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真实的高度》教案与反思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真实的高度》教案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4W 次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真实的高度》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真实的高度》教案与反思

 教材分析:

《真实的高度》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不依靠父亲大仲马的盛名,坚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进行文学创作,最终以《茶花女》问鼎文坛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不露神色、迥然不同”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多向互动对话中启迪思维,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记生字词。

1.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注意一下带点的字。

基督山伯爵 大名鼎鼎 冷酷 退稿笺 迥然不同 震撼

2.易写错的字:自己找出来。 (预习本)

 (三)解释词语。(文中的意思,写在书上)

碰壁 盛名 不露声色 笔名 迥然不同 迫不及待 名不见经传

其它需要重点体会的词语: (写在书上)

  (四)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写在预习本上)

  (五)抄写句子。

1.抄写下列句子(预习本),并说说体会到什么,在书上批注。

①我是大仲马的儿子。

②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③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2.提两个问题写在书上。

3.读了课文,你觉得小仲马具有哪些精神?从文中画出语句写上体会。

(六)查阅有关资料。

大仲马、小仲马、《茶花女》。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真实的高度。

师:你们看到“高度”这个词语时,你最先想到什么高度?(事业上的高度;成绩上的高度;建筑物的高度等)

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高度”又是指什么呢??(小仲马事业上的高度)

  二、前置自学情况展示。

1.朗读生字:课件出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报读。

2.指导书写:鼎、迥 “鼎”字主要是笔画笔顺。“迥”与“同”比较。

3.朗读课文:小组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评价。

4.概括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从哪里看出小仲马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用笔在书上做上批注记号。

  四、展示汇报。

  汇报一:不想靠自己盛名的父亲,凭自己的实力。

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1.读——体会——补充大仲马资料——再加上修饰词语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小仲马在说这两句话时,语气应该是怎么样的?(固执、倔强、自信、坚定……),尝试朗读。

2.小仲马不想依靠自己父亲的盛名来发表文章,他只想——凭自己的实力说话,取得应有的地位。——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小仲马只想拥有自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高度。

  汇报二: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知难而进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1. 读——体会——想象。

2.请你想象一下,退稿笺上可能会怎么写?(想象)

小仲马看到这样的退稿笺,心里会怎么想?(想象)

3.过渡:正因为这样,小仲马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可是

 汇报三:一举成名

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变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拥有了真实的高度。

  五、拓展练习。

面对小仲马的一举成名,你有什么感言?(坚持就是胜利……)

  板书设计:

  真实的高度

  凭实力 永不言败

  坚持不懈

  知难而进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真实的高度》教学反思

设计教案时,我的想法是紧抓小仲马说的两句话进行研读。让学生想象说话用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成语评价小仲马用以提炼人物的品质,让学生写作练笔用以升华,引领行为。各个环节运用激情四溢的语言进行铺垫,用以营造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的情感。

总体来说,课堂是顺利的,学生也按照预定的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反应也不错。自我感觉对于学生的朗读的指导比较到位,对于教师语言的渲染也有成效。

但是,总感觉距离自己想象的、预设的课堂有一些差距。学生的反应不够积极,是因为已经到了下午最后一节课,疲倦了?是因为我的上课节奏太快了,学生跟不上?是因为我所提的问题没有表达清楚,学生无从回答?

校长说的文章的中心问题,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预设是想过很多,最后呈现给学生“为了达到真实的高度,小仲马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经历了那些挫折?”如果把问题改为“你如何理解真实的高度,请你仔细研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阐述。”情况是否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