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藏与露作文

藏与露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W 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藏与露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藏与露作文

藏与露作文1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干抚民安邦,建下不朽之盛事伟功,名垂青史。

藏与露是自古而今的有才之人所要面临的难题。到底是出世清修,不问世事,还是入世为官,造福社稷?这多是取决当时的政治情况。

《易》中有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爻辞曰:初九,潜龙勿用。

若是遇到昏君临政,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前途渺茫之时,最好应忍性克己,潜龙勿用。即潜伏起来,暂不发作,不要轻举妄动,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如龙潜深渊。

勿用并非不用,而是选择最佳时刻来用,在时机未到之前,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来祸端。

昔者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虽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遂辞官回家,著书《资治通鉴》。在王安石当权,司马光并未选择与其硬碰硬,而是选择“藏”,这为他后来重新掌权创造了条件。

昔者竹林七贤目睹官场种种污秽、黑暗,故隐居竹林,任他人呼我为官,我也不往。将才学和能力全都隐藏起来。

以上两种人皆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相背离,故“藏”之。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可惜生不逢时,不遇明主,只好暂且“藏”之,若是时机成熟,必会将才能“露”出来。

诸葛孔明,世人称之“卧龙”,因生逢乱世,群雄并起,但又无明主,故在南阳隐居,后因刘备三顾之恩,便不再保留,尽心辅佐,终成天下三分大势。刘备白帝托孤,面对后主,他仍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藏并非是封闭自我,露也不是狂妄自大,两者看似是相对立的处世态度,却相互联系。“藏”为方式,“露”为目的。

既然龙潜深渊,待时已久,等机会一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现如今,我们面临人生中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切忌浮躁,把自身的实力都“藏”起来,安心地增强自己,最后一展身手,在世人面前骄傲地锋芒毕露。

每个人都像一坛酒,有的人未经发酵就开坛,没有酒香;有的人没发酵完,不够香醇;而有的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在最后,发出了最迷人的芳香。

藏与露作文2

我的妈妈,个子不算很高,1米6左右,留着一头及腰的长发。她有点近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是妈妈笑起来,却像个大孩子,很可爱。妈妈很少进厨房,别看她平时不做饭,可做起来可好吃了!

有一次中午,奶奶不在家,没有饭吃。妈妈自告奋勇地说:“没有奶奶,还有我呀!”我一脸诧异,心想:妈妈来做饭,会不会做出来“黑暗料理”呀?刚想完,我就听妈妈说:“咱们两个人,做简单点的,一菜一汤足够了,就一个芦蒿炒肉丝,外加一个西红柿蛋花汤吧。”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两个菜还都是我喜欢的呢!只见妈妈系上围裙,摆开架势,把食材都洗净切好备用,不一会儿,就热锅下油,准备开始炒菜了。等油锅热了,妈妈先把葱姜等配料放进锅里,等香味出来,把肉丝倒进去,翻炒了几下,肉丝有七八分熟了,再把芦蒿加进去,一起翻炒过后,接着开始加调味料,撒了稍许盐,倒了点海鲜酱油,又翻炒几下。大概等了五六分钟,最后,妈妈放入了蒜末,瞬间一股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一盘芦蒿炒肉丝就这样出锅啦!妈妈赶紧把锅洗干净,又开始烧西红柿蛋花汤,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蛋花汤不一会儿也做好啦!

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妈妈的一菜一汤就端上了桌,我真有点目瞪口呆,拿起筷子尝了下味道,“哇,这味道太美妙了!”妈妈拉着我坐下说:“别说这么多啦,快吃饭吧!”我也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把饭菜“消灭”精光了。

妈妈做的菜可真好吃,没想到她居然深藏不露啊,看来我真是低估了她呀!

藏与露作文3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海明威说自己的写作如海上飘浮的冰山也是同样的道理,细节描述点到为止,留给读者限的想像空间,这便是艺术中深藏不露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的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却是智慧的表现。

深藏不露,不是对才华的扼杀,而是让智慧升华。就拿杨修来说吧,这位风流才子可是众所周知的,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千年难得的天才,可最终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杨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最终惨遭杀害。而相反,清朝的纪晓岚同样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从不炫耀,不仅替皇帝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还造福于人民。深藏不露不仅没有扼杀他的才华,还使他懂得用智慧游刃有余地立于官场,并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见,做人不必表露无遗,有时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使个性泯灭,而是让魅力迸发。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就学习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却受到一位音乐评论家的批判,说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他忙向老者请教。老者说,虽然你有天赋,但你过快将其表露出来会使你轻狂而无法超越自己。于是音乐家收起暂时的“光芒”,回到家里重新练习,终于在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轰动了整个欧洲。正是因为欧雷·布尔收敛“锋芒”,潜心修练,才铸就了后来的一代宗师。所以说,深藏不露并不是将个性泯灭,恰恰相反,它让个性展现得更加完美。

