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城散文随笔(通用20篇)

小城散文随笔(通用2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2W 次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城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城散文随笔(通用20篇)

小城散文随笔 篇1

曾经几次路过小城,感觉不错,但终究没有一次停下来,细细品味小城。小城于我脑海之中也只是概影罢了!

初次经过小城便给我留下了些印象。那天,天刚刚有了一些明亮,周围还是灰蒙蒙的一片。这时的小城给我的感觉特别的静,偶尔听到汽车喇叭的鸣叫和鸟儿啁啾声外,小城似乎没了其它声音。这与大城市的各种嘈杂的声音相比,小城的晨音是多么的纯净啊!早起的人们早已三三两两的分散到城边的地里。看!他们多么的勤劳!正在默默的劳作,没有一点声响,就像那边的风车,永远静静的转动着。

第二次路过小城时,天刚刚下过了大雨,雨停后的阴云还没有散去,小城在阴云与丝雨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清新。这个季节的小城,树木已经换上了新装,麦田已经铺上了一层绿毯。在微风的吹拂下,心就像水洗了一样,特别的清爽。裸露的肌肤在丝雨的点滴下,似乎寒冷起来,但大脑特别精神。趁着清新,爱运动的人们,早已换上雪白的运动鞋,尽情的追逐着;热恋中的男女,趁着青春,早已附在桥的栏杆上呢哝起来。雨后的小城就是这样的迷人,就这样令人神往。

最后路过小城,那天下着薄雾,四周模模糊糊,这时的小城显得特别的可怕。听人说过小城一个故事,那是过去许多年的事情了,有年纪的人似乎能够记起,但问及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大都不知道吧。话说从前有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父母的反对,男的因为相思不能与爱人见面,最终得了一场大病死了。后来女的知道了,于是跑到了山上,日日夜夜啼哭,后来因相思也死了,便变成了阴魂,每天清早都飘荡在小城的上空。听说每当云雾缭绕之时,若是仔细听,还仿佛能听到那女鬼哭泣的声音呢!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使小城变的更加神秘了。

小城虽然并不是十分的美,比不上周庄,更比不上乌镇。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是平淡的,是真实的。它是我曾经经过的实实在在看到过地方。我印象犹深。

小城散文随笔 篇2

寒风微凉,这个深秋的季节,是不该有东风的。东风一直是希望的象征,带来温暖,带来绿色的生机。这个深秋的下午一直感觉东风徐徐吹来,吹的路旁本已微黄的树叶透出了思思绿意,即将枯萎的花朵也摇摆着,展现最后一段精彩。仿佛是错觉,只是有风吹来。

我一直喜欢小城,喜欢那种小到可以从东看到西,从南听到北,不用走几步就能知道小城正在发生的故事,知道这座城里的人悲欢离合,感受得到小城的脉搏。

小城里一定要有商贩,推着板车,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喊着贩卖的物品。尤其是早晨,从不同的街道听到各具特色的喊卖声,偶尔还能听到几句讨价还价,此起彼伏。不知几时,却都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不知不觉间一起消失。这样的早晨是喧闹的,也是安静的。

随着太阳升起,家里人也吃过了早饭,大人们推着自行车开始上班,孩子们开始挨家挨户的喊着小伙伴,背着小书包,穿过不大宽敞的胡同,一边打闹一边跑着去上学,胖子总是在队伍的后边,一手拿着热腾腾的包子,一手挥舞着,边跑边喊“等等我”,顺便还要咬上几口包子。城不大,所有的人也就都熟识,骑着有些破旧的自行车,隔几步总会碰见熟人,都要打声招呼的。老人们带着马扎坐在门口,晒着舒适的太阳,眯瞪几下,感觉是要睡着了,偶尔有上学的孩子跑过身旁,老人总会醒来,微笑着目送孩子奔跑的身影。爱下棋的老人约在胡同口,摆上棋桌,泡上一杯热茶,偶尔是冥思苦想,偶尔是得意的表情,反反复复,一天的时光也就匆匆溜走。这样的小城是忙碌的,也是安逸的。

傍晚,约上三五好友,凑个酒局,吹吹牛皮,谈谈家庭琐事,街头街尾的八卦也会成为酒桌上的谈资,有时八卦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发发牢骚,也会对别人的私事充满好奇,不过这只限于酒桌,吃过了饭,男人们也就恢复了往常。我是不喜欢酒局的,一来酒量不好,没几杯下肚就醉了,二来总感觉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是不该留恋于八卦琐事中。

这座不大的小城,或许会有我喜欢的姑娘,直发,爱穿白色上衣,下身一袭长裙。她说她想去香港,琳琅满目,购物天堂,我说我想去西藏,那里有小城,或许是和这里并不一样的小城。

不管去哪,小城就在这里,可她在哪?

一阵风吹过,吹落了树叶,散了花瓣,进入小城,掠过脸庞。没错,是东风,秋天里的东风。

小城散文随笔 篇3

小城虽小,修鞋人却颇多。繁华的市场,偏僻的小巷,有简陋的修鞋摊,也有高档的修鞋店,万千之中,独爱一家!

最初也是慕名而来,穿街走巷,终于觅得“芳踪”,竟有小小的欣喜漫上心头:窄窄、小小的一间房,房前安放着主人修鞋的全部家当。方寸之地,放着一条长凳,几个马扎,井井有条。

修鞋人六十开外,消瘦但精神矍烁,有着干净的脸,干净的手,尤其是他脚上的袜子雪白雪白。我诧异了!见过太多的修鞋人,酱紫的脸,酱紫的手,分辨不出颜色的鞋子,脏兮兮的衣服,而他截然不同,不仅衣服整洁,而且腿上搭的围布都是清清爽爽的。

“坐。”他指指凳子,微笑着示意我把鞋子拿给他看。我赶紧把鞋子递到他手上。

他拿来一块抹布,仔细地擦过,双手捧着鞋,看了看,然后如木匠拉线般,聚焦在一点,拿来小刀,顺势割平,用砂纸精心打磨,然后用万能胶就那么一粘,双手再用力一按,几分钟就“大功告成”,速度之快,动作之麻利,令我叹服。修成了,他没立刻把鞋子给我,而是很惋惜地看看鞋,叹一声,从旁边的工具箱里取出鞋油、刷子,三下五除二,鞋子在他手中光彩立现。

“好了。记得勤给鞋上油,鞋子重在保养。”鞋子修好后,他仅收了2元。

来的次数多了,我发现他修鞋就一个诀窍:用胶粘。易也好,难也罢,他都有办法粘好,粘得严丝合缝,如同新买的一般。一次,我好奇地问:“别人修鞋用线缝,你咋不用?”“不好看,影响美观。”“别人粘的鞋不长时间,就又开裂了,你粘得挺紧!”

“胶不一样,我的胶贵,托人在外地捎的。”他话不是很多,但人挺实在。那次,我拿了儿子的一双鞋让他修,他看了看说:“这鞋不用修了,本身也不贵,坏了就算了,不必浪费钱!”原来他修鞋也有原则,我不禁肃然起敬。

他爱好钓鱼。有几次去了,店门紧闭,一问周围的人,都说:“不用等了,他不来,就是钓鱼去了。”

一水、一翁、一钓竿,好自在的修鞋人!

小城散文随笔 篇4

一路穿过崭新的柏油马路,两旁的绿化树似那百年的守护使者依旧屹立着,经过三三两两的“粉墙黛瓦”,猛然间有小松鼠窜过你的眼际,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倘若你放慢脚步,便会发现田园犬以一种亦步亦趋的姿态靠近你,许是在窥探?许是在打量?这时千万不要恼羞成怒,看家护院早已是它们的本性。

临近黄昏,整个村庄都安静下来了,空中升起了袅袅炊烟,从远处看,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门口坐着悠闲自在的老人和天真无邪的孩童,满头银发,蓄满胡须的脸庞,用深邃的眼神打量着你,慢悠悠地点上一口旱烟,享受这饭后的闲暇时光。

当你停下的时候,卸下背包,满足地凝视着这个被山峰环绕的校园,绵延的山脉,他们似乎还在继续那千百年来的传说,又似乎心平气和的对你传达着这份村庄的静谧,曾有朋友问我,是否发觉教学楼对面的山峰成W型?是的,它似乎在向我们悄悄透露这大自然无声的密码,让你捉摸不透,让你肃然起敬!

深秋已过,寒意慢慢袭来,银杏叶早已抵抗不住脱落酸,铺了满地,那别致的马头墙,倔强的矗立着,似是永远迎接我们的归来。枝头上的麻雀你侬我侬诉说着情话,让人倍感温暖。

寒冬的步伐已经“踏”上了房瓦,早起的清晨,屋内的热气还没有消失殆尽,往外一看,屋外的世界清冷如琉璃,推开房门,寒气迎面而来,丝丝扣人身心,连忙掖了掖衣服......

