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八年级试题 > 2015年初二级语文科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15年初二级语文科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6W 次

  一、基础知识和运用

2015年初二级语文科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是()(3分)

A. 绥(suí)靖穿梭(suō)提(tī)防锐不可当(dāng)

B. 仄(zè)歪惊骇(hài)蜿(wān)蜒 气势磅(páng)礴

C. 盟(méng)誓憧(chōng)憬耸(sǒng)立高屋建瓴(líng)

D. 阻遏(è)峥(zhēng)嵘吆(yāo)喝精疲力竭(jié)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困守各个孤立的据点内的敌人,不得不被迫弃城。

②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③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④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是一对

A. 逃窜发泄竟然显然 B. 撤退发泄居然果然

C. 逃窜宣泄居然显然 D. 撤退宣泄竟然果然

3. 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分)

A.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上又不料被我军突破了。

B. 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从苇塘里有一只小船撑出来。

C. 这时候,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一个老妇人走近来了。

D. 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受到的痛苦。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5.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

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6.阅读一则简讯,按要求作答。(4分)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青少年”这个概念即将“淡出”,18岁以下的孩子统称为“儿童”,都可以尽情享受“六一”儿童节。

北京市妇联儿童部有关人员说,国际上习惯把0岁至18岁的孩子统称为“儿童”,18岁以上为成年人。为了与国际接轨,北京市已经采纳了这一称号方式;市妇联近期出台的工作文件中,已经尽量少使用“青少年”这个词了。

请补出简讯的标题:

  二、古诗文积累(2小题,共15分)

7、(1) 默写(8分)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③,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2)理解性默写(2分)

古代不少诗人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

国立功。请写出两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

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4)复前行,欲穷其林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古诗文阅读(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1题。(1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4分)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徙倚欲何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汉语描绘一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4分)

  四、现代文阅读(9小题,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16题。(16分)

文明与野蛮(节选)维克多• 雨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打规模的窃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的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宝,还有大队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是()(3分)

A.圆明园属于幻想的艺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B.圆明园不如巴特农神庙,因为它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C.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因为它是无法形容的恍如月宫的建筑。

D.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世世代代的结晶,是东方文明的剪影。

14. 文章第五段引出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之一额尔金与被老殖民主义者破坏的古迹巴特农神庙,其目的是:

()(3分)

A. 引起人的回忆,说明新老殖民主义者是一脉相承的,就连窃掠的手段都一样。

B. 说明殖民主义者罪恶累累,让人不忘新仇旧恨,表达对圆明园遭毁的遗憾。

C.通过比较表明今天的强盗比历史上的强盗更凶残,是人类文明更凶恶的敌人。

D.暗示额尔金是毁灭巴特农神庙、焚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以突出他是历史的罪人。

15. 作者说“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请从文章中找出可做依据的语句。(4分)

16. 依据全文内容,扼要说明题目“文明与野蛮”的含义。(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7-21题 (22分)

梦里开满泡桐花

春天来了。

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没有一点枝杈,而且像竹子一样翠绿且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便是泡桐,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少不了泡桐树做的脊檩。

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阳光的温度逐渐升高,那卵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地开满了枝头,那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可好花不常开,桐花因为还有四个妹妹,中学只上了半学期,便随表姐去省城服装厂打工,后来被老板的儿子相中强行占有,而老板的儿子又丑又残疾。桐花家便盖起了我们村第一座气派的小洋楼,桐花的妹妹也随桐花相继进了城。桐花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每次回来都穿得珠光宝气,但她娇美的面容美得有点苍白,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喜悦,只有哀愁。

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渐渐地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皂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因为杨树侵占了其他树的空间,所以年老人说杨树是羊树,羊吃树,其他树早晚都得被吃掉。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各种杂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枝头都开满了平凡朴素的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浓烈的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绵绵不绝地荡漾着,伴着一波又一波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17.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桐花”的含义;文题中,作者为什么说“梦里”开满泡桐花?(3分)

18.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9.为什么桐花“每次回来都穿得珠光宝气”,但是“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喜悦,只有哀愁”呢?(4分)

20.文章结尾描写梦中开满泡桐花的情形,有什么作用?(5分)

21.“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得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22. 请以“回报”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思想感情健康,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B卷提升篇)

1.A

2.A

3.D

4.A

5.B

6.“青少年”这个词将不再使用。

7.(1)

①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家书抵万金

③乡泪客中尽

④落日故人情

(2)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8.(1)沿着

(2)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3)花

(4)穷尽

(5)通“邀”,邀请

9.D

10.(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分,每句2分)

11. 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12.(1)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一幅宁静和谐的秋季图画。

13、B

14、C

15.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16.被认为是“野蛮人”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杰作,而自称为“文明人”的英法人却野蛮地焚烧、劫掠了人类文明的杰作

17.暗含文章内容;表达作者对儿时故乡的怀念;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点1分,共3分)

18.(5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将开满泡桐花的树比喻成五彩缤纷的花孔雀和穿着紫色彩裙的少女,赋予人的情态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花的美丽和醒目(3分)

19.(4分)表达对儿时故乡的怀念;衬托儿时的伙伴桐花;与下文村里只种“清一色的杨树”形成对比.(一点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20.(4分)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内容上描写梦里开满泡桐花的情形,表达对儿时故乡的留恋和怀念.(2分)

21.(6分)“心中的杨树”指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这句话指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已经改变了村庄的自然生态,也使人性中的朴实、善良等美点逐渐消失.(3分)示例:①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②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③关注人性,提醒我们要坚守人性中的美点.(3分,一点一分,三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