深藏不露,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正如诸葛亮隐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一条卧龙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等待明主的到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在韬光养晦中等待,终于迎来明主刘备的三顾茅庐,并最终成就三国鼎立的伟业。试想,如果诸葛亮张扬个性,在董卓、吕布、袁术之流前显山露水,又有何意义?深藏不露,让他争得了最好的时机。

因此,尽管社会竞争激烈,尽管有人鼓吹当仁不让,我们还是要适当地深藏不露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成就大文章。

藏与露作文4

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没有人去欣赏它,可是,等秋天一到,它那成熟后散发香味的果实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却能赢得人们的喝彩。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是藏,等它最后展现自己的时候是露,如果没有先前的藏,哪能有后来的露呢?所以我认为,藏是为了更好的露。

我个人比较欣赏陶渊明,他那清新隐逸的诗常令我陶醉,他当官的时候并不得志,作品也不多,可他隐居田园,过上“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当他把自己“藏”起来时,便创作一首又一首的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这些诗流传后世,让世人记住了这个藏而不露的陶渊明。他的“藏”便是为了更好的“露”。

越王勾践,当他面对国土沦丧,国破家亡的惨景时,没有选择继续同吴王抗争的“露”,而是选择苟且偷生的“藏”在,在这个“藏”字下,他受尽屈辱,为吴王“前马”,只为了有朝一日的“露”,回到越国后,他十年卧薪尝胆,终于有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倘若他当初继续抗争,也许就身首异处,哪有后来的展露锋芒?

三国时期,作为曹操的门客,杨修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可是,他却锋芒毕露,不懂的藏,最后遭到曹操的杀害。倘若,杨修不那么恃才傲物,而是保持低调,他又怎么会被杀?也许还会得到重用呢!他的死怪就怪在光芒太露,甚至盖过曹操的光芒,历史上这种功高盖主最后被杀害的例子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能领略到“藏”的奥秘呢?

今天,我们作为高三学子,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骄傲,把自己埋藏到这无尽的知识海洋中去,只有这样,等到来年的高考,在考场上,我们才会有资本大展拳脚,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学,笑傲考场。

露源于藏,藏即为露。

藏与露作文5

为人处事“气不可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否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一个人“藏”得太深,只能孤芳自赏、形影相吊。藏与露,是做人的艺术,但过于“藏”或过于“露”,必将适得其反。所以,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一句话,“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当你被社会所忽略时,你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没有了舞台,因此要展现自己,让社会关注你的存在,再“藏”下去,恐怕立足之地也难寻。当你已光彩照人,众人瞩目,可能会招来嫉妒的目光,此时若再毫无顾忌地“露”下去,可能遇到料想不到的烦恼、困扰,但若低调处事、谦逊待人却会赢得更多的支持,竞争对手也能成为合作伙伴。所以说,藏与露是为人处事的艺术,藏要有深度,露要不轻浮,才会使价值体现,使美丽变得更美。

藏与露应审时度势,锋芒毕露时不妨藏,无人问津时不妨露。李白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可正是因为过于恃才傲物,目无天子,故终不得志。杨修学富五车,可正因为“鸡肋”事件遭来杀身之祸。诸葛亮饱读诗书,胸藏玄机,虽隐居深山,可刘备仍三顾茅庐,慕名而至,终使一个大智者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主张露的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纵然功高盖世,才高八斗,可不善于自我推荐,又不曾遇到慧眼“伯乐”,最终还是深人未识,碌碌无为。所以说,藏与露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把自己藏得太深,什么事情都总是谦让推辞,别人就会体会不出你的个性。你在别人眼里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况且,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了认识和观点,却不能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总是压抑着自己,长年累月,就成了消极的能量,就会转化为有害的阻碍,慢慢侵蚀你的机会,剥夺你的发言权。因此,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得体方显美丽。

藏与露,恰到好处则为可贵。

藏与露作文6

又是新的一年了,锣鼓喧腾,鞭炮齐响,红火的灯笼已经高挂,喜庆的春联已经贴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喝着酒,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家。

大年初四,过“年”了,奶奶说“年”只有三天,初一、初二、初三,像做梦一般,“年”就这样过去了。初一拜年,家家户户都拿出瓜子、水果、糖果来款待亲友近邻;初二走亲访友,家人都去了姨奶奶家,我只在家中呆了一整天,未曾出门;初三又是繁忙的一天,亲戚朋友都来了,他们说说笑笑。

今天,来到姥姥家,就像电视中演绎的一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坐在家中,点头微笑,一辆汽车停在门口,女人举手投足间带着不屑的神情。那是舅舅的未婚妻,家里的气氛怪怪的,每个人都十分严肃的样子。

我感到十分压抑,便出门了,出门后便在弟弟妹妹的要求下开始了“长途旅行”。他们三个东走走西逛逛,从大东边一直走到大西边,从南边走到北边再回来。没想到他们只是为了一瓶饮料,一个玩具灯泡和一个糖果,竟走了几百米之遥到一个小店,路上更是笑声不断,弟弟把灯掉了,之后发现不是掉了,而是衣服漏了,掉在了鞋里......

