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打酱油要小费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1

急得满头大汗的爸爸让女儿买酱油并给出小费,女儿灵机一动以速度要快为由追加小费,小女孩的伶牙俐齿令人啼笑皆非,无需多想,接下来这位父亲一定会笑着答应女儿,因为两块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可是,这小小的两块钱实际上已经将小女孩的金钱观定型,那就是为别人做事一定要有物质报酬,即有偿劳动。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钱观也是如此,总是在细微小事中不断积累成型。适度奖励小费以培养孩子分担家庭责任确实简单可行且成效快,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仍然以有偿劳动的方式教育,买个酱油要小费,干个家务要工钱,考试考好了也有金钱奖励,那么,“金钱”将逐渐成为孩子心中的一杆“秤”。“有钱拿我就帮你做事,没钱就绝不帮忙”这样可怕的观念也会日益坚固,将来走上社会,难免不变成一个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辈。

漫画中的小女孩此时就已学会与父亲讨价还价,可见她心中的“以金钱为标准”的观念已经开始萌芽,然而,这样的金钱观,这样的“有偿劳动”是她的错吗?显然不是的,所有的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去描绘的人是家长,放眼身边,不少的家长都是采用“给钱做事”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以小孩因此的听话,乖巧而沾沾自喜,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所灌输的理念将会在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不得不说,这也有一部分归因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他们心中的“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看来,“有偿劳动”的教育方式应当谨慎且适度,与此同时,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让是非对错与责任感成为孩子心中的“秤”。

摒弃“有偿劳动”教育,让道德与责任成为孩子心中的底线与原则。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2

家务活、考试成绩与钱财挂钩,这些是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手段,而这些手段在当今已不足为奇。可漫画中这个“机智”的小女孩给父亲一个让他满脸惊愕的反套路——“特快与普快能是一个价吗?”。这在快递行业中最简单的道理,竟在家庭模式中应运而生。

这当头一棒的话不难让我们产生疑惑:这家庭版的激励常态为什么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金钱观?

我想首先,激励手段大多是由家长们自己提出的,本意是想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可当无数次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他们在无形当中把家庭义务与社会职业混淆了。很简单,社会职业大多的情况下是一种“收钱办事”的模式,甚至于职业类别影响劳动者的收入状况的常态。当漫画中的家长开口说出:剩下两元小费给你时,这便在无形当中定下了雇佣关系。因此,当家长们频繁的用金钱激励孩子,这不禁让尚小的孩子们萌生出一种潜意识:“打工仔”所得报酬比无偿的义务劳动所得回报更有一种长久的“价值感”,而这个“价值感”慢慢地从孩子们的心里浮出表面,这便是漫画中的家长“加急”,孩子“加价”的反初衷。

其次,对于尚小的孩子来讲,心智是不成熟的,易收外界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过早且过多的输入奖励性酬劳使得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的意识就像掺水的墨,日渐淡薄;更甚者从幼时耳濡目染的“父母命,行勿缓”到家中做的“父母命,价先行”,在这样错误的心里旅程中越行越远,以至于错误的“价值感”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待他们成人时,社会责任感是否下行?而“无利不往”之风是否会在社会中大行其道?若拜金主义在社会中横行霸道,人们都要来个“加价”和“讨价还价”,谁会去做安静又坚守初心的“卢安克”,谁会去为过斑马线的老人减速停车,谁会为有人讹“骡子与农夫”而发声?

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这二者并非万里之遥。古人常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家不齐何以兴国邦”,这便道出了他们二者的重要性。“加价”的反初衷看似在社会一隅,可积少成多,便是社会肿瘤。因此,家长们须要重视孩子们“机智”的“加价”,在孩子们该有的年龄段里朴素的成长,也在孩子们该有的年龄段里慢慢地去灌输正确的钱财之道,防止他们“利”字当头,防止他们在家中、在社会中过度的精打细算,使得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不下行,使得孩子们成为家里与社会的“最美”风景。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3

细观漫画,忙于家务的父亲希望通过金钱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之事。看似利好,实则破坏家庭教育的风气。女儿“调皮”地索要额外小费,反映了女儿心中萌发的劳动与金钱挂钩的意识。

