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大纲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5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的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画》的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二)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四、教师教法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学生学法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八、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

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画》的优秀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是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来;、去”两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在哪结合图画,都能够理解其义,并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单元主题为“识字”,教学要点就是认识60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能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画》是人教版新课标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四是基于对一年级学生学情的把握:《画》这首诗表现的山、水、花、鸟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是非常亲切与熟悉的,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而且他们刚学完汉语拼音,现在孩子们学习汉字是很有激情的,课堂中要以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2、据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正确的朗读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为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除了随文识字,还通过偏旁归类,近反义词的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习得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

  三、说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是朗读法、观察法、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1)朗读法,一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色,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观察法,本课我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诗联系,并利用课件展示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

(3)自主学习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适当引导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同偏旁的字,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找到识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猜猜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对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要想知道答案就需要认真学习课文,由此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出示插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本环节遵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教给学生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三)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点及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感悟书写规则。

3、学生在书上描红,然后自己练写,加强记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把今天所学的生字书写在作业本上,加深学生的记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自己的准备也不是足够充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画》的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手形添画》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和光影结合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一年级。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已经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的内容,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他们已初步形成了正确绘画的概念。初步掌握了运用各种线条、花纹,图案对画面进行装饰、绘画。他们在美术课及区域活动中能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绘画,完成情况较好。

  三、 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艺术的特色,因此我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观察加想象的方法作画,认识手的外形特点。

其次,过程与方法:通过玩手形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关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四、 说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观察感知不同姿态,不同角度的手形,发挥想象力,创作手形画。

难点定为:怎么使普通是手变得有趣、新颖、有创意。

  五、 说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游戏、魔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 指导添画 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观察,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具有以下几种:电子白板,网络

课件,素描纸,签字笔、以及小粘贴等。学生则需要准备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手电筒、图画纸等用具。

  七、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评等行为环节中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喜羊羊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并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激发学生兴趣,导出有关手的话题。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们的手都能做什么呢?

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讨论后,教师要充当

魔术师,变个魔术给学生看,瞧一瞧老师的手会变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学生观察讨论:老师的手变出了什么?我是怎样变出来的?通过这一环节,导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板画点拨 本环节中,我将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副关于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手指的名字,并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手指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手形画的创作规律以及创作技巧,我将会利用屏幕展示一段手影戏以及手形画作品。通过感知、观察,分析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技巧,加深对手形画创作的理解。

(三)自主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光影小组、拓印小组、彩笔小组、油画棒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评价体验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本小组的区域内展示,并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讲述自己作品的构思和创作意图。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

并将自己手中的小红花粘贴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下方的评价栏内,

根据红花数量的多少,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创意小组和优秀个人,并颁发奖状。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最后,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 相继 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拓展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并把创造技巧编成一首儿歌 , 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八、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因此,为了科学地开发、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我在活动的自始至终我都将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放在教学手段的首位,课堂上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交互使用,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网页课件的设计美观、新颖、灵活,易于吸引注意力。同时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画》的优秀说课稿4

  教材简析: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流动的画》一课。

本课是以“祖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和妈妈外出旅行,坐在车窗边和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的情感。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满了浓浓的情趣,更充满了灿烂的美的一首儿歌。这首小诗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这课时,我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理解儿歌内容,想像出祖国山河的美丽,明白要以实际行动爱护她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何凭借教材落实这一点呢?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 激情导入;

二、 初读感知;

三、 自主识字;

四、 总结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体验、感悟、思考,使学生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思想。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体,从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多,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地提高了识字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 、字理识字。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通过学生自学识字的实践,让学生领悟了汉字形声、象形等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来识记字形。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原来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自主识字。然后出示课件,将汉字归类,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并说出识字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其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自主识字。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去记生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识字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识字后,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一个字,体现了他们在识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3、突出重点。在对待本课两个较难记忆的字“梭、橘”的教学上,我在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梭”字笔画的变化,给“橘”字的右上方数笔画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掌握难字。

