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精选21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精选21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7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孔子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精选21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

他身高九尺,气宇轩昂;他出身于末落贵族,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周游列国,却一生不得重用;他开创私塾,破除门第观念,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三十。他就是所有中国人的先师孔子,是我最欣赏的人。

我欣赏他的智慧。孔子学识渊博,他的弟子颜渊曾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对礼十分重视,丝毫不马虎。有一次,子贡想废除祭祀用的小羊羔,孔子对他说:“你爱这个小羊,我爱这个礼节。”周游列国时,孔子见到君主,总会在大殿下行一个大礼,有人就会告诉孔子,那是周礼,现在已经不需要行了。孔子却依旧这样做,这是孔子对礼的尊重。

孔子对孝有着新的认识,孔子曾对子游:现在的孝者,只是可以养着父母,可是“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提出要尊敬父母,才配得上是孝。

孔子的弟子评价他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让我肃然起敬。

我最欣赏的人是孔子,他生前不得志,但雁过留声。

论语》,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世人称赞;孔子,他的观念正影响着世界,孔子这个名字会千古咏传。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2

孔子,活在了历历代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别人心中的孔子是天纵之圣,但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孔子吗?

我眼中的孔子,他心怀天下。有一次,途经楚国时,子路向两个隐士问路。那个隐士说:现在天下乱哄哄,你跑这跑那,还不如学习我们隐居起来呢!孔子听了,大受刺激,长出一口气,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有些人能和鸟兽住在一起,我却不行,假如天下都太平了,我还跑什么呢?

孔子不但心怀天下,而且有着远大的报负。他五十五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本可以吃着公粮,乐享清福,可他为了更好的宣扬仁政,打破教育垄断,开始周游列国。十四年间,跑了五六个国家,虽然诸多不顺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几番波折后,回到鲁国,更加坚定得专心执教,开创私学先驱。

尽管孔子很伟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同样有缺点。当他最得意的门生――颜渊死了的时候,颜渊的父亲颜路向孔子建议说:孔子,您可以把您的马车卖了,给颜渊换个好棺材。尽管孔子痛失爱徒,悲拗欲绝,但他仍然不同意,他说:我还列在大夫之后,不可以无车!说明孔子相当看重身份地位和礼节。

孔子虽有缺点,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位心怀天下、有抱负的孔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3

也许,是孔子被尊称为“圣人”的原因,我很少看到评论他的文章。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儒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期便从周公就开始,到鼎盛时期的春秋,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在膜拜孔子。

孔子留下的《论语》,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他创建的儒教教派,和佛、道是中国的主流教派。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儒教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每个教派都有它的主旨,但儒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难道是有差等的仁爱和所谓的官场文化吗?我想:除了这样虚伪的思想也没有别的了吧?

在《论语》里,有孔子这样的一句话:唯女子小人难养也。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在封建君主纸时代真的对女子有歧视,那么我要问一句:“孔圣人,你不是讲仁爱吗?这个时候你的仁爱跑哪儿去了?”

历史上曾出现过明鲜的教派纷争:及墨子和庄子支持的墨家与孔子和孟子支持的儒家。当儒家刚拿出反对墨家“兼爱”的;理由时,墨家便开始嘲笑儒家有差等的爱。

当我们细读《论语》,便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给普通百姓读的,而是给官员读的。在其中以治国一词为中心,讲了许多身为国君的“规则”,并且认为,一个正人君子,就必须踏进宦海。

我眼中的孔子便是上面我所说的,虽然,大部分人眼中的孔子是一个所谓的“圣人”。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4

从小,我就知道有关孔子小时候许多有趣的故事。知道他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上学后,我从二年级语文书的综合练习中就能找出孔子写的《论语》里的名人名言。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逊,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的伟人。

读了这个学期语文课本中《孔子和学生》一课,使我更深刻地、生动地了解了孔子身上的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孔子从不以家境贫困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孔子也非常谦虚。虽然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都拜他为师,孔子却说自己不及颜回守信、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严谨。这些都是孔子善于观察的结果。他知道门下所有弟子的优点和缺点。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教育者他的学生,也一代一代的,深深地影响着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我们及国外友人。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5

