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怎样读背与牢记《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怎样读背与牢记《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9W 次

怎样读背与牢记《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盛唐杰出诗人岑参(715—770),祖籍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祖上迁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市)。其祖父岑文本(595—645,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安家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岑参刻苦努力,自强不息,遍读经史,“三十而立”,天宝三年(744)时考中进士,天宝八年(749)至安西(今属甘肃酒泉市)节度使高仙芝(?—756,唐朝西域名将)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756,唐朝名将、军事家)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757)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今属四川乐山市)刺史,世称“岑嘉州”。他是唐代著名军旅诗人,长于七言歌行,五言诗也很纯熟。现存诗三百六十首,有《岑嘉州诗》七卷。《唐诗三百首》收其代表作《逢入京使》(七下课外诵读课文)《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下课文)《寄左省杜拾遗》《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七首。他对边塞风光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感受。其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悲壮奇峭,明快畅达,既形象生动,又精神饱满,更有超拔的思想境界,令人沉思,给人鼓舞。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称赞他说:“以为太白、子美后一人而已。”其诗风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岑参卓越的爱国爱民思想,对后世读者影响较大。传诵他的作品,对一味追求“和平”而战备思想不足的国民来讲,能起到“补钙”作用。

我们知道,长达八年(与八年抗日战争相当)的安史之乱,是唐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攻陷长安。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今属甘肃庆阳市)行军至凤翔(今属陕西宝鸡市),岑参随行。这年九月晚些时候唐军收复长安。这首五言绝句作于安史之乱时,具体创作日子应为这年的重阳节(“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这个日子),题下注“时未收长安”。该诗并非通常的节日即兴之作,而是表达在戎马倥偬的作战生涯中,对遭受叛乱者蹂躏危害的故乡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坚决要打败敌人,还国家安宁、还人民幸福的信心。在当今世界,某些国家、某些政客与极端分子唯恐天下不乱,到处做坏事,且千方百计围堵中国,企图搞乱中国,阻碍中国崛起的年代里,人教社语文教材将此诗作为诵读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下面谈谈怎样有效地读背与牢记本诗。关于平仄的音调,八年级课本《对联常识》一文中有具体说明,这里顺便提一下,以供参考,同学们一时难懂,可以忽略。所谓“出句”“对句”,本是古诗的特点。意思相关、形式相同的前后两句诗,在古诗中称为“联句”,一个“出句”一个“对句”构成一联。绝句由两联构成。七律、五律由四联构成。

第一联出句:“强欲登高去”,仄仄平平仄,仄起不用韵,表达出重阳节里很想去登高的心情。强,字面意思是勉强,实际上表达出强烈的愿望,“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战乱未平,登高也没有兴奋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正是菊花盛开时,长安仍被叛军控。何时平叛奏凯歌,百姓箪食壶浆乐?

第一联对句:“无人送酒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与出句相对,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弘派人送酒来,于是醉饮而归。如今,岑参忙于行军打仗,纵然勉强“登高”,但不可能有王弘那样的人送酒来了。“来”与上句末字“去”,相反相成,形成对接,出句“强欲”,对句“无望”,照应严密,易记易诵。

第二联出句:“遥怜故园菊”,平平平仄仄,音韵沉稳,承上而启下。“遥”字,既呼应首句“登高去”,又写出对故乡的关切。况且这五个字精妙无比,从“遥”字开始,再写到“故园”,最后落到“故园”的“菊花”,范围由大到小,意象由模糊到清晰,如摄像机拍摄,由远景推到近景,最后是“菊花”的特写镜头。怜,细腻地写出对故乡之爱,对叛军之恨。

第二联对句:“应傍战场开”,仄仄仄平平,先仄声后平声,余韵悠悠,借助想象,故园饱受敌军糟踏,战火纷飞,民血四溅。菊花倔强开放,不屈不挠,象征人民群众坚贞不屈,定要将敌军消灭殆尽。此句令人想起“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名句。

小结:全诗“强”起写“欲望”,紧接着“感叹”“无人送酒”而“失望”,“遥”字转“怜故园菊”,末句想象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又与首句“欲”字相呼应。四句二十字,情感悲怆深沉,思路跌宕起伏,行文朴实无华,结构起承转合。同学们努力发挥想象,想到当时情景,快速朗读数遍,即可流利背诵。(白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