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16K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

本学期通过校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

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

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

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

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2、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3、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2

我校为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校本培训工作,在厅进行了短期培训及组织了专家讲座。我积极参加了教育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总是认真学习与思考。同时认真自学有关校本培训的材料,感受颇深。我想,这都是针对新课改和现代社会需要进行的活动。经过培训学习及不断的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构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主角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此刻的组织者、忙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恢。应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日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日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贴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供给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供给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恢。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xx、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简便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所以能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学习资料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经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本期的培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我继续努力,今后我必须会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在学习期间,我积极探讨新思路。本学期开学初,把校本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当然,这只是我迈出的一小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此刻的课程并积极探索研发新课程和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3

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对象是学生,我们不但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原则。通过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当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加强教学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德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而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三者形成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学习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后,我觉得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其次要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问题的解惑者,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会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学习,以便将来报效国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教育不仅要有专门的课程,而且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利用自己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使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得到提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让学生懂礼貌,讲文明、从小就懂得感恩和回报,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和谐、幸福的国家。

回顾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坚持“日省吾身”内敛务实;同时积极探索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新路径好方法。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问心无愧,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勇于攀登,不畏艰险,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4

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当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更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校适时调整了工作方法,制定了“科研促教、科研强校”的工作思路,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强调教研工作要突出“以校为本”,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指导思想,完善“团队互助,协调发展”的教研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工作模式,制定相关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一年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改善。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发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实验与实践的制度保障。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以年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务副主任、年级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制度体系,拟定了相关管理规则,加强了组织管理。

为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保障校本教研的全面顺利进行,我校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研究方式,坚持做到“六个一”的学习教研制度:每周一次校本培训;每周一次年组教研;每月召开一次教学月例会;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每人上一节合格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本继续教育学习笔记。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发挥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还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情况同评职晋级、评先选优挂钩,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每位教师以参与者姿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切切实实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成为调兵山市20xx年度的文明单位。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及相关作品近50篇,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及学校品味。学校的.研究文化、校园文化突显,它将逐步形成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校开始走入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二、依据实际,以校为本,明确教研内容和方式

我校现有教师66名,学生1015人,办学规模较大,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我们树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要特别注重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明确教研的内容。我校校本教研内容从组织形式上有:①学校集体教研(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放学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会,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学校一些重大教学问题);②年组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年组教研,年组长负责,解决年组中教师提出的重点问题);③年部教研(学校每周组织一次低年部或中年部或高年部教研,年部组长负责,解决年部重点教学问题);④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上有:①备课教研、上课教研、听课教研、评课教研,即“校本课堂教学教研”;②学科课题研究教研;③教师学习教研。在每一个教研环节里,我们坚持做到有负责人,有目标,有内容,见成效,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教研团体。

几年来,我们在教研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从实践中出发,开展了《潜能生的潜能开发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研究》、《备课与教案关系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94%,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其次,要把握教研的方式。教研有目标,有内容是关键,教研方式是教研活动见成效的有利保障。教研方式全面性、灵活性、适用性直接体现校本教研的实效。我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的组织,采用教师自学、第二小学教学博客论坛、专题学习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观摩课汇报、探索课研讨、研讨课交流、课程资源开发、考察学习活动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提升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通过各种教研方式的开展,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交流风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教学教研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三、反思教学,强化意识,形成和谐的互动交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要强化教师反思习惯,要学会反思,要经常对教学行为作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自身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一直把反思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教研内容来抓,在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进行专题研讨,树立教师反思意识,增强教研工作能力。

如今,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应变能力、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使教学经验逐步形成理论化,在教学中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为了促进互动与交流,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不少于120节,要求教师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学校年组、年部之间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教育局领导、我校教学领导、我校骨干教师、外校优秀教师等,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地解决问题。这一举措在教学中切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使我校形成和谐的教研学习交流氛围。

“会课”制是我校教务处提出并操作实施的。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步确定讲授内容,第二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备课、上课,各年组班主任教师听课;第三步由各年组班主任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xx年上半年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20xx年下半年我们进行了语文学科一个轮回的“会课”;接下来的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将计划完成所有小科课程的“会课”。我校的“会课”将以半年一个小轮回、一年半一个大轮回的步伐坚持轮回下去。

四、专业指导,名师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许多教师的课堂上似乎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的探究学习等,但是有些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只重表面,讲究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华而不实,大部分教师在集中培训后仍很难把培训到的理论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反思这一现象原因,觉得理论转化为实践还缺少“名师引领”。