从春秋到现代,孔子精神一直永记在我们心中,他的弟子撰写了一本《论语》,我们至都在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被世人称为至高无上的圣人。

一个人的品德像山一样高尚,人们便会敬仰他,一个人的行为像大道一样光明正大,人们才会跟他走,而那一个人,无庸置疑就是孔子,然而,天下君王,至於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只是一代平民,可他的学说已流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非常尊敬他。

孔子教书不分贫富,只分基础好与不好,好的多教些,差的少教些,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学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纵心所不逾矩。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因为在以前,读书是有钱人才能读的,而孔子却不分贫富,再进一步说,有多少人教书能够因人而异,答案10%都不到。

上至天子王侯,中国讲六艺的人,都是以孔子的学说作为标准,可以看出孔子真是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6

在现代中国有许多名人,在古代中国同样有许多名人。今天,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随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来了解闻名世界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我给大家讲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一天,孔子的马不小心吃了农夫的庄稼,被农夫扣了下来。因为孔子觉得子贡口才好,所以就让他去讨回马。子贡对农夫说:“这可是我们远近闻名的孔子的马,你还敢扣下?快还我!”接着还讲了一连串的大道理。可是农夫还是不还。孔子又请马夫去试一试,马夫对农夫解释道:“我们的庄稼和你们的庄稼长得一样,所以马也分不清了。你能把吗还给我吗?”不一会儿,马夫便牵着马回来了。子贡问孔子:“我为什么不能要回马?”孔子回答道:“因为你还缺少智慧。”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知识要活学活用。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7

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似乎孔子对人特别有深刻影响。几千年都过去了,孔子,用现代的话讲“教授”,都不再远去,也不会脱离社会,人们也常常挂在口上“学而时之,不亦曰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来引到孔子。但是,孔子的言论却从春秋时一直到汉朝,才得以开放。而我眼中的孔子,则好似一个游山玩水,闲情逸致的老头儿。这可不是在骂人,话说回来,孔子会弹琴,而且技术很高,要是现在能拿到了一张九级证书。

以前有一篇课文叫《孔子游春》,这里的孔子那可叫一个“会玩的读书人。”他游春时,观水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还让弟子边弹琴,自己听着。结果倒好了,这琴声听着听着,还手舞足蹈起来,真是滑稽。不过,孔子与弟子言行时,旁边总会有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要不然那些千古奇句,如“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又怎么会让现代人那么向往。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也不失一个哲学家的称号。孔子游山玩水,都总能借以领导、教育自己的学生,循循善诱地读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身临其境的弟子们从中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接受到教育的熏陶。毕竟孔子到底还是一个教书先生,要是到现在,没有亮点技巧,还敢妄称自己的言论呢!孔子言做人,《论语》中他说做人后都加“之乎者也”,要么就是问号与感叹号,总是那么给你一点震撼力与感染力。孔子提出的“仁”主义,在当时虽然屡受挫折,但仍然不屈,宣传自己的言论!

我眼中的孔子,虽然游山玩水,但依然创造了很多,他会教书育人,用大自然的语言来譬喻人,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到今天,众还关注孔子,学习他的可贵才能与品质。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8

推人道,复周礼,功比三皇五帝;

创儒手,育桃李,才领万世风骚。

“复八百载先周礼之乐,创五千年华夏之瑰章。”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文化,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但仍熠熠生光。

在一个礼乐崩坏,征伐不止的时代,孔子放弃了隐退归林的消极做法,以一颗赤诚的社会责任心,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积极用事,推行改革。“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用来形容他或许再恰当不过。

他走在世人的最前列,倡导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方会使百姓“有耻且格”;他奉行以信取天下,认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憎恶僭越之行径,痛恨“八侑舞于庭”的大不敬做法;他向往灿烂的周文化,坚信“文王既没,文在兹矣”;他远离小人,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悔恨“没世而名不称”,感伤“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揽五美于一身,屏四恶于万里”,圣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质,为万世之楷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他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品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他严于律己、非理不为的品质;“正名、顺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正己修身,模范带头的品质;推“三年之丧”,行“孝悌”之名,是他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告的品质;“以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是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品质……“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孔子以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问心无愧的顽强,一路走来,并将继续走下去,永远不停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9

我去过孔子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的。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和气沉、平静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仲尼,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0

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虽然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距离,但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刚刚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书。书中所讲的,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而孔子这位圣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严的形象!

