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年二十三 糖瓜粘

年二十三 糖瓜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也预示着小年的开始。按照民间习俗,二十三要祭灶王爷,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不用说,这一天也是孩子们最甜蜜的一天。

年二十三 糖瓜粘

然而,为什么要用糖瓜?正宗的糖瓜长什么样?今天的年轻人已不太了解。

所谓糖瓜,是用黄米和麦芽熬成的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在贾思勰的名著《齐民要术》中称:“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蘖末一斗,搅和,一宿则得一斛五斗,煎成饴。”文中“黍米”即大黄米,“蘖”是酿酒的曲子。“饴”则是麦芽糖。也就是将三者掺在一起发酵一夜,然后再煎熬成糖瓜。

据《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可知早期祭祀灶王爷不是给糖瓜,而是给黄羊,到了唐代,则改成酒糟。

据《辇下岁时记》记载:“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可能因为早期糖瓜也是发酵而成,所以后来以糖瓜代酒。清代又称之为“胶牙饧”,清人厉鹗曾写道:“节物关人意,残年一碟添。蓼花分点缀,粉茧共粘。”

传统的糖瓜用的是粘性很大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就叫做糖瓜,有的上面沾满白芝麻,吃起来满口香。我小的时候,老人总是把买来的关东糖放在铝饭盒内,搁在屋外的窗台上。冬天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裹挟着寒气的关东糖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对于习惯过旧年俗的老人来说,家里摆几块糖瓜最有过年气氛了,在我看来,糖瓜的味道稍逊于条形的关东糖,但更有节日的仪式感。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年俗已经更新了。不信您看,就连街面上卖糖瓜的商家都少了,有时要买还真不好找。“为了哄老人高兴,我自己制作翻糖南瓜,也算过节了。”“90后”青年小徐是个烘焙爱好者。由于家里不过万圣节,这一手翻糖南瓜的技艺只好留到腊月二十三展示。再说了,家里老人牙口不行了,传统糖瓜肯定是嚼不动了,吃点翻糖点心还行。在她看来,翻糖也是甜口儿,南瓜也是瓜,多年旧民俗也可以来点新花样。(傅洋)

制作翻糖南瓜原料简单,只需要橙色、绿色和巧克力色翻糖。圆形模具沿着90度位置轻轻地划一圈,将球分成八份。用模具在划痕的交接处,摁一个窝。少许的绿色翻糖,揉成4厘米长,拧两圈,作为南瓜的藤丝。少许的巧克力翻糖,揉成1厘米长,作为南瓜的蒂。最后翻糖南瓜需要在室温下晾干3天,如果是较冷或者较潮的情况下,时间得多加1至2天。最后的成品南瓜,小徐感觉特别萌,既讨了老妈欢心,在朋友圈晒晒也倍儿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