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语录 > 2023年禅意的语录锦集85句

2023年禅意的语录锦集85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4W 次

佛陀认为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无常,有无常便有苦,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但是佛陀并不认为无常是坏事,苦虽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减轻。转变苦的观念,改变面对生活的心态,就可以淡然面对无常之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禅意的语录85句,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禅意的语录锦集85句

1、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舍不得,就留着。等有一天……背不动了,就看开了。记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所以说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过去的。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

2、人生要有正确的目标,而且要经得起磨练。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压力就想不开,只要努力,生活一定可以过下去,绝对不至于饿死。若为了感情问题轻生,那就更没价值了,生命不一定要依靠某个人才能活。对待人生的苦境,以毅力、智慧去处理,这样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有心改变、用心突破,就不难。

3、佛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问:"佛性与烦恼俱不俱?"答:"俱虽然俱,生灭有来去,佛性无来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虚空。以是无来去故,三世无有不生灭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5、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

6、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7、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8、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好好地活着,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无比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9、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10、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皆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知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洁手净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读,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矣。

11、内心常存仁德,至诚待人,自然得人心。

12、平常心人人向往。可一颗平常心,到底怎么个平常法?又有几人能真正看透?

13、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诚,念念都是真 诚;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为俗人,难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弃也难,不如时时修 炼,固守真元,任阳光照彻心空,凭和风流畅心田,如此念念必然 是正念。

14、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同或发挥功用了。

15、法无二相,道岂多途?彼此绝功勋,古今不变易。——《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6、佛家说:慈就是予乐,悲就是拔苦。

17、是的,人生如积水,日积月累,不断地有东西沉淀下来,无论这些东西曾经如何影响着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我们都需要及时清理这些沉淀,有用的留下来,没用的干脆就扔掉。这就好比一个杯子,如果水装得太满,就很难注入新的水,心灵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过去放空,才能装得下来来。

18、《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我们生在人世间,要学会 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这样才能活得自在。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随他去,便 是世间自在人。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 很残酷。

19、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20、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限的世界,非"言语"所能"道断";尤其潜心向道者,真正的说法、传道,如果只靠语言、文字,"道"即断了!真道须心会意解、躬身实践,不能徒靠文字或语言来传达。

21、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理智的"放"、潇洒的"放"、超脱的"放"、幸福的"放",无论哪一种,都会让人获得自在。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很累,身体累,心也累,那是因为他们执著和痴迷的东西太多,放下哪个都舍不得,而背负得多,自然就会身心疲累。

22、心中有佛,即看他人如佛;心中有粪,即看他人如粪。

23、小心你的思想,它们会转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它们会转为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们会转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们会转为个性;小心你的个性,它们会成为你的命运。

24、知心爱人,无须才高八斗家缠万贯,无须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只求一份懂得,一份怜惜,一份陪伴,只求一次真心以待,只求一生相守,只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知心爱人,得之幸运,不得宿命。

25、自舍已乐,施与他乐。《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

26、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

27、弟子问:"听说诵三千卷《金刚经》可以破名相?"师言:"若能够破名相,四句偈就可破;若不能破,诵一万卷《金刚经》也没有用!"

28、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觉悟。

29、心有满满的爱,能化解仇恨与敌对。

30、勇气:无论前方是悬崖还是坎坷,水都毫无犹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与大海。人也应该具备勇气,在人生的路途上无论遇到挫折还是逆缘,都应该毅然决然地面对、挑战、接受以及转化,最终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缘和障碍转化为顺缘,并战胜一切。

31、既决定付出,就别图回报,这样,在你付出的同时就已获得 了回报。这种回报叫愉悦。

32、不管是自己的无心之过,还是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都要学会宽恕、 学会忘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心中装了太多对别人的不满和仇 恨时,他会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忙事业、为成功而努力 呢?只有我们忘记该忘记的,我们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33、世间之人无知无信,常与诸根而为奴仆,唯见掌中,不观大利,易事不修,难者恒作。

34、糊涂,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35、欲,是自己欠下自己的食粮。

36、每个人的烦恼都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另一个就是外物,如金钱、权力、华屋、名声、美色、佳肴等,总是诱惑着人们,也烦恼着人们。

37、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善用生命良能。

38、当你从另一种阳性的场态去看待一个人的缺点时,你会发现他(她)比平时更可爱一些。生活为何不能就这样糊涂一些,豁达一些呢?打开一扇扶持担待彼此的窗,让更多阳光照进来,让我们的爱迸发出异样的光彩,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更圆满。

39、禅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绝功勋,建功失旨。闻清声外句,莫向意中求。转照用机关,柄佛祖钳锤。有佛处互为宾主,无佛处风飒飒地。心宁意泰,响顺声和。

40、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仅有一点点的差距,前面 大部分的困难已使人筋疲力尽,这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障碍也可能导致前功 尽弃,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近在眼前。

41、一个人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当看清真相时,或许已无能力改变事情。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42、世界上虽有许多成功的天才,但是他们下的工夫比常人都深。

43、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

44、当然,不独乡民如此,茶之为物,儒释道的人都喜欢。与尚讲禅,道士悟道,读书人爱风雅,沾了茶,便沾了这许多意味。若将茶字拆解开来,便是一草一人一木,且人在草木间,这或是茶香自然清新的由来。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对茶艺与茶道格外感兴趣。然而,风雅在人,不在手艺。我喝过茶室里的茶,也喝过自制的茶,其实并未有许多不同。所以,有好茶,只管老老实实地吃上一杯,那些面子上的东西都不必理会。