孔圣人教导“诚实守信、厚道人意、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导的思想也正是我们如今最需要的。象他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圣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道德的修养和心态。让我们的品德高尚,升华。也正是这一点,让孔子,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孔圣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对孔子的话了解了一番,对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深切的感悟。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给别人。也正是孔子的这一翻令人受益匪浅的话,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我也十分敬佩孔子。因为孔子对我的帮助则是胜过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孔圣人不但对我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整个中国的“现代文明”都有着重大帮助。所以,孔圣人就像是一盏明灯,不仅把我的人生照亮,还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照亮,让我们的文明达到了高点。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圣人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他的每句话都是对我的极大的感触!如果说,秦始皇是对我们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那孔子就是我们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贡献人!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1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至圣”这是人都知道,孔子的身世,基本上是人也知道,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与颜征在在尼丘山祈来的。

孔子三十岁办学,那是当时的第一所私塾,当时没有人敢创私塾这种东西啊,可以说,孔子是非常有创新意识的,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文化中就有了私塾一说,如果孔子当时没有创办私塾,那很有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民办学校一说。

第二,孔子创办了儒家学说,儒学是什么,那就是真正的做人的道理啊。没有孔子创办儒家学说,可能在现在,我们国家就是由宗教的国家——道教;也可能是一个父亲犯罪,儿子告发的过分法治的社会——法家;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只会空口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社会——纵横家。总之,以上三种跟儒家比起来,那是根本不能比的,虽然说以上三种的后两种在我们国家都有非常良好的“体现”,但是,因为儒家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所以,这个现象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严重了。所以说孔子对社会安稳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孔子对历史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编《春秋》,将在孔子之前的春秋历史表述给后人,让后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没有《春秋》,就不会有《左传》,甚至司马迁的《史记》中都不会把这一段历史表述得很清楚,《春秋》是载具,将重要的历史再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由此可见,孔子,它不仅仅是在道德品行上非常的伟大,甚至是对于历史的贡献也非常伟大。没有孔子,可能我们现在不会是这样,一个尊重历史的人也会尊重孔子,尊重孔子为我们做的一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2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3

我去过孔子传播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皇宫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路,路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弟子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永生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忍破坏的宁静。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精神和气沉丹田、平静祥和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儒家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理性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儒家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躲避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儒家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下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4

孔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并不吧。接下来就让我跟你说说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修订书目而做努力。在与弟子周游列国的四十年里,修订《诗》,《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别看画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经打(这就好像说包公很黑一样...)。实际上,孔子据说真实身高达九尺三寸,都差不多两米多了,又怎么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文弱书生。但也怪不得壮如公孙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当然,这也跟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渊博脱不了干系。

孔子能够如此渊博也跟他的家世有关。孔子出身贵族,而当时的政策也只给贵族读书。当然,也幸好他出身贵族,才能够有书读,毕竟当时没有九年义务这种那么人性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这一辈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啊。所以啊,别看以后的孔子有多风光,人家什么乡村歌手,管农场的,管仓库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么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都做过了。估计当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未来的地位不仅高,还名流千古了。

虽然说,孔子当时已经凄凉到这种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别人的心却从没变过啊。在春秋时代该咋办?做官。然后咱孔子老先生就凭着自己极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是老先生他固执啊,一直坚持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该咋办?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这在外边开个补习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从这个补习班里出来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么强大不是没道理的啊,就人家那么惨的.环境下都有着那么远大的理想,谁还敢做咸鱼啊?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5

小时候就知道孔子,所有见过我的长辈,他们都一味地赞美着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也只有他的贤明,他的博大,他的多学。听得多了,我在想,难道一个人的名声永远会流播吗?难道真的有名垂青史的痕迹吗?今日的我们对他的景仰难道会亘古不变吗?

