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9W 次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1

近日,我聆听了韩晓燕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以情感化学生。

当我听着韩老师的课时,她情绪激昂,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韩老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比较到位。

三、自主合作效率高。

在课堂教学中,韩老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

四、教师评价贴切到位。

教师时时及时评价孩子,如:你会善于动脑了!一句句鼓励性语言激发孩子智慧的火花,一节课孩子们沉浸在积极动脑思维,用于回答问题,学习效率较高,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了这一课。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2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吴江市震泽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第一位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到达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应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3

今天早晨来到学校,接到领导的电话,第三节课要去三小听课,这时在忙乱中通知完本组成员,在自己上了二节课后,第二节一下就和一个组的同仁们一起赴康巴什三小听课,还是有一点点的晚了,去了课已经开始了,我们悄悄的进入后,坐下来听课了。

这个老师代的也是五年级的课程,正好我也是,去了后,发现原来就听过这位老师的课,那节课讲的真好,今天有幸再次聆听。真的很高兴。

这个老师先是通过游戏引入,游戏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让学生顺着往下说,最后让学生用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字母来表示说一说,然后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接下让学生自学课本,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虽然自己还没有教学这节课了,听完后让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感触,先说一说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听了这位老师的课,让那个我恍然大悟,我们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有些时候孩子想的可比你全面,这位老师对课本的把握和利用和到位,一节课基本上都是由自己探究和自学课本来完成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去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孩子们不知学会了知识,而且是学会了能力,真正得到锻炼。

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虽然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可是学生就是不能明白你的思路,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最后上下来后发现学生不明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使得一节课的效果没有达到。这时想起今天组内评课的时候,一个老师说:“在上次听这位老师的课,那节课讲的真好,现在再一次听,发现老师的进步不是很大,而在这几天我们组内进行的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的进步很大”,是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只有我们认真备课,打磨课堂,多听课,多学习,有朝一日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都会向课靠近的。加油!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而在教学这一课时总是把我不好,这一次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茅塞顿开。王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让学生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王老师这节课的认识: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王老师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比如:母子年龄、儿歌等,这些的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与富有情趣,并且王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老师和学生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就切合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二、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

这节课王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比如本节课中,教师提出:选用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自己的年龄,并用这个字母来表示你爸爸、妈妈等身边熟悉的人的年龄。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王老师在这一环节处理的很恰当,值得我学习。

三、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另外本节课王老师精心创设了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比如:一个环节,教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有些疲劳,在此采用儿歌“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也是我们学习好范例。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4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5

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习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许多老师在课的开始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应对材料中的问题时,老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个别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从整体到部分合理过渡,再之后重点切入到品读诗句上;课扎实有效,注重训练,板块清晰,值得我深刻学习!

总之,几位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文思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这几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此刻教学设计上,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资料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这几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学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重视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过六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六年级的孩子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之前要对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复习,这一阶段也是孩子最累的阶段,前后众多的知识点让孩子应接不睱,大量的复习题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复习就一个字,累!每到这个时侯我总在想,老师这么累,学生这么烦,复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前我总认为是查漏补缺,让每个孩子都掌握所学的知识!现在看来真是方向上的偏差,查漏补缺是重要的,但是让孩子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可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那才是最重要的!

彭老师朴实、自然、灵活的教学艺术;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印象深刻,而她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处理,更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现在想来,复习课原来也如此美丽!

二、教师语言要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四位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欣赏“找朋友的歌”的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周老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周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这两天的听课中我发现这些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要贴切

四位老师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我想我今后要做到两个“认真”。即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总结。应该说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平时上课我们应该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只有认真细致的备课,我们站在讲台之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由于我们缺乏资深教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应急能力,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细致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我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每个课堂环节的目的;课堂上我布置的任务是否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更要备学生,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换位思考来找出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从而找到合理解决学生难点的途径。课后总结就是,及时总结当堂课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法并记载下来,课后总结的积累就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财富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教师听课的心得体会7

11月19日,我参加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校的7位语文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创设文本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郭艳艳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资料,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谢、安慰的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张倩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小钱患病时急需骨髓移植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进了医院,带进了病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深入体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八小薛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欣赏作者故乡的搭石,感受家乡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倩老师所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倩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一起半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品读文章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同一个时间的两个不同场景,那些句子是做让你感动的,为什么?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倩老师采用了“联想想象”的办法:一年以后,康复的小钱与捐献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7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十小王迎春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四个主要景点时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最精彩的是学生上讲台提问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学“反将一军”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明白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颐和园可以探索的地方远不至于课文的描写。

刘秀云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感受得很深。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断的疑问与思考,不吐不快,还是写了出来: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上课的语言怎么会如此惊人地相似,总算是开了眼界。“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最棒”、“照(学)他(她)的样子读一读”、“谁愿意向他挑战(超过他)”等等。这此言语在每一节课里都有出现,频率之高,虽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说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了解这些话在表扬一人时,却打击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吗,教师是否在批评其他同学呢?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会上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说,如果在美国,老师在班级里说“你是最棒的”或“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老师将会被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是不是废话,哪有学生按不喜欢读的方式来读,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你读真棒”、“你读得不好”、“你读得……”表扬与批评有什么意义?“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学习”,体现平等意识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试问,自主学习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样说就能体现平等和尊重吗?如果这样,那你教师在干什么,你教师有什么作用,家长能放心吗?再说,这样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吗?就阅读来说,有朗读和默读之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讲得很清楚,对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如时间,速度,数量等,既然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呢。同样,学习当然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怎么能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阅读确实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个性化的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合作学习吗,于是上课也来合作学习,殊不知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各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同看法,达到个人独自学习难以达到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在合作基础上,建立友谊,互相尊重、信任等。我们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读,四人合作,选择你所喜欢的一段或一处说给大家听,这也叫合作,合作读有必要吗?选择一段说给大家听有必要吗,说什么?没有问题的合作,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是很有个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是……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