午后的阳光微醺,无风,浅浅淡淡地走在校园里,任那时间的相遇,传来清脆的声响,偶有学生跌跌撞撞的跑来,一脸懵懂茫然,见了我,笑着问声好,眼神里满是单纯和柔媚。

看着他们,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独自享受这安谧的时光,静听清晨鸟鸣滴落,书声琅琅,明媚的阳光洒满整座小城,会落下斑斑驳驳的影,微风吹过,树影,人影 ,风光旖旎,心中摇曳着对这小城满满的爱意。

小城散文随笔 篇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浙江的临安就在天堂的旁边。

临安这地名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客栈,或者驿站,当然是通向天堂的客栈。在那进而距天堂一步之遥,再回头俯瞰人寰,那种自得与从容,就使人生变得十分潇洒了。

临安是旅游名胜地,对于旅人来说这地名再贴切不过了。

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些引人注目的明星背后,临安偏居一隅,不显山不露水,只能算得上是小家碧玉,玉树临风,独善其身。临安是这些大都市的后花园,是红尘滚滚中人们心灵的避难所。临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身居大都市的人到了这里才知道“满目青山觉笋香”是什么感觉。临安人的生活舒适,安静恬淡,悠哉游哉。这么说有点广告词的嫌疑,可事实确实如此。

到过临安的人都知道,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临安的大小宾馆客满为患,各种车辆络绎不绝,各色人等接踵而至。他们衣着光鲜,感觉良好,带着大都市人的优越感,那份暂时逃离了名利束缚的轻松,那份临时的放松、潇洒与满足,使他们神情自若,左顾右盼,煞有介事,呼朋唤友,指点江山,放浪形骸。他们饱览了青山绿水,品尝了野菜鲜笋,舔净了心灵的伤口,缝补好了破碎的心,带着蓝天白云般的好心情又回到名利场中去了。

旅途如此,人生莫不如是。人生就是一次旅途,当然是单程的,人在世上所求的大概也就是临时的安定,生命以后才是永恒。

临安这地名透着更多的哲学意味和人生真谛,还有一点悲剧气息,似乎将人生说透了。临安就是人生的客栈,谁来到人世间不是临时的呢?无论荣华富贵,穷困潦倒,飞黄腾达,艰难困苦,不都是临时的吗?不都如过眼云烟吗?人生是临时的,这道理谁都明白,人们企求的是临时而安定。人们在名利场中拼博厮杀,往往忘记了安定,变得浮躁功利,争强斗狠,贪得无厌,弄得形态丑陋,俗不可耐。于是,他们需要到临安去安安心,定定性,“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所以就来了,所以又来了。

临安给人心灵留下的印象是伤感的,惆怅的,留恋的,向往的,也是纯净的。给这地方取名字的人无疑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渗透了人生。

临安距杭州不到50公里,坐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这点路程实在是小意思。在临安当一介良民,舒舒服服、安安稳稳地过完人间的日子,待时辰一到,一步就可以跨入天堂,方便极了。

小城散文随笔 篇6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信步行走在南沙区的小巷中,我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老歌来。番禹南沙是一个临海小城,面朝珠江口,坐望深港岸,海阔天空,自然舒适。

国庆黄金假,我没有去名川大山旅游,而选择在番禺南沙小住了几天。听码头的渔民说,这个临海小城是真真正正填海填出来的,从清朝道光帝年间就开始这项宏大的造地工程。每围海一圈,填了一圈,就称为一个涌。从二涌到现在还在填的二十涌,一涌一条桥一个镇。而这么多个涌,要数五涌的万倾沙和十四涌的新垦热闹些。十六涌是现在广州的著名旅游景点百万葵园,到了十八十九和二十涌就是鱼塘基地和码头居多了。

相比广州市区,这里可谓是一个纯天然的小城。当我杞人忧天般感慨如今的天不再蓝时,番禺南沙是一个例外。这里的美,已经让我不再想用多美的字词去描述,因为稍加词藻,就不会是浑然天成而尽失自然了。这个小城,没有古色古香的楼宇,但多的是半中半西的建筑。楼层不高,最多的也就五层。因此,你看不到鳞次栉比的摩天楼。走到哪儿,你都能觉得,天是那么的广阔。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每一阵风,都是那么恬静细谧。卖海鲜的当地人说,这是不含杂质的海风。确实,清静得纤尘不染。整个小城,不见一座重化工业型的工厂,有的只是广袤的稻田,莲池,鱼塘和果林,不是农庄便是渔家。

我是个爱向日葵的女生,于是在某一个启明星刚刚升起的清晨,便前往令我神往已久的百万葵园。晨曦之光柔和舒适,清爽的海风抚着脸庞,进入葵园那一刻,我更是心头一悸,那股浓浓的花香迎面扑鼻,一瞬间就让我宁静了下来。晨露,晓风,草香,全部搅拌在一起,足以让人感官失灵。葵园并非只种葵花,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儿,或是嫣然若笑,或是含苞待放。我悠悠漫漫穿梭在园林中,感受着周围沁人心脾的空气。而当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内心竟然不自觉多了几分激动,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成片的向日葵跟随着阳光一点点地转动,每一个花瓣都尽力绽放。多灿烂啊。如果不是怕打破这片宁静祥和,我定会在那里尽情奔跑,放声歌唱。

直到快离开南沙时,我一转念想,这里也许是叫不上城市的,因为它没有城市才有的热岛效应。这里的夜空是那么深邃的。孩提时代,数不清的星星可以陪我度过每一个夜晚。随着岁月的流逝,星星也一颗颗没了影迹。可是在这里,我却找回了童年的脚印。每一个夜晚,都有数不完的星星,你完全不用怀疑是不是错觉,伴着微凉的海风,安静地望着夜空,也可以是人生中极大的享受。

关于小城的一切一切,请恕我墨少笔断吧。在那里的几天光阴,将是我人生体验中极为宝贵的一笔。留白许多,这样以后有时间的话,才可怀想。

小城散文随笔 篇7

我是一个多梦的女人,前几天连续几次梦到小时候的家,一个面积很小的房子。那个房子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家,至今我都能清楚地说出家里的摆设。两间房,进了门就是火炉,是整个家最温暖的地方,另一间挂了一幅蓝色的门帘,放了两层的床。全家人的日常活动就在不到8平米的前间,但却弥漫了亲情的温暖。尤其是在寂静的冬夜,一家人洗漱完毕,围着火炉,稀稀拉拉地拉着家常,柴火烧燃后发出的哔哔剥剥的响声,与水壶里煮沸的水响,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大人们习惯泡一大杯热茶,再就着炭火点燃一支香烟,他们的轮廓,在明灭的烟火里模糊而亲切。那时,我们整天饥肠辘辘的,总想吃东西。家里可吃的东西也仅是洋芋,围着炉子烤洋芋便成为我们童年最快乐的事,那种让人馋涎欲滴的香味,就在无数个温馨的冬夜里肆意飘荡。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里相当于一个小区,小区不大,都是面积一样大的平房,房后是一大片洋芋地,夏天开着淡紫色的花,这就是我童年的乐园。小区的前面是一条马路,是当时县城的中心位置。一条窄窄的小巷把小区分成两部分,小巷就成了穿插于县城中的过往之地。

我家住在靠近巷子的前方,十几米外就是马路。我读小学时,来来去去的就经过巷子,逢下雨天,路上就是大大小小的水坑,有人会在积水处放上几块砖头,以便过往的人不至于踩进水里。每到路不好走的时候,我常常会贴着墙边,用手扶着墙,沿着墙根高一点的地方走,一步一步,像是跳舞。

学校很近,穿过马路再走一条巷子就到了。学校是在村里,也就有了七拐八弯的巷子。一年级时,教室是一间单独的房子,三年级时,又到了另一个院子,五年级时好像又到了另一个院子,就这样,小学时期,我在七拐八弯的巷子里来回地走。

那些小巷,如同一张地图,上面印满了我的小脚印。

那些小巷保留了很多年,直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高原,吹醒了我们这座小城。童年时漆黑的路面如今已变得光洁,以前的碎石子、烂篱笆所组成的路面,如今已由“崭新”的柏油路面、水泥路面所代替。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很多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如坛城文化广场、池卜卡商业步行街、中心绿化广场等。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电视机、电冰箱、家用汽车在以前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而现在已经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家用品。以前盼到过年才能吃上小鱼小肉,如今是天天过年,吃素倒成为时髦,成了体验返朴归真。手机、电脑、因特网这些看似高科技的东西已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普通消费品。昔日漆色斑驳、破旧不堪的古城,经过修复保护,如今已是街道古朴,房屋整齐,商铺酒吧林立,游客络绎不绝。具有137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又重放异彩,以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CCTV20xx年度《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大奖,成为迪庆发展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又一大亮点。

有一组数字资料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给这座小城带来的变化。1978年前,香格里拉县城仅有一条街,沿街建成的单位房屋有新华书店、中甸二旅社、医药公司、县商业局、州邮电局、县人武部、县文化馆。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甸县城“一条街”规划工程才实施完工,同时建成第二条街━━和平路。1977年9月,为庆祝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20周年,中甸县城街道才开始安装路灯。首批路灯装置在主街道长征路,路灯有盖无罩,无自动控制装置,人工操作,早闭晚开。建塘镇人畜活饮水,从古以来到解放后30多年间,以饮用龟山脚井泉为主,新城区初建时,各机关单位都打井水供饮用。到1985年,县城自来水厂才正式建成供水。

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xx年,香格里拉县城实际面积由1985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11.8平方公里,增长173.5%;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985年的18.6平方公里扩大到23.6平方公里,增长127%;城市人口从1985年的1.4万人发展到4.6万人,增长328%,城镇化水平达27%。到20xx年,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的城市道路总长达29千米,面积达69万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道路13.2平方米;有城市路灯3408盏,路灯亮化率95%;城市规划区绿化覆盖率达23%;城市供水管网总长35千米,供水覆盖率达97%;建成日处理50吨的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和日处理1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达183万立方米。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县城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了,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个崭新的高原藏区生态旅游城市正在滇西北高原崛起。

我不知道留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小巷意味着什么,也许是童年的足迹,也许是小城历史的见证,也许是一种岁月,也许只是生命里的一些过往。