二、阅读过程注重实践、感悟、积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协调发展。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增强形象感受。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不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直接感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描绘的情景。开课激趣导入,通过倾听火车开动的声音,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感知课文内容时,课件出示图画展开了想象,借助音乐渲染,使学生看着车窗外一幅幅的美景依次闪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山河美进而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不用讲解分析,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2、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一个把元声语音转化为有声语音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蕴涵的道理。因此,本课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小组读、配乐读,从语言因素入手,设计的对比读等,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美读、背诵。学生在品读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从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第一小节的省略号,设计了发散训练:火车继续向前开着,每到一处都会看到不同的景物,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通过发散想像,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再如,在学习第二节课文后,我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又问学生“国庆节就要到了,假如你也跟随父母去外地旅游,会怎么做呢?”学生融入了自己生活的体验,纷纷说出办法。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很自然地渗透,使学生在内心油然产生爱祖国的情感。

三、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课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里自主合作识字,自己动脑想记字方法,自己选择对象交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得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习课文中,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进入角色谈感受,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对这幅画的感情表达出来,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画》的优秀说课稿5

  一、说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很高,不管在午餐后还是个别化活动中都喜欢拿起画笔画他们想象中美丽的图画,然而,单纯的记号笔和蜡笔已经让孩子们感到厌倦,但同时对颜料的丰富色彩又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在《常用的用具》这一主题中,通过歌曲《粉刷匠》的学唱,幼儿又对粉刷匠的工作十分感兴趣,我尝试让孩子把自己制作的“房子”刷上颜色,孩子们在做粉刷工作中找到了无限快乐和没有过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对颜料、粉刷的兴趣,用生活中的废旧牙刷作为创作的工具,尝试让孩子体验不同作画工具的乐趣,所以结合主题,我设计了用废旧牙刷来作画,希望孩子们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制定了一些活动目标:

1、体验生活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尝试用牙刷创作各种刷画,能在其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说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感受共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难点:掌握用牙刷和小棒刷画的技巧。

  四、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整体教学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官认识,使教法和学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目标得到落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目标教具准备:

1、经验准备:用颜料能均匀涂色。

2、物质准备:桌布、牙刷、小棒若干、颜料、画纸、各种图形纸。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试一试的方法,让幼儿与教师共同验证这幅画所用的工具,让幼儿在情感上感受猜测后验证,失败后继续猜测验证的方法,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教师演示操作

先出示刷画所用的牙刷和小棒,让幼儿继续猜测,如何用这两样东西画出画来,在猜测中演示刷画的过程,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刷画的重点和步骤:

(1)先摆图形,确定位置不乱动。

(2)牙刷蘸一蘸,多余颜色撇一撇。

(3)小棒刷一刷,动作放放低。

(4)颜色均匀洒一洒,蘸蘸刷刷真好玩。

(三)拼一拼、刷一刷

通过老师的演示和儿歌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老师所准备的卡纸与小伙伴共同完成拼画,确定不动后,商量着一起完成用牙刷和小棒刷画。

(四)共同欣赏

在最后这一环节,幼儿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已经体验了快乐,也达到了兴奋点,通过完成的作品,幼儿会发现每一组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风格,欣赏玩后让每一组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自由发挥。

  七、说活动效果

作为一次展示自己的课,自己也做了很多次的尝试,在出现的问题中不断尝试调整,如颜料的稀稠度上的把握,教具的准备上,为此我精心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按照我预计的展开着,但遗憾的是幼儿用手感触刷画与其他画不一样时,幼儿不能很好的表达,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毛糙”这个词,缺乏之前的经验准备,所以表达得不理想,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结果。在操作刷画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第一次尝试用牙刷和小棒来刷画,对于手势的要求我没有表达清楚,所以在活动中对个别几个幼儿有很多次的提醒,这是我对要求没有考虑周到,我认为作画最重要的是把要求讲清楚,这样幼儿的操作才能更加完美,虽然颜料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好,但幼儿呈现的作品还是挺美观的,风格也不一样,让大家眼前一亮。我想每次活动总有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自己再开展类似的活动时有经验的积累和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