之后,我们几个回家,吃了一点饭后,开始回原来的家去玩“大富翁”,那么幼稚的游戏,我们居然玩了两个小时。弟弟留下,我和父亲去了二爷爷家,那里都是大人,他们说着事情,十分开心的样子,我却不知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在瓜子和橘子的陪伴中,我又坐了一个小时,之后回自己真正的家,又是一天过去了,我的快乐去哪了?

藏与露作文7

艺术家几分钟的表演技惊四座,却不知其几十年来的台下苦练;作家名著享誉世界,却不知其几十年来的文学积淀。他们露出的,表现给众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真正的伟大在于他们藏在骨子里的才华。

著名作家周国平,多少年来从事哲学研究,他对人生深入思考,女儿趋势,婚姻因为女儿的惨烈失去也无奈放手,他说,灵魂只能独自前行,他藏起了悲伤,继续做着学问,却从不向外界显示自己强大的心灵,不为虚名,对做学问抱着始终如一的态度。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是我最为羡慕的一对爱人,他们是精神世界中的巨人,在他们面前,提及爱情都显得沾染了俗气。他们从不张扬成就,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过着平淡的生活,所谓“雪味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正因如此,他们得意将自己藏了起来,安全度过了“文革”的动乱十年,他们在那十年中一如既往的读书做学问,是少有的未被批斗迫害致死的学者,你可以说他们藏起了行踪,我说他们是藏起了学问的光芒,你可以说他们在灾难中幸存是幸运,我说这是他们懂得藏于露的艺术。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素有平生三不争:“一不与文人争名,二不与俗人争利,三不与无谓争闲气。”他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办新式教育,办实业,练新军,抵外辱。伟人曾评价他“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可他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为了民族尊严,他默默奉献,他不争的品格,正是他把自己藏起来的宝贵品质,他不耀眼,却是我心里的英雄。藏与露的艺术,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古罗马帝王玛克斯·奥勒留,他以皇帝之尊成为苦修的斯多亚派哲学家,他的《沉思录》中写道:“我深深懂得,人既不该为了琐事过度兴奋,也不该过度烦恼,我研读的斯多亚派哲学告诉我,我要去学习,而不能犯有诡辩、戏谑或卖弄学问的毛病,为人成熟完善,不受阿谀,能自治亦能治人。学习像是扎根,根牢固,才能长出健壮的树。”

奥勒留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炼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至于这本书,梁实秋先生在译序中邪道:“这本书更像是无意中留下的,稿本可能是其女婿和好友保藏起来的。”他从没想过他的思想会流到一千八百年后,他藏起了学问,如今这本书呈现在世人面前时,露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是智慧,宝哥总理说过,这本书作为他的床头书,可能读了有一百遍。

然而现实社会是浮躁的,人们往往爱滔滔不绝的讲话。“批评家”们往往有些又自以为是的抨击现状,假学者总以为自己第一,殊不知学问是做不完的,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人们稍有成就,即趾高气扬,一本正经却在胡说八道。藏露的艺术逐渐缺失,物欲的社会中,精神上的藏露泯灭在凡尘世俗。

“什么问题都回答的人一定是无知的人。”批判的大致如此。

藏与露是一门艺术,可内心丰盈的人是藏不住的,终要流露,且留给后人去评价。懂得了藏便有的可露,所谓藏,有另一句话解释:“好酒沉瓮底,渐入佳境。”

藏与露作文8

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她丢生活的态度十分乐观,整天都是笑盈盈的,我以为奶奶除了这些优点就没有其他优点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奶奶那是“深藏不露”呢!

