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4W 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鸥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1

一汪翠绿的湖水边,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为人和动物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情感而动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1、入境,感受海鸥老人;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4、表达,祝福海鸥老人。下面具体谈一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入境,感受海鸥老人

首先,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照片上的老人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描写老人外貌的部分,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是怎样描写老人外貌的。

接着教师总结“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吴庆恒老人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之间地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之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11小节,主要围绕一个“读”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来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教师提问“在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哪几幅画,画中有些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可以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首先,教师范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扫”这几个词。接着提问:

1、从老人喂海鸥这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可以看出老人动作的娴熟,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2、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的歌”、“自由的歌”、“飞翔的歌”等等。然后,再读课文(请学生个别读),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图画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画面二: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老人,在空中飞翔着那么多海鸥,他都能一一喊出它们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这幅画的语句,感受一下海鸥老人的亲昵和他对海鸥的爱。”(学生齐读课文,亲昵的语气)。相机教学“抑扬顿挫”把“抑”与“仰”、“柳”等形近字进行区分,并让学生知道“抑”的意思是“低”,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同时,让学生用“抑扬顿挫”造句。教师总结“刚才老人喂海鸥时起起落落的节奏谱出了一篇和谐的乐谱,现在老人亲昵地呼唤着海鸥的名字,又好像抑扬顿挫的和谐歌唱,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就好像交响乐,正一章一章地演奏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他们又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了。”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和海鸥亲昵地讲话。我们好像听到一阵阵亲切喃呢的和谐交流。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如:老人说:“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快来吃食啊!”海鸥说:“谢谢你,老爷爷。谢谢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我们送餐,和我们做伴。”

通过这三个画面来展示和谐的乐谱,和谐的歌唱,和谐的交流,最终突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种和谐快乐。三个画面,三首歌,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画面的和谐交融。

三、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首先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爱海鸥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让我们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这样美好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教师引读13、14、15小节)。

接下来,第13、14、15小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等等

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师: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很显然没有。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1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指导学生朗读,读好这句话)

交流2: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接着,教师出示说话练习“海鸥的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说进去)”。“老人的心里是海鸥,老人在呼唤什么?”把学生分为两组,一半做老人,一半做海鸥,先写一写再交替发言。

四、表达,祝福海鸥老人

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

本课的作业设计是:收集描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2

一.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应到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品读,讨论,交流,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说重难点:

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说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们学过很多与动物有关的文章,但通常都是对动物本身特性的描写,很少涉及到动物之间的情感和动物与人的情感。因而在教本课时,引导生潜心读书,从细节描写中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老人举动,忆温馨,知不舍

(二)看外貌,结合资料,知不易。

(三)由动作悟鸥情,引疑问,析句子。

(四)读写文章,情意绵远。

五.说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讲课时我提问:‘课文那些地方,你特别感动?”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听后我灵机一动,把课文打乱顺序去讲,直到最后他们才意识到:动物与人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成功之处:

1、引用课件讲课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了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失败之处:

1、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孩子们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不沉闷。

2、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完成的目标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2、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多数思维较活跃,课堂上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只需精心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的探究,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共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动,敬佩,震撼等感受,使学生真切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导入课文)

1、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感受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你又怎样的感受?进行批注。

3.学生再读课文,快速阅读,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5、小组内进行交流。

6、全班交流。(进行交流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a、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预设)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等等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预设)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

b.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等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师: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很显然没有。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和图片。

①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交流,随机出示cai课件。

交流1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交流2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指导学生朗读,读好这句话)

交流3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预设)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接着,教师出示说话练习“海鸥的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说进去)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二、深情朗读,升华情感

1、学生自己深情的朗读触动自己心弦的段落。

2、指名朗读。

三、表达祝福海鸥老人,出示cai课件。

1、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点小道理,谁来说说?

五、拓展延伸,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4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老人与海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诉了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和谐幸福的时光,讲诉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连声鸣叫,肃立不动送别老人的情景。文章条理清晰,平静的叙述中掩不住真情和感动,让人无限回味!

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单元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具体的。教学第七组的开篇课文,我把单元训练的意识、文本表达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起来考虑。拟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8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读文,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3、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浓厚的感情。

4、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法。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浓浓深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熏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读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文本,我准备在教学中采用朗读理解法、引导点拨法、情境渲染法。

2、说学法:结合课文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动情诵读、圈点批注、品词品句、书写感受。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拆开来说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要学习积累课文语言,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及教学设想。

(一)用音乐轻叩学生情感的大门,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丹顶鹤的故事》,学生说说聆听歌曲的感受。接着出示资料,让学生带着满怀的感动,认识吴庆恒老人,为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做准备: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感是语文课堂魅力的元素。

(二)初读课文,读好重点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形成画面。

让学生带着“认真读文,画出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尝试理解;认真读文,说说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的任务初读课文。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的画面:

板书:相依相随、悲伤送别

教学设想:通过描述画面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又实现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把握主要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有效方法,是品读句段、领悟写法、学以致用的基础。

(三)聚焦重点句段,品读课文,用心感受。

请同学们把心放到文章中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哪些内容让你感觉美好,心情舒畅;哪些内容让你意想不到,心灵受到震撼。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段,并写下心中的感受。

预设品读交流的内容:

A、初见老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抓住“褪色、每天、二十余里”体会这是一位勤俭的老人,是对海鸥无私付出的老人。

B、相依相随。

1、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老人喂海鸥的情景。我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老人喂海鸥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老人无微不至地爱着海鸥)