作家六六说:“我们不能保证孩子未来伟大,但通过正确的教导,至少让他们远离渺小。”日臻完善的家庭教育,却有了些许金钱教育观的偏差,尤其是雇佣式的.家庭教育不可提倡。我执念:让教育远离拜金主义的蚕食,还家庭教育一片净土,才能发挥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而言,是在心田种下责任与义务的种子。物质金钱的激励或许可以刺激学做家务的积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让孩子产生功利思想与金钱至上的观念,对于培养孩子自觉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是非常不利的,有钱就做,没钱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钱的欲望沟壑无法填平时,就敷衍塞责。从孩子要小费的行为看,这孩子已然受当今社会功利主义观念或做法影响。

做为社会成员与家庭成员,有许多的责任与义务是必须无偿承担的,不能以没有报酬为理由拒绝。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习惯,不仅仅是培养能力的问题,也是培养履行个人责任与义务的意识。

金钱对于个人,是物质的收益。人的成长,是精神得到磨励,感受心理层面的充实和富足。但精神成长只能依附于物质的积累吗?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倘若远离了金钱的诱导,家庭教育反而能更纯粹地发挥引导个人成长的作用。

远离金钱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促进;对于社会而言,更是一种向好向上的激励。

民之生,在于育,众所周知,孩子的良好家庭经济观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努力经营。当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将推进家庭教育视为己任,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经济观的形成,便是家庭教育发展的福音。

让家庭教育更加纯粹,张贵勇曾言:“教育是植入骨髓的悲悯。”如果这种悲悯是纯粹的,让这种纯粹直到没有金钱的污染,家庭教育发展的马车才能更平稳地前行。

打酱油要小费作文4

父亲在厨房做饭,给女儿两块钱小费让她帮忙买瓶酱油,面对父亲“快一点”的要求,女儿竟立刻要价翻倍,并拿特快与普通快递来比较,留得父亲一脸错愕。在如此家庭之下,这看似“精明”的举动,背后却丢失了多少不可取代的温存。

在父亲与女儿鲜明的对比之下,一个是为了亲情不辞辛劳、不计回报,而另一个是做了一点小事就拿金钱衡量、锱铢必较。女儿跑腿买酱油自称“特快”,那父亲何尝不是“全职保姆”?而这又如何能用金钱来衡量?美国曾有家机构作出过研究,结果表明将家中父母每日所做的家政工作明码标价,他们每年将获得超过四十万美元的收入。然而父母所做的这一切却从未向孩子索价,而孩子去买酱油大谈“跑腿费”,这又如何用金钱做衡量?

许多家庭抱着“树立孩子金钱观”的心态,以金钱为诱饵,让孩子主动做一些家务。家庭关系被明码标价,而亲情被重新定义。我们帮父母做家务,难道不是出于爱吗?家庭不就是因爱而产生并维持的吗?曾几何时,连这在金钱的浪潮中能不被淹没的最后一块陆地也带上了些许寒意。培根说过“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家庭关系的维系,是靠亲情,而绝非金钱。

这种关系的恶化,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如今的养老问题,空巢老人问题,不正是这种金钱化家庭的产物吗?小时候不给钱就不做事,长大以后父母不再能给你钱了,那么这些人就放手不顾了。这就是让金钱关系掩盖了亲情关系的可怕之处。西安一老太患脑梗后,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将退休金补贴家用,还需要被人照料,她女儿因照料麻烦,将老母亲置于吉普车中,并附上字条表示谁领走老人,吉普车送谁。金钱的链条是不会长久有效的,用金钱驱动的家庭是易碎的,唯独亲情的纽带能将家庭长久的连系。

随着陌生人时代的到来,金钱对人与人之间社交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感情却在其中渐显单薄。三毛曾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多和金钱摆脱不了关系。中国这个向来以情为重的国家,绝不能再任这种形式泛滥了。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应从教育开始,帮助父亲买酱油得到的是“谢谢”而非四块钱,面对父母的辛劳家务,多一句“您辛苦了”,而不是认为这是父母该做的。而对于家长,别动辄论及金钱,把亲情标价,而要加强对感情的培养。那么,那些冰冷的硬币将化为汩汩温暖的泉流,在亲情之间流淌。家庭关系,也将得到正确的定义。

没有金钱,我们不能生存,而没有感情,我们将无法站立,最终化身机器。没有金钱是悲哀的事,而只有金钱会更加悲哀。别再让金钱凌驾于亲情之上了。得到手的可能索然无味,但敲击心底的温存,将会使生活充满幸福,充满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