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4K 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1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 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的方式启迪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让学生能认识杜甫的形象,感受杜甫的心情,进而领悟诗歌的主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 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汇编

2、教学文言文,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读”。采用了范读、分组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吕味文字的美感。

3、情感的调动,是欣赏作品的关键所在。本节课中,我自己至始至终保持着充沛的感情,并用这种感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各个环节去促使学生以全部感情投入到作品的赏析中,并与教师、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是本节课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引出问题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但是,基于条件的限制,还有些地方不能尽如人意。如对秋天、对草堂、对诗人形象的想象,有些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认识。如果能够用上多媒体教学,配合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则能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形象思维的飞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2

本年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有效教学课题大赛,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但课后回顾时,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订的三个学习目标中,主要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声琅琅,效果极好。深刻的印象就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顺势点拨学生的写作方法。比如,在指导第一小节的朗读中让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从找到的字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概括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第二节借事抒情,第三节借细节抒情,第四节直抒胸臆,使文章感情达到高潮。这样便于学生体会抒情在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让学生体会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

比如第一节中的“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学生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象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节中的“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恶卧”二字上,我就引导他们可能由于孩子的睡相不好蹬破了被子,还有就是被子本来就不结实了,恰巧孩子一蹬就破了,从而体会作者换不起被子的生活窘迫之景。“娇儿”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孩子的疼爱之情,而绝无怨恨之意。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的时代背景了。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在小结的过程中我再用抑扬顿挫、满含激情的语调说出下面这段话: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这时,教师补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内容,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的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我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品尝了失败,发现了不足。在开头初读把握较长句子的停顿时,对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指导不够,以致在这一环节耗时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在质疑中给学生时间不足,不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够到位等。这些都有待日后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3

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杜甫诗作九首。杜甫是诗坛之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是传世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抒发的是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教育意图通过对《茅》诗的教授,串缀起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其它诗作,使学生联想显现当时动荡不宁的社会面貌;使学生体味连年穷兵黩武给社稷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学生受到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爱民、恤老怜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中,首先音乐中老师深情的介绍安史之乱和作者的处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其次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又对学生进行了美育熏陶。

再次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老师示范和借助资料让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语言,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杜诗,使之对杜甫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杜诗意蕴的体会更形象更丰满。既温故而知新,又以新带旧,使学生的感知向深层发展。反思自己如何去珍惜现在,去实现人生价值,去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先人的理想。

在教学中我力求把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构建语文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