礼貌。

在心里想了半天,再看看这位乞丐,他目光坚定得把烧饼递给我。我又愣住了,他并没有馋嘴。只是在我无限遐想之时把这布满灰泥的烧饼用袖口擦了又擦。我望着烧饼,把烧饼递给了乞丐。并且把零钱放进了乞丐的小碗里。乞丐感激的望了望我,便吃了起来。我转身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肚子空空如也,上了地铁后,我闭上双眼回想了这一切。我的脑海里没有了烧饼,没有了零钱。仅有的只有乞丐给我留下的敬佩之情。在这个星夜里,我望着天,回想着这一切。

从这个烧饼中我看到了乞丐的那种诚实的精神。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3

“哇!好香啊!”我和朋友从图书馆出来,迎面扑来一阵香味,我便不由自主朝路边摊走去。闻着香味,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唱“空城计”。平时妈妈是不让我吃路边摊的,说路边摊不卫生……。但看着买的人那么多,心里想凡事没有绝对。

一个个香喷喷的武大郎烧饼从老板的手卖出去。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烧饼,咽了咽口水下决心买一个。刚做好的烧饼热乎乎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那令我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烧饼,,大口咬下去。真香,真好吃在家里绝对吃不上这么可口的饼。边走边吃,一会儿的功夫全进了肚子,擦擦嘴巴满心欢喜地回家。

可是,一到家休息了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开始“造反”了一阵阵绞痛,翻江倒海像千万条蛔虫来回穿梭,我的肚子越来越疼,想吐又吐不出来,肚子涨得堵心窝,原来红扑扑的脸蛋变成如白纸,手心冒冷汗。吓坏了家人,我如实告诉妈妈我吃武大郎烧饼,妈妈找来家里的备用药——保济丸吃了才好点。又上了趟医院……晚上才回到家,此时妈妈的数落就像刷豆子一般;老师天天交代三无产品、不卫生的.路边摊不能吃的话也在我耳边萦绕着。

是啊,香味扑鼻的烧饼让我明白什么叫病从口入,以后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现在有很多食品不良商家为了让保质期更长,色香味俱全,赚取更多的利润就滥用食品添加剂,或用工业用添加剂当食品添加剂用,使食品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我们应该远离那些三无食品,远离不卫生的路边摊。不要像电视上的主持人说的:“敢吃路边摊的人都是好样的!”也希望商家都来讲诚信,制作出让人放心的食品来!

烧饼的故事记叙文4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耿庄还是个集市。集市上很热闹,卖东西的、买东西的都来到集上,还有些人并不买卖什么,到集上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因为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耿庄集的布局是怎样的了,但我却清楚地记得那次我跟大哥二哥到耿庄集上买烧饼的事,年过八旬的母亲还常把这真实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哩。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最艰苦的时候,人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尽管每次集上都有卖烧饼的,别说我,就连大哥二哥也从来没有吃过烧饼呢!那天正好耿庄逢集,学校又不上课,母亲见三个面黄肌瘦的孩子齐刷刷地站在她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三毛钱,给了我们三人:“你们一人一毛钱,到耿庄集上买个烧饼吃吧!”并让大哥领着我,别把我给弄丢了。我们三人欢天喜地、高高兴兴地到三里外的耿庄去赶集。

一路上都是赶集的人,他们有的挑一担青菜,有的牵两只小羊,有的拎几个鸡蛋,总之只要能换几个钱就行,勤劳而贫穷的人们勒紧裤腰带打发着清贫的日子。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卖烧饼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人们买烧饼。烧饼的香味儿溢得满条街都是,实在令人垂涎。只见做烧饼的人把面和好,做成小圆饼,撒上芝麻,用刀把边缘切出一个个小口,然后送到锅上去烤。那是特制的烧饼锅,倒扣着,留有进入烧饼的小门,下边烧着炭火,把生饼送到锅上烤。直到烤得烧饼正面黄里透红,芝麻的香味飘出来,也就熟了。看着匠人们忙碌着,我们不停地吸着口水,烧饼的诱惑多大呀。大哥递上三毛钱买了三个烧饼,我们一人分一个。大哥二哥拿着烧饼轻轻地咬着,品尝着,仿佛那就是人间最美的美味。我却舍不得吃一口自己的那个烧饼,母亲也从来没舍得吃过烧饼,连菜叶做的馍馍都让给我们吃呢,她总说:你们正长着,你们吃吧!我要把自己的烧饼留给母亲吃。大哥听了我的想法后悔得直搓手,那一个烧饼根本没填饱他的肚子,甚至没品出是什么滋味就没有了。二哥只吃了一半就停住了,他要留一半给母亲,只有最小的我握着一个完整的烧饼回到了家。

到家后我把它交给母亲,甚至像她命令我们那样命令她:“吃下去!”二哥把他的一半烧饼也交给了母亲,他觉得一个烧饼不够母亲吃。大哥一个劲地愧疚地说:“我吃完了,唉……”此刻母亲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挨个抚摸着我们的头,端祥着那一个半烧饼很动情地亲了亲我们,夸我们都是很懂事的好孩子。母亲在我们的要求下,只咬了我那张烧饼的一点点。然后让二哥把自己的一半烧饼吃完,把我的又掰给大哥一点。而她咬下的一点点又喂了还不懂事的弟弟。那一刻我们都很感动,一个半烧饼演绎成了一个亲情故事,母亲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听说我们单县农村老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贫困的年代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一种珍贵的记忆,母亲至今仍对那个烧饼的事念念不忘,并不断地讲给孙辈们听。她是在向年轻人灌输一种精神,那就是孝敬老人的美德。现在这个社会很需要这种美德,也很需要把这种美德发扬广大,并一代代地把它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