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大纲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4W 次

  学习目标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1.会认“烛、晓”2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4个生字。(重点)

2.在想象诗境的基础上,尝试按一定顺序表述诗意。(难点)

3.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重点)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用时一课

  教学准备:教师书写小黑板;学生完成预习作

  教学流程

一、就题导入,构建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诗,题目叫——“嫦娥”。请大家伸出食指和我一起写课题。(教师板题时假称忘记“嫦娥”右边偏旁怎么写,在学生的提示下写完,进而点出“嫦娥”左形右声的构字特点。)

2.小结:看来抓住形旁、声旁,我们就可以轻松记住很多形声字。

3.嫦娥是一位仙女,关于她,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课前我们已经查找了,现在谁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说说?(教师倾听一、两位学生的表述,相机梳理其中叙事要素、顺序)

4.练习: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顺序,同桌互述故事大意。

二、读准读通,把握大意

(一)初读,读准字音

1.(出示:“烛影 晓星 屏风 嫦娥应悔偷灵药”)指名读含生字和易读错字的词句,指导字音读正确、读到位,并相机齐读。

2.全班探究:这个字(“应”)在诗中该读什么音?为什么?试着组个词。

3.小结: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思来选择合适的读音。

(二)再读,读通诗句

1.指名读全诗,相机指导在词语间进行恰当的停顿,做到每一小句读时气息连贯、停而不断。

2.齐读全诗。

(三)三读,把握大意

1.(出示理解词语的四种方法:1.读注释、查字典;2.拆词法;3.联系上下文;4.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浸习:自由读全诗,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中词语,对于仍不理解的做上记号。(教师借机板书全诗)

2.组内合作:交流已懂的,互教难懂的,汇总不懂的。(教师巡视各组学习,可记录学习难点,也可根据学情发掘有价值的疑点,为后续探究学习做准备。)

3.全班探究:各小组汇报不懂的词语,教师相机引导。预设如下:

① 这里的.“深”怎么理解?——从“渐落”“沉”你能看出当时的时间吗?

(出示“深”的4个义项:从上到下距离大;感情深厚、密切;道理深刻、难懂;环境幽深、昏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选择“深”的正确解释。(环境幽深、昏暗)

指导读一、二小句,读出对诗句大意的理解来。

② “夜夜心”可能是什么心情?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合理想象。

指导读三、四小句,读出对诗句大意的理解来。

③ 讲授“云母屏风”的形状、功能、使用方式。

4.齐读,读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四)指导写“屏、烛、晓、偷”这四个一类字。

三、想象诗境,表述诗意

1.自主浸习:默读古诗,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你们的心眼,你一定能在室内、在天空、在月亮上“看到”一幅幅的画面。

2.组内合作:交流各自“看到”的画面,互相激发。

3.全班探究:先试着说说“看到”的一幅幅画面,进而鼓励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室内——天空——月宫)连起来说。

4.练习巩固:同座位互说、互教。

5.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来齐读这首诗。

四、体会诗情,背诵全诗

1.教师适时介绍关于作者创作动机的流传:李商隐夜宿古寺,隔窗见一独居女子终夜燃烛不眠,继而遥望明月,有感而作。主人公便是那位独居女子。

2.自主浸习:再读这首诗,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了主人公的什么心情?

3.组内合作: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体会。(教师巡视,发掘探究点。)

4.全班探究:指名汇报,相机引导,预设如下:

① “烛影深”——写环境也是暗示心情,从环境的幽暗体会主人公的寂寞。

② “渐落”“沉”——联系上句的“烛影深”,体会主人公一夜、可能也是夜夜难以入眠。

③ “悔”——体会嫦娥、也可能是主人公的深深悔恨。

④ “夜夜心”——体会这是颗寂寞的心,孤独的心,悔恨的心。

5.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齐读这首诗。

6.引导学生有感情背诵全诗。

五、总结学习

引导学生试着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

六、作业延伸

1. 默写本诗,并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短文,题目可以是《夜夜心》。

2.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月亮的诗,综合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来自主学习。

  七、板书设计

嫦 娥

李商隐 ———— 独居女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孤独、寂寞、后悔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