我校历来就有几位像孙丽洁、王秀艳这样的优秀班主任教师。她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不辞辛劳,对领导分派的工作大力支持,默默地在本职上发挥作用。这些教师工作的勤奋、业务水平的高超、荣誉的取得,也是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所不能及的。

这些教师,教学领导对她们的指导不是很多,自身发展的空间跨度萎缩,又自身的优势在周围没有蔓延。对于这种情况,20xx年3月刚开学,我校决定并推出了“导师”制,并开始试行。也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我校鼓励四位教学领导和孙丽洁、王秀艳两位“导师”与另六位青年教师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导师”们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的“导师”热情教授、无私奉献,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勤学主动。在“导师”们的热心帮助下,青年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并通过一年的学习成长过程。同时,六位青年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名师引领、同伴对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其中“名师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离不开名师的引领。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优秀的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优秀的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整体教师队伍的成长服务,要尽可能发挥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引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这些优秀的教师就在学校老师们的身边,随时都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将会大大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也会让校内的优秀教师成长为真正高水平的行家里手。

五、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二小教研新局面

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学校应用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来激发教师的紧迫感,并对此加以赞同、支持和通力协助,逐步形成改革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是校本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协作;有利于解决学科的教学难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和发展。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动支持,克服了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行为,为学校校本教研带来全新的活力。

“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作风。我们依托团结协作的力量,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二小教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扎实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也使我校取得屡屡殊荣:在第一次的“铁岭市教育年教师岗位大练兵”业务考试中,我校取得了全局数学教师平均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全局政教领导考试个人成绩第一名。全局“普九”知识考试集体第一名。高效地完成了继《独轮车》校本教材之后的又一本校本教材《每日一题》的编写工作,它已经成为我校每天利用20分钟学生学习奥数的参考用书。圆满地完成了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辅用书——数学《神童课堂》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的编写工作。我校先后还获得了“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和“校本教材开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成功和喜悦属于过去,挑战和曙光还在未来。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用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实干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努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致力于即课程开发校本化,课程管理制度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课程内容层次化的“四化”建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问题,以人文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我们相信在不断创新与实践当中,我校的校本教研必将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5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20xx年 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在六枝影剧院进行校本教研专题培训。特别是对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感触颇 深,现谈谈我的体会。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校长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很精彩,他让我们认识到 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了,他才喜欢学习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 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尽管你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挺费力的做还是出错(她列举了一个画图的事例),并且课堂 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而现在的教学讲究互动,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 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杨咏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推行、实践。 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 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整个教学 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 游戏 、 讲故事、 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 、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有利于教学的 开展。课堂上关爱学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 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部分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愉快地、 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后要能和学生一块玩耍,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觉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伙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 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少说他们的缺点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师要利用他们好的一面去激发他们进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 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拿他们的缺点在训斥他们,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关注 个体差异,倡导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 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教学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 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本次校本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6

今天参加了年级组组织额“高效愉悦课堂之小组合作学习”,干货颇多,受益匪浅。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四、建立学习小组激励评价积分办法。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小组得分:

1、课堂评价:评价项目:课前检查、课堂表现、当堂检测、课后复习巩固。

2、月考、期中、期末检测评价:学习成绩测评。

个人得分:

1、直接加入小组的得分,课堂、月考、期中、期末检测。

2、作业得分评价方法及积分。

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理论练习实际,多思考、多总结,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心里,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7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顾名思义,就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引申到教学上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俗话说得好,“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由此可见,学习成效如何,老师的“引”固然很重要,但最终取关键作用的,还是要靠“自用心”。因此,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自觉做学习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 由兴趣到爱好,引发学习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魅力从而热爱母语,唯热爱,方有兴趣。

首先,诵读“经典”,感受母语魅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来的经典诗词,蕴藏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经典诗词由于形式、内容、思想与境界的高度统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唤内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无法比拟。晨读时间安排的“每日一读”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以诵读的形式由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情境、文化内涵,到读懂伟大的诗乐文化精神,读出旷远的山水情怀,读出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读的过程中不派任务,没有负担,潜移默化,慢慢影响。通过学习经典、诵读经典,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孩子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健康向上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精神。同时,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完美结合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不知不觉就爱上母语,爱上了语文的学习。

其次,激活课堂,享受母语魅力。在课堂上,老师的语文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文学修养,做到有效指导预习、精心设计导入、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巧设悬念、猜谜语、做游戏等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驾熟就轻,运用语言游刃有余,这种艺术的课堂,本身就绽放着无穷的魅力,学生怎能不喜欢?

