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热》教学设计大纲

《热》教学设计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3K 次

本模块《热》是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安排了《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胀冷缩》、《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五课。在设计中,我们安排了学生许多探究活动,如,用手感知水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会升降的水柱、会变大小气球、蜡烛燃烧等等。每次实验过程我们都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思维论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

《热》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孩子自身心里和能力的发展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变化。

四年级学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具有较强的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能力;抽象思维已经在逐渐发展,学习的兴趣日趋广泛并且开始分化;对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究,并且有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

四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也学会了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观察得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材分析】:

热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

本单元由“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胀冷缩”、“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在教学中,我们十分关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如,第一课《冷与热》,主要是让学生亲身感知水的冷与热,再让他们寻找身边的冷与热,从而使学生认识温度的概念;第二课《温度计》的几个活动中,主要是突出科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认识温度计的基础上,通过测量气温、测量体温,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能;第三课《热往哪里传》,安排了《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3个活动,突出思维、技能的训练,几个活动围绕“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这一线索展开,使学生经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第四课《热胀冷缩》,安排了3个活动《会变化的杯子》《会升降的水柱》《会变小的气球》,使学生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安排了“蜡块的变化”“水的变化”两个活动,活动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主学习,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熟悉的水的三态变化,认识物质状态在热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

【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物体冷与热的现象。

2.认识温度计的构造,会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正确读读写温度计。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

4.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5.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

6.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能力目标:

1.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2.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3.会制作简易保温瓶,探索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4.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5.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的。

2.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活动,体会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4.掌握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正确使用及读写温度计,掌握物质间热传递的方法,知道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和水的三种状态。

本单元的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和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相关教学策略】:

1.教师要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动手参与实验,发展他们的创新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实验能力。

2.树立科学、开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务求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务必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探究精神,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变革。

4.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以及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单元总体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了《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胀冷缩》《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五课。

《冷与热》是《热》单元中的第1课,借助安排的两个探究活动“哪里热哪里冷”、“感觉水的冷与热”,要求学生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感觉器官实践,最后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作为拓展与提升,知道一些物体冷与热的现象。

《温度计》是《热》单元的第2课,主要都是通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测、记录和分析,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上课伊始教师先讲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然后安排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水的温度、人的体温,观看课前学生到户外测量气温的图片等,使学生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技能。

《热往哪里传》是《热》单元的第3课。在本课的驱动页中,利用卡通主题人物引出了一个话题这么热的水怎么喝呀?怎样使水凉得快一些?从而引出“热可以往哪里传”的探究任务。带着探究的任务设计了三个活动。通过“哪颗豆子先掉下来”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通过“保温与材料”这个制作活动,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从而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见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热胀冷缩》是《热》单元的第4课。本课着重通过学生的活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中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采取了激趣导入“如何复原被踩扁的乒乓球?”为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知晓的常识入手,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课文中呈现的三个活动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液、气态物质热胀冷缩现象进行探究。在设计中对于热胀冷缩知识点的呈现是发生在探究之后的,所有的活动教师可以用小实验、“小魔术”的形式出现,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进一步地深究下去。整个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究,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是《热》单元的第5课。本课将着重通过学生的活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我们安排5个课时:第1课《冷与热》用1课时;第2课《温度计》用1课时;第3课《热往哪里传》用1课时,“网上学”不需要特意安排一个课时完成;第4课《热胀冷缩》用1课时,“网上学”不需要特意安排一个课时完成;第5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用1课时,“网上学”不需要特意安排一个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