直到今天,我漫步于城区时,虽然昔日大多用油毛毡盖就的街道,如今已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但仍能凭着方位,清楚地指出当时那些小巷的位置,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而记忆不会消失。

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也被各种神韵和内涵所吸引,但每当回到从小生活的这座小城时,那一份欣喜与自豪总会油然而生,因为无论是从哪里回来,那一片湛蓝的天空中总有一份诚挚的眷恋,来自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更源于对香格里拉湖光山色、人文风俗和悠久历史的了解。

到过香格里拉的游客都对这座小城的洁净美丽赞不绝口,感觉在香格里拉的日子里,心情都觉得特别敞亮,因为这蓝天、白云下的城市,融合着纯朴的民风、蒸腾向上的经济发展,人也会觉得神情愉悦,怡然自得。

我知道,我的小城,对于任何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都有着怡情的神奇魔力。

向南行,那美丽的古城,清净的石板路,或笔直,或蜿蜒,那无处不在的靓丽,总是将你的怡然心神和笑容保留得很久很久。或许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亮点,可是我感觉自己的城市综合的、整体的魅力内涵,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小城散文随笔 篇8

一个清风拂面、月色朦胧的夜晚,我漫步在建湖大桥的人行道上,一边享受晚风带来的惬意,一边欣赏塘河两岸怡人的风景。凭栏远眺,一座座高大建筑上灯火闪烁,象是镶嵌在夜空中的蓝宝石;高高的塔吊伸展着巨人的臂膀,正在勾画城建新蓝图。悦耳的音乐插上了翅膀,象精灵似的在小城的夜空久久回荡。近处,人称苏北上海滩的西塘河风光带,更是美丽动人。沿岸的彩灯光源悠长如带,绚丽夺目,与月色星光交相辉映;一对对情侣相偎相拥,绵绵细语,编织未来的梦……西塘河啊,你以母亲的情怀,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居民、田野与村庄,也温润着发展中的小城。

望着令人陶醉的夜景,我不禁心动情涌,感慨万千,当年小城旧景又依稀重现眼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被安置在小城工作。从此,我与小城朝夕相处三十余年,与其结下了不解情缘。那时的小城旧貌,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南自缫丝厂,北至神台桥,南北一条街,人家尽枕河;人民饭店、东风药店,在当时可谓鹤立鸡群。小城周遭几乎没有公路;不过漕运还算发达。当时小城最热闹的地方当推轮船码头了。大小船只一色“丁”形抵岸,动辄绵延千米,场面甚是壮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苏北大地,也给这座小城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如何抢抓机遇,描绘小城发展蓝图,是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思考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得富,先修路”,一场筑路修桥的战役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我有幸参加了湖中路的建设工程。从地质勘探到路线确认,从奠基伊始到路段竣工,历时六个多月。在紧张施工的日子里,我与施工人员日夜战斗在一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工地上,机声轰鸣,马达欢唱,挖掘机、推土机、滚压机、载重车辆昼夜不停地运转。在机械欢快的奔跑声中,路基一层层垫高压实,路段一天天延伸。怎么也忘不了,那年国庆前夕,湖中路全程通过鉴定验收。在庆功大会上,我与工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载歌载舞,喜庆的泪水濡湿了衣衫。电视台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我们自豪、骄傲与激动的历史瞬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小城不断长大。此后,我们相继完成了三纵三横的路政建设工程。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人口迅速攀升,一个新城区就这样在里下河平原上悄然崛起。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工程。我们十分理解人们对故土的那份情感,更让我感动的是绝大多数被拆迁的市民朋友为大家而奉献小家的忘我精神。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头油然升起无限敬意!

如今,我虽退休数年,但仍关注小城前进的步伐。又是一阵凉风从身边掠过,夜深了,我沿原路返回。望着身后的这座小城,感到无比欣慰。三十多年来,我与小城昼夜厮守,相依相伴,走过了多少沧桑岁月,共同经历了欢乐与艰难,与其结下了深情厚谊,比兄弟情长,似战友情深。小城的旧貌新颜都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小城散文随笔 篇9

北方已经飞舞雪花,而南方的枝头,却仍有花儿正艳。

在这座美丽的小城,能登上榜单的花朵,有朱槿、三角梅、也有秋棉。朱槿的鲜,三角梅的热烈,秋棉的淡雅算是这个季节里大自然特别的眷恋,它们出没的地方总仿佛一幅幅被精挑细选的油画陈放在人世间,它们构成城市个性的名片,并与世界和谐镶嵌,或汇成湖,或堆成山,或绵延成道路,让城市长出无可挑剔的精致与庄严,流连着仿若朝花夕拾的变迁。

美丽的花与青翠的树在此蜿蜒,一半因为积淀,一半因为心愿。亚热带气候的绵延加上靠近海边,冰天雪地显得特别遥远,而人们在道旁精心栽种的这些光鲜,在沐浴了靠近赤道的阳光之后,便拥有了不老的容颜,它们经历过春天,也经历过秋天,却始终葆有青春无敌的耀眼。

尽管也有梧桐落叶随风,但作为秋的祭奠,更多的时间,生命把周边度化成丰年,它们努力舒张,尽情吐露芬芳,不拒绝幻灭和流浪,不拒绝尘烟和迷茫,浑沌或纯粹的激昂,始终洋溢着古道热肠。

在人们的记忆中,争奇斗艳很有可能会将流年或烟雨驱离,但在这方土地,人们只要睁开双眼,花开花谢总能提前要约,满足您的期待或令您无比怀念。

小小的一座城,河岸边的草青了一年又一年,路边的树果实挂了一遍又一遍,人世间来来去去的云烟仿佛却始终停留在原点,它们不知有无从前,也不知有无明天,以最合适的距离远离沧桑和巨变。

顺着路沿,人们很容易看到天色深深浅浅,葱茏忽隐忽现,在隐约的楼宇中间,墨绿或火红串出许多意外的惊艳,有香飘千年,也有幸福满园。

蜂蝶生活在桃花源,就像人们安乐在伊甸园。它们采集、酝酿,也收获和释放。它们美丽的翅膀经常出现在视线的周边,带着流动的写意,也带着辉光和理想,炽热如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各种希望。

江水如带,款款绕城。尽管流水并不是这个季节的特长,但淙淙显然也是一种向往,它们从来时的铺张,到去时的明亮,一直在喻示喜悦和成长。

阳光同样明亮,它们的飞扬有很贴心的磁场,它们在行进中留下安详,也留下温暖的榜样,有岁月那么豪放,有情怀那么明朗。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猜测,这究竟是谁的故乡?

不见昼短夜长,红花绿叶满庭芳,大道两旁,天是自由的方向,桥和路直指南山,和风爽朗,仪态万方的秋水像待嫁的新娘!

小城散文随笔 篇10

修武,周代之前称宁邑。商末武王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所以改宁邑为修武。自商末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算得上是座古老的小城了。

我自来喜欢安静的城市,对郑州、北京那样喧嚷盈天的都市并没有深切的认同感,所以每每被问及为何不去大城市找找发展机遇的时候,我总是默默把自己当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诚然,小城镇也不胜枚数,或风景绝佳,或人文悠久,或素朴淳厚,或鲜活明丽,比修武更优的也不在少数。我初来此地时,窝在小小的职工宿舍里,半面墙都是雨水渗漉的湿渍,每每下雨天,离墙三尺都能闻见雨水裹着泥土的潮味,老旧的电线就那么赫然挂在湿墙上,害我晚上睡觉都睡得惊魂不定,生怕它连电着起火来。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上帝不小心丢在犄角里的一粒干瘪枯瘦的种子,早被上帝遗忘,只有自生自灭。然而,岁月实在是个奇妙的存在。匆匆十年,我这粒干瘪枯瘦的种子居然也生根,萌芽,开出绰约的花朵来。而这绰约的花朵,也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脚下安静的小城。

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我的心忽然靠近了修武。是在和两个小伙伴一起买菜做饭啃水果的时候?在端午节被同事争着邀请回家做客的时候?还是在街口买好了煎饼却发现忘带钱包,摆摊的阿姨热情洋溢地直摆手,说“没事没事,先拿上吃,下次给,一样的”的时候?总之我是无法理喻地被这个小城俘获了,沉浸在它的味道里,描摹都描摹不出它的好。

喜欢它的百家岩、它的竹林七贤、它的古今运粮河,更喜欢它的烟火气。

天蒙蒙亮的时候,门口的烧饼摊就开始登场。抓一个面团,揉几下,压扁,塞上一小戳葱花,往炉壁上一贴,过一会儿,就能闻见淡淡的咸香味,裹着椒盐和芝麻的咸香味。随着这淡淡的味儿,修武这座小城就眯缝着惺忪的眼睛醒来了。环卫工窸窸窣窣扫地的声音,学生嘻嘻哈哈结伴上早读的声音,偶尔驰过的的士的声音,渐次拉开的店铺门面的声音,迤逦而出,就像是刚转出山涧的一缕细泉,清泠泠地在碎石上滴答而过,曳一枝野树的柔条,逗一朵山花的软瓣,欢欣地蹦跳着向前。

再向前一点,声音就闹起来了:雀儿的叽喳喳的声音,鸽子的叽咕咕的声音,渠子里青蛙呱呱的声音,河塘里鸭子嘎嘎的声音,还有每晨必达的“黄瓜黄瓜,新鲜的黄瓜……”的叫卖声。这会儿,小城的“细泉”已经从“滴答”而“哗哗”,开始有中流击石,开始有砯崖高歌——人声三三两两地多起来,冲水洗车的,操持早饭的,孩子哭闹的,大人连责带哄的,等等。四个轮、三个轮、两个轮的车,也撒欢似的穿梭起来。穿梭一阵子,街巷两侧的店铺广告的广告、放音乐的放音乐,“哗哗”就瞬间变成“滔滔滚滚”了。

