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汇编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汇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送别场景情真意浓,感人肺腑。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爱国意。“爱国情怀”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无论是师友送行时赠送泥土的“特殊礼物”,还是身处异乡时肖邦忘我的音乐创作,以及弥留时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长眠祖国的地下,都突出了这条情感主线——炽热执着的爱国情!给人以深沉而强烈的艺术感染。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汇编

在精读训练时,我就牢牢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感受一下文章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学生学习课文牵出了一条主线。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条主线去学习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肖邦爱国主义情感的行动和画面,学生有了这根导线学起来就有了方向,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是比较好的。很多细节都是注意到了。比如说:“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应该说这个细节本不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是有一个学生就说:“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心里在说:‘我最亲爱的祖国,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我一定会回来的。’所以说,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悟文字,只要老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要上好这堂课,必须设法拨动学生内心情感的弦。我在教学时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1、读中悟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进入课文意境。2、音画激情:播放送别的音乐,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肖邦和和老师、同学当时的感情。3、表演抒情:“送别”的一段中,教师的“叮嘱、赠礼”部分感人至深,师生情浓,爱国情深。我让学生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感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演体现出来,交流各自的感受。课堂上,学生被浓浓的情感所打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反思二

一、剖析课文,感悟爱国。

在讲解课文时,我设计这样一个大问题:那么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呢?让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感悟:一是不得不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二是离别祖国时的眷恋之情,三是日夜思念祖国的眷恋之情,四是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虽整体感觉学生很好地把握到了肖邦的爱国脉搏,但如果能在感悟离别时肖邦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时,设计一些说话训练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体会这份爱国之情了。如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二、补充资料,开阔视野

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环节。例如,我在让学生理解肖邦为什么临死前让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就出示了以下的材料。1837年,当时肖邦已经在法国,俄国驻法的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无疑给沙皇一记响亮的耳光。正由于这样一些缘故,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是不可能让他的遗体运回祖国的。肖邦也深知这一点,他在弥留之际,不说将我的遗体运回去,而是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样,学生看了资料以后,就能更深入的理解肖邦的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