45、每天当你醒来,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他人,外物,外界,而唯独看不到自己。我们很容易看清外面的世界,却更容易丢失自己。每天给自己一点静心的时候,与自己谈心,与自己对话,感受自己的心,使你能看见自己。每天看见自己,就如一对默契的心灵伴侣,一个温暖微笑的眼神,就使彼此充满力量。

46、生命从来就不是固执寂寥的落寞自怜,从平凡中活出特别的意味,从悲观中活出人生的向往,从历经悲情的伤痛中活好生命的状态,活出内心的明朗,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生命注定要面对更多的风雨,一笑悠然,平静安然。#延参法师宝相寺讲座#

47、人为什么要有见识、格局、视野?这个话很对~"乞丐不一定会妒忌百万富翁,但可能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没有更高的视野,你会纠结于现在的圈子;有了更高的视野,你会把身边的人与事看淡。"

48、用微笑的态度处世,用快乐的心情生活。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的一次历练,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49、有些念轻轻放下,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些人慢慢遗忘,未必不是一种轻松;有些痛渐渐淡忘,未必不是一种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宽,不如心宽,一无所有的时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获便越多。

50、俗话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因此,你们必须要自己从勤劳奋斗中去创造光明。我们也可以把一切工作,当作磨练自己身心的机会,让我们的生命能作最有意义的发挥,让我们的生命能有最充实的内容,虽然人生命的时间才几十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短暂的生命,来完成具有无限价值的事业。

51、有一种幸福叫知足。宁静知足、内心淡定是人生之鸿福。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顺意,抱怨和发牢骚都于事无补,与其消极对待,不如包容现实的不完美,留一份宁静给自己,存一点淡泊在心底。"人生百年知何似,应以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生命中有许多东西都不值得去强取,知足于现有的生活,去领略和享受人生的快乐,而通过快乐这扇心窗,我们也就找到了幸福的方向。

52、温和地对待下人而不加体罚。

53、我们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从你心中的无明而产生的。

54、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本初。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看淡、看开、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一切都会慢慢变好。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上一秒已经过去,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55、不管前世,亦不管来生。今生我愿鲜衣怒马烈火烹油,做锦心素面之人。还愿无论如何起伏,仍然是那有情有义之人。还愿,煮字疗饥,内心安静凛洌。不求众人都懂得,赏心三两枝就好。在时间的荒野上,孜孜以求,散发微芒……在喜气安稳的似水流年变老变淡。如果能这样过一生,其实已经是福报。

56、冲动是魔鬼,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做与说前先思考就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减少自己事过之后的悔憾。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57、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

58、你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你的礼敬换来了无礼的粗暴,不要紧;你帮助他人却不被接受,不要紧;你的信任换来了背叛,不要紧;他人不愿意回馈你的善行,不要紧;如果真做到了,你就走在‘德’的大道上。怨言失望受伤都源自己的私心,无所求持续再持续的在这条大道上迈步,这条路就会成为‘道’之路。

59、不能长期坚持好好学习的人,容易产生各种怀疑心,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失去了人生中很多成功的机会。

60、人的欲望,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时我们渴望想得到一些东西,而当得到后很快就失去了兴致;明明手中握着别人羡慕的东西却总在羡慕别人的手里。我们总向往的远方,远方却又是另一些人厌倦的地方。也许,只有历尽世事,才会明白,眼前拥有的,才是真正应该珍惜的珍贵!

61、财富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身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脱。

62、我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xx]岁、[xx]岁、[xx]岁,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领悟都会改变,没有谁好谁坏,这就是成长。我们都曾经有过无数的选择,到最后的都是各自性格的宿命。要坚信每个人都会到达对的地方,只要我们努力过。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63、独处时,看护好自己的心,它即能创造一个天堂,也能创造一个地狱。群处时,守护好自己的口,它能带给人温暖与光明,也能带来伤害与遗憾。

64、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就开怀一笑;如果哭能让你减压,那就让泪水流下来;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释;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为什么还执迷不悟的扛着……面对,是心的强大;放下,是心的豁达;自在,是心的家园。是的,智慧不是形式,从心出发。

65、每个人的事业大小有分别,但才干和仁爱之心人人都可拥有。

66、在佛教的绘画与塑像里,佛的容颜,永远是快乐、宁静、满足而慈悲的,决看不到有一丝受难或痛苦的痕迹。

67、"一生无性"最快活;"不计较"是积极而不是消极。

68、跟着太阳走,你就能享受阳光;跟着月亮走,你就能看到星星;跟着北极星走,你就能找到方向。

69、求佛不如求自己,只要你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时时是佛。如果心中没有佛,拜再大的佛像、求再多的观音又有什么用呢?

70、贤而得财,则损其志,最好得财后更为贤能。

71、动荡时渴望安宁。安宁时又渴望不安。黑夜时想念白天,白天时又盼望黑夜。

72、佛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73、佛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74、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75、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

76、世界在转动,而你只是一粒尘埃,就算你消失了,世界仍然在转动。

77、不知不觉见,秋天已经来临,晚上吹着微风,跑着步,聊着天,诉说着往事,时间过得总是那么迅速…不必思索太多,坦然面对所有可预知的和不可预知的,放宽心态,愿一切安好!

78、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79、慈悲是一种由内在所发出来的意识行动,这种行动,使一个人由有情的生活,一跃成为般若智,这种转识成智的过程,就是精神生活的提升。

80、云何一法应多所作?谓:于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应多所作。云何一法是应当修?谓: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应当修。——《阿含经》

81、以有心奉持而无心物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不为动,毕尽寂寞不为休。

8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83、心中黑暗的人,他的世界不会有光明;内心丑恶的人,他的世界不会有善良;心思多疑者,他的世界不会有真诚;心里傲慢者,他的世界不会有尊崇。

84、谢谢你曾经爱过我,也谢谢你之后不珍惜。

85、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