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9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5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9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四年前,当新课改的春雨沐浴我们的时候,我们感觉凉丝丝的,但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座的老师们都在这场春雨中茁壮成长起来了,你们都是新课改的精英,所以,我很有幸来到这里,把我们共同研究的《小小的船》这一课,说给大家听一听,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说起:

一、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空白点

四、教学方法

五、学生学法

六、教学流程及策略

一、课程理念: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七课,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小诗,这首诗歌用通俗易通的语言,把蓝蓝的夜空里群星闪烁、月儿弯弯的美景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来。全诗极富有想象力、意境优美,把弯弯的月牙比作小小的船。课文插图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将书包挂在月亮船尖上,坐在船上遨游夜空,看到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又要挖掘出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教学中我们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从而认识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的用法。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飞上蓝天坐上月亮的愉快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空白点:

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理解诗句和内容,展开想象。

空白点:你坐上月亮船会看到什么?假如有一天,你飞上蓝天你会做什么?

四、教学方法:

1、创设许多情境:如谜语引入,音乐欣赏,夺星星等。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同桌互读,互认、互检生字等。

3、“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方法。

为此,我们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缺少生字的儿歌,小星星等,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

五、学生学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认识生字的方法。

3、启发学生如何想象。

六、教学流程:

(一)唱一唱,贴一贴,激发兴趣。

首先用谜语导入“一闪一闪亮晶晶,好象无数小眼睛,挂在天空放光明。”然后师生一起唱《闪烁的小星》!最后让学生再次边唱边跳、把星星贴到蓝天上。

[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边歌边舞把星星贴在黑板上装饰的巨幅“蓝天上”,创造性地把夜空移到了孩子们眼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景,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上。]

(二)说一说、想一想,趣中揭题。

这里老师提出了四个问题:

1、星空还缺少什么呢?

2、平时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让学生说说弯弯的月亮象什么?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飞上蓝蓝的夜空。(点课件)随即老师问第四个问题:

4、说说刚才看见了什么?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时刻,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在这里,由浅入深的提问,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进入情境。]

(三)读一读、想一想,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识字。

分4步完成:

(1)打开书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和同桌交流识字。

(3)检查认字情况。(小组比赛)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静止的星空图。(点课件)教师点星星变成生字,学生念出后,生字变成星星飞回天空。

(4)送生字回家

2、教师精心导读。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本课教学的宗旨。所以,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读”的教学:

1)、初读阶段: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然后及时检查。

2)、品读阶段:

(1)引读。

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给老师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要读好弯弯、小小等叠词。

(2)美读。

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情感去读,要求以声传情。

(3)演读——加上动作读

[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分析讲解,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放手让学生大胆发现、自主识字、快乐诵读、自由探索、尽情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唱一唱、说一说,趣中求新。

1、 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2、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飞上太空,你会做什么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读和背,还要鼓励孩子不断的创新,在这里,教师精心营造了一个让孩子放飞梦想的情境,让孩子在这个情境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尽情地表现。]

(五)作业拓展延伸。

1、当小歌唱家:唱星空;

2、当小诗人:写星空;

3、当小画家:画星空。

[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延伸,给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学生多彩多姿的个性会得以飞扬。]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和学情

《我的爱好》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课,本单元阐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培养,本课则着重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发展智力,都是有好处的。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三年级学生对接触到的更多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比较缺乏选择能力,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还处于从不稳定性向稳定性过渡的阶段。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人成长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认知目标:1、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2、知道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活动产生兴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行为目标:1、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2、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为集体服务。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1、媒体教学法。

运用这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出示直观形象的物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故事讨论、案例辨析、爱好展示等环节运用多媒体形、声、色的渲染,还有展示的学生作品,使得学生自然受到吸引,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始,采用我校武术班学生练武的一组镜头引出课题,这也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和启发。在案例辨析中,我创设几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充当评判,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四、说学法

比较多地采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初步体验

儿童认识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导入,能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引发道德感性认识。

在上课开始时,先多媒体展示我校武术班学生晨练的几组镜头,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来。然后又出示这些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参加过哪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将兴趣活动初步分类,展现兴趣爱好的多样性。营造了这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很好地使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故事讨论 明白意义

出示文中故事《围棋迷——昊昊》的插图,同时播录音故事。在讲故事前,出示两个问题:1、昊昊的兴趣爱好是不是健康的?为什么?2、昊昊是怎样坚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取得成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导向性。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然后由这个事例引申到学生实际,提出:你觉得有益的兴趣爱好会对你有什么好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走向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交流,做到有所准备。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代表从不同种类的兴趣爱好来阐述“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这两点。此时,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培养兴趣爱好要持之以恒。这样,本课的认知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3.辩论分析 加深认识

开设小论坛,让学生就教师出示的两种情况进行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检验其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由此,学生通过判断分析来选择有益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接着,教师展示学校及教室环境布置的图片、书法作品、板报等画面,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为班级服务,为学校争光,从中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4.情境体验 深化理解

