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古诗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诗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W 次

一.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形式简析:

古诗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等,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写得好可以使诗意含蓄蕴藉,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拓展诗的意境,给读者以广阔的审美空间和充盈的审美趣味。虚写的形式主要有:

(一)追忆过往之景为虚写

作者把过往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是虚写,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以虚衬实,抒发词人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悲慨。

(二)设想未来之境为虚写

诗人把未来之境与当前之境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三)从对方角度着笔为虚写。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为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不是从自己一面落笔,而是撇开自己,从对方或其他事物着笔。作者通过借彼写己的虚笔,曲折达意,委婉抒情。例如杜甫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几句,诗人不直接写自己对妻子无限牵挂之情,却从对方落笔,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感情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强。

(四)摹写梦境、仙境、想象为虚写。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写梦境、仙境、想象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例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几句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而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又联想到壮年的军旅生活,幻化出一幅特殊的“铁马冰河”梦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五)抒发情志,阐发哲理为虚写。

古典诗词讲求“含蓄蕴藉”,作者所要抒发的心志和阐发的哲理通常不直接表达,诗人们往往用“化景物为情思”的写法,间接地表现出来。

如,苏轼绝句《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是实写;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是虚写。诗人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二.再回首,阅读所学诗歌,划出运用虚写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走近高考题,看我身手。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1]

①琅玡溪:在今安徽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琅琊溪》【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初入淮河绝句》【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