每天伴着这节奏晨起,我总是不由得感念活在这十丈红尘的烟火气。江南虽美,却终究只是一幅画。画中静谧的雨巷,温婉执着油纸伞的素手,氤氲的是江南人的梦,于我,则不过是程途一瞥——尽可以欣赏流连,结果却仍不免为了五斗米辗转离开。修武这小小城邑却不一样。我的心贴近它,我的脚植于它。白天,晚上,它细碎的烟火气弥漫在我骑车时纷纷倒退的树影里,弥漫在我静坐时星星零零飘散的尘埃里。

它是我的,我也是它的。

无须言语,就这样宁静安然地,揉碎在它袅袅的时光里,柴米油盐都平空生出了浅浅的韵致来。慢慢的节奏,浓浓的烟火,像一个古旧的城堡,一张发黄的照片,或者,只是三千年前商末逸散开来的一缕清风,简单,自然,由不得我不爱。

小城散文随笔 篇11

严冬的大雪依旧漫天的飞舞着,纷纷扬扬的洒落在呼兰小河上,这条河被严酷的冬日禁锢着,封锁着再也流不动了,挣脱不掉寒冷的枷锁,终于,在萧寒寂静中睡去了。

这条河曾经滋润着这方朴实纯净的土地,养育了呼兰小城的每一个人,无论光阴更替,四季回转,她依旧守护在那里,寂静,慈爱的呵护着那里的生灵,一草一木都会叫她母亲。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半部红楼让别人去写,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萧红留给她再也无法回去却又渴望留下的人世的最后一句饱含深刻而又无奈的话,这个人世曾经有她遭受过的苦难心酸,也有曾经难忘的欢愉留恋,可是她却不得不说再见,再见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人间。因为生活带给了她太多的苦难,命运让她遭受了太多的心酸,所以也理所应当的为她的人生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茧,然而让命运始料未及的是她用血和泪浸透了那张厚茧,翩翩成一只在寒冬的讽刺与嘲笑声中跳舞的蝴蝶,在挣扎期待中幻想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幼年丧母,封建的地主家庭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的温馨,更不曾有过家的温暖,相反,留给她的却是一段苦痛的回忆和一段悲剧的开始。假如说她的童年真的存在过幸福,那就应该是她与祖父共同生活的那段温馨的时光,一位慈祥的长者和一个天真的女孩,在那个令人窒息的阴暗冷酷的牢笼里竟然也会寄存着一份温馨,那时的萧红所能得到的每一份爱中都深深的镌刻着祖父慈祥年迈的身影,也是这种毫无保留的慈爱让萧红的童年不至于太过荒芜。但春天依旧不会太长,几经辗转,漫长的冬季依旧会来,等待她的依旧是冰冷无助与苦痛孤独。

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带给她真正想要的幸福,个性倔强的她背离了封建家长的意愿,选择了离开,从此开始了那段带给她希望又带给她苦痛的爱情之路,生活的穷困潦倒,感情的极度空虚正在慢慢地侵蚀着她的躯体,血淋淋的大口正在一口一口的撕扯,活生生的吞噬者她残存的温暖与信念,可是她却像一棵冻僵的小草,依旧坚信着春天还会回来,不会那样无情的弃她而去,生活的冷漠反而激发了她渴望得到爱的本能,哪怕外面是漫天大雪,而她的心却依旧温暖如春,本来就缺少爱的生活是她在无助凄冷的处境中寻求力量与幸福的催化剂。

生活的窘境,感情的不顺,病魔的纠缠,一切的不幸在她看来都只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一个黑暗专权的封建家庭对一个本应该逆来顺受的女人本来就是不屑的,而她却偏偏选择了抗争,这究竟是她自身的不幸,还是那个时代的不幸?没有人教她如何去面对残酷的生活,她只是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顽强倔强的活在属于她的时代,她用写作填补着生活的空白,用写作寄予着她对世界的残存的爱恋与温暖,她从未绝望,哪怕生活总是强加她太多的失望,哪怕她总是活的伤痕累累,却依旧步履蹒跚的走在属于她的风雨生活路上。

呼兰小城曾经住着她的祖父,如今葬着她的祖父,此生最大的幸福与温馨全部都埋葬在祖父的坟墓中,或许那些幸福温馨会在春来时开成满山花露,缤纷绚烂着整座呼兰小城,摘一朵戴在小姑娘美丽的发髻上,亦或是化成燕子嘴上的一块儿春泥,就可以去构筑爱的暖巢,有了它就再也不用害怕外面的冷风骤雨,专心做着那个陶醉甜美的梦,在梦中有祖父慈祥的笑声,有母亲不曾离开的身影,还有她一生最最留恋的那些温馨片段,一串一串的串起来,戴在她那承受过生活重压的脖颈上,应该算是生活对她最好的补偿吧?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正如萧红所坚信的那样,呼兰河水早已解冻,花好,月明,只是早已不见那时的萧红,萧军曾说“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全世界的男人的罪过!”唯愿有明月的清辉陪伴,你不会过于孤寂,清脆的鸟鸣可以为你带来一丝清馨!

小城散文随笔 篇12

小小的山城,枕着青山,抱着小河。山水是这座小城的伴侣,街灯是这座小城的灵魂。夏夜,一座山静静的隐在小城身后,一条河流,温柔的躺在小城的怀中,一城灯火让小城展示出万般风情。

夕阳西下,小鸟归林。白天进城的乡下人勿勿离云,分散到城外的四面八方,原先从城中出去的人在急着回城。傍晚的大街,车辆来回穿棱,汽车的鸣笛声浸染着黄昏时的小城。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宽大的广告荧屏闪亮着五彩缤纷的画面,流动的LED流动字幕映射出门店的身影。高楼在景观灯中,在月光下,显得影影绰绰,真是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小城最美的时刻,就是傍晚时分。

小巷,是小城的脉络。米兰,茉莉,栀子是小巷的夏花。当小城白日暑热的逐渐散去,这些夏花的芬香从主人家的阳台弥漫到小巷。花香是家居的味道,也是小巷的味道。小城夏夜的热闹是从小巷深处的家居阳台开始,白炽的吸顶灯,照亮着阳台,这是小城人家的生活习俗,若是有人在家,必亮阳台的灯光。以此来体现小巷人家旺盛的生活气息,万家灯火让小城置身于灯的海洋。

宽敞的金石大街是小城的中轴线。入夜,花的旗袍,花的裙子,花的绸衣从高楼,从小巷款款飘忽到大街,汇成了一条花的河流。此刻,溜街的人是香的,也香了金石大街。夜晚的金石大街,少了许多白日的喧闹,偶尔间,街中有小车驰过,但没有车笛声,过往的车辆似乎不想袭扰夏夜小城的宁静。一对恋人站在人行道边桂花树影下,时而牵着手,时而相拥在一起,一旁经过的路人对此似乎见怪不怪,热恋的举动应该受到夏夜小城的包容。走在夏夜的大街上,若是碰到熟识的人,彼此点个头儿,或相视一笑,这时,各自的心中,自有一种默契,都不想打扰对这美好夏夜的享受。

金石大街与莲花路交接的十字街口,是一处小吃夜市。膻味的羊肉串,辣味的鸭脖,奇香的臭豆腐干。若是驻足于前,不偿点会移不开脚步。弄得我每餐的晚饭,得先让胃预留点空隙,为的是参与一下夜市小吃的热闹。离小吃不远,是小城的步行街。蓝月亮酒吧在步行街的二楼,轻快舒缓的音乐从酒吧窗口溢出,酒吧内,烛光摇曳,灯光迷离。新来的调酒师象耍杂技一样,抛接着酒瓶,麻利的为客人配着美酒咖啡。几处台桌,正坐着客人,客人们边喝着咖啡,边轻轻的交谈着或脉脉的相望着。浪漫的气息弥漫在酒吧。

商店和超市是夏夜逛街人最惹眼的地方。据说晚上的生意都比白天的旺。明晃的灯光下,货架上的商品更显得琳琅满目。超市购物的过道纵横交错,人,漫不经心的走在过道中,时而挑挑物品,时而瞅瞅货架,此景,很象游在河中群群溜动的鱼儿,时而触触水中的石子,时而咬动着岸边的水草。真正购物的人不多,多数人都是逛逛夜晚的超市,也是为了聊一下夏夜那份闲情雅致。

南门大桥是连接南北两个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桥面应该是一种被地理环境逼仄的街景,它是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日落黄昏时,站在大桥上,看西边落日的斜阳,看远处如黛的青山,看桥上人来车往,看桥下水中高楼的倒影。入夜,漫步在桥上,晚风不期而至,宛若姣柔的女子,从远处蹒跚而来。沐浴着桥上的柔和的风儿,让人惬意无比。

大桥的南边连着毕升大道,南边桥头的两边,有两处广场,东面广场叫毕升广场,西面叫钻石广场。白天,这两处广场如漂亮姑娘的脸颊,衬托着河流,衬托着大桥,是小城是美丽的风景。夏夜,广场不如城内安静,这儿显得喧闹些。东广场,自然地分着几个功能区,有舞蹈区,有儿童乐园,还有小孩子学绘画、学剪纸、学音乐的文化区。西广场则是业余文艺爱好者的活动区。广场临近河流,地域宽敞,空气清新,正是人们夏夜乘凉、游玩和娱乐活动的好去处。

