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8W 次

  《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体味诗人的情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形象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多媒体画面)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以为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认识余光中(投影)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欣赏。

(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情感)

2 提问:

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 分四组朗诵。

注意朗诵的节奏、重音,及诗歌的情感。

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词语?

  四、意象、感情的理解

1.“乡愁”本事一种抽象的感情,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换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换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3愁是疑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亲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6.“乡愁”的含义。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

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五、比较阅读(练习四)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总结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他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让物象去说话。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这就是“托物寄情”(板书)的写法,也是诗歌常见的写法。

请大家模仿课文写法,用“乡愁是————,是————”续写两句。

 七、作业

背诵全诗,完成一课一练中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乡愁

意象 感情

邮票(小) 母子深情

船票(窄) 夫妻恩爱

坟墓(矮) 生死悲痛

海峡(浅) 思乡哀愁

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本人借助了多媒体,由于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效果马上就能带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名家做示范朗读,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划重音,注意诗人的情感,并让学生跟着试读,可以说经过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之后,通过理解诗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引导学生理解“托物寄情”的写法,并加以运用。但在比较阅读环节,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对席慕容的《乡愁》说的上一二,在引导上还得下功夫。总的说来,本人认为这节课上的还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