另外,演讲故事,体验母语魅力。为让孩子们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我们开展“爱我母语,爱我中华”讲故事比赛,还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等机会,在低段开展“我是故事大王”,在中段开展“成语故事我知道”,在高段开展“我说我班”、“校园新鲜事”、“时事见闻”等演讲活动,给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并不断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孩子们从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中,感受母语和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变兴趣为爱好,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意识。

二、 由自发到自觉,培养学习意志。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好的开始。但兴趣比较感性化,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愿望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学习往往学得比较肤浅,局限于表面;仅仅凭兴趣的学习也难以坚持,缺乏持久性。要想让孩子们长久地、深入地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孩子不仅“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这样,才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对教师重新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何不也学会“放手”,也做到“四不”: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

(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

(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

(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就感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教师要为孩子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对他们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孩子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鼓励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成就感是一种容易让人迷恋的体验,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不断尝到成功甜头的孩子更能够做到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把由兴趣产生的自发学习行为变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但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及。”——西奥多·罗斯福。自律,又常称意志力,是在实现目标的艰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质,意志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要让这种自觉的学习长久地坚持,就离不开意志。作为老师,平时就要下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良好意志品质,让他们具有学习毅力上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教给孩子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孩子意志力培养的内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就要树立学习的抱负,把当前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并经常在意念上进行强化。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孩子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诱导孩子学习意志力的自觉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强者坚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事例去激励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身残志坚自学成才掌握多国语言的张海迪,如我们小学课文里出现的谭迁、霍金、海伦.凯勒、夏洛蒂.勃朗特等,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巨大成就。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三、 由乐学到善学,养成良好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从兴趣入手,先让孩子爱上学习;再由自发到自觉,让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渗透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让有效的学习长期坚下去。就这样,小学六年一路引领下来,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学习行为形成了习惯,良好的习惯一路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

我们崇敬的教育前辈何炳章老先生提出的“要做学习的主人”正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方向。当通过有效引领,让孩子们对知识的追求、归纳、吸收和利用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8

通过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讲座型学习,一个讲座,一个小时的讲解,收获的往往是许多书籍的精华,许多专家的实践经验。而且当工作日益繁杂,我们越来越无耐心看书,又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理论,提升自身素养时,讲座学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渴望这样的学习和培训,也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不断进步。

二、打破观念,勇于创新。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吸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更新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完善教学。

三、学会反思,从错误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过去不代表未来,但过去总能映射一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总结反思,

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六、课堂留白,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

课堂四十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新教师培训的学习,我收获很大,今后也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东西化为实践,更快提高自身能力,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9

(一)概念

1、什么是校本——以校为本

目标:为了学校。为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学校文化的提升,为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动力:基于学校。只有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校才有可能充满活力。场所:只有学校的具体情境,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生活,被教师所认可并积淀为学校的血肉、风格、传统和文化。

2、校本培训: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是相对于单纯的高校培训而提出的。英国1972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学校为中心”,并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相结合,设立了专业指导与教师发展委员会,具体负责教师进修。以后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进修的主流方式。国内有组织、有规章的校本培训兴起于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同时师范司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开展了校本培训。

3、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由学校组织实施,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

(二)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区别

1、目标不同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忽视针对性、实效性。校本教研:关注短期的教学效益,忽视长期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2、主体不同

校本培训: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教师处于失语状态。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主体是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培训者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

3、内容不同

校本培训:重视知识体系、观念转变、理论提升。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关注实践问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4、方式不同

校本培训:主要是讲座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以他人组织为主。校本研究、校本研修:则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教师社团)

二、基本内涵

1、内涵。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2、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修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三者在行动研究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行为。

(1)实践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既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实践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具有前瞻性)教学中(具有敏感性)教学后(具有批判性)三个阶段。教师的实践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2)同伴互助。校本研修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活动方法有:

①对话。可交换信息、可共享经验、可深度会谈、可探讨、可辩论、可质疑。

②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个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共同的研究目的,也有各自的研究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③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

(3)专业领域。专业领域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介入。校本研修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研修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专业领域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政治学习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等。专业人员介入校本研修,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导是为了不导”,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要大力提倡“平等式的对话”、“讨价还价式”的学术研讨。