广场一入夜晚,音乐响起,河风随着乐韵,舞者踏歌而舞;在游乐场,儿童骑在的童车上,童车载着长辈的爱,在欢快的转动着;在儿童文化区,剪纸的,画画的,拉琴的比比皆是,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导下、帮助下,都做的很用心,完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西面的钻石广场,一些戏曲爱好者,唱的多是黄梅戏,随着伴奏的乐曲声起,轻柔婉转的黄梅戏曲调荡漾在广场的上空。唱的精彩之处,会引起周围一片掌声和喝彩声。热闹的广场,无处无不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小城的夏夜,还有一处值得休闲的地方,那就是地处鸡鸣尖山边的文化广场。广场背倚鸡鸣尖山脉,几株高大四季青树将文化广场的舞台笼罩在大树的怀中,别有一番风景。那夜,此处正在举行英山民风民俗主题晚会。《十把扇子》是英山乡村快炙人口的民间小调,此时,搬上舞台,由两名演员以歌舞表演的形式演出,演出了英山民风的纯朴,也演出了民间传统道德的深厚。“大月亮,细月亮”曾是我记得的儿时歌谣。当演到这个节目时,此时,只听到一种稚嫩的童音,在台上有节奏的朗颂着:“大月亮,细月亮,哥儿在屋里做篾匠,嫂儿在屋里舂糯米,糯米香,换生姜,生姜辣,换菩萨,菩萨高,换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啷啷的童声朗颂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演员,手举“月亮”样的道具,做着与朗颂声同步的舞蹈。精彩的`表演,不亚于央视春晚儿童节目。在夏夜,文化广场经常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文艺节目,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夏夜文化生活。

夏夜,今晚的夏夜,无论是小城原籍人,还是勿勿而来的它乡人,都是这个夏夜小城里的宠儿。夏夜温馨薄暮凉,让和善的微风推开你情感深处严严关闭的心窗,让清新的空气亲润你身上每一寸暴露无遗的肌肤,让你深深感受这个小城夏夜的美好。

小城散文随笔 篇13

三月,西北的小城还是一片荒凉。没有枝头的黄绿偷偷抽新,没有柳絮纷飞吹起的绒绒的风,没有桃色的花苞明媚满树。还好,天气渐暖,指尖掠过阳光的弧度,像是夏天的蜻蜓点落的溪水,在风里,在头顶清澈的天空里,汩汩而过;像是光着脚丫在绵软的细沙上踩过,小心翼翼的,却还是跌进了三月,遇见了你。

正月还未过半,新学期就跟了上来。带着慵懒的睡意从单车上下来,校门依旧朝西,我看着警卫大叔军绿色的背影安静地走过去。天上的星星还未散去,我听见前面的男生软软的哈欠声,心上像是一只猫的脚印轻轻的踩过。空气中淌着清新的呼吸,男生的背影笔直高大,单薄的校服兜裹着风儿,我紧紧地跟在后面埋头看前面的鞋子点点落落,细长的影子一直伸到我的脚边。想着想着,空气里的尘埃都明媚了起来。

再抬头,前面的晨风陡然成空,我的目光寻了又寻,却再抓不到那个身影,只好低头再走,脚尖踢起零散的碎沙。突然,身后响起的声音伫立了脚步。转身,却看见他。朦胧中,他干净的笑容像是打了一束光,清晰,明亮。好多年,他长得好高,眉眼间却还掩不住青涩,还是爱臭美,喜欢白色板鞋,啊,是那双鞋,和刚才前面的那个人…隔着几步远的距离,他一字一句的说,嗨,还记得我吗?

然后呢,所以呢,我该说什么呢?我不禁迷茫了,眼睁睁的看着他轻快地跑过来。他笑得更灿烂了,喂,你不会真把我忘了吧,还是我现在太帅了,你认不出来了呢?

呵,他的自恋还是一点都没变。我看着他,挤出一个好看的笑容,嗨,好久不见。是啊,以为不会再见了呢。

“对啊,你一点都没长哎,小学的时候在咱们可是一样高的。怎么样,没想到吧,有没有被惊艳到?”

“额,还好。”说着继续走着。

“我知道你刚才走在我身后的,想吓你来着,又怕你会装不认识我,那我就糗了。”

“哦。”我的脑子乱乱的,真想快点走开。

“你在哪个班?既然相认了,我会去找你的。”

“我到了,”我指着班牌说,“拜拜。”说着便将门关上,隔着空气的厚度,我感到自己心里五味杂陈。我想到一句话,张嘉佳的:故事的开头总是适逢其会,故事的结局总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放学的时候路过高三教学楼,五楼楼顶上悬起的好多红色横幅,洋洋洒洒斗志昂扬一直拉到楼底。还有三个月,又会有一场腥风血雨。我想到那个人,却是好多年。

我知道我们都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个梦悄悄地化了。

小城散文随笔 篇14

腊月,久违的阳光很清澈地大面积地淌下来,淡淡地带着节日的甜味,浮动在这座小城的上空,无数楼宇和房舍错落地蜷卧在绀蓝的天宇下,几乎让人误认为冬已过去。可是,昨天还是寒气逼人,冷风固执地往骨子里灌呢。

隆安蝶城,这座被青山与绿水环绕着的南国小城,季节不像往年那么暧昧。

街道像经过处理过地收缩着,逼仄得狭窄而拥挤,尽管街道两旁的小叶榕已经被砍掉枝叶,剃了光头,剩下光秃秃的驱干,但仍没有往日的舒展和宽阔,两旁的商铺前都人来人往地挤满骑楼。带有韩国风尚的服饰仍是年轻人主流,有短裤套在长裤外的及蒙古靴配长裙,有大衣下露裸着脚踝之类的,这些牌子的非牌子的,打扮起来都让年轻人牛气大足。风是热烈的,两个年轻人手挽着手,一个是女孩,另一个枯草样的黄发往上飞扬,衣着和相貌均辨不出男女,突然想起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来,不禁哑然失笑。

农贸通往旧百货的民安街,报亭边的海尔专卖店传出高分贝的音乐声,和对面反复吟唱的怀旧老歌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更喜欢这苍凉怀旧的韵味,我驻足倾听,遗忘了歌词然而旋律却那样地亲切和熟悉,仿佛被拉回久远的岁月深处。最恼人的是那些横冲直撞的“三马仔”们如入无人之境,或在路中央左顾右盼慢腾腾地兜客。载着三五个客人的公交车徐徐地往前爬行,牵着小孩的妇女、扛着扁担提着塑料袋的乡下人、优哉游哉的情侣以及踏着小板车的城里人在车缝里穿行,水浒里的“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来往人看人”后一句说的似乎就是这里了。

小吃摊上,蒸锅上的猪血肠、粽子、糍粑等冒着热气飘出诱人的香气,火红的碳炙烤着嗞嗞作响的鸡翅、香肠、肥牛、猪鞭,飘着呛人的油烟气和腥味,拽着母亲衣角的孩子在接过小贩手里的油团或烤肉串后,脸上方才露出满足的笑容,又拉着大人往玩具摊上钻,那些棕叶、糯米、绿豆、年画、利市、门神、蜡烛、鸡鸭鱼肉等年货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农具行,一个精壮的农民模样的男人举着菜刀大力砍着地上的木柴,用本地话及夹生的普通话通过喇叭推销他的雁江菜刀,似乎要与世界五十强的“希尔曼”刀具一比高低。

鸡鸭行里,流动的气息明显带有股禽粪味。一个退休干部模样的,正在跟那个饲料鸡当土鸡贩的中年妇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又上当了。

那些把饲料鸡当土养鸡卖的城里的阿姨老阿婆,为了更像乡下人,费尽心思把自己乔装打扮一番,你看,头上包的是一方褪色的三角巾,背后挂着一顶旧草帽,乍一看,真是地地道道的乡下老奶呀。但是你注意观察便发现,她们每一天都坐在一个矮凳上,临街地上摆着两三个小鸡笼,每个笼里都有一只二三斤的项鸡,不知情的就跟她们交易了。卖完了手上的,又来到大摊鸡前称二三只饲料项鸡回到原位继续叫卖。十二块钱一斤转身叫价十五块钱,她们特别地热情,见人就喊:买鸡呀,自家养的土鸡,香。待你装盘上桌,豆腐一样的嫩而且没味道,你方觉醒,呃,是不是又上当了?