好不容易熬过了上学的折磨,好不容易有一个星期天可以好好的睡一下懒觉,可是邻居李奶奶和王奶奶一大早在门口吵了起来,好不容易能睡个懒觉的我被他们的争吵声给闹醒了,奶奶看到我被吵醒之后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走向门口,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呀,王奶奶每天早上都要出去散散步,今天去散步时看见门口有一块纸屑,平时十分爱干净的王奶奶皱了皱眉头,想也没想就一脚把纸屑踹进了李奶奶的门口,没想到李奶奶看见了,心里自然不乐意了,于是就和王奶奶吵了起来,便有了刚才的一幕。

我以为奶奶听到这件事的原委之后会好好地骂她们俩一顿,管他谁对谁错,谁叫他们一大早扰人清梦啊?没想到奶奶什么也没说,把纸屑捡进自家的垃圾桶后,走到了门口,我心里想,可能奶奶现在才会说她们吧,没想到事实又出乎我的所料,奶奶语重心长地对王奶奶说:“爱干净是好习惯,可是把垃圾踢到别人的门口别人也不开心呀是不是?”王奶奶老脸一红,低下了头。

李奶奶也没有多说什么,原谅了王奶奶早上的事。

原来奶奶还是一个热心肠呢!怪不得我的奶奶从来没和邻里发生过吵架,而且和邻里关系很好,有这么一个奶奶我真是自豪呢!

藏与露作文9

李叔同曾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此言道尽了其一生的人生追求及最终所抵达的生命境界。

每个时代都不乏勇敢立于潮头搏击风浪的风云人物,亦有忘我出尘、守拙抱朴的归隐之士,露与藏便也在这一念之间。面对红尘喧嚣,名噪一时的李叔同选择了古刹青灯黄卷。曾享尽人间繁华的他,虔诚地跪倒在佛前,谦卑地摩挲着脚下的土地,灵魂却在归隐中升华。当好友夏丏尊看望他时,挥舞着细碎尘埃的阳光落在他打满补丁的僧衣上,夏丏尊默默流泪了。但在李叔同看来,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惬意静心,因为心无所求,不被名利羁绊,活得自是潇洒自如。当一颗看破红尘的心归隐于世,他却将最动人的禅语喻于世人。远方的路上,他那丰厚的灵魂诠释着他的不朽与伟大。

我想,将一颗澄澈而真挚的心显露于世人,将抱负与梦想深藏于心底,为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远方的路上,我依稀看到苏子悠然徐行的背影。“乌台诗案”之后,那个锋芒毕露的大文豪孤寂地隐遁于黄州,他将自己曾经的少年意气深藏于心底,但在冒雨前行时也道:“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子如一缕晨光在远方前行的路上微微发亮,当他将悠然而又谦卑的心坦露于世人时,其文名也悄然留于世人心间。

苏子的藏与露,为世人所深深铭记。这世间亦有后来人露出了世间最为澄澈的心,却也藏尽了自己所有的抱负与牵挂。

试想,若李白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又怎能吟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类豪气干云的诗句。若嵇康畏惧司马氏之权贵进而抵挡不了荣华富贵之诱惑,又怎会作出《广陵散》这一千古绝唱……这些人物身上坦露的高洁与风骨,留给后世的却是永恒的朗月清风!

懂得藏是一种智慧,而懂得露更是一种担当。藏与露往往是对立统一的。或许,这世间从未有绝对矛盾的两者,藏与露的人生态度亦是如此,将心显露,便无愧自己脚下的路;将梦深藏,以期拥抱远方更明媚的阳光!

藏与露作文10

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没有人去欣赏它,可是,等秋天一到,它那成熟后散发香味的果实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却能赢得人们的喝彩。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是藏,等它最后展现自己的时候是露,假如没有先前的藏,哪能有后来的露呢?所以我认为,藏是为了更好的露。

我个人比较欣赏陶渊明,他那清新隐逸的诗常令我陶醉,他当官的时候并不得志,作品也不多,可他隐居田园,过上“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当他把自己“藏”起来时,便创作一首又一首的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这些诗流传后世,让世人记住了这个藏而不露的陶渊明。他的“藏”便是为了更好的“露”。

越王勾践,当他面对国土沦丧,国破家亡的惨景时,没有选择继续同吴王抗争的“露”,而是选择苟且偷生的“藏”在,在这个“藏”字下,他受尽屈辱,为吴王“前马”,只为了有朝一日的“露”,回到越国后,他十年卧薪尝胆,终于有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倘若他当初继续抗争,也许就身首异处,哪有后来的展露锋芒?

三国时期,作为曹操的 门客,杨修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可是,他却锋芒毕露,不懂的藏,最后遭到曹操的杀害。倘若,杨修不那么恃才傲物,而是保持低调,他又怎么会被杀?也许还会得到重用呢!他的死怪就怪在光芒太露,甚至盖过曹操的光芒,历史上这种功高盖主最后被杀害的例子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能领略到“藏”的奥秘呢?

今天,我们作为高三学子,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骄傲,把自己埋藏到这无尽的知识海洋中去,只有这样,等到来年的高考,在考场上,我们才会有资本大展拳脚,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学,笑傲考场。

露源于藏,藏即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