世界在我看来是不屑置辩的。过去的"孔圣人"是谁?是谁在置他人于空中?那是过分的推崇,没有人可扭转,历史才可说明它的存在与永恒。不单单是孔圣人,所有的墨徒都有后人的评说,都有他自身的价值。

儒学是可敬的,它是厚厚的被子,让我们的5000年都在承袭着。还有那"天朝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儒学的"仁慈",相对于当今以及封建的"腐败",不敢想象,如果我们不推崇儒道,会成什么模样。时今,不是有许多国家,也在用孔圣人之思想培植厚土吗?

那儒学,是孔子。

心中的孔子,是位平和的老人,与世无争的贤人,到世间普渡众生。"仁"无可厚非,儒学也有其欠缺,但它不是孔子之过,而是封建意识的缺憾。武器没有缺陷,然而武士有失误。

武器匠真是值得同情,比武器匠更可怜的,那时天下民生。

孔子在我们心中难道不是这般吗?亘古至今,他永恒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份精神的寄托。为什么有如此繁富的精装《论语》专本呢?难道它是和《汉谟拉比法典》一般,只是一份怀旧的情思?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啊!

孔子,不仅在过去,抑或在未来,还是永恒的。

他以他自己独立着,发展着,沿承着。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他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即“爱人”,能有这样的思想,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儒者,更是一位善良的人。

而他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对自己学说的坚定,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当前一些权贵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在他周游列国的14年里,我想那或许是他一生中较为坎坷的一段时光,但他并不屈服于困难,就像他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第一位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制度的人,与“学在官府”不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博学多闻,沉静寡欲而坚强固执的人。他的思想之所以能万古不衰,正是因为其价值远远超越了时代,在教人如何做人,更是将他的一生作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7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想孔子这一道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永远不会老去,不会消逝。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8

孔子是一个在教育和思想方面有重大作为的大圣人,留下的儒家学说给了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也读过孔子的一些言论,的确是可令人从中领悟到不少深刻的道理。

在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个对于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幸也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看法。我们当然知道孔子是中国之幸,他为中国的教育思想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大胆地打破了陈规,创办私学,主张了“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都乐意收为学生。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你有去学习的意愿,即使学费只是一串干肉也可以。这体现了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而且孔子在生活也十分节俭,他曾夸赞过颜回可以乐在于“一箪食,一瓢水,在陋巷”的生活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撼,可以抛弃物质上的追求而沉浸于学习的乐趣中,是多么崇高的一种境界呀!

但对于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却大都不知。老师给出了答案,孔子之所以被看做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把他的思想学说变成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可我依然对老师话的理解,朦朦胧胧……

我带着这个疑问思考了好几天,但仍旧弄不明白;查资料我也试过,但没有头绪从哪一方面开始查找。但是很巧合也很幸运,学校的历史课上讲了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高了儒家学派的地位,并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这句“并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的话,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与利用儒家学说的言论也许有关,便下课就去对老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师告诉我汉武帝其实是利用了孔子“大一统”的思想,的确是为了用思想上的统一去维持政治上的统一,对很多不同政见的人士的进行镇压。我此时此刻心中泛起波澜,再伟大神圣的东西,甚至是孔圣人的思想,在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手中也会变成镇压人民的沉重枷锁!

不过这些对孔子的说法并没有动摇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论他的学说被用于教诲后人还是思想政治统一,他都是一位圣人,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位代表,使现在的我们学会了“仁”和“礼”的中华美德。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19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辅之以礼,他的学说历朝历代受到儒生们的追捧,但我认为这里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落后了的观念。

孔子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那就是“君子”。“君子”包含了一切人所有的美德,是孔子对至仁至义的一种追求,孔子希望人们都能达到“君子”的境界,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君子”的形象类似于我们现代人所喜爱的“超人”,这类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不可能变成那样,但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孔子塑造的“君子”给现代人实现真善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孔子十分重视“礼”,他的一言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但某些具体的过程,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孔子的“礼”又是苛刻的。《论语》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可他又是这么地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简直就是一种浪费。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很多百姓贫苦而吃不上饭,他为什么不施“仁义”,把这些物品给老百姓呢?

