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别董大》教学反思精选3篇

《别董大》教学反思精选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6W 次

  《别董大》教学反思【1】

《别董大》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一、教学整体模式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总结全诗,活用诗句。这四环节着眼于学生资料搜集、自主质疑、探究解疑、读中感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

 二、导语与结束语的贴切与自然

我以‘相见时难别亦难’导出送别诗。以“也许人们忘记了高适,也许人们忘记了董大,可是人们永远不会忘千古流传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结束此次古诗之旅,简炼中导出课题,出色中结束全篇。

三、以声传情,读出感情

无论是美伦美换的读,还是讲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读,都能将学生引领到渴求知识的海湾,一掘诵读的甘泉。文本细读,功在当课、利在千秋、传之久远。在古诗教学当中,重视“读”已达成共识。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诗歌教学中,读与赏是不能分开的,要在读中赏,赏后读,以读感悟,以赏提升,读赏双飞。在学习前两句描写送别景色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五种不同的景物:黄云、白日、北风、吹雁、和雪。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学生感悟出凄凉、冷静的意境。在感悟中体会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壮志。然而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要抒发的却是对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传诵、堪称一绝.所以在这后两句,我设计了三次复沓式的朗读,让学生转换角色,劝慰好友。

四、注重对比,引发思考

我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法,学习别董大的同时,对比补充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青门柳几首风格各异的送别诗,因为在众多的送别诗当中,它是少有的一改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忧郁的气息.而在悲壮的景色下抒发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关怀的豪言壮语.不沉沦不落寞是对友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勉励.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可以不仅是一个学法迁移,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契机。我选择用它来激励学生,也用它来警示自己。这样的诗文,我是从心里的喜欢。

  《别董大》教学反思【2】

我对古诗有点特殊的情结:上学的时候就极度羡慕古人用极其精练的字句浓缩于复杂的时空与情感,所以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就卖力的背诵老师布置的经典佳作.记得年轻的时候还仿照大家写的凑上几句,大概就是打油诗的那种,不过就是尽力地合辙压韵而已.然后再摇头晃脑自诩清高吟咏一翻.上班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教学比赛是区里的"说讲评".我选择了讲古诗是<枫桥夜泊>.选题让很多人意外.结果就更让人意外.初出茅庐居然拿了一等奖的第一名.但似乎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缘故吧.那以后多次选课,我不再碰它.这次参加"精英杯"预选.因为时间仅限30分钟,我觉得这个时间选择讲诗歌还是游刃有余的.不免又重新审视了.同事有的说我,那是你长项啊,还有的笑称我是"剑走偏锋".其实真的,出其不意的想法我是有的,但我更知道古诗讲明白容易讲好难的高度挑战......

[!--]

之所以选<别董大>:其一在一组送别诗当中它被排在最后,如果做第二课时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学法迁移的设计,如果做第一课时的设计又可以有突破教材的束缚,自由选择的新意.其二在众多的送别诗当中,它是少有的一改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忧郁的气息.而在悲壮的景色下抒发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关怀的豪言壮语.不沉沦不落寞是对友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的勉励.我选择用它来激励学生,也用它来警示自己.这样的诗文,我是从心里的喜欢.

师傅说:选课比上课还重要.所以这次在师傅的帮助下选完课,我就已经很坦然了.那两天我看的什么书上还有这样的一句话:"选你所爱,爱你所选."所以,告戒自己没那么多时间想别的了,开始做教学的一切准备.

诗文的内容很熟悉.师傅告诉我第一要看看评论和鉴赏.还借给我一块大布头的<诗文鉴赏集>,说实话,我没太看懂.所以当他问起我的时候,我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师傅无情地戳穿了我:让你好好看你不听!他大概也知道,对于如此冥顽不化的我,"捕食活鱼"是够戗了.于是就搜了几篇文章和拿出碟片来让我先认真琢磨.咳!其给"死鱼"添肚皮和洗脑的目的不言而喻啊。

但我终究是不敢在懈怠,那一下午,我就坐在电脑前看.看累了我就闭上眼睛听.琢磨明白点东西就敲打在键盘上。到了晚上,居然也貌似完整的出了教案设计的第一稿.但自己很清楚:吟咏数量有余,层次变化不足;设计流畅有余但亮点不足;教法灵活有余但学法应用不足.

  《别董大》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课时,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预习古诗,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学生预习古诗的方法,即查找相同类型的诗,查找诗人简介,查找诗中字、词、诗句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学习古诗该从哪里入手。并进行了课外的延伸拓展,通过阅读教师整合的董大、高适的简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两个人,并让学生欣赏董大的《胡笳十八拍》,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艺,为董大的因无人赏识的“愁”埋下伏笔;引用《伯牙断弦》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己,为本诗的学习奠定基调。

2、以读为主,读中想景,读中悟情。在读中体会景物的特点,在读中体会董大的愁,在读中体会高适的乐观、自信。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体会高适与董大的深厚情谊,体会高适对董大的祝福、鼓励。

3、引导学生活用诗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下对同学说的话,并送给同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注重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我充分地肯定了学生预习古诗的方法,并一直激励学生要用这些方法去学古诗。我相信在学下一首古诗的时候,学生一定会用这些方法去自学的。

2、欣赏董大的《胡笳十八拍》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董大的高超琴艺,及其无人赏识的愁。在悠悠的古琴声中,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交流。

3、引用《伯牙断弦》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中国由来以久的知己文化。

4、创设情境引读。其中感觉特别棒的引读语有:离别在即,本是愁绪满怀,高适却坦然大气,坚定地对董大说——;离别在即,面对落寞失意的董大,本是感同身受,高适却豁达高吟——;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送别即将消逝在茫茫风沙中的董大,动情地说——;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祝福才华出众的董大,坚定地说——。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读到这些句子心中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古诗学习方法的时候,若能及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并以副板书的形式出现,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在引读的部分若能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就能更入情入境地读了,情感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升华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在备这一课时,我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底蕴的不足,要教好一首古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那只能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