(4)关键因素。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策划、全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具体任务是:加强领导,把改进培训和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亲自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整合校内外校本研修资源,主动加强与校外专业支持机构的合作;带头学习,完善研修制度,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的保障,为学校文化营造创造环境和氛围。

三、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实效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专业性原则

(六)团队性原则

四、基本内容

校本研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融工作、学习、研究为一体,其内容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培养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格修养、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兴趣、专业倾向、专业伦理等非智力因素。

2、累积专业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教什么)指教师应具有的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学科教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它是教师胜任岗位工资的基本保证。

(二)条件性知识(怎么教)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学等内容,它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

(三)实践性知识(怎么做)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各种情景与问题的经验和智慧,它是教师有机组织起来的关于教学程序、策略和方法,是关于决策、执行与控制的行动艺术,是由教师个人的经验和体验所丰富、补充、充实、支撑、建构起来的个性化知识,往往难以言传。

(四)发展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本专业以外具有的学识水平和文化底蕴,主要由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个人兴趣与爱好等构成。

3、磨练专业能力

(一)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学评价能力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因素。 “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领域”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实践反思”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和基础。“同伴互助”既是学校建设合作文化的手段和目标,又是促进实践反思的动力,它有利于突破教师个体实践反思的自我局限,在同伴交流分享中提升实践反思的质量。“专业引领”则是提升实践反思的同伴互助质量的关键。 “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相互渗透、彼此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找出明显的边界。

一、实践反思

(一)反思性教学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反思什么

(1)对教学主体合理性的反思。

(2)对教学目的的合理性的反思。

(3)对教学工具合理性的反思。

3、什么时间反思

(1)课前反思

(2)课中反思

(3)课后反思

4、反思性教学的步骤

(1)明确问题,确认教育困境。

(2)收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指导行动。

(5)实施行动。

5、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A、课后反思

B、写反思日记

C、观摩与分析

D、职业发展

E、开展行动研究

(6)反思性教学的支持环境

A、教师个体心理环境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逐步形成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批判能力。

B、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学校要营造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学习环境,并积极对教师的反思性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同伴互助,建立互助的机制和环境提共同目标(共同愿景)提供相对安全的学校工作环境建立促进合作的制度机制形成开放的、诚信的学校文化组织合作活动,促进同伴学习组织观课议课案例研修

4、组建教师工作坊集体备课校本课程开发承担课题任务

5、组织师徒结对

6、开展区域合作

三、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指各层次的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对校本研修的引导和提升。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对实践的沟通,它是校本研修走出本校局限,走出因缺乏理论引导而就事论事、低层次循环的关键。读书活动听取报告

进行校本研修临床诊断

四、网络研修

1、组织教师网络阅读

A、定向搜索和阅读

B、在阅读连接下广泛阅读和纵深阅读

C、阅读交流

2、开展网络研修

A、网上议课

B、网络论坛

C、撰写网络日志校本研修的组织与策划

一、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类型

1、教师自我发展研修。

2、教师合作研修。

3、教研员指导校本研修。

4、区域协作式的校本研修。

5、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研修共同体。

6、立体化校本研修共同体。

二、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明确自己的以下责任: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健全有利于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师开展研修提供必要的条件;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年级组的建设,建立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教研网络;组织、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读书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问题能及时得到研究,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联系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使校本研修活动得到必要的专业支持。

三、建立和健全校本研修的各项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研修活动制度建立县级奖励机制建立学校激励制度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二、流程与评价

1、校本研修基本流程:聚集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即“问题——设计——行动——总结”。

2、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内容和方式(1)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内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内容包括:校本研修的愿景规划、活动设计、研修效果、组织管理等。

A、校本研修的愿景规划评价,主要考察学校对未来一个时期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设想(如研修组织网络建设、研修主题系列构建、研修活动水准、研修成效目标和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等)

B、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考察学校研修小组提供的活动设计方案质量和数量。活动设计的质量主要是指活动方案的框架结构是否符合校本研修的特点?是否具有明确的研修主题(问题)?研修过程环节是否符合教师的研修学习规律?是否明确了需要搜集的研修资料?是否明确了预期的研修成效等。

C、校本研修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施情况,如,是否基本上按照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是否激发了教师的思想碰撞?是否具有平等民主的学术研讨氛围?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个体表现和团队精神如何?等等。