水果行颇为热闹,南国水果沃柑皇帝柑脐橙等齐齐登场,有“甜过初恋”之美称的沙糖桔异常热销,只因其软、甜,无子,且有柑的味道,十元四斤,不算太贵。而非季节性的热带水果芒果和龙眼也上市了,真佩服现代的科学技术。

路过猪肉行,远房表弟远远地叫声姐买菜呀,他那朴实憨厚的装潢比一缕阳光、一丝甜美微笑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本不想买肉的我也割了八两肥瘦各半的猪肉,算是对热情表弟的回报。其实表弟们卖的猪肉姐真的不敢恭维,你看你看,膘肥薄的没二指厚,肉色也苍白,再看猪尾巴,早前截尾养的,饲料猪。便笑道:姐快成饲料人了。肉行尽头,摆的是飞禽走兽,比如竹鼠、乳鸽、鸟雀、蜂蛹之类,卖主说家养的呢!这可怜的生灵。

九姐,嫁进城里的我的发小,夫妻俩在摆地摊叫卖自家种的菜,生菜、茼蒿、菠菜,还有蒜,每次路过九姐都要送菜,弄得我远远地绕着走,步子移进粉店,买了两根刚刚蒸出来的卷筒粉,打包,热乎乎的,折回去送给九姐夫妻俩,快步离开,九姐抓起一扎蒜起身就追,我说:上次送的还有还有喔,都还没吃完呢,你忙去吧!九姐笑笑转身又回到摊前。

最烦的还是那些往人堆里发广告的人,带着一顶有色鸭舌帽,或是斜挂着一片吐授布,红红绿绿的小纸张见人就塞,也不管你左手右手都拎满了东西。有的礼貌地接过广告并送上一个微笑,有的挥挥手表示不需要,我也与大多数人一样视而不见,“逛自己的街,让他们发去吧”,广告者见怪不怪,很自然地逮向下一个目标。

待大包小包回到电驴前,啊哈哈,电驴后驾上又夹着一纸广告宣传单,一看,房事的,可恶。

年尾,小城那节日的气息,在慵懒的阳光下静静地流淌。

小城散文随笔 篇15

五月,初夏午后的豫南小城,那祈盼已久的绵绵烟雨,终于宛若仙子般翩翩临落而来了!

缓缓地,步入了漫天织落细雨中贤山脚下悠长小路,伴随着细如发丝的雨幕,抬眸凝视,雨中的贤山是静寂的,好像与尘世的一切声音都隔开了,没有浮躁,没有喧嚣,只有细密的雨珠溅落树梢和滑落伞下的声音,间或有雨丝飘落在手臂上,携着山中石缝间青苔所特有柔软、湿滑、潮润的清凉气息拂面而来,那漫溢着满园茶树的清香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随着我的呼吸沁入心扉。淅淅沥沥漫天飘洒的雨丝,一如一个清雅脱俗、婀娜多情的少女,静静地洗涤着山峦中郁郁葱葱的松林杂木,给贤山绵延的翠屏,披上了若隐若现的轻纱薄曼;给泗河两岸一堤摇曳的碧柳,镶嵌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珍珠,渲染出了细雨如烟、远黛如烟、绿柳如烟、水波如烟豫南小城的醉人美景……

漫步在这初夏时节的细雨里,不知不觉走到幽静的泗河岸边,那随风摇动垂柳枝条的一抹抹绿意,那种柔润的、清幽的水乡韵味,飘荡在空气中,让我引发出许多的人生感慨。聆听着这初夏烟雨弥漫的泥喃,那韵着清风细雨微叩小城的悠悠旋律,如一缕倾诉不完的缠绵情意,将这享誉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丽的小城,渲染勾勒出一幅幅如梦的画卷;沿路满眼的花草,都因雨的润涤而愈发清幽动人。那泗河水边凉亭偶尔落下滴滴轻盈的雨珠,溅起水面纤巧的涟漪,那湿湿的凉意,在眉心蔓延着诗般的宁谧、画般的意境,渲染着那它亘古未变的美丽!

伫足临水而立的彩虹桥畔,在雨丝里倚栏远眺,让那份悠长的凝望浸透在纯净的雨丝里,任思绪翻飞飘扬。潺潺密密的如丝细雨,如一个一袭素衣、长发轻绾女子心中潜伏的千条万缕剪不断的情丝,惹人情不自禁的去细细读她:读她那一份深幽的寂寥,读她那一声轻轻的叹息,读她那一缕情结凝聚的彷徨,读她那天长水远的一片痴心,读她那一梦千寻轮回的美好,读她那一世不变的心之约期。透过丝丝缕缕串缀的雨帘,看远处绵延起伏的墨黛山峦,看近处微漾清澈的泗河粼粼水波;这随风雨落丝丝朦胧的呢语,可是她在向你诉说款款意挂情牵的胸臆?这云驰如絮袅袅远去细吟的旋律,可是她绵柔如水依然可掬的心曲?

聆听着雨打柳枝窸窸窣窣的声音,凝视着细雨曼舞点点轻敲着的水面,那漾起的一圈圈涟漪,荡开了我心中层层的情愫。盘桓在这豫南小城的迷离烟雨中,细细品着这雨的情调、雨的格致、雨的意韵,那一种雨中的趣味,那一种雨中的心情,那细雨轻打楚楚柳丝的一幅幅画面,缱绻着我前尘后世一缕悠悠的情怀,曼妙的拂过随风摇曳的柳枝,拂过嫣然绽放的花蕊,拂过似水的眼眸,拂过染淡若墨的眉黛,拂过欲理还乱的三千青丝,在柔软的心底深处,漾起一种珍藏而久违了的悸动,让我恍如置身于“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情中,不知身处何处····

雨丝飘飘,轻愁细细,温柔微凉的细雨,穿过长长的发丝,轻轻滑过面庞,梳理着婉约流转的思绪,在独自感受那份“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意境中,任一曲温婉的心弦在深邃的心谷里静静流淌;倚在这初夏的长廊,撩一缕雨中飘逸的花香,慢慢舒展轻锁浅浅惆怅的眉梢,那一帘烟雨中的一曲心音、一幅风景,蕴藉着这中原茶城含蓄的灵韵;那豫南茶乡的清秀和恬静,亘古着这初夏雨丝柔情诗意的飘零,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柔弱的生命中,那种挥之不去痴迷的眷恋,那种魂牵梦绕牵念的感动。一纸诗韵、几缕清音的心事,摇曳着我削瘦的身姿,让那一份纯真的情感,浓一行墨色,淡一行诗篇,把那岁月雕琢的故事,散落在春夏交替的季节深处,尘封在幻彩记忆的光影的屏障里搁浅,让那悠悠长长的凝望,让那温柔呢喃的梦呓,让那生命中太多的不完美,慢慢的在心里缱绻,衍生成这一世丰润温馨的字行……

小城散文随笔 篇16

依山傍水,其乐融融,伴着朝阳复苏,偎着夜色入眠,我的家乡是景洪,美丽而又绿色的小城,对我来说,理想中的小城呢,应该像黎明的第一缕光芒,深邃幽静却又既矛盾的夹杂靓丽热情的色彩,白与黑的极端,衬着小城的神秘与和谐。

阳光明媚,薄薄的云彩轻掩着澄清的天空,太阳的光芒丝丝缕缕倾泻下来,唤醒了沉睡的小城,阳光洒在树叶上,染上一层金色,树梢上的鸟儿们悦耳的鸣叫,这时人们从梦中醒来,看着天空,喃喃道:“今天又是个大晴天呢。”沉静的交通陆续出现过往的车辆,来来往往的行人也络绎不绝,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呼吸着树下的新鲜空气,大家的脸上都浅浅的笑着,感染着身边的人。

太阳渐渐移动它懒洋洋的身体,绿油油的田地里,劳动着的人们直起身子,揉了揉腰,抹了一把汗水,抬头看了眼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很累,很热,却没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太阳,庄稼又怎么能生长呢。下午的太阳被山“吃”掉了一小半,这时没有中午炎热,傣家姑娘们来到村边顺流而下的小河,河边铺着光滑的鹅卵石,落日的余辉让河面波光潋滟,乌黑的发丝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度,她们在河边玩耍,不时的传出悦耳的笑声。

没有太阳的阴天,层层的云朵把蓝天捂了个严严实实,这天,你可以站在高楼看阴天的小城,车辆带着各自的色彩在马路上井然有序的穿梭,迎面而来柔柔的微风,夹杂着舒服的湿气和家家飘出的饭菜香味,这天气让人心旷神怡,靠在阳台上喝茶,浓郁的茶香在唇齿间蔓延,空气中湿润的气息,让人的心情都沉睡在阴天的小城,久久不能回神。

淅淅沥沥,雨天的小城显得格外娇艳欲滴,细密的雨丝让小城蒙上一层朦胧的视觉效应,像一幅迷蒙的水墨画,大街上偶尔走过一两个行人,浅色系的雨伞像雨林中盛开的小花,让路边的油棕树揽在怀里,雨从长长的棕叶上滚落,“滴答”落在水泥地上,雨天的小城大多是宁静祥和的,连马路上穿梭的车辆都渲染上柔和的暖色,抹去了坚硬的棱角,人们呆在家里,捧着热乎乎的香茶,观赏雨落荷塘的景色,或者伴着雨声入眠,带着浅浅的笑容进入香甜的梦境。云开雾散,雨已经停了,小城像洗了个澡似得焕然一新,澄蓝的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在绿色自然的映衬下,美的不像现实中的景色,翠绿的叶子上还有点点露珠,在阳光下反射出钻石般的光芒,行人纷纷走出室内,到室外继续他们的生活,宁静的小城又响起孩子们笑闹的声音。

晴天的小城阳光明媚,有灿烂的阳光,人们在劳动中找寻快乐,阴天的小城舒适宜人,有湿润的微风,人们在生活中找寻快乐,雨天的小城宁静祥和,有清澈的雨水,人们似乎沉醉在不现实的空间中,但那样又怎么不是一种放松呢。

如此美好的小城,向黎明的第一缕光芒,带给人们新的喜悦,我相信生活在小城中的人们跟我一样,感谢小城,热爱小城,有着探寻快乐的心,而文明不只是我们所知道课本上的文明,也是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街上碰到,亲切的说声:“你好!”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树木花草,让绿色走进我们的生活,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让城市和自然融洽相处,那就会成为世上最美的和谐之美。

创文明景洪城,做幸福景洪人!为了明天的“黎明之光”,让我们一起美化,今天的家乡小城!

