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有感范文

读《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有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85K 次

多年来的“口手之争”以及与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让聋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论是口语教学还是手语教学都只有相对优势而无绝对优势,每一种方法的选用及其优势的发挥都需要多种条件的配合。所以随着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读《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有感范文

赵锡安先生所提倡的多元教学方法在这里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采用手语进行课堂辅助教学;

二、阅读及书面语材料的使用方法;

三、因人而异沟通方法。

第一、采用手语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可以保证课教学过程的顺利、有效进行。

首先,手语,顾名思义,是以手的动作、身体姿势及表情进行思想交流的手段,是聋人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手语教学,即把手语引进课堂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赵先生所指的手语教学主要偏重于以手语翻译作为沟通媒介的课堂教学。而我认为,教师自身掌握手语进行的“口手”双语教学较之以上“媒介教学”实际是实现了师生之间的 “无痕链接”,能更好地保证知识传输得完整性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其次,在强调手语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1、简化手语、紧扣课本。减少教师的直接讲解,增加学生的朗读、体会和分析。2、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恢复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再次,手语教学确实存在词汇贫乏、表达单调等自身的弊病,需要采取妥当的方式加以弥补。例如:在汉语中,有“立刻”、“马上”、“赶快”等词来表示快速的意思。在手语中,就只有一种手势表示:一手拇、食指相捏,从一侧向另一侧快速挥动两下。又例如:“我们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这一句话中 “路”、 “道”两个词语都是同一个手势: 双手侧伸,掌心相对,向前伸出,表示“路途”。特别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过多地依赖手语会导致词汇的贫乏和语序的颠倒,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加强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现在的手语教学已拒绝了单纯的手语“一言堂”形式,而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以口语为主,重视语言实践,创办语言环境,对聋生进行发音、看话、阅读及说话等技能训练,并辅助以手指语、手势语等语言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即以口语为主,手语为辅。此外,投影、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第二,使用恰当的书面材料解读方法可以降低聋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难度。

针对聋生在习惯表达、词汇使用和有声语言的语法、句法上的困难,赵先生提出了八种书面教材的准备原则。其中不乏适合课堂阅读教学的好方法,而其中部分也正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正在尝试的方法。比如:

1、“把学生过去的经验特别是有关词汇与新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解释新概念。”这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经验教育。由于聋生视野狭窄、生活经验贫乏,导致其认识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较差,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聋教育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

2、“经常使用关联连接词。”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培养聋生普遍缺乏的逻辑思维能力。

3、“用题纲帮助学生预习新课文。”这一点也将有助于培养聋生搜索、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4、“以直接信息开始,接着是间接信息,最后是总的信息。”这是培养聋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人际沟通的需要推动了多元教学的发展。

对聋教育有着较深研究的雪湘明老师曾经这样论述:“语言教学是聋校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教学不单单指有声语言(口语),还包括肢体语言(手语)和书面语。”“对聋生回归主流的理解不能单纯从他对口语的的掌握来评价,主要看他的综合适应能力。”“评价一个聋人是否回归主流,主要不是看他会不会口语,而是看他是否适应社会主流,与时俱进,学有所长,自食其力。”在这个意义上,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并不仅仅意味着语言的回归,而是一种综合适应能力的回归。

沟通能力正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其中一种。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和聋生个性的差异性,沟通方式的适用性也势必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所以赵先生认为,“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原则的依据是承认人的个别差异,人的个别差异是人的本性所使然,承认差异是尊重人性的体现。”而“人性化”正是对“多元化”的重要解读。

为此,聋校教学语言不能单一地以口语、手语或书面语为主。“聋校教学语言多元化是聋校教育理念的一种倡导。”其核心主要为赵先生概括的以下三句话:“保护听力障碍学生的权力,尊重听力障碍学生的价值,发掘听力障碍学生的潜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聋教育也在不断地研新。不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方法都必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是聋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