D、校本研修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修成效?教师是否真正感到有所收获?研修的成效是否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了?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方式主要有:研修活动现场观摩、文本音像资料分析、教师座谈会等。

(2)学校校本研修的评价方式

A、研修活动现场观摩。要想考察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质量水平到底如何?通过现场观摩该校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就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作为评价的客观事实依据。通过现场观摩评价,可以直接了解该校对于校本研修活动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了解该校对于校本研修活动的整体构思、过程设置、教师表现和实际成效等。

B、文本音像资料分析。现场观摩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固然能够直接感受校本研修的实际表现,但它毕竟是一个案例,有时候还可能是一个改头换面的“常规教研活动”。要了解一个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过程,还是少不了要阅读该校关于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研修组织的情况;这些资料应当包括反映该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研修组织的情况;校本研修的远景规划和工作计划;记录主题研修活动过程的书面材料和音像制品;教师完成的案例分析、研修体会和总结论文,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袋”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C、教师座谈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0

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校从教师规划、班主任工作、新课程理念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 “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2、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3、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校本培训对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成长,学会了丰富自己;也使我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了教学工作,明白不断学习是老师的必修课。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投入教学,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1

一年一度的暑假结束了,从20xx年8月20日开始为期五天的暑假校本培训也落下了帷幕,此次校本培训学校精心制定培训方案,根据实际合理安排校本培训,每天的培训内容都精彩纷呈,有余先恩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做最好的老师》,有刘勇老师关于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有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交流,还有分教研组活动学科教学培训和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更是和八达小学、龙洲小学一起参加了市教科院的语文、数学、英语专家的讲座等。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虽然结束了,但我觉得还意犹未尽,由衷的觉得时间没有白花,自己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体现了“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理念,不仅给我们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的.契机。今年的校本培训也是历年来安排最合理,最充实的的一次。

在此次的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校长、专家、老师等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现在我把我所学到的和大家共享一下:

一。师德教育

今年的校本培训首先是由余先恩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做最好的老师》,在书记的讲座中我们感受到了李镇西教授那博大的教育情怀,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李镇西教授说:“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培训完后我们都感到短短半天的培训还不能完全感受到李教授的那种教育思想、理念,只有培训完后再去细细的品读李教授的那本《做最好的老师》,去把他的一些理念、做法当做我们以后工作的航标。

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可见班主任的重要性。本次校本培训宾捷校长亲自上阵,为我们做了《绽放心灵深处的美丽,彰显润物无声的优雅》的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从校长的精彩发言中,我学到了很多。宾校长说道,教育生涯应该是快乐的,我们在新形势下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学着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要去学会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去积极面对人生,班主任应该是智慧型的。要学会大爱润物无声,用爱心开启希望,耐心收获成功。要以德治班、育人先育己。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成就精彩班级,重视学生个性,培养“三独”人才。更要有一种放手也是一种美的胸怀,将激励进行到底的境界。宾玲老师更多的是用她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小事和细节来讲述她是如何做班主任的。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从培训中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其实作为科任老师有些班主任的做法也能给我们以深深地启示,对我们的班级管理、课堂秩序、学生常规等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科培训工作

此次校本培训学校安排到八达小学听XX市教研员谭志丽老师的讲座《如何上好数学课》,半天时间让我们了解了一堂好客的基本要素和标准、当前教学的现状及反思、和我们可以作为的空间等,谭老师实例与理论相结合、与听课的老师互动的讲座,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半天的时间。

总之,通过这次校本培训,我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身上的不足,深深的体会到要做一名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要以热爱教育事业为核心,以热爱学生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2

暑假期间,我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集中进行了校本培训活动。本次校本培训采用了观摩名师  高中语文组的培训以集体备课形式为主组织教师研究教材,辅之以视频观摩,学习名师教学经验。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学科组老师积极投入,认真准备,热情参与,受益匪浅。

我觉得,集体备课是一种分享智慧的过程。每位老师都充分研习教材,参阅资料,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备人精心设计的教案,在大家的进一步研究探讨中不断完善。由于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局限,有的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有时不到位,教法选择也欠妥。通过大家热烈的探讨,每个人的疑惑都得到了分析和解答,不合理的思路安排都得到了纠正,有时还同时研究出多种教学思路,由老师们结合本人所教班级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共同的探讨拓展了教师设计教案的固有思维,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思维的多向性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思维更趋于灵活。