学生受到正面榜样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人的成长,学会正确选择有益的兴趣爱好。但在实际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来自主观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我根据文中以及来自学生实际的四个小故事创设四个情境,由每个小小组选择一个参与角色表演,通过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5.结合实际 指导行为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快板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班级学生在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会使学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触动的同时,内心也受到震撼,因为现实中身边的榜样对学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后让学生说说今后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体验与感悟,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回答,道德意识得到了强化。接着,出示儿歌《兴趣爱好》,既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6.课外延伸 知行统一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培养兴趣爱好的故事,以榜样来激励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兴趣伴我成长”的队会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会对他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教学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认知与体验感悟,在课外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真正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学情上看: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2、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是违法的,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的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还采取,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3、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四、说教学模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激励——质疑——探索——体验——感悟——创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1、根据教材的需要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

1、寻找发生在身边(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程序

A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

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6“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x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

2.知道学生应当爱老师,尊敬老师。

情感:

1. 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

2. 产生敬爱老师的情感。

行为:

1. 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

2. 对老师有礼貌,做到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意,放学向老师说再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第二德目是“孝亲敬长”。这一德目中的教学内容有一项是“尊敬老师”,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基本要求的认知部分有“知道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行为部分有:“对老师有礼貌,上下课起立,进校时见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说再见。”

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有陌生感,畏惧感,也有新鲜感,此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热爱学校生活的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热爱老师,对老师有亲近感,有敬爱之情。因为学生在老师教育下一天天成长,及时地进行爱老师的教育。,师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教导,有利于他们成长。学生爱老师,也就更容易喜欢学校生活。

教法建议:

1.在本课教学中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使这一线索贯穿全课。本课的课题就是富于情感的,尤其是看图讲讲这个环节,更要挖掘教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行为指导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要从始至终抓住情感的线索。

2.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还不识字,主要通过看图体会,所以本课插图较多,要防止逐一看图,就图说图,要以图为依据,让学生体会图中的内涵,用图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时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带入图中、融入图中。

3.这一课设在学生入学第二周,学生还不大熟悉学校生活,不懂学校规矩,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正面引导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知道行为要求,明确行为方式,并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下去。要多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如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真诚热情。对学生由于不懂得规矩,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

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2.2光的反射》首先,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知识是学习下一节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我拟定的本节课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光的反射定律简洁、对称、和谐,从中领略到物理学中的美

2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3、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通过多媒体真实、直观的显现出来

4教学关键:在实验中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二: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在科学探究思想的指引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动脑、观察。交流。

三 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复习了上一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也开门见山,引入本节课需探讨的课题,省时高效。

2、讲授新课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师生同画光路图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教师学生共同实验探究归纳光的反射规律。

3根据规律绘图

4引入光路可逆性

5由现象引出漫反射与镜面反射比较其区别

6光的反射应用

说课稿 篇6

第一步:教学本课会认字

1.利用幻灯片,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说偏旁识字、组词识字,并分别找出平、翘舌音的字和后鼻音、前鼻音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巩固本课会认字,比一比哪列小火车开的棒。

3.以摘果子游戏让学生寻找识字方案,提高识字本领,并从游戏中体会识字的快乐。

第二步: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导入新课中注意-激发动机,入情入境。上课时,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先播放歌曲《神太阳》,以此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紧接着我提问:歌曲中唱了几个太阳?有一位小朋友在听了这首歌后,也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四季(板书:春、夏、秋、冬,他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呢,他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

第三步:朗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觉课文描写的四个栩栩如生的太阳形象,在学习过程中,用图画、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品味,让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快乐氛围。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时,结合多媒体画面理解清凉一词,感受到绿绿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阴凉,教师相机贴出绿绿的太阳图片。在朗读第二自然段时,结合丰收的多媒体画面理解金黄一词。

泛读第二自然段中一个长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引导学生谈出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师相机贴出金黄的太阳图片。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你站在大街上等车,等了好久好久,这时你的手脚会有什么感觉?,来理解冻僵一词,感悟寒冷的反义词就是温暖。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这一句,既让学生过了一回表演瘾,又在表演中培养学了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师相机贴出红红的太阳图片。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清问的语言,展开想象,结合多媒体画面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在学生学习中,指导学生将观察画面与朗读、想像与朗读、表演与朗读结合起来,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步:写字之中亦有乐。

本课时指导写阳、光二字。在写字之前,教师先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真好!看来,你们真的很喜欢这四个太阳,我们一起来写写它们的名字。从而将写字与课文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读是一种快乐,写会有另一番快乐。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在格中的占位,再进行描红书写。在学生写字时,要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

第五步:拓展升华,令心飞扬。

本环节分两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背诵,可以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如果你有本领,也可以背下全文。这样做目的在于:一是在读中积累语言;二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是都能找到自信。然后教师深情小结:同学们,送一个绿绿的太阳给夏天,送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冬天,送一个金黄的太阳给秋天,送一个彩色的太阳给春天,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啊!我也送一个快乐的太阳给你们,愿你们天天都快乐。我想,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心愿?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让学生大胆想像,充分交流,教师适时赞扬孩子们的美好心愿,让孩子们的童心随着自己的想像飞向窗外的世界

