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

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2W 次

导语:散茶是指未压制成片、团的茶叶。哪,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

散茶的简介

茶从发酵工艺来分,可分为生茶和熟茶;按是否压制来分,可分为压制茶和散茶。

散茶就是在普洱茶压制成砖、饼、团、沱等形状之前的散开的、一片一片的茶,和绿茶等其他茶是一样的,其实就是大叶种的晒青茶。紧压茶是散茶经过蒸软,然后压制出来的砖、饼、团、沱等形状的普洱茶。普洱散茶的陈香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有的清扬空灵,有的意韵绵长。

散茶主要是在哪个朝代出现

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

可见唐代已有散茶炒青,只不过不是主流。

到了宋欧阳修《归田录》:"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草茶即叶片散茶,到宋代已经流行开来。

元王祯《农书》中提到"腊茶最贵","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可见民间已经全喝散茶了,但是宋元散茶还是以蒸青为主,《农书》也还有蒸青记载。

到了朱元璋罢贡团茶、饼茶,明代茶书如《茶解》以炒青为主,散茶和炒青成为绝对主流。但是茶叶紧压并没有消亡,四川的沱茶、云南的饼状普洱,都是紧压茶的遗风。而西洋红茶,则多是以末茶为主了。

关于散茶真实的起于那一年,只能靠猜,我猜比团茶、茶饼早很多。咱中国茶文化起源在什么时候其实说不清楚,有西周说,秦汉说(神话传说不算哈),茶的发源地是在中国南方地区(四川说,江浙河姆渡也有茶树出土,《茶经》的川东鄂西说),可以确定汉朝之后基本成为了社会风尚,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这就说明不晚于汉代中国制茶已然成风。

唐代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第一个茶发展时期,这个时候人们主要是煎茶。所谓煎茶就是将制好的茶饼在火边烤软,然后包裹在纸里防止精华外泄,待其放凉,将茶饼在碾中碾碎,同时将水烧开,一沸加盐,二沸投茶沫,三沸加上一瓢二沸时舀出来的水,茶汤出锅。此时茶汤类似菜汤。从唐人陆羽写的《茶经》共三卷,十章。其中从第四章煎茶煮茶饼的二十四种工具来看,这个时代主流,一定是煎茶,而且陆老先生的《茶经》被奉为经典,可以想见当时他这么写书是有事实根据的,也就是说唐代人,大都是煎茶。

到了宋代,变成了点茶。所谓点茶相对简单,将水煮沸后,在茶盏内底放上事先碾成细末的茶叶末,然后沸水冲茶。宋人点茶一手点水,一手拂击用茶筅打出汤花(泡沫)。此时茶道可以用来比试,所以,用这套规则宋人流行"斗茶"。

斗茶看的就是水线出现时间,谁的泡沫保持的`时间长,水线出现的迟谁就赢了,其中最高境界叫“咬盏”。宋代的点茶,成茶之后更加类似由于芝麻糊,(类似于日本抹茶)。宋人斗茶成风,一看汤色,二看汤花,三看水线,所以在瓷器里就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瓷器叫建盏,建州瓷。专门生产这种斗茶黑茶盏。有各种形象的你可以百度下,什么叫油滴碗,鹧鸪斑,天目耀变(日本茶道就是黑盏,直到今天日本人不称建盏称天目盏),兔毫。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的黑釉油滴碗,国宝级文物,美不胜收,中国日本没有看到油滴碗里比它更漂亮的。油滴相当均匀,大小适中,颗粒饱满,满布碗底,呈金黄色泽,实在是国宝。

所谓的散茶冲饮,我听到的说法文雅点叫做淹茶。篦去茶叶,只喝茶汤这样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朱元璋的一纸命令促成的。据《万历野获编》载,明初,各地进贡茶叶都沿宋代做法,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即所谓龙团。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认为这种做法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直接进贡散茶。这样的方式使得民间喝散茶成为风尚。这个散茶喝法制法是朱元璋的十七子朱权发明的,因为他哥哥朱棣篡位,朱权怕受到牵连隐居山林,研究戏剧,文学,不理政事,于是发明这样一种饮茶方法,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茶文化,到这基本上就到头了,现代基本没什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