集体备课尤其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益处多多。不但方法上可以受到启发,还可以使自己的固有知识基础更坚实,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老教师也可以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启发创新思维,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集体备课为大家提供了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善的机会,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深入研究。分享大家的智慧,加上自己的潜心钻研,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迅速提高。

观摩名师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在这次校本培训中,我们观摩了名师说课录像,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复习课教学等丰富的内容。名师清晰而合理的教学设计的解说,贯穿着其对科学的教学理念的精深理解,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大家进行自我反思、互相交流和改进。名师毕竟是名师,他们的课堂会产生我们一般教师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我们所需要的是虚心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总结,并付诸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立足于工作岗位,针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既能促进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交流探讨形式,应该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困难,坚持深入,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教育教学质量是关乎学校生命力的根本,我们应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求更多的有效学习途径,以促进和带动学校的全方位发展。

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有研课活动,还有教育意义深刻的讲座,更是为我们这些新入职的老师安排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师傅,最后还让我们登上讲台讲课,对我们的培训是全方位的,收获颇丰。

从研课活动中了解到“先学后教”模式,此模式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进行反思、感悟,争取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内容丰富的讲座,让我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位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艺术品,我们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潜力释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必须要热爱教育事业,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通过登上讲台讲课,感觉自己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听课,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3

一、校本培训的思想认识

首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要在校本培训中有较大的收获,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校本培训是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所在的学校以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总结!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本人的教学工作。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接受校本培训后,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存在许多不足。同时深刻体会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

三、校本培训后努力方向

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在教学上朝科研型努力,做一个勤学习、勤实践、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至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自我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即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学校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其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其深远意义在于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中,我感触良多。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我觉得当好老师需要具备三点: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学生面前,最具有说服里的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如果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这样在学生面前会更有说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会发展迅猛,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是不断增多,因此教师的知识要跟上时代步伐时时更新。

二、教师要懂得智慧的课堂技巧。

教育要研究方法与技巧。教育真的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究,很多策略等着我们去挖掘。做为一名教师,教学技能的应用与教学活动时是一体的,并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从表现形式上看,板书、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实验等都是教学技能:同时它又是借助于教师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慧活动方式,如思考、判断等。要让学生爱上、上好自己的课,有很多东西需要准备,有很多东西要提前学习。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技术含量高,趣味性浓。

三、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品质素养。

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才是上策,言教是基础。教育学生,必须先做好自己。一位有着良好品质的教师,能够给学生起好榜样的老师,在师教方面就做得到位了。以自身魅力来感染身边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言教,更做好身教。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优化了知识结构。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着重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这种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在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中,我聆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个人讲座,观摩了多节优质课例,并参加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经过培训、实践、反思、总结,我觉得我不仅在知识上有所积累,我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最为重要的是我必以前更热爱思考教学中的种种。校本培训的过程,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复。因此,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反思的实效性。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要时时反思。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我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上完课后,我都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我坚信只要我坚持这么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4

20xx年8月22日至27日,我校开展了暑期校本培训活动,学习内容丰富,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刹四风》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及新教师暑期培训学习汇报等等。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而言,一切都充满着新奇,一切都充满挑战,因此对于此次培训我也用满腔热情去面对,希望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都得以提升。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学校教育,离不开一线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通过此次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总之,通过这次暑期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5

教师师德规范中第六条就是要求老师们"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确不错,通过不断学习,使我们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好本职工作。20xx-20xx学年度寒假开始,我们通过从1月19日至25日7天的集中学习,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学习的内容,都是我们需要及时补充、加强学习的方面,现我将学习心得记录如下:

在这7天之中,学习了《省教育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的通知》(黔教师发〔20xx〕322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通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重温"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和"贵州教师自律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第二章"学生管理"第一节"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三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还认真组织分组学习各级各学科新课标内容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验"。然后通过学习讨论,进行集体备课,最后进行了毕业班教学经验研讨。

通过以上的学习,在师德方面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这六条规范中所达到的层度。在爱国守法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这些是我们定能做到的;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是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做得更好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还要做到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业务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

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但是,这个"动"就让老师花功夫了,怎样让他们动起来?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我们怎样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地有实效,有高效呢?我认为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研究,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模式。还是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老师们,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就是说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因此,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这是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孔子还这样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是说:学《诗经》以兴趣兴趣,学礼以立身,学乐以成就道德。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相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努力充实自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大家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