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说明:借班上课,两个课时。这是一堂“三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的公开试验课,笔者试图抛开传统对课文阐释性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习读书方法,领悟作文道理,升华思维品质”三个“纬度”实施,让学生跳出来审视文本,在文本使用效率上做文章,在方法上做文章。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看题目,做猜测

师(微笑进课堂):大家好,很突然是吗?事先不知道上什么课文,更无法预习。

生(齐):是啊!(有生嘟囔,看你怎么上!)

师:没问题,平时我也不让学生预习,摸索着就上好了,相信你们也可以的。有信心吗?(声音提高)

生(齐,大声):有!

师:好!我们看标题。“最后”两个字传递了什么信息?(生七嘴八舌,“结束”,“末尾”,“断气”,“没救”等都有)大家都是“顺向”思考的,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

生1:先前!

师:从“先前”到“最后”体现了一个什么过程?

生(齐):变化的过程。

师:对,一个“变”字。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最后”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呢?

生1:“留恋”、“难舍”。因为最后的东西总让人舍不得。

师:嗯,由原先的“不珍惜”到“留恋”的变化,又是一个“变”。那么“最后一课”对应的应该是--

生(齐):先前一课!

师:其中也有一个“变”。现在我们很容易知道作者通过什么写“变”了。

生(几乎异口同声):一堂课!

师:课堂上有什么?

生(些须茫然,然后):老师、学生、黑板、课桌、讲台……

师:黑板、课桌、讲台等一起上叫什么?

生2:叫布置。

生3:叫环境!

师:是布置,叫教室环境更准确。到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篇文章应该是通过老师、学生、环境以及人物心情的“变”来表达一种东西的。

生(忍不住点头):同意!

(解析:这是这堂课的第一部分:猜测,教学生如何读书。看题目,猜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也是文章构思方法的启示。似乎罗嗦的开头,是有意识的阅读和写作思路的指导,并为下面的推进做铺垫。)

初读文本,补充猜想,加深印象

师:先读一遍课文,看是不是这样写的,同时标出重点字词。(学生浏览课文,标画)不懂的字词请大家互相讨论或查字典解决。(同学们互相交流,查字典)

师(5分钟后):我相信大家基本上弄懂了,几个重点字我强调一下:“惩罚”中的“惩”应该读“Chéng

”,易读成三声;“郝叟”应读“hǎo sǒu”,很容易误读成hè; 字帖tiè,容易读成一声,在“碑帖”、“字帖”里读四声,其他情况读一声;气氛fēn,容易读成四声。大家一定要记好哟!

师:文章是否写了什么?你们猜到了吗?

生(齐):大部分猜到了,也有别的!

师:这说明我们蛮有才的嘛!请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分5个小组完成下面“变”的表格。(分组,讨论,填写,7-8分钟后学生完成了表格,具体内容略。)

师:那么,这些“变”能让你想到什么呢?按照我们前面的方法来推测一下。

(众生议论“变得怎样的” ,“什么让他们产生变化的”, “变化体现了什么的”,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的”……)

师: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实际上是三个问题:变化的原因,变化的体现,变化的结果。我们逐一来解决。

师:这里就需要我来介绍一下作者和文章背景了。(略)

生4(恍然大悟):噢,是社会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师:恩,也可以说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家能展开谈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