小城散文随笔 篇17

真没想到,临海竟是一座别具特色、与众不同小城。

这座小城之所以与众不同,当然是因为有了那座名闻遐迩的古长城。之前曾数度想去临海看看江南的长城是什么模样,却一直没有成行,不是没有时间,更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因为去过临海的朋友都说,就是那么一道可以登上去的古城墙,跟北京的长城根本没法比的,没啥看头。可是自己真的去了,却蓦地体会到什么叫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不想赘述临海古长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还是说说切身感受吧。许是受了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误导,原以为临海的古长城也在城郊野外,没承想车子在城里三弯五绕,竟越走越繁华。当司机告诉我古长城已到,方才发觉原来临海的古长城不仅不在城外,而且还是位于城市最热闹的地段呢。这样的格局,顿时让这座小城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更叫人震撼的是古长城大门前的阶梯,那可不是一般的宏伟,抬头望去,数百道陡峭的石阶呈45度直上云霄,仿佛天梯一般,看得叫人心惊肉跳。因为有些恐高,在这云梯般的石阶前徘徊了许久,最终我还是抵挡不住高处风景的诱惑,决定豁出去攀登一回。

手扶石栏,眼睛紧紧盯着面前的台阶,根本不敢回头观望。阵阵山风吹来,脚底便觉更加颤巍巍的。从下面望上来这台阶似乎特别绵长,可这样专心致志地攀登,不一会儿竟也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的门楼前,轻轻舒出一口气,胸襟顿觉开朗不少。凭栏回望,一幅精美的园林图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眼底:碧绿的水、晶莹的波;九曲的桥、蜿蜒的廊;婆娑的树、氤氲的草,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原来那是东湖,临海的又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景区。绝的是,这柔美的湖水就在宏伟的长城脚下,真可谓相得益彰啊。

长城沿着起伏的山峦,向远处不断地延伸,走过一道又一道烽火台,攀上一级又一级石台阶,终于来到一处更高的楼阁前。本以为到达了终点,可沿着楼阁转过一圈,长城又继续向远山绵延过去。谁说临海古长城只是一道短短的古城墙而已?我的心里竟有些替古长城鸣不平起来。

从古长城遥望两边的群山,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高大而茂密的树木甚至高过了城墙,把长城嵌在了绿色之中。忽然发现,其实这临海古长城本并不比八达岭长城逊色,只是因为两道长城所处的地域不同,参照物迥异,才显出了不同的效果。八达岭因周遭的山峦荒芜而更显雄壮,临海古长城则被葱茏的大山映衬得分外的秀气。

古长城真的很长,都不知走到何时才能抵达终点,因而萌生了退意,加之心中念念不忘着东湖的美景,于是便折转回头,沿着老路下了山。

山脚的马路对面,就是东湖的一个入口处。卵石小径依着碧绿的湖水曲曲弯弯地把我带向公园的深处,周围的景致营造得相当精致,草坪、假山、回廊、水榭,典型的江南园林小景,静谧中透着隽秀、闲适中渗满娴雅,让人禁不住慢下流连的脚步。

两边的水面渐渐开朗起来,蜿蜒的林中小径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一道绿色长堤,开屏的孔雀在草丛中引亢长鸣,绵长的叫声在水面上空灵地回旋,叫人忍不住心旌荡漾。

在水边找一处乱石坐下小憩,凝望湖面便成了另一番享受。澄净的湖水仿佛一片巨大的翡翠,散发着幽静的绿莹,远处的绿树和掩映其间的楼房,在湖面留下斑驳的倒影,将翠绿的湖水渲染得浓浓淡淡,幻化出缤纷而奇异的效果。柔和的阳光又在这翡翠上缀满了点点的金光,把湖面衬映得熠熠生辉。野鸭、黑天鹅、白天鹅,在湖面上悠然游弋着,其中一对恩爱的白天鹅格外叫人羡慕,它们一直游出了很远很远,都始终是形影不离,背后一道长长的水痕,仿佛是它们爱情的坚实脚印。久久地凝望着这些水中的精灵,会不知不觉地忘却自我,灵魂仿佛已在仙境中冉冉飘荡。

继续前行,只见湖面越来越开阔,而道路却似乎走到了尽头,只有一座风格独特的亭阁临水矗立。纳闷着走出了亭阁,方才恍然大悟,一座曲曲折折的石板九曲桥正静卧在水面上,将游人的脚步继续引向前方……

走在九曲桥上,整个东湖尽收眼底。蓦然发现,景区周围的沿湖岸边,高高低低的丛林绿地之间,到处都是沐浴着春光的游人。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景致啊,徜徉在舒适宁静的东湖景区里,全身心都是一种洗涤般的享受,但是透过湖面看两岸的风景,一定还不如站在两岸眺望着仙境般的湖心景区更加赏心悦目吧?于是,心里禁不住为东湖景区的十元钱门票暗暗叫起绝来。十元门票真的不贵,但即使不贵,你也可以选择不付,因为无论你有没条件、愿不愿意出这十元钱的门票,一样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东湖的魅力。这样的景区布局设计和收费,既有效控制了景区内的客流量,以免出现人满为患,破坏景区原有氛围的局面,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免费欣赏东湖的美景,的确是煞费苦心啊。

临海因为有了古长城,而显出了有别于其他江南小城的独特气势。而这种全民共享的景区设计,又让临海这座小城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大气起来。

小城散文随笔 篇18

常年身居小城。小城就坐落在长江沿岸,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即便是在冬天,小城也会以一种温柔恬静的姿态示人,让人有着一份舒适惬意的幸福感。

尤喜小城初冬这一段静谧的时光,炎热尽退,喧嚣尽退,紧张与烦躁亦尽退。而此时,一年的奔波与忙碌又基本上接近尾声了,一种久违的闲静和舒适又渐渐地浮现在生活的洋面。所以,从周围的环境到内心深处,呈现出的都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小城的初冬是很温和的,并无多少寒意,恰如一位慈祥的母亲,把她的威严全都收起,表露出来的是对孩子们无比的深情,和无限的爱意。

清晨,时常会有一层薄雾氤氲于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朦朦胧胧、神神秘秘,让你看不清也猜不透。等到太阳轻轻揭开那一层薄薄的面纱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眼前又将是一个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大好日子,只等着你去把它好好珍惜、并用美丽的心情将它填充完整。

这时,你一定会很纳闷:刚才的那层薄雾究竟又是去了哪里呢?你也许会四处环顾,寻找着它的踪迹。哦,原来它正躲藏在你的发梢、你的衣襟、还有你裸露的肌肤纹理间。看吧,那路边的花枝、草尖、树叶上,也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那点点滴滴的晶莹便是它们美丽的化身。

正午的时候,阳光直射在那些深红或金黄色的叶子上,色彩鲜明耀眼。微风拂来,一片片黄叶从枝头慢慢悠悠地飘落到地面,让你感觉到时光仿佛仍停留在那个绚丽多彩的金秋时节。

初冬里的小城,也时常会有雨水的光顾。只要不刮大风,没有冷空气来袭,这雨水一般是不会让人感到寒冷的。它们似乎是有温度的,而且,还裹着柔情,充满诗意。

此时,手持一柄小伞,款款走向郊外,去聆听那细雨洒落在泥土里的声音,洒落在那些枯黄叶片上的声音,仿佛那就是世间最原始、最美妙的乐音。抑或是光着头,静立于这初冬的微雨中,任雨丝轻抚着你的发梢、前额、乃至脸颊,你会感到一丝微凉,有着一种置身于初春里的错觉,仿佛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不远的前方。

当然,小城的初冬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使点小性子。这时,狂风会携着冷空气汹涌而来,刮得树叶、纸片四处乱飞,树枝东摇西晃、呜呜作响。气温说降就降,路上的行人一下子就变得臃肿起来了,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等一齐上阵,大人小孩个个俨然一副全副武装、冲锋陷阵的可笑样子。

毕竟还只是初冬,到严冬还有一段距离,一般要不了多久冷空气就会过去,小城立马又将恢复平静,再次呈现出一派温柔可人的模样,让人重返那恬淡美好的幸福时光。

而此时的我,更愿意手握一枝在这初冬里傲然绽放的雏菊,怀揣破碎的诗稿,安静地守候在岁月的墙角。耐心地等待着,等待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来把小城装点成一篇美丽的童话。

小城散文随笔 篇19

小城低矮的天空依旧阴沉着脸,飘着雪雨。

沿着记忆的街景踯躅。依旧是拥塞而泥泞的街道,三轮车蚁蝼般蠕行,林立的高楼恰似暴发户们那自以为是的脸,把记忆中的那些街景涂抹得支离破碎。当年那个少年惊奇而妒忌的目光,还残留在某一爿蓬头垢面的小店铺里……坦白说,我讨厌这小城了,我讨厌了这总是湿漉漉粘乎乎的一切。我又不得不回来,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否则我无法整理远在他乡时的那些纠缠不清的牵挂。想像不出别人的乡思是用什么颜料写意的,没有哪一种颜料适合我,我愧对自己。不曾想,当年只身远走的少年,他回望的目光穿透岁月之墙,呈现的却是嫌恶和鄙夷。

不回来我坐卧不宁,一拿到返程的车票我就后悔。

一个人怎么可以活到数典忘祖的境地?我不敢大大咧咧地说出来。风夹着雨雪包裹着那个匆匆归来的疲惫身影。

小城里依旧有那么那么多的人,他还操着和他们一样的口音,但那种声音是陌生的,耳鼓很不舒服。有一天,他开始思索,首先否定的就是那个远隔千山万水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个地方的昨天和今天都很寂寞,外面的人很少有知道的,它抽象而成为他心中的一种幻象。想到别人的那些让他敬仰的故乡,他常莫名地愤愤不平。

