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48K 次

语文教学的思考1

今日阅读到下面一段话,引发我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的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汉字,对语言,对阅读产生好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爱文字,不爱阅读,他的内心一定很空虚。而如果一个人爱好阅读,那他就会从中吸取营养,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记得自己拿到订的《读者》的第一本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因为《读者》一书的编者主旨就是“爱”,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向人们展示生活中的种种现状,或明理,或感动,或思考,或顿悟,夜深了自己都不舍得放下。两个晚上读完。有的文章还读给自己的学生听。当你把读书当成享受时,也会给自己铺就一条光明大道。一切均在阅读中。当你迷茫时,去看看书;当你失落时,去书中找一下安慰;当你愤慨时,去书中冷静一下。一切的一切,均在不经意间。

让学生有这种读书的欲望,读书的习惯,倾吐的愿望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不要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地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快乐地成长。”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在充满忧虑地说。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2

九月,揣着一颗激动的心,踏进了这个飘散着丹桂清香的校园。这里将是我人生新的起点,这里有一条新的起跑线。我将要踏上平凡而又神圣的三尺讲台了,将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早就听说现在的高中生不比以前的那么单纯、那么好教了,所以对刚刚跨出大学校园的我来说不免有些畏惧。红着脸,不知道手放哪里的第一堂课还记忆犹新。幸而在师傅的指导下以后的课上就自然多了。我想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吧!一个学期以来,上课,作班主任,忙得不亦乐乎,是苦是累,其中各种滋味具有,然而苦中作乐,不亦悦乎!

作为新老师,没有任何经验,对教材完全是陌生的,而大学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根本用不上。我唯一能要做的就是认真向老教师学习,于是我每天都去听师傅的课,他的课很精彩,也很有深度,有时候我竟沉浸在他的课中,每次听他的课都有很大的收获。慢慢我也知道了如何处理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课余我认真备好课,在备课时查阅很多资料,尽量做到备课充分。因为我发现要想上好一堂课,自己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老师要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课堂上慢慢引导学生,带领他们走入语文的课堂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回答。有时候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也能受益颇多,课后我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反思、并且整理成教学精彩片段。在学校的论文评比中,我的两篇案例也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我想这也正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在课余,我也经常翻阅一些语文学科方面的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与考试》等。从中我可以读到很多知名教师关于当前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新动向、新理念,还有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等。看过这些文章之后,引发了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我尝试着去改进、去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且要求自己的教学要严谨、踏实,使课堂充满激情。

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记得第二届市青语会在我校召开,有幸能够听到特级教师朱昌元的《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的精彩报告,还有全国知名青年教师童志斌老师的课,他那充满激情的课,上出了古文教学的高境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全市特级教师座谈会也在我校召开,也很有幸地听到了特级教师关于高中三个年级的语文课的评课。他们那高屋建瓴式的评语,切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害,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也认真地准备了一堂组内公开课,上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课后师傅给我提出了很多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使我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深与透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了学生对文章掌握的深度。

作为语文老师每天早上都有早自习,每天伴着闹钟急促的铃声起床,然而在早读的课堂中,琅琅的书声会让我陶醉,望着他们我会有一鼓新的力量。我会去找一些美文,课余给他们读一些精美的散文,向他们推荐好的书,如《晨读新课堂》、《散文》、《读者》等。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要求每个学生作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可以是读了某篇文章、或者某部著作之后的感受。指导他们如何去读书,如对一些名著的看法,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就某个方面,或某句话进行深入的研读,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读书的乐趣。事实上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也做得很好,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地去准备,都能够读出自己的东西来。我想开卷有益,从高一开始让学生养成去看书的一种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另外,我要求他们每星期写随笔,养成有感而发,勤动笔的习惯。“生活当中不是缺少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生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美的真谛。况且“写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所以随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练习的园地,需要他们用心去经营,哺育出美丽的花朵。当然,园丁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星期我都要批阅100多本的随笔,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我却很乐意。每次我都会认真地阅读学生的每一篇文章,尽管他们的文章不是很成熟,甚至有点幼稚。但是读他们的文章我依然很开心,从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纯洁的心。每次我都会在文章的后面写上鼓励的话。随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高中生不像小学生,他们有许多的秘密,有不能跟父母讲的话,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进随笔。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像一位朋友那样与他们进行交流。比如有位内向的女生,她的第一篇随笔写的是《心畏》,写的是进高中后的自卑。我在她后面写到其实你很不错,勇敢地抬起头,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第二次随笔时,她在我的评语后面画了一个笑脸,写上你快乐、我也快乐。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与学生的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语文教师的乐趣,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

这就是一个学期以来我的教学心得,谈不上经验,只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中有点滴体会。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踏踏实实地走过,积累点滴体会,收藏每个感动的细节,为我的漫漫语文教学之路撒下片片花瓣,留下阵阵的清香。

对语文教学的思考3

和文化有关的《胡同文化》,体会那独特的京味成了学生智能发展的方向。这节课设计为一课时,以诵读法为主,一个一个地读,集体读,男女生读,再通过幻灯片上“胡同”的体味,朗诵带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对“胡同”产生不通的立足点。有的同学认为“胡同”实际是种精神文化,有的同学把作者小说《八月骄阳》中那两段对话诠释得很深刻,还有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自己创作出关于社会中存在的其他“文化”,比如钉子户。

一、让“尊重”建立在师生之间,与学生做到真正的心灵对话

平等、和谐的教学是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前提。师生关系要建立在以平等为基础的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待高中学生,由于个体意识逐渐加深,由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眼中永远要“注入”学生的眼神。教学民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创新教育。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也随之而进步,他们也需要一个独立、尊重的空间。要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开发创造力的自由讨论、平等交流的民主气氛,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种尊重与鼓励,心灵相系不仅体现在课堂中,更多的体现在更细小的事情上。比如每次学生的作业,我用“笑脸”“哭脸”“怒脸”等来表达此刻的心情,也能让学生很直接的知道他的作业质量以及更能促进他更快、更好地改正错误。记得一次周记作文,之前这个学生喜欢通过周记询问我许多问题,关于友谊、关于生命、关于爱情等,我也不避讳地给她讲很多人生道理,或者我曾经经历的故事,当然,在交流中我会用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情”。这次,她也用“表情”回应我,用简单的三笔画个笑脸,几个小点代表她的眼泪。这时,我觉得我的学生真正学会了成长,我们之间真正建立了一种尊重、平等。

二、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提问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标新立异”,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例如:学习郑愁予的《错误》,这篇诗歌短短的七行,把我们带到了江南水乡,那飘散着淡淡的愁,静静的美,让学生看到了一个“如莲花开落”等待中的女子,对于这个达达马蹄的江南过客,到底是谁?充分发挥想象,有人说是女子的丈夫,有人说是个陌生人,有人说是好心人……对于这个错误是谁引起的?有人说是女子的执着,有人说是女子丈夫的负心,有人说是陌生人的无聊……对于老师提出的疑问,学生用那无尽的想象回答了我,回答了这篇诗歌,也回答了当今的教育。

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要马上说“不对,请坐下”,而是说“如果你再想想的话,你的答案会更好”。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我常常给学生大胆地布置一些奇怪的话题作文,如“一夜间,我变老了”“哦,下雪了”“看不见的太阳”等,通过这些不常见的题目,来增强学生想象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教会他们用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挑战,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