揣摩描写海鸥的词语“应声而来、扫、起起落落”体会老人与海鸥的和谐、默契;引导学生想象白鸥翻飞的美丽画面,并动情美读。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这里那个词暖暖地触动了你的心坎?(亲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海鸥就是老人的亲人,老人的儿女。)并相机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还有那些内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C、悲伤送别。

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从“翻飞盘旋”中你们体会到了海鸥们怎样的心情?(焦躁不安、心如刀绞)

连声鸣叫是海鸥们的声声呼唤,声声哭泣。他们会“连声鸣叫”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写一写,替海鸥们说一说。

2、品读16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品味、想象海鸥“瞻仰、肃立不动”情景,体会海鸥的心理活动。感受老人与海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情感。

3、引读:想到再也见不到老人了,再也听不到他亲昵的呼唤了,哪怕是一张照片,所以——学生读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让学生以读感受海鸥们的悲痛欲绝。(抓住“扑”字体会用词的形象。)

教学设想:学生融入文本,对语言文字揣摩品味,动情诵读,一方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课文语言成了学生情感抒发的载体。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四)统观课文,关注写法。

让学生交流作者写人,表达的方法,教师随机板书:通过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他勤俭的形象和美好的心灵。通过海鸥动作的形象而传神的描写体现了海鸥的充满灵性,老人与海鸥感人至深的亲情。

教学设想: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是阅读教学通向学生写作能力的一座桥梁。

(五)援引图片资料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在昆明的翠湖边,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尊塑像,这就是可亲可敬的海鸥老人,一个人只要能坚持内心美好的操守和至死不渝的付出,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也可以活成别人眼中的丰碑!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没有级别的课;其次,我要衷心感谢在先后三次磨课过程中给予我帮助、为我出谋划策的领导和老师们,真的感谢你们。第三,我要感谢全塘中心小学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展示自己才华和暴露缺点的机会。展示才华,令我信心倍增;暴露缺点让我找准方向,知难而进。今天,我执教的是新课标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通读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统领单元的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悟、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3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今天,我执教了《老人与海鸥》的第一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褪色、撮起嘴、扇动、漩涡”等词语。2.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这节课,我总的设计意图是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感受”;读中品悟,悟后赏读,在感悟文本之后再进行赏读,读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更好地读。尝试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由衷地感受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老人与海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具体的操作策略如下:

1、课前通过吟唱歌曲,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氛围,消除了同学们紧张、恐惧的心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脑等多种感官,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堂。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应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2、教学思路力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初读课文,把握课文所描写的两幅画面——精读第3自然段,品悟老人喂海鸥时的默契、和谐——联系上下文,从“每天”、“十多年”来丰厚这幅默契、和谐的画面,从而探究默契背后的原因,感受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品读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感受老人的勤俭节约,通过拓展资料,品读老人简朴背后的故事,然后通过小练笔走进老人的内心深处,领悟老人十多年来那份对海鸥永不褪色的爱,那份对海鸥永不褪色的情谊,从而丰满老人喂海鸥这幅温馨感人、默契和谐的画面。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小学语文浙派名师张化万曾说,“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读”应该贯彻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在本堂课上,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比如,教学“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个句子时,先请同学说说,你是从这个句子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呢?当学生说到从“步行二十余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时,我马上追问: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从这个句子的什么地方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呢?力求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从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赶、只等多角度、多方位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教学“老人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我出示“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两个句子对比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习得语言,领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的.用意。

4、读是为了更好地悟,悟是为了更好地读。当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品悟重点词句畅谈自己的体会后,我十分注重学生悟后赏读重点句,读中品悟,悟中蓄情,力争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比如教学“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个句子时,当学生理解到位后,我说,这位老人为自己想得少、为海鸥想得多,怎么会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怀着对老人的深深敬意赏读这个句子。当教学“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个句子时,我问:同学们,这句话中有没有“默契”“和谐”这样的词,但你感受到默契、和谐了吗?这就是作者邓启耀的妙笔生花。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朗读出来呢?于是我创设三种情景来品读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5、构建活力课堂。我个人认为:活力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课堂,首先应该是扎实的课堂。因为只有扎实,才有效;只有有效,课堂才充满真正的活力。

老师们,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世上没有十全十美,只有残缺的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师们,《老人与海鸥》这篇文本,在专家、领导、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我是这样解读的,也是这样执教的。我相信,同一篇文本,由于我们每一位老师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出发点不同,因此解读出来的效果也肯定不同。正如有句话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我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批评意见,敞开你们的胸怀,不吝赐教,为我更快、更好地成长助一臂之力,在此我深表谢意!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本结构: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说教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顾性的方式进入这节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回答: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由此为新课开始奠定一个情感基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仔细研读,入文解疑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亲人”引入

学生自读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先让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整体的感觉,先对文章大体思想有个认识。再用谁是你的亲人?怎样的人算亲人?那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等问题来指导学生找出那句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的话。

第二步:以“爱”为主线,围绕“意想不到”展开

在这个步骤我先请一生朗读课文16、17两段,其他同学思考: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接着,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交流点有四处,主干问题是:①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讲自己的体会。②当中重点词是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

第三步:总结“震撼的情”

老师先提问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过渡语讲解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既讲解了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又给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结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第二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其中的第二步——围绕“意想不到”展开部分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这种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让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们的总是不同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会是残缺的。教学中我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别,想象写话

1、这部分先用师生配合读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读读15~17自然段。再用课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学生分成两大组伴着音乐想象写话)

2、伴乐,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全课,情感延伸

最后我总结全课: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铜像(出示课件图片),并且解说:2006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园揭开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肩上翩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的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显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