  四个太阳说课稿2

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作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设计

一、 抓教材,培养有意想像力。

有意想像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己完成的想像。在本节课中,我立足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触摸,去感受文字,以培养学生们的有意想像力。

1、 朗读感悟,再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画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朗读感悟文字,培养学生再造想像能力,很符合语文教学艺术,因为文字是以语言表现想像世界的艺术。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语言转变为形象的过程就是想像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在此课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每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们的喜悦、欢乐。在与前几个单元语言文字重现的同时,又让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这里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像的升华。

2、 发散思维,创作想像。

创造想像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想像的过程。在收尾处设计了个发散思维的过程――“说太阳”,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要画个快乐的太阳送给妈妈,让她永远开心。”有的说:“我要画个美丽的太阳,让老师永远都年轻美丽。”

这,是《四个太阳》点亮了学生们想像的明灯!

二、 抓学生,激活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为四季的美丽景色配上音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题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文中写了小作者的四个美好愿望,在学习理解课文时,学生读懂哪一段就汇报哪一段。使课堂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灵活组织教学的引导作用,效果很不错。

想像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适时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使得课堂充满灵性,创意迭出。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选编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唐宋诗词,第三课选了五首唐宋诗,其中《书愤》是最后一首。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通过与课后一篇《临安春雨初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2、能力目标: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内容。

2。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教法

1、诵读法:作为高二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书愤》,应该说难度不大,而且诗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学中怎么来教这一课?我采取了以诵读为主,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五读”的板块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导学法; 既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又加强课堂容量,由诗人的一首诗到他的很多同一主题的诗,由这一个诗人作品到很多诗人的作品,以“爱国情”这样一个主题统率整个课堂和教学材料,由《书愤》说开去,提炼出“千秋英雄爱国情”的宏大主题。教师应对诵读有具体指导。

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

三、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古诗新唱《示儿》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对导学案的检查情况。

2。部分学生展示导学案,学生再次讨论解决问题。

3。教师总结评价。

预想疑难问题:

A1。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A4。诗题解读: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

B5。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三)导引探究

请基于导学案“课前预习案”B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B6。 B6。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明确: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附加问题:本诗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明确: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

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请结合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C7。 C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3。把握诗人感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C8。

C8。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借古讽今(用典)。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四)典题检测

1。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是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

B。“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C。“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即诗人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

D。“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

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赞扬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

四、课程小结:

1。提问:这首诗题为“书愤”,就全篇来看,作者“愤”从何来?

明确: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

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

2。总结: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五)课后巩固

1。背诵全诗。

2。请以“我心目中的陆游”为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500字。

说课稿 篇8

最后1个环节是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利用屏幕幕布功能出示本节课的板书,(面积的含义)巩固新知。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荧幕上隐藏着2个图形,一个图形上摆了4个小正方形,另一个图形上摆了12个小正方形,猜猜看谁的面积大。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时,我利用隐形幕布功能揭开谜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不能只数正方形的个数,正方形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否则就不好比较,这个环节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个课时面积单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节课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下,我们真正实现了 “转译”功能,即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符号;实现了“对话”功能,即让教材、素材成为学生对话、操作的对象。大家共同感受着数学带来的信心和快乐。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专题活动。它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

能力目标: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德育目标: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我依据贾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个性的教学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学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4. 教材与学生。

教材处理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据此,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这节课我要领学到去微机室去上课,运用微机课学习的上网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进行“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采用了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进行教学。

  三、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据新《标准》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体现自学辅导法、主体思维法。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四、教学程序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艺术的教学环节,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解释重点词语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4)找出你认为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5)搜集有关斑羚的有关资料。

课堂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在动物界中,当一群斑羚面临种族危险时,它们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来领略它们飞崖时的那种悲壮的美。(课件展示课题)

2. 检查预习,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学生的读书卡片用实物投影展示,或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词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其他的预习作业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准备时间2分钟。同学们思考后交流,请 2-3名学生复述。

4.品味赏析。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喜欢的精彩片段、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如:(可用课件展示)

我喜欢文中的句子:——————,理由是:———————。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

5、指导学生归纳主旨。讨论如何关爱动物,热爱家园。从而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学重点.并本着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对学生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6、拓展迁移(突破难点)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思索质疑:

(1) 请搜索有关斑羚的资料,如生活习性等。

(2) 文中斑羚飞渡是在人类的围捕下发生的事件,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你能从网上或图书馆等其他地方搜索到相关的资料吗?

(3)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小报或出版一期墙报,可以是某一种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的多方面资料的介绍。

(4)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题目示例:

如: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我要当好绿色温泉城的环保卫士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综合,完成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6、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7、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清晰、美观、提纲挈领的反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被逼绝境 舍己为群

关爱动物

斑羚飞渡 脱离险境 互助友爱 热爱家园

保护环境

走向辉煌 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