那简直是没有道理的,他明白。中学毕业时,我们忙乱而恐慌。那时,我们正值花季,知道“珍惜”的意义,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对待它。中学时光在我们刚刚“识得愁滋味”,还来不及忧愁时,就留给我们一个匆匆远去的背影。

那年的七月九日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写完最后一个字,走出考场,神经差不多就断了。和你在宿舍里寂寞地坐着,结局写在脸上,我们什么也没有说。你家里的人开车来接你和你的行李,马达声很快就消失在雨雾中。想起来,我们似乎没说“再见”。宿舍空荡荡的了,也寂寞着。

外面是疯狂的雷鸣,还有雨声……小城里你认识的人本来就不多,走了这么久了,那些认识你的人在你的眼前来来往往,可你却一脸茫然。可是,许多年前的许多面孔许多声音许多故事,还存储在你的不为人知的角落。时间的确可以轻易剥离生命的华服,但是有的东西不必在意,却可以抗拒时光的潮汐。对于一个骨子里沉潜着“回望”情结的人来说,留下来的那些与你相关或不相关的记忆,都很重要。那是永远的乌托邦,挂满了金色的琉璃。

没有一点办法!脸上堆满了笑,眼里流窜着审视、探寻的渴望。

一别十年,重量几多?东问问,西说说,未待解答,却又跳脱如朦胧诗人手中的那些意象,没有韵脚。

话题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笼罩在你心头的那张生活的“网”,也是我的,但我不愿提及。十年岁月中的你我,一如忘却在晓梦中的梦影,似乎没有任何内容了。我只想你能陪我,陪我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倘佯于我们的花季。我关注的是那个忧郁而多情的少年,他和他的那些油画被岁月抛掷在什么地方了?

小城没有关窗的习惯,室内室外是一样的温度,我感到冷得不能再坚韧地坐着。明知道不礼貌,我还是忍不住来回踱步。你侍弄着你那不停地叫吃要喝的小小孩儿,忙里偷闲与我交谈。你单位那不断轰鸣的机械声不知疲倦地涌进你的房间……我心里已是很烦的了,想马上就离去。

这就是你的家!我过惯了独走天涯的日子,我还不习惯有这么一个家。这种家味,我很不适应。如果我将来的家是这么个样子……我不敢往下想!

我接受不了,曾经那个老师不让他画画就急得掉眼泪的少年,现在他对画画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他曾经的那些灵异的秉赋,早已化作了“养家糊口”的焦虑。我们已没有多少可以挥霍的东西了,包括那些变换不定的青春的情绪,可是我们都还没有“立”起来。你过早地承担起了我们都无法逃避的世俗负荷,无可奈何而又心甘情愿。

你是我的一面镜子,我不敢对着你顾影自怜。我微笑着走下这座灰色破旧的高楼,你抱着你的小小孩儿向我挥手说“再见”。其实,“再见”是个什么东西?她乜斜的眸子蛊惑着你我匆匆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等待复等待。真的能守望到再见的那一天,才发现等待中的那些情绪,渴望“再见”的那些瑰丽的色彩,都不过是自己的镜中之像。

我们被欺骗了!

十年的重量没有重量。

天上飘着雪雨,小城在嘈杂的灯影里昏睡,我在寂寞的街巷里徘徊。

你小屋里的灯火该灭了吧?是否会失眠在妻儿的呓语声中?而我,我找不到那盏唤我回去的灯影……

小城散文随笔 篇20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邓丽君的歌声诉说着她的小城故事。

我也有过小城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城就是我的宝鸡,这个关中平原的第二大城市,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域,坐落在秦岭山麓、渭水之畔。它曾经是陇海、宝成铁路线的枢纽,是我工作、生活过数十年的地方。

近日来小城有点私事,于是就又有了“回家”一看的机会。

清晨,小城的空气特别新鲜,天上透出金黄色的阳光。我与妻子特地起了一个大早,开始漫步在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熟悉的地方。

路过一栋小楼时,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那一年我们结婚时,经妻子单位的同事帮助,在这栋楼上分到了一间小屋,还记得这个同事的名字叫做顾陈,得人好处,感恩不忘,只是他已经远离小城去了邯郸生活。

这栋楼高四层,坐落在宝鸡市二马路上,当年在周围可算得上是高楼大厦了,我们住在第四层楼上,夏日的骄阳晒透了薄薄的顶,屋内基本每天都是摄氏38度以上;冬季到来寒风穿透了门窗,屋内基本都是摄氏零下5度以下,那种滋味,可以想象到。虽然居住条件很是简陋,但在这个小城能有了一个很多普通人羡慕的小窝,就已经很知足了。

那时候,这栋楼上没有通自来水,用水、吃水全凭从楼下的水站挑上来,多亏我有过在农村肩挑背扛的经验,我与工厂的师傅一起用黑铁皮打了两个大铁桶,刷上了绿油漆,俨然一副军用物资的笵儿,又出门到杂货铺买了一根黄杨扁担,便加入了小城人的挑水大军中。

每天晚上下班后,回到家里先把蜂窝煤炉子打开,加上圆圆的带孔的煤块,然后拿起扁担和水桶下了楼去,在水站前排队买水。记得那时水很便宜,二、三分钱一桶,买好了水,便挑着水桶一摇一晃地沿着窄窄的楼梯往上盘旋着,嘴里还哼着喜爱的《伏尔加纤夫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买水、挑水,直到数年后搬了家,才结束了买水吃的历史。

没有想到时隔数十年,这栋破旧的小楼依然健在,但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当年的风姿。

离小楼的家不远处是人民电影院,那时周末晚上偶尔便与妻子和女儿来到这里,一边看电影一边往嘴里送着五分钱一个的烧饼,那份腻歪劲还真的有点怀念呢。

电影票不算很贵,二毛钱一张票,但也舍不得常常去光顾,看场电影可要花掉好几天的菜钱呢。

从小楼的家往北上台阶,走到中山路上,对面便是市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是当时小城里的标志性建筑,二层的商场在当年已经是商业旗舰了。

那时候的营业厅,一排排摆放着整齐的柜台,悬在空中的铁丝从四面八方通向收银台,铁夹子带着钱哗啦啦地从头顶驶过。每逢周末,能到这里来逛一逛,是小城人的一种向往。

老宝鸡有个路名叫做车站口,宝鸡火车站在陇海线上是赫赫有名的车站,宝鸡车站开通时,我的爷爷被法国人派来,担任了第一任站长,至今车站的站史里还有他的名字呢。

我们走到了车站口,一栋修饰一新的建筑映入了眼帘,这栋建筑就是当年宝鸡火车站的候车楼,时过境迁,小城的火车站已经被丢弃了,旧地重游,难免有些失落感。

说来话长,当年没有谈对象时,常常和同学来到车站旁的小面馆吃饭,素面八分钱,鸡蛋面一毛五,肉丝面二毛五,既实惠又好吃。

那时面馆的对面是一家醪糟铺,一位老者拉着风箱,火苗呼呼地从锅灶中冒出,大锅里醪糟煮得滚开,普通醪糟五分钱一大碗,鸡蛋醪糟一毛五分钱,想起来那真是解馋啊!

中山路上有一处四层高的楼房,现在成为了速八酒店。七十年代末的那段日子,速八酒店的原址是宝鸡市科技书店,这个科技书店我再熟悉不过了,印象最深刻了。

记得有一天我在车间的机器坑里干活,突然听见师兄的喊声,我赶紧从机器底下爬了出来,满脸的油污就像美国大兵,原来是恢复高考了,师兄说了一句话:“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从此我与小城的这个科技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勒紧腰带,省吃俭用。我和妻子的工资分为三份,一份是每月家庭的必需开支,一份是女儿的入托费用,一份就是我去书店买书的钱。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苦了妻子和女儿,原本可以让她们的日子过得更宽裕一些。

正是书籍拯救了我的灵魂,正是知识唤起了我的希望。在二马路的那个小楼上,我不分春夏秋冬贪婪地汲取着书本里的营养,早晨四点起床用凉水洗把脸就开始学习,六点送女儿去托儿所,七点出发去单位上班,晚上等她娘俩入睡了我又开始了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便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课程,并于次年顺利地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我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珍惜学习犹如爱护自己的生命。最终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人民街,妻子说这里是她曾经工作过的公交调度站停车场,我慢慢地回忆起来了。

那时我已经被分配在石油工业部的一所科研部门工作,刚刚考取了工程师的资格,妻子的工作单位是小城的公交公司,上班很辛苦,她那时身体不太好,单位就照顾她负责清扫停车场的卫生,这是比驾驶员、售票员轻松得多的工作了。

我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发动嘉陵摩托车载着妻子去上班,来到调度站便让她在屋里休息,我代她打扫停车场,抡起大扫帚将残花落叶一扫而净,个把小时就能完成任务,打扫完后我再骑车去单位上班,两不耽搁。

走过了二马路,逛过了人民街,看过了电影院,游完了金台观,又回到了火车站,这时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起来。

正好看到距离老坛子饭庄不远了,向阳阁老坛子饭庄前身是宝鸡当年的一所小吃店,那个年代向阳阁的名头就如现在路边的大排档一样,听说这个老坛子现在已经是宝鸡的餐饮龙头了。

这饭店还是有几分小城的风味,不奢华,不高贵,我们点了两个菜和两碗面,细细品尝着菜面的味道,也细细品味着小城的味道。

这时,耳畔传来了邓丽君那委婉动听的歌声:“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