另外,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应当尊重每一名学习,发掘出他们的潜能,补足他们的不足,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能因自己的喜好而否定学生。子路是孔子的一位学生,他勇敢、直率但也有些急躁。孔子应当发挥子路的“勇”,使他成为报效国家的将领,让他成为有用之才。然而孔子却瞧不起他的“勇”,他只喜欢懂“礼”的学生,进而对子路存在偏见。孔子没有尽到一名好老师的义务,他在批评子路的同时却没教会子路稳重。

此外,孔子关于交友的言论中,某些思想我也不太赞同。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可是,发果人人都只想着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而不与比自己差的人来往,那么,每个人都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因为,这样交朋友是带有目的性的,而友情应该是纯洁的,不含杂质的。况具,如果只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每个人也都会交不到朋友。

综上所述,孔子作为中国人信奉的“圣人”,尽管他的观点中有很多都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局限,必须要“下岗”了。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20

孔子,何人也?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开创儒家学派,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成为拥有桃李三千的名师。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孔子是在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摇头晃脑地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念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那时,我脑海中才渐渐有了孔子模糊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诗文兴趣的提高,我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吾观孔子童年,实乃不幸。高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便撒手人寰,幼年丧父的孔子遭受着太多的磨难,这也成为了他发愤图强的根本动力。他的母亲也着实伟大,孤儿寡母,那是实实在在的辛苦。在生活的磨练中,孔子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他聪明好学,博学好礼,丝毫没被生活的困难所击倒。其刚强不屈着实使人敬佩。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孔子的坚强与博学促使孔子成为了使万古儿孙为之自豪的人。孔子那坚定、博学的身影渐渐映入了我的脑海。

孔子满腹经纶,胸怀大志,却生在乱世,无用武之地。他周游列国,却不得重用。但他不因仕途坎坷而一蹶不振。他创办了私学,有教无类,为穷苦百姓开启了一扇知识的窗子,为他们的黑夜点燃了一支红烛。他将自己的儒家学说传授给三千弟子。他的言行汇集成《论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点点辉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身影又更添几分师长的明亮与魅力。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安贫乐道,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孔子学无常师,学而不厌,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真不愧是一名君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不仅成为了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成为了全世界的自豪。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现在孔子学院开遍地球,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那天也成为各地读书人的节日。

孔子的身影永远记在我脑海中,永远映在我的双眸里。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篇21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孔子,还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因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并且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孔子是中国人不可能绕过的一个人。每个时代,几乎无可避免地要拿孔子来说事儿。从惶惶周游列国到确立一家之说,从儒术独尊,圣人师表,到打倒孔家店,大型祭孔活动,孔子就被装扮成各色人等登场,或神化或妖魔化。去后种种褒贬热闹,与孔子其人究竟何干且放置一边,单说我对孔子的态度,六个字便可概括:信其道,敬其人。这两句,为因果关系,顺序不可颠倒。

孔子一生,办成了三件大事:教书育人、传播学说、修撰典籍。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方法是推己及人,曾子对此有所延伸,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梁漱溟先生则说:"孔门之学乃为己之学,而己又是仁以为己任的己,此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孔子之所以将整整十四年时间都花费于周游列国,虽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却执著一念,从未畏难停步,明知难为而为之,是想以此创立一个富足和谐、文明有序的理想社会。"童年之苦寒、成长之艰辛、游说之落魄、晚年之孤寂"构成了孔子的生命色彩。

孔子,无疑是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然而,落空的理想并未让孔子放弃宣扬自己的学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的杰出正在身处困境仍能心怀天下。从政理想这扇门被关上了,十四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不过,孔子却幸运地打开了教书育人这扇窗。

孔子晚年致力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他主张士人贤者干政,他的很多弟子因此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开战国时期及秦以后的"布衣卿相"之局,这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郭沫若曾言: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孔子立场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这样的见解,是中肯而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