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五年级作文 > 精选五年级缩写作文8篇

精选五年级缩写作文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缩写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五年级缩写作文8篇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1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为难他。

于是,诸葛亮请鲁肃借20只船,并叫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一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去取箭,诸葛亮的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他叫船一字排开,又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派兵出动,只叫一万名兵将射箭。等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时,曹操知道上当了,可诸葛亮的船已顺风顺水地驶出二十多里。

鲁肃见了周瑜,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他,使他不得不自叹不如。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2

诸葛亮的才干天下皆知,可是周瑜十分嫉妒他的才干。

有一次商议军事,周瑜借造箭的理由来陷害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可是,诸葛亮不仅满口答应,还信誓旦旦地立下军令状,说三天之内就可造好。周瑜心里却很高兴,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就叫人摆好酒席,好好招呼他。周瑜派鲁肃去打探一下消息。鲁肃到了那儿,说明来意。诸葛亮对他说:“你可要帮帮我。”鲁肃说:“这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你?”“你帮我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位军士,插一千多个草把子,再蒙上青布。对了,还不要对都督提我的事,不然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回去果然没提船的事,只说他造箭不用翎毛、胶漆、竹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大雾弥漫,天空白蒙蒙的。诸葛亮叫人把鲁肃请来,说去取箭,鲁肃很迷惑,但也去了。诸葛亮说我们只在船上饮酒取乐就好了。他令船用绳索首尾相连,一字排开,擂鼓呐喊,直逼曹军。

曹操见有人来袭,但有雾就令弓箭手放箭,万箭齐发,犹如在下暴雨一样。诸葛亮又令船调过头来受箭。天快亮了,他令军士齐喊:“谢谢丞相的箭!”曹操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下令去追,可是他们早就不见了。诸葛亮他们回到吴军,正好碰上了周瑜派来的五百军士。

鲁肃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瑜,他长叹一声:“我真比不上诸葛亮啊!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3

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空洞。它随手给我一个苹果说:“连长,给你!”我惊讶地问:“哪来的苹果?”“在路上捡的,连长,你吃了润润喉咙把!”

但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艰辛,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吧。”结果他说什么也不肯吃。

给谁吃呢?这时,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小伙子一直没休息。我说:“小李,这个苹果你吃吧,好润润喉咙。”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他接过苹果,转手递给了小篮。她发现,原来有一个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我。

我有把苹果递给司号员,司号员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递给了小篮。苹果转了个圈,最后又回到我的手里。再这样传下去是没用的。于是我决定防空洞里的八个人一起来分吃苹果。

我们做完之后,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吧苹果吃了,忽然发现同志们都擦眼睛。我也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眼里迸出了幸福骄傲的泪花。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4

有一富翁,他想要高人一等。便找来工人和工程师造了座三十层大楼,可他却不满意,他想要能瞭望全世界的大楼。这次,他招了许多工人和工程师,造了一座三百层的大楼。

他还不满足现状,他想再加一百层,材料不够了,他将周围的房屋全当做材料加了一百层,这座大楼高得不能再高了。人们说,这座大楼顶层的天花板,也许已经贴着天国的地板了,谁要是再往上一钻可就真见上帝了。

他在顶层上想抓月亮,结果风一吹,大楼倒了,富翁掉到了月亮上。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5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哥哥嫂子过日子,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他天天放牛,大家就叫他牛郎。牛郎与牛很亲密。

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子把牛郎赶出家门,只给他一头牛和一辆破车。他不稀罕车,觉得牛能跟他比什么都强。他对牛非常好,夏天牵它去阴凉的地方,冬天带它去晒太阳;他帮牛赶牛虻,帮牛洗澡;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还和牛住在一块儿。

有一天晚上,牛告诉牛郎,第二天黄昏,让牛郎到山那边,可以看见一个湖,湖边会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那纱衣的主人就是牛郎的妻子。牛郎记住了。

第二天,牛郎到了那里,果然看见了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便捡起来藏到小树林里,等那仙女来找她的衣服,牛郎就和她交谈起来。知道那仙女叫织女,在天上天天织锦缎,没有一点自由。牛郎就劝织女留下来和人一起生活,织女同意了。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日子一直过得很幸福,他们还生下了一对儿女。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6

有一段日子,我们村里不断有小羊丢失,村民们纷纷怀疑附近有狼,于是猎人们来到山中找到了狼洞。洞里有一匹黄毛小狼崽,为了抓住狼妈妈,我们决定把小狼关在村里做“人质”,引狼入室把祸害村民的狼母射死。

第三天夜晚,母狼再也忍不住,终于出现了,因为小狼见不到狼妈妈,整天叫唤,况且,再不救宝贝小狼,它很可能会饿死。

母狼看见村里守卫森严,没敢贸然行动。突然,乌云遮住了月亮,母狼跑到栓狼崽的树桩前,估计是在给它喂奶吧!因为听不到小狼叫唤了!

我们呆在距它一二十米的地方,尽管用枪瞄准了它,可光线昏暗,无法射击。不一会儿,乌云被吹散了,月亮照着大地,如同白昼。村长向母狼开了两枪,母狼蹿回树林,它回过头时,我发现那是一头灰黑色的母狼。

下半夜,该我和朋友值班看守小狼,一只白狗从树林里跑出来,在树桩旁转了几圈,我们也没管它,朋友看见小狼在吃奶,然后,白狗居然进一步蒋绳子咬开,朋友说:“快,快开枪呀!”我赶紧开枪了,可惜母白狗叼着小狼飞快地向树林里逃去。明明是一条白沟,为什么将小狼解救了?

走近看,我们发现树桩下有一片石灰,这才知道这狗是母狼,原来母狼在石灰里将自己的身子蹭得一身白,致使我们上当。

真是聪明又勇敢的母狼呀!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7

大家好,现在你们抬头能看到我吗?我是牛郎,我是织女的丈夫,我正在鹊桥上呢!我马上要和织女相会了,我曾经失去了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很久以前,我刚出生爹娘就死了,我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但他们对我一点都不好,我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起睡在牛棚里。于是大家都叫我"牛郎"。

不久,我长大了,哥哥嫂子给了我这头老牛和一辆车就分了家,于是,我就带着老牛来到山里建了一座草房子,整天在山里打柴种地过日子。

一天晚上,我忽然听见一声"牛郎",原来是老牛在叫我,老牛说:"明天你翻过这座山,穿过一片树林,前面有个湖,会有一些女子在湖里洗澡。你捡起粉色的`衣裳,那衣裳的主人便是你未来的妻子"。

这天,我听老牛的话来到湖边,果然有一些女子在洗澡,于是,我捡起粉色纱衣,便有女子来向我要衣服,我结识了织女,便与她结了婚。

我们幸福地过起了日子,还生了一儿一女。一天老牛要死了,它说把它的皮留着,有急事时,就披上它的皮。不久,王母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他们到了我的家里,抢走了织女,我披上了牛皮,挑着一儿一女,便追了上去。我快追上的时候,王母便用玉簪一划,前面出现了一条天河,我怎么也飞不过去了。于是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最后王母拗不过织女,还是让我们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上相会。

这就是我的故事,谢谢大家,我现在去见织女了。

五年级缩写作文 篇8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_____”划出句子。

四、速读例文,体会缩写方法

快速默读《景阳冈》,分析例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一是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如,《景阳冈》一文中,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把这些次要部分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第二、三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也删掉了。

二是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五、《草船借箭》片段练习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借箭的